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带着何能一路回北平城,途径的各处村庄,受灾都极为严重,但离知行书院近一点的,人员死伤就小一点,离得远的,哭喊声就越大。
路上还有一处河堤被震垮了,河水直接涌到附近的农田里,好在地里现在没种东西,不然损失就更大了。
边上还有村子里的人帮着修补河堤,希望堵住这处河堤的缺口,要不然明年他们整个村都要搬走了。
何秋看的挺难受的,虽然他也有提前预警,但能有所防备的还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也是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何秋一路策马狂奔,赶回了北平城,城里也是乱糟糟的,哭喊声一片,要知道北平城里的建筑,特别是平民区的质量也都只是一般,这次地震,损失只怕小不了。
好在城里还有衙役和士卒在那维持秩序,没有出现大规模骚乱,接下来就只能看粮食这些够不够了,要是粮食不够,再赶上奸商囤积居奇,那城里的骚乱是少不了的。
何秋直接赶到燕王府,准备找到朱玉颖。
刚进燕王府,就看到徐氏和朱玉颖在那里里外外的忙活,收拾屋子。看到朱玉颖,何秋算是松了口气,她人没事就好。
徐氏看到何秋回来了,异常紧张:“高炽他们两个没事吧?这次跟着你回来了?你这时候往城里跑,万一出现什么危险,你让玉颖怎么办?”
这一连串问题,让何秋着实有些难于招架,狼狈的回答了徐氏的问题,何秋就含情脉脉的看着朱玉颖,“你没受伤吧?”
边问边去拉住朱玉颖的手,朱玉颖面色羞红,但也不好拂了他的意,只是略作挣扎,就安心的把手放在何秋手心了。
朱玉颖回道:“我没有受伤,府中也没人受伤,只是后院里的高炉受了地动,现在没法正常运转,欧小姐受到了些打击。”
陈墨和何秋提到那些异兆的时候,何秋就跟朱棣讲过了,这次地震奇案,朱棣应该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不然府里没有这么安稳。
何秋眼里只有朱玉颖一个,哪管得上欧雪岚,只是一个劲的说,那就好。
徐氏看着这两人,现在感觉异常刺眼,本来何秋不回来的时候,自己女儿跟自己一起帮忙招呼屋里,干的挺开心的。
结果何秋跑过来,立马就把自己女儿拉走了,还没结婚呢,这还有没有把我这个未来的丈母娘放在眼里?
徐氏咳了两声,把何秋的注意力拉了过来,对何秋说道:“你既然回来了,不如就到顺天府衙门找王爷,他现在在和府尹陈大人一同探讨如何赈灾。”
何秋看出来徐氏不高兴了,一口答应了下来,轻轻在朱玉颖手上用手指写到“等我”。
然后大步流星的离开燕王府,往顺天府衙门赶去。本来何秋就该去的,此次地震的预测,要说功劳,陈墨的功劳是最大的。
要不是他对何秋方案里讲到的东西那么感兴趣,还发现了动物的异常,就何秋这种疏懒的性子,又一直在书院宅着,恐怕是发现不了这种情况的,那时候顺天府的损失就更大了。
此时的顺天府衙门里一片寂静!
各方的消息汇总过来,情况就比较清楚了。
北平能辐射到的范围里,人员伤亡都不是很严重,最多的就是财物上的损失,府里的救援也很到位。但离得远的,北平城难以影响到的地方,在此次地震中损失就海了去了。
就算提前有了预警,地方上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在如此天灾面前,这些准备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各方数据汇总过来,统计出的房屋损失十几万间,有些地方一整个村子的房子都没了。
人员死伤不计其数,能准确记录的就又十万多人,这些数字,让朱棣和陈墨一同陷入了沉默。
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幸好有何秋,幸好有他!
要不是何秋做出了地震预警,救灾的准备就没这么充分;要不是何秋写出的救灾方案,救灾行动就不会有这么顺利。
那样的话,现在统计上来的损失数字,翻两番也不是没可能!
