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仁义之君

第915章 仁义之君

“我大明,异于历代,非为故步自封之朝。因为五弟之故,我大明的眼界远高于历朝历代,自也不能以历朝之平衡之道,通过自削手脚的方式,来约束文武。”朱标道。

“……不过,武勋势大之事,自也不能放任。儿臣思量良久,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如何处理因水西之事,而引发的在朝文武之间意见不一的境况,是老朱布置给朱标的一道考量。

很显然,朱标完成的非常不错。

大明如今,还不到“守成”的时候,老朱的野心,也早已被朱肃的那张坤舆万国图给喂大了,他一心想要趁着如今大明锋锐还盛的时候,为子孙后代们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种开拓的国策,要求朝廷不能采用其他朝代所经常使用的平衡之道,即通过不断削减势大一方的羽翼,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大明的开疆拓土,还需要武勋们的鼎力支持,需要武勋们始终怀有进取的野心。为了这个目的,也决不能打击武勋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但武勋们日益跋扈,日益追求军功与私利,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朱标的这一招“道德绑架”,就是一种约束武勋行为的办法。

“不过标儿,你想要以这一座‘英杰祠’为枷锁,禁锢住这些武勋……只怕,还有些不够。”老朱道。

“即使请来了宋夫子背书,但这些崽子们,一个个可都是吃肉的狼……要是只靠名声这空头支票,只怕是阻不住他们。”

“你可还有后手?”老朱的目光灼灼。

大明的眼光高于历代,想要做成的伟业也非历代可比。若要强行比喻,或许千年以前的周朝,与大明最为相似,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采用了“分封制”,意图通过分封的方法,开辟疆土,将华夏的疆域再进一步的扩大。

但西周与大明不同,西周有完善的“周礼”约束四方诸侯。虽然春秋之时礼崩乐坏,周礼对诸侯的约束力日益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周礼在初期,确实对四方诸侯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

即便是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因为周礼在先期打下的基础,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即便是多么强大,依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取周天子之名而代之,而是让周朝继续苟延残喘的数百年之久……

周朝的存续过程中,周礼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是,大明却没有相对应的“周礼”,虽然说朱肃与宋濂、刘伯温等人推行新学已初有成效,新学的理论基础,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周礼》。但毕竟,新学仍算是儒家的学问,影响力与约束力也大都体现在文人的层面,对武将的影响力,可谓是微乎其微。

大明,急需要一个如周礼一般,既是全社会的道德准则,同时也是对四方诸侯的法度约束的存在。

朱标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而面对老朱的提问,他拱手道:“父皇,儿臣自是还有后着。”

“儿臣欲奏请父皇,改我大明军功计功之方式,将‘卫国保民’,纳入我大明的军功计量之准则。”

“往后,举凡卫国保民者,亦如战阵杀敌,斩首破阵一般,需记功策勋。如遇水灾、震灾等,将士有参与抗洪搜救者,一应记功。”

“征战时,若有残民害民之举,即便战功赫赫,亦不予计功。不能只在名声、道德上做文章,应在军法上一齐发力,两相配合,将我大明打造成真正的仁义之师。”

“嗯……”老朱点了点头。将地方驻军投入到水灾、抗震等等各种天灾的救援与重建中去,这是朱肃很早以前便提出的对于卫所制度的改革路线之一。虽说是驻军,但也不能只是用来打仗,军队组织性强、服从性好,用来救灾,作用比之寻常的官府衙门要更大的多。 趁着武勋们被捧着“讲道德”的机会,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记功方式,将护佑百姓变更为军功记功的第一准则,也能顺带给本来只是暴力机器的军队,附加上救灾的天职,这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但是……

“变更军法,牵扯甚大,与之相比,那英杰祠和万民书,都是小打小闹了……你可有把握么?”老朱眯了眯眼睛,对朱标道。

“便无把握,儿臣也想试试。”朱标声音仍旧坚定。

老朱闻言,满意的点点头。看到朱标行事果决,已颇具帝王风范,这比其他都更教老朱开心。

“既如此,你便去罢。”老朱貌似随意的说道。

“任意施为,出了事,咱给你撑腰。”

改动军法,确实是牵连极大的大事,可现下他还活着。

有他在,这大明天下,乱不了!

