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朱元璋的担忧(下)

朱元璋也希望朱允炆能从这些人里面挑出来些有才的,组成他的基本盘。

如今让朱允炆亲自接见他们,询问事情,把这些人的功过汇报给朱元璋,再由朱元璋帮着升官。

这些人就会是朱允炆的死忠,毕竟官场上还是要讲究一个政治信誉的,如果今天投入了太孙名下推行改革,明天又改头换面说自己反对改革,这种人没几个会信。

政治上的前途也基本会被毁了,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朱允炆迅速拥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没办法,谁让朱允炆不和常蓝两家亲近呢,而原来太子的一些班底,朱允炆也很难把这些接过来。

说到底,朱允炆年纪太小,算是原本东宫那些人的子侄辈,想要保持之前太子的威望,太难了。

不如另起炉灶,从年轻人入手,这样等到朱允炆登基的时候,手中还能有一批可靠的中层官员。

位置不高,但都处于要害,想要升入中枢也比较简单,这样也便于朱允炆未来统揽朝政。

朱允炆看着一脸笑意的朱元璋,心中百般不愿,他是打心眼里认为现在最要紧的事可不是什么改革变法,而是削藩。

想想晋王,不过一介藩王手中就有数万大军,还敢勾结士绅,暗害太子。

换成是实力更强,威望更高的燕王呢?

何况大明从来就不止他们这几个藩王,若是想要反对朱允炆,闹将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就连现在教导朱允炆的何秋,不也是燕王朱棣的女婿吗?

所以,朱允炆天然对何秋不是很信任,当初故意在他面前说削藩的事,也有几分是为了试探何秋。

而何秋又是主张改革的,甚至他听朱元璋说过,现在这批到地方采风,经历短暂培训的官员,学的东西大都是何秋编簒的。

这种局面下,朱允炆怎么可能真的信任那今天要见的这些人?

只是不管现在朱允炆心里怎么想,朱元璋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推行改革的继承人,就是为了皇位,装也要装的像一点。

看着朱允炆出去的背影,朱元璋幽幽的叹了口气。

就朱允炆的这点小心思,怎么能瞒得过朱元璋?他也看出来朱允炆心中的不情愿了。

可是这事不是朱允炆不情愿,就能推脱的,朱元璋的一番好心,朱允炆是一点也没领会到。

可是朱允炆还有个缺点,他不懂,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从来不主动问朱元璋,而是面上恭顺的答应下,心里不以为然。

这让朱元璋感觉自己对朱允炆的教导实在太难了点,孙子不想学,也不问,他这个当祖父的又能怎么办呢?

若是换了以往的太子朱标,朱元璋早就把他打发出去,到地方巡视,让他亲眼见一见现在的‘大明盛世’了。

如今的朱元璋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已经赌不起了。

朱元璋问汤和。

“你觉得太孙如何?”

汤和也很狡猾,只是说道。

“臣老朽,不敢多言,不过太孙有太子的仁厚之风。”

朱元璋不是傻子,真心话和恭维的话,他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的。

可是他也知道刚才的话题问汤和,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这种关乎皇位继承的话题,又哪里是汤和敢多说的,若是汤和在这说了什么不利于朱允炆的话,等到未来朱允炆登基了,肯定是要收拾汤和的。

到了那一步,就算汤和手里有丹书铁券,那又能如何?

朱元璋只能放过汤和这个老滑头,也不再多和他说关于太孙的话题,静静地这么下棋。

等到朱允炆把他见完这些人后,凭自己的感觉列出来的一份名单,递给朱元璋后。

朱元璋仔细的看了看这些人的履历,心中大失所望,朱允炆的这份名单里,放在最前面的人全都是进士,没有太学生,更没有勋贵子弟。

整体上名单里进士的比例之高,也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

朱元璋压下自己心中的不满,向朱允炆问道。

“你是如何考虑的?可以向朕说一下你的思路,为何这里面大多都是进士,若是论采风的报告,不少太学生和勋贵之子可是更为言之有物。”

朱允炆犹豫了下,还是老老实实的向朱元璋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孙儿以为,太学生和勋贵之子到底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若是如今骤然把他们提拔起来,恐遭朝野非议,对推行改革的大政也有所不利。” Www▲ttκan▲¢ ○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不是正经科举出身,就因该被他们歧视吗?荫官那么多,除了武勋之子,可也有不少是他们那些文臣的子弟们,你可曾见过他们随意开口抨击吗?”