朱棣心里更是有一个可怕的念头:
若是何秋的这种学问推行天下,以后所有的地龙翻身都可以被预测,那儒家所讲的天人感应的基石就不存在了。
可是若是这一天真的到来,天子的神圣性也将会被消弭,毕竟已经可以证实天下的灾祸和天子无关,那天下的祥瑞和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进一步,天子自称上天的儿子,可是上天却没有因为天子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就偏爱他,这时候,天子又何谈神圣性?
想到这里,朱棣的心里就有一种恐惧感,想让他把何秋的学问封禁了,但是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皇帝能管的住别人干什么,但管不住别人在想什么啊,若真到了那种地步,天下百姓道路以目,大明岂不是也要因此而亡?
朱棣把这种可怕的想法丢出脑海,认真的和陈墨讨论起救灾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何秋急匆匆的赶到了顺天府府衙,在外面守着的燕王府的护卫,看到是何秋来了,赶忙把他往里面引去,并且通知朱棣,何秋来了。
何秋没等到朱棣喊他进去,直接推门而入,毫不客气的坐在朱棣边上,开口问道:“现在情况如何?”
陈墨把之前汇总来的各项数字和何秋讲了,何秋倒吸一口凉气。
受灾人群如此之广,损失这般大,这还是他们有所准备,也尽量通知了能通知到的人,若是没有预备,顺天府经此灾难,恐怕没个三五年是缓不过来了。
朱棣没等何秋坐稳椅子,就忍不住开口问到关于地龙翻身的预测的事。何秋也很上道,简单的给朱棣两人解释了一番。
比如地震来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会有动物异兆,有动物异兆的,也不一定都是地震。但是按照他所学的学问,顺天府本就处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多发地带,一旦出现这种预兆,是地震的可能性极高。
但是就算是何秋也不能准确的预测到地震发生的时间,更加没办法确认地震发生的方位在哪。
朱棣和陈墨听完,甚是遗憾,直言道若是能精准的预测地动,天下百姓就能又少不少的苦难。
对此,何秋嗤之以鼻,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地震预测都属于一个算不上完全科学的事,能有70%以上的成功率就不错了。
但是就算预测的成功率能达到90%,也很少有人敢于采用这样的数据,毕竟zheng fu是要担负责任的。
如果zheng fu得到了预测结果,提前动员百姓迁移,地震来了,那是专家预测成功;如果没来,作为负责人的地方官员就要承担全部政治责任,前途尽毁。
如此一来,又有哪个zheng fu,哪个官员敢于采用专家的预测数据呢?除非未来的地震预测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百,不然的话,何秋是真心不看好地震预测。
何秋当着朱棣两人的面,把这番道理剖析给他们听,气氛就陷入了一阵无言的尴尬中。
不得不说,何秋讲的就是人性,官员不采用地震预测的数据,反而进行灾后救援,都可能得到极佳的评价,因此升迁。
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搞地震预测这一套呢?至少他们两人对大明官员的节操没看的那么高。
想到这朱棣又忍不住问了,“那你为什么敢于和陈墨说顺天府将要地震呢?”
何秋说:“首先是陈墨陈大人找上了我,主动跟我探讨这块事情,我觉得这么一个敏锐的官员,不至于连这点担当都没有。”
“既然连陈大人都不怕我预测的有错,那我何秋又何惜自己那点浅薄的名望呢?”
陈墨听的有些不好意思,“良乡候折煞老夫了,老夫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何况我也没做太多,只不过是让手底下的人多多警戒,及时救援,维护秩序而已,当不得侯爷如此夸奖。”
朱棣感叹道:“天底下的官员若是都能像陈大人这样,何愁吏治不清啊。”
转而三人就开始讨论起后续的救灾事宜,何秋侃侃而谈,以工代赈,威杀奸商,劫富济贫,甚至可以直接动用官仓的粮食,先行救济灾民,不要等朝廷的旨意了,等到旨意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陈墨沉吟了一会儿,决定采用何秋的说法,现在还是救人要紧,管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陈墨和朱棣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把治内的豪商整治的苦不堪言,特别是粮商,更是遭到严重的打击。
等到一个多月后,朝廷旨意下来,大为褒奖陈墨的救灾之功,拔擢陈墨为户部右侍郎,连升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