第536章 重兴百家

第536章 重兴百家

“唉,上国本为圣人文昌之地,不想竟兴起邪道之学,曲解天道伦常,甚至要重兴百家伪学,圣人若知,泉下亦是难安。”

马车中竟还有一人,假惺惺的叹了一口气:“百家受儒学打压已久,若是重兴,定然着意报复。”

“在下虽是下国官吏,但也是圣人门徒,素来崇敬孔家已久,实在是不忍圣人之学遭此劫难啊。”

“哼,我孔家累世传承,岂是那群伪学徒所能打倒的。”孔希学被这一番话撺掇的心火更盛。转头握住了那人的手:“想不到啊,齐鲁我孔门根基之地,出了万户那等叛逆。反倒是高丽远东之所,竟有圃隐你这等通情达理的贤才。”

“万户与杨士奇那厮,受我祖先教诲,却公然行悖逆之事……真是世风日下啊。”

“圣学遭污,我辈门人皆该义不容辞。若非在下远在高丽,早就面陈陛下,要取缔那邪道新学了。如何能让竖子为文宗……”

“唉……让那竖子执掌了国子监,真是世风日下。此去应天,老夫誓与新学对抗到底,到时,还需圃隐你鼎力相助了。”

孔希学诚恳道,与其同车之人颔首答应,看样貌也是一端庄老者。只是眉眼细长,服饰迥异,不似中原汉人。

此人乃是高丽国使臣郑梦周,出使大明时沿途游览曲阜,正好遇见孔府与万户之争,遂入孔府献计。

可以说,衍圣公孔希学之所以下定决心入朝,大半皆是此人怂恿。不过此人说的倒也没错,若是百家兴起,孔府千年富贵,恐怕就要成空了。

朝代更替,孔府可以无动于衷。因为无论是何人做皇帝,总需要孔家攥文称臣,以为天命所归。一个衍圣公的爵位,不是朝代更易所能拿去的;

异族入侵,孔府也可以不动如山。毕竟无论何族入寇,总归需要儒门的读书人帮忙治国。需要读书人,那就必须要捧起孔子后人的这竿大旗。即便是异族铁蹄过处,孔府也是衣食无忧;

只要孔学不灭,任天下流转,孔府都能仍旧传承下去,万世不衰。可万户和杨士奇提出了“重兴百家”,要上书陛下在科考中弃用孔学,这就是断了孔府的根基。

为了孔府的万世富贵,孔希学也不得不来。

~~

而此时,国子监中。

“少年气盛,操之过急!”监正值房内,暂代国子监监正一职的宋濂正一派怒意,训斥着底下跪着的一位少年士子。“你区区一介士子,竟妄图举起百家之旗,干预国朝大事。”

“你可知,就连老夫与五殿下归纳新学,亦要借孔圣之学安定大道人心。你一言逼得孔家没了退路,衍圣公入京反击,万一当真动摇了国朝开拓进取的大政,该当如何?”

“要知道衍圣公毕竟是孔家后人,若是连他都抨击新学,我新学观点,又何以服众?”

“……先生息怒。先生若有万一,学生万死难辞其咎。”杨士奇跪倒在宋濂面前,心惊胆战的看着这位自己极为尊敬的师长。 这位未来大明朝的五朝老臣,此时还只是一位年轻气盛的青年。他亦是出自国子监新学门下,只是其家境微寒,年幼时便不幸丧父,随其母改嫁。虽受同窗资助,赴京在国子监中进修了几年,但终究因为囊中羞涩,又不愿继续受人恩惠,只得辍学离去。

他天赋异禀,是新学难得的好苗子之一,宋濂、方孝孺等都对他颇为器重。在离开国子监后,他亦没有松懈自己进修新学的脚步,响应朱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学习理念,一面四处游学,以体悟民生增长见闻,一面作为教书先生为平民子弟开蒙,前段时间,正好游学到了齐鲁之地。

不过杨士奇却始终未有认错。待宋濂喘匀了气息,杨士奇方小心翼翼开口道:“先生,非是学生忤逆师意,只是学生实在是有一事未明。”

“我等新学,虽说是以孔学、以先贤之志为基,然其实质,却是包罗万象,与儒学、道学等已是大相径庭。”

“其中算学、科学、治政之学等等,区别俨然,是绝不可混为一谈的。”

“就连我国子监的五殿下,祭酒大人亦曾在课上说过,儒学、道学,乃是道德上的学问,是不能和算学、科学等实务之学混为一谈的。”

