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讲学

若是不想着自己这群人死后被清算,或者人亡政息,就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驳斥反对派的理论根基。

谁让他们现在做的变法,动摇了太多人的利益了,真正享受到变法红利的人,又大都是底层百姓,压根发不出来自己的声音。

王安石变法不就是这么失败的吗?

别看王安石搞出了新学,但新学的地位一直都不算稳定,更不用说,没等王安石死呢,当初的守旧派就又全部卷土重来了。

唯一能让他们欣慰的是,如今的皇帝朱棣并非没有主见的人,他推行变法的决心很是坚定,至少不用担心被皇帝抛弃。

想要在封建王朝搞变法,就绝对离不开皇权的支持。

但想要一路推行变法,就少不得有切实的理论依据,否则总是免不了人亡政息。

如今,何秋做到了这件事,这是多少朝中大臣们苦思冥想都做不到的,也真的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到变法上去了。

只要有这本小书在,那些士绅们就翻不了身!

士绅们自己不纳粮,不交税,还包庇隐户,掌握大量的佃农,他们手中的力量越多,国家中枢的力量就越少,进而导致国家的衰败,真真是至理名言啊!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会担心,等到朱棣死后,守旧派会卷土重来,打着孔孟旗号兴风作浪,针对他们的身后名。

现在,就真的什么都不怕了。

变法派的存在有了最根本的理论依据,从此以后,变法派的士子们也可以拿着这套理论,和传统守旧的文人相互辩驳了。

而且数据全部都在那放着,也不怕他们去查,这样一来,那些守旧派怎么可能翻身?

毕竟何秋的这套东西,从逻辑上讲是相当严谨的,这也是他当年读书时候留下来的习惯。

层层递进,论点论据充足,不给别人反驳的机会。

只是他们之中也有些人早早拿到了何秋的另外一本书,那本《国富论》相较起来,就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了。

要不是他们有着这本小册子先打了底,直接去看那本《国富论》,可能真的就被里面的各种定义给迷惑了。

只能说,何秋弄出来的这套东西,不是才智出众的人,恐怕真的学不到精髓啊。

他们心中有更多的疑惑,想要询问何秋,比如究竟什么才是分工、货币等等。

虽然何秋在《国富论》里也下了定义,但纸面上的东西,终究可能会和何秋实际想说的意思有所偏差。

他们对这样的新体系的知识的渴求之心,也丝毫不亚于那些少壮派的变法人士。

很快,就到了上朝的时候了,朱棣稳稳当当的坐在龙椅上,看过了何秋的书,他对接下来的变法就更有自信了。

如今这个时候,要是还有人敢跳出来和他讲变法不好,朱棣可是真的敢杀人的!

朱棣没等下面这些大臣们主动汇报工作,就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应该都收到朕给你们的良乡候写的那篇文章了,大家都有什么意见啊?”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喊的最响的就是“此乃惊世文章!”

眼看朝堂里闹哄哄的,就跟个菜市场一样,朱棣也没有生气,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东西啊。

待到殿中的混乱渐渐平息之后,之间杨溥直直的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臣请令良乡候为百官开经筵,讲解书中的道理,让我等早些理解变法的精要。”

说完之后,杨溥就眼巴巴的看着朱棣。

朱棣哈哈一笑。

“准奏!”

不少官员都在暗自后悔,这样的事,怎么就让杨溥这小子抢了头筹呢?

散朝前,朱棣又把何秋的重磅著作《国富论》分发了下去,让之前没有看过的人,好好看看,再去听何秋的授课。

何秋在家里收到朝堂上的消息也不敢怠慢,讲学这样的大事,总是要提前准备好的。

而且,何秋也知道,这次来的人可不止是朱棣和百官,连朱元璋这个太上皇和如今的太子朱高炽都会前来。

不做好准备,说不定就真的被人驳倒了,到那个时候,对变法大业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时间很快就到了何秋要讲学的时候,讲学的地点就在国子监中。

