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教子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六月份,已经快要到朝廷定好的出征时间了。朱棣上书讲的惠民药局的事,朱元璋很是伤心,下了大力气整治了一批人,朝廷上的文官也是下手极狠。

大概是抱着老子们都过得不好,你们一个小小的医官也敢乱伸手的心态?!

至于朱棣说的那个军营医疗制度,朱元璋考虑再三,还是先行放弃了,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供应二十万大军的药材,最少也要考虑到出现五万伤兵,这样所需要的药材,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倒是最后一起献上去的《赤脚医生手册》深得朱元璋喜爱,下令刊行天下,要做到和《大诰》一样,一户一份。

之前何秋提出的那个《洪武字典》就让朱元璋很满意,他虽然年号洪武,但也是渴望能在文治上出点大动静的。

正所谓盛世修书,弄出来一本《洪武字典》,教化的意义就不小了,更何况还有这种政治寓意,朱元璋实在不能更满意了。

这次何秋又弄出来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若是真的做到和《大诰》一样一户一份,那就又是他朱元璋的功德啊。

老朱一个没忍住,又下令给何秋封赏,不过这个消息要传到何秋那,可能也是一个月后了。

……

一份军情急报,通过八百里加急,一路驰奔送到了朱元璋手里,这是一份来自锦衣卫的密报。

朱元璋看完,笑的极为开心,不过想到太子朱标,就有些头疼,让太监把朱标喊到自己这来。

把这份密报递给朱标看,别的什么都没说。

朱标拆开认真的读了下去,越读脸色越是涨红。

平日里,因为朱标身边的大臣们都在跟他说锦衣卫这儿不好,那不好,他就多次上书给朱元璋,奏请裁撤锦衣卫。

眼下的这份密报,确实打了他的脸。

“父皇,若是真的如这份密报所奏,北元已乱,那大军出征的日子就可以提前了,而且还要给锦衣卫酬功。”

朱标虽然被东宫属臣们影响,很讨厌锦衣卫,但他为人确实仁厚实在,不愿意睁眼说瞎话,既然锦衣卫有功,那就应该封赏。

按照密报上说的,现在北元朝廷四分五裂,正是明军出征辽东的大好时机,很可能能趁此机会将北元朝廷一朝打沉!

朱标就是再没打过仗,可他的岳父是常遇春,小舅子是蓝玉,该懂的东西绝对是懂的。

如果军报属实,辽东的蒙古人死定了,待到朝廷收复辽东,收回辽东养马地,草原上的那些蒙古人就不足为惧了。

这份军报,有如此大的价值,而且是出自自己多次上书要求废除的锦衣卫,这下朱标可是尴尬的很。

虽然军报上没写,但朱标也很清楚,若是想要取到这么大的情报,肯定是要死上不少人的。

锦衣卫做出这么巨大的牺牲,结果自己这个太子在朝堂上一直想要废除他们的衙门,这岂不是令人心寒!?

想到这里,朱标很是难受,情绪低落的说:“儿臣有错,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幽幽的说道:“你何错之有啊。”

“儿臣不清楚实际情况,就荐言裁撤锦衣卫,实在愧对这帮国家功臣。”

朱元璋不置可否:“身为天子,身为太子,是不会出错的,错的都只是下面的人,你明白吗?”

朱标顿了顿首,“儿臣明白。”

朱元璋再问:“你现在可还想裁撤锦衣卫?”

朱标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儿臣还是希望能够裁撤锦衣卫,毕竟国内的锦衣卫监控臣子,诬陷忠良,兴起大案,这都是可以看得到的,确实应该裁撤。”

“可是我也确实在锦衣卫的事上犯下了错误,我觉得还是要父皇责罚我的,是我的错就不应该推给别人,不然谁还会给我干活?”

朱元璋心里哀叹,真是个傻孩子,锦衣卫掀起大案,只是因为我需要他们掀起大案啊。而且还自己的错自己担,这真是天真到一定程度了。

但朱元璋实在不好在这点上跟朱标说什么,只是缓缓的说道:“太子啊,朕已经老了,说不好哪天就走了,这江山社稷就会留给你了,你就是未来的皇帝,朕只要不想废太子,就不可能因为锦衣卫处罚你的,这就是天家的颜面所在。”

说到这,朱元璋忍不住摇了摇头,“至于你说的,推了责任没人帮你干活,你看我杀了这么多官员,缺人干活吗?这世上想当官的,能当官的人多得是!”

朱标身子低的更狠了,却还是倔强的说:“父皇爱护儿臣,儿臣自然之道,但这对错一事重于儿臣的脸面,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

朱元璋怒气冲冲的拍了桌子,“够了!”

朱标浑身一颤,不敢再说了。

朱元璋长身而起,说道:“太子,你身为储君,我早早的就让你跟着我听政,你难道就听到了这些酸儒之言吗?!”

“你作为太子,一言一行,都关乎天家威仪,所以你上书要废除锦衣卫,我允了,我不可能在朝廷上不给你脸面,为了你,别说是一个锦衣卫了,所有的亲军加起来我都可以一并废除。”

朱元璋说到这,想起来逝去的马皇后,脸色更加难看了,他是在不想自己和马皇后的儿子,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恶狠狠的说:“你听从身边的大臣们的言论,要废除锦衣卫,废了就废了,但现在又觉得锦衣卫有用了,但坚持不恢复,这是好事,为政最忌反复,朝令夕改,但你不该为了这件事搭上自己的颜面,还被手下的文官左右,这样我怎么敢放心的把国家交给你?”