朱允炆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这还真没有。

朱元璋忍不住说道。

“这不过是因为他们未来也有子弟会走荫官的这条路,他们自然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封妻荫子这样的事,不止是武人们希望得到的,更是这些文臣们想要得到的。”

“何况,你作为上位者,理应把握好平衡,绝对不能一边倒,维持好自身的定位,才能更好的治理朝政。”

“若是这份单子真的按你写的这么安排,恐怕朝廷就会失掉不少的民心。何况,你觉得推行改革大政,是看能力好,还是看出身?”

朱允炆自然说是才能,可是这样一来他弄得这批名单自然就作废了。朱元璋拿着这些人的名单,点来划去,忙乎了好一会。

总算让太学生、新科进士和勋贵子弟的升迁名额大致达到了一种平衡,这让朱元璋心中松了口气。

随后就挥手让朱允炆退了下去。

朱元璋看着汤和,有些疲倦的说道。

“鼎臣啊。让你看笑话喽。”

汤和连忙口称不敢,太孙的想法肯定也有他的道理,不过现在有些不合时宜罢了。

朱元璋听着汤和的安慰,也只能在心中告诉自己,太孙毕竟还年轻,有些事不能这样一蹴而就,还是要一点一点的跟他讲这其中的深意。

可越是这么想,朱元璋的心情就越是低落,最后索性先把汤和打发回府了。

当年教导朱标也没有这么麻烦,只能说朱允炆的才器和朱标相差太远了。

这让朱元璋对敢于勾结晋王作乱的人,越发怨恨了起来,若不是他们谋害太子,现在朱元璋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第140章 影响第176章 后勤事(下)第198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79章 拆琉璃窗第113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第335章 书生第363章 交换第119章 人间至味第151章 修路第343章 狩猎第18章:泡面啤酒卖疯了第194章 吾家有儿初长成第17章:推广泡面啤酒第127章 太子朱标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艰第310章 民间疾苦第237章 佃户相阻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现第255章 朱棣的夺嫡之心第225章 可怕的猜测第230章 指点太孙第215章 状告晋王(下)第167章 大军北伐第267章 蓝玉进京第311章 蒙汉矛盾第59章 蓝玉来访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345章 打脸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337章 海上威胁第3章:签到提取shou雷第315章 辽西苦寒第152章 安全演练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299章 祭拜第274章 易储(上)第144章 赏菊第106章 让我送你们上路吧第314章 那达慕大会第156章 盐场已成第363章 交换第173章 宴请何秋第168章 回到书院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97章攻占丰台第155章 演练之后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儿嫁给我呗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192章 血脉延续第294章 为难的朱棣第354章 刺杀第174章 蓝玉的苦心第11章:连夜赶往顺天府第22章 影响历史进程第239章 拆毁雕像第73章 逛青楼第102章 上架销售第33章 阿拉伯数字第347章 锦衣卫出动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173章 宴请何秋第14章:收购小麦制造泡面第356章 重回锦衣卫2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186章 事情闹大了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219章 行险一搏第208章 教导皇孙第36章 求雨第232章 孔家的问题第126章 闲暇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85章 北平城内的喧闹第191章 震惊蒙古人的高炉(下)第360章 贪赃枉法的御史第279章 至昆明第274章 易储(上)第319章 陕西第78章 胎记第347章 锦衣卫出动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202章 变故第88章 秋闱将至第57章 最坚硬的钢第289章 郁新入滇第145章 席宴第350章 引导第163章 良乡候府第229章 太孙舅舅第98章 背水一战第274章 易储(上)第254章 太孙的小手段第132章 筹备书院(下)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336章 于少保之父?第243章 怒火中烧的朱元璋第214章 状告晋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