毕竟要给百官讲课,地方小了人都坐不下。

如今的京师,比较适合用来讲学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了。

朱棣、朱元璋等皇室的大佬们穿着一身便装就来了,也是表示今天在场的没有君臣,只有师生,以示对何秋的尊重。

皇帝和太上皇都这么低调,百官们更不敢放肆,老老实实的船上一袭儒衫,就到国子监来听课了。

国子监虽大,可也被朝臣们挤得满满当当,那些原本在监中读书的学子们,都被安排到外围站着听讲。

何秋穿着一身黑袍,就站到讲台上了,没拿别的东西,只是拿了一沓讲义。

何秋的这身打扮还是朱玉颖专门为他搭配的,毕竟给百官和皇帝讲课这样的大事,怎么能不打扮的庄重点呢?

不过眼下下面准备听课的人,也没有几个会关注何秋到底穿的什么了,朱玉颖的这番心思,全都白费了。

何秋在讲台站定后,轻咳了一声,一边的侍从就敲响了云板,这堂课算是正式开始了。

“今日,我打算给大家讲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分工合作……”

何秋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开门见山,抛出了自己所想说的东西。

下面的人群寂静无声,都在默默听着何秋将的这些东西。

原本的时候,何秋的讲课速度还比较慢,看着下面的这些人好像都能跟上自己的思路,何秋不自觉的就把速度提了上来。

今天何秋所讲的核心内容,其实就一点——分工能够提高效率。

为了方便这些官员们理解,何秋还专门举了个浅显易懂的例子。

如今遵化铁厂里的运作模式,在遵化的铁厂中,就是专门有人炼煤,有人烧炉子,有人鼓风,有人负责最后的打造。

但就是这样,何秋还是怕有些人不能理解,最后又提了句。

“若是大家还有疑惑,可以自己做个小实验,不用特别麻烦,劈柴的事就行。”

“试试看几人单独劈柴,和专门合作,细化劈柴的步骤,两相对比,看看究竟哪一种更快。”

何秋的话音一落,很多官员的眼睛就都亮了起来,这事简单啊!

劈柴嘛!大家每天烧柴都是要劈的,只是之前全部交给下人做,对里面的流程并不清楚。

第242章 放火烧庙第253章 朱权上门第57章 最坚硬的钢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98章 背水一战第82章 一点微不足道的本事第60章 镇守丰台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323章 何栋第110章 软刀子杀人第185章 北平城内的喧闹第40章 肖景腾第301章 治淮难题第257章 未来可期第278章 郢国公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04章 推不掉的职责第27章 吃红薯的坏处第102章 上架销售第16章:朱棣背后的谋士第6章:征虏左副将军蓝玉第99章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第274章 易储(上)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139章 红楼问世第338章 新文章第352章 告状第61章 蓝玉的请帖第356章 重回锦衣卫2第297章 胥民第142章 婚事第33章 阿拉伯数字第132章 筹备书院(下)第143章 知行书院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350章 引导第256章 变法的好处第159章 地震余波第102章 上架销售第22章 影响历史进程第35章 五千斤生铁第323章 何栋第308章 交谈第261章 太仓出事第332章 书市火爆第70章 煤炭第77章 规则破坏者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第107章 杀人第299章 祭拜第260章 兼并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52章 土豆饭第356章 重回锦衣卫2第132章 筹备书院(下)第176章 后勤事(下)第150章 大动作(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219章 行险一搏第355章 重返锦衣卫第202章 变故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161章 蒙学字典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289章 郁新入滇第225章 可怕的猜测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131章 筹备书院(上)第270章 又是吕平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第117章 老脸一红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现第61章 蓝玉的请帖第142章 婚事第61章 蓝玉的请帖第74章 见花魁第181章 捷报(下)第72章 整容药水第33章 阿拉伯数字第85章 学生朱高煦拜见老师第304章 一举多得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81章 跟朱棣结盟第306章 遵化(下)第249章 琐事第147章 知行学派(上)第88章 秋闱将至第136章 到北平第198章 姚广孝的心思第267章 蓝玉进京第291章 教书育人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97章攻占丰台第328章 国富论(下)第4章:mi汁烤野猪腿第140章 影响第219章 行险一搏第1章:管你是什么王都得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