“你这还没当上皇帝,就被手下的这群人牵着鼻子走,他们说什么,你都听,若是我真的为了锦衣卫一事,处罚了你,那你的威仪呢?你到底有没有想过这件事?”

“都说明君要广于纳谏,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兼听可不单单是让你听耳边的大臣们的话,锦衣卫的人说话,你听了吗?

做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一旦决定要做了,那就不要轻易改弦更张,心智一定要坚定!”

“朕还是吴王时就立你为世子,给你请来各路老师教导,等我当了皇帝,更是让宋濂、常遇春、李善长等大臣当你的老师,充任东宫属官,是真的希望你能当一个好皇帝的,我的心思,你应该是明白的。”

朱元璋的话在宫殿中回荡着。

朱标忍不住眼圈都红了,他一直都明白的,他已经三十岁了,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就是秦皇汉武,和唐太宗也在立储的问题上犹犹豫豫,导致儿子们之间相互乱斗太宗,武帝有巫蛊之祸,杀子存母;连着废了两任太子,两个儿子都抑郁而终。

可朱元璋从一开始就认定了他,坚持不懈的培养他,这样的舔犊之情,他又如何不知道。

只是随着朱标慢慢长大,性子本就仁厚,身边的大臣一直跟他说,陛下有汉武之资,话里的意思不外乎就是朱元璋有汉武的功业,也有汉武的过失。

治政太苛,所以汉武之后就是昭宣之治,休养生息,他们希望朱标也做昭宣,朱标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一力表现自己的仁厚。

朱元璋看在心里,他也有数,大明立国之初,国力本就贫弱,为了消灭北元这个大敌,又不得不连年用兵,等他死了,确实也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可是朱元璋也渐渐发现了,太子朱标仁厚是真的,可是他除了仁厚,还有个大问题,耳根子偏软,意志不够坚定,这点是朱元璋所不能接受的。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太子,你要知道明君并不代表他就是好人,汉武帝、唐太宗就是例子。仁君并不意味他真的什么都不做,汉宣帝不就是的吗?你要好好考虑下这个事!”

“至于锦衣卫,你就暂且别管了,我会换一个指挥使的,也算是给朝廷上一个交代。”

“接下来,让大军立刻开拔,出征北元,这次务必要除恶务尽,你提点下蓝玉,他这次可是主帅,要心里有数。”

朱标点头称是,又说:“此次带回情报的锦衣卫当赏,父皇可不能忘了这点。”

朱元璋现在心气平顺了些,笑道:“我可不会忘记这点,带回情报的人和这次死去的锦衣卫,我都会有封赏的。”

朱标点头,然后离开了宫殿。

朱元璋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伤心,时不我待啊,他还是要多干几年。

要不然等朱标上位,能不能摆平外患真的是两说,他也只能在自己死前尽量交给朱标一个没有内忧外患的大明,就让朱标做一任太平天子吧。

第99章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第68章 重视商贾第343章 狩猎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236章 触目惊心第312章 大宁第174章 蓝玉的苦心第329章 百官热议第160章 剖析第280章 财帛动人心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258章 时不我待第176章 后勤事(下)第301章 治淮难题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235章 嚣张的孔家第172章 有喜第89章 秋名山小店第212章 干劲十足的朱元璋第118章 烹制美味第267章 蓝玉进京第135章 平乱第198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267章 蓝玉进京第124章 入京奏对(上)第95章《新贵妃醉酒》第359章 线索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85章 学生朱高煦拜见老师第24章 红薯面世第112章 我说有就有第328章 国富论(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儿嫁给我呗第314章 那达慕大会第16章:朱棣背后的谋士第42章 门下走狗第139章 红楼问世第306章 遵化(下)第330章 讲学第60章 镇守丰台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蓝玉第189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52章 土豆饭第321章 黄河第348章 怒斥众将第245章 狗咬狗第329章 百官热议第281章 运输问题第67章 大明人爱吃鸡第248章 夫妻情话第337章 海上威胁第137章 蜡印机第72章 整容药水第344章 微服私访第358章 下手整顿第210章 斥责第306章 遵化(下)第236章 触目惊心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289章 郁新入滇第143章 知行书院第144章 赏菊第178章 治疗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350章 引导第194章 吾家有儿初长成第42章 门下走狗第98章 背水一战第158章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第36章 求雨第176章 后勤事(下)第331章 旧城改造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159章 地震余波第140章 影响第336章 于少保之父?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309章 德政第99章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第58章 二十万斤生铁第102章 上架销售第255章 朱棣的夺嫡之心第234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148章 知行学派(下)第289章 郁新入滇第359章 线索第211章 整理资料第20章:杀鸡儆猴第80章 明教中人第335章 书生第156章 盐场已成第87章 炮弹的威力第144章 赏菊第92章 顺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166章 治家第167章 大军北伐第230章 指点太孙第153章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