“是。”朱标毕恭毕敬施了一礼。“父皇放心,儿臣不会乱来,定会找个最好的契机施为。”

……

朱标口中的契机,并不是来自于枯等。监国多年,他的为政手段,早不似昔日那般稚嫩。又因受了朱肃的洗礼,如今的他,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谦谦君子,而是有着自己的雷霆手段。

“殿下。”太子府书房,锦衣卫指挥使蒋𤩽毕恭毕敬拜见了朱标,而后在一旁垂手听训。

“蒋𤩽,此番父皇谴你去贵阳查问马烨逼反水西事,你可知该怎么做?”朱标双手背负身后,背对着蒋𤩽,面容藏在阴影之中,看不清脸上神情。

“嗯?”蒋𤩽一怔,朱标这位太子向来正大光明,被人称之为日后的仁君典范,这还是蒋𤩽第一次听到朱标的话语中意有所指。

但碍于朱标素来在朝廷中的作风,他思量稍许,还是道:“臣明白……臣定然查明真相,秉公办案……”

“不。”蒋𤩽话音未落,却已经被朱标打断。

“孤要的,不是秉公而断。”

“无论你所查得真相如何,马烨是否有逼反水西之心,都无妨。孤要的,是‘马烨取军功心切,遂行欺君之举’。”

“伱……可明白了么?”

第248章 汇合朱樉 朱棣!第985章 人海战术第658章 百密一疏第680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732章 万军斩将第363章 火力不足恐惧症第805章 铁索连环第472章 拉拢铁钟第449章 受气尚书第222章 鸿门宴第879章 马后病重第580章 铁铉请命第407章 坑师孝徒第9章 老朱勿忧,傅友德会出手第1001章 大唐故地第519章 天赐良机第325章 伏兵来啦第557章 太原之战第603章 疑心吕本第241章 皮市街血战第298章 天下还有这样的贱皮子?第505章 想做个好儿子?呵呵,晚啦第641章 马哈木的野心第519章 天赐良机第375章 好事成双第419章 干脆搞个大新闻第33章 月中考较第493章 设立武学第574章 李善长之志第621章 华夏神与土著神(中)第1039章 生死时速第104章 楚王朱桢第618章 金山堡第316章 赴倭屠龙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176章 大哥你也要卖我?第1022章 凤鸣风物第303章 你国贵人,皆是我天朝之后!第790章 地圆说第647章 也速迭儿的结局第882章 西南反迹第175章 老胡你个老六!第674章 一触即发第265章 驱民攻城第1062章 高瞻远瞩胡季犛第372章 张玉归心第844章 朱肃南下第518章 京都来僧第377章 大明的正统性第244章 被忽略的茹太素第718章 转守为攻第689章 取道印度第904章 解缙的复仇第707章 兄弟相争第1032章 掀起大案第192章 图穷匕见第690章 不择手段,亦可称圣贤第676章 帖木儿帝国的绊脚石第379章 商谈先杀人第288章 张定边劫牢第792章 大肚国灭第846章 宾主尽欢第644章 内乱第204章 苏州之疾第596章 小小孩童的心胸第721章 雪夜突围第1032章 掀起大案第611章 杀鲲第516章 幕府中的黑衣僧第649章 英雄归国第704章 宁死不降第924章 阵前论罪第788章 白莲净土第214章 吊着条命,已是能吏第438章 要不,咱先去把倭国端了?第390章 徐达真的来了?第1048章 安南内战第524章 什么叫丧权辱国啊第603章 疑心吕本第888章 入城门第384章 朱老五的诈术第1039章 生死时速第762章 事有蹊跷第572章 蚕食草原第106章 劝解蓝玉第829章 黄雀在后第909章 圣人冯胜第270章 聚是一坨翔,散是满天星第1004章 朱肃招生第954章 恶意第429章 李善长:臣有良法,可解国库之困第42章 倭国有黄金,东陆有神种!第744章 一炮打出,糜烂十里第90章 北京保卫战第86章 而诚纯孝好太孙第362章 血战!第927章 亲情之代价第389章 老子有援兵!第477章 铁铉明志第694章 进驻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