“譬如科学,是进步之学,也是非黑即白的学问,是没有道德属性的。若是用儒学指导科学,必然导致科学的停滞与倒退。外人倒也罢了,我辈新学学子,却一定要将诸多学问区别开来,不可一概以新学呼之的。”

“祭酒大人此言学生深以为然。只是此言却始终只是在我国子监内部传扬,在外,新学仍是以儒门学术示人。”

“要知儒门之学自孔夫子创立以来,经过千百年所谓大儒们的曲解粉饰,到程朱时,已是面目全非,全无原意。”

“若是我等仍旧只尊奉儒家,千百年后,安知我新学不会再出一个如程朱那般巧言令色的‘大儒’,将诸门学问与儒学牵强附会,曲解了先生与祭酒大人的原意?”

“既是如此,不是该干脆脱出儒门的藩篱,自立门户更为妥当吗?”

宋濂闻言默然,想到杨士奇终究也是为新学开路,且心有疑惑,却不因师长斥责而呐呐不言,反而仍要出言相询,这份对“道”的追求正是宋濂一贯所推崇的。他想了想,终究是叹了一口气:“你有此心,说明你是真心为我新学着想。”

“其实这话,殿下亦曾有所担忧。殿下曾说,我等依孔学而兴,日后,难免就有因孔学而亡之祸。昔年秦儒之学、汉儒之学,不都是因为有所谓‘大儒’妄注孔子之言,以孔子之言相驳斥,而最终消亡的吗?”

“孔学千年,早已不合时宜,纵使修修补补,却也总有漏洞。且我辈文人,总习惯于用先人观点,指导后世之学。我等生于孔子之后,便难免要受其钳制。如此一来,恐难以发展。”

“我新学囊括万物,分系繁多,决不能只依托孔学。必须自己扎下根来,才能真正枝繁叶茂。”

(本章完)

第409章 宋濂问罪第981章 内斗第1021章 怨忿的寒门第82章 柳树皮第506章 给大明当狗,前途远大!第1029章 都中有叛逆第81章 开宗立派第716章 狙击小队第312章 我们被包围了?第593章 伏阙上书第795章 黄雀在后第184章 真当本王不敢杀你?第869章 欲加之罪第941章 大宁都司第246章 捞鱼收网第128章 北出行商第757章 中亚后事第718章 转守为攻第641章 马哈木的野心第242章 诚王死士第599章 大开杀戒第1044章 安南事变第506章 给大明当狗,前途远大!第774章 朱标出手第785章 西夷的窘境第675章 接触战第843章 改土归流第555章 各怀心思第648章 费聚的懊恼第839章 刘伯温遗奏第175章 老胡你个老六!第730章 五胜五败第709章 侵略如火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第752章 立一个不如立三个第146章 朱标的蜕变第391章 捉住纳哈出了第408章 秦淮悟道第1069章 黎利的异心第1099章 风云已起第87章 孤家寡人第949章 一出新戏第1062章 高瞻远瞩胡季犛第766章 混入其中第1089章 治国显学第751章 帝国黄昏第728章 疑兵减灶第973章 二贼合流第636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1095章 南北榜案第17章 大明还有两百七十多年就亡了?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么?自然是为奴了第402章 仗义执言茹太素第860章 卖珠之策第424章 修儒当效王玄策,莫学分宜黄子澄第670章 增俸第1096章 开民智第479章 李善长受命第506章 给大明当狗,前途远大!第1082章 劝说朱标登基第681章 万事俱备第869章 欲加之罪第618章 金山堡第175章 老胡你个老六!第927章 亲情之代价第1037章 为后人戒第359章 老朱的谋算第774章 朱标出手第449章 受气尚书第526章 倭人们,蓝玉爷爷来了第466章 开恩科,取税吏!第656章 争相出海第869章 欲加之罪第347章 星星之火第648章 费聚的懊恼第671章 朱棣论战第628章 羊圈第664章 敲诈西夷第760章 太子难断家务事第273章 以仁德服人第931章 贵州建制第81章 开宗立派第852章 本王有钱第348章 纳哈出亲信:观童第654章 赌约第159章 奉旨泡妞?第237章 乌合之众第372章 张玉归心第32章 中书省,危!第943章 夜战第687章 火力优势学说第475章 一块肉饵,舆论封锁不攻自破第776章 谈判第984章 大营攻防战第634章 朱棣的胆略第140章 茹太素,你找死!第496章 新式火器,问世!第8章 为何不再问问肃儿?第836章 占据三佛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