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第207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你呀,就是这也要,那也要!”

马皇后将磨好墨的砚台推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来,试试。”

朱元璋速记拿起毛笔,直接蘸了蘸:“妹子,这话说的可不对,苏璟我是真心觉得这样挺好的。”

说话间,朱元璋已经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他写的正是苏璟今天所说的东西,这些肯定是要全部记录下去,方便之后交给李善长和崔亮去执行的。

“重八,这是刚才苏先生讲的内容吗?”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书写的内容,好奇的问道。

朱元璋点头道:“没错,苏璟这小子,说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

现在想想苏璟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朱元璋的嘴角也扬起了弧度。

“苏先生说的,自当如此。”

马皇后理所当然道。

……

次日一早,阳光正好。

“牛府”大院门前,苏璟的马车早就被牵了过来,车上又多了不少的东西,车架前沐英坐着,俨然一个车夫模样。

苏璟和朱标两人站在府门前,与朱元璋和马皇后做着道别。

“苏璟,希望你找到你想找的东西。”

朱元璋朝着苏璟说道。

“多谢了,大叔,走了。”

苏璟笑着挥挥手,脸上是淡淡的笑容。

“苏先生,麻烦伱了!”

马皇后朝着苏璟躬身道。

“夫人放心,我一定把牛懿安全的带回来。”

苏璟点点头。

在场也没有什么矫情的人,这更不是生离死别,告别也十分的简单。

马车慢慢悠悠的出了应天府城门,北上朝着山东而去。

朱元璋并未做什么目送的事情,而是直接返回了紫禁城,上早操!

奉天殿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淡淡的扫视着下方的一众群臣。

群臣颔首躬身,无比恭敬的站在奉天殿的左右两边。

他们的心里也是相当好奇的,昨天朱元璋到底去哪了?

中午人就不见了,然后一整个下午都没见人。

这对于百官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有事启奏吗?”

朱元璋淡然开口道。

“启禀陛下。”

户部尚书杨思义缓步走出道:“陛下,农学院今年培育粮食,颇具成果,明年臣想扩大一些规模,望陛下批准。”

农学院。

朱元璋听到杨思义的话,倒是想起来了。

这也是苏璟教导,然后朱标提议的东西。

朱元璋忙的事情多,近来还真没怎么关注过。

“杨思义,说说看,都有些什么成果?”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杨思义当即道:“回禀陛下,根据实验,我们找到了如何将水稻增产的办法,还能有效的预防一些减产的疾病,一旦推行下去之后,明年至少增产十之一二。”

其实杨思义说的还是保守了。

明朝初期的农业水平,其实也就那样。

可能因为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是延续着上古传来的耕作方式。

除了工具稍稍有些进步之外,对于种植方法的改进,其实非常少。

这农学院建立之后,只是在水肥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便立刻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只能说,儒学,真是将华夏的思想,一直固守在了原地。

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导致了,即便只是做出些许的改变,也能有着相当大成效。

“好!很好!”

朱元璋大喜,说道:“朕准了,明年,不,今年就可以着手准备扩大规模的事情了,同时也要多多的吸纳农学方面的人才,争取做出更加的成效。”

封建王朝,粮食永远是重中之重。

杨思义的成绩,那是斐然的。

其余的大臣们看着,那也是相当的羡慕。

能被朱元璋这么夸的人,可不多。

“谢陛下,臣定当竭力而为。”

杨思义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下谢恩。

这个户部尚书,虽然很累,但他干的很起劲。

要说这户部其实也挺奇怪的,正常是主管户籍财政的部门,有关钱的事情都得经过户部。

但因为封建社会,粮食就等同于钱,所以这农业上的事也得管。

户部尚书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杨思义多了农学院管理,其实是挺累的,但他动力十足!

“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周桢,这也是位重量级人物。

六部尚书本身的含金量就不说了,这朱元璋即位以来,律法森严,每年抓捕审判的犯官相当的多。

抓他们的人,就是刑部的人。

周桢抓过的官员数量,比现在奉天殿内站着官员数量还要多上数倍。

他在百官之中,有个“阎王”的外号。

平素里,也少有人与之相交。

周桢清楚,也乐的如此。

身为刑部主事,掌管的是律法刑罚,本就应该是铁面无私,公正严明。

孑然一身,才能让朱元璋不生猜疑。

这能当上六部尚书位置的大佬,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

“周桢,你有何事,说。”

朱元璋简单明了的问道。

周桢回答道:“启禀陛下,臣奏请扩建刑部大狱。”

此言一出,在场的群臣脸色都是有些变化。

刑部大狱扩建?

这啥意思,意思现在牢房不够了呗。

刑部的大狱,关押的可不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犯了重罪的犯人。

而这些人里,官员的比例比较大。

周桢说完,便低头等待着朱元璋的回答。

他没有解释什么,因为不需要解释。

这大案要案,都是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抓了多少人,关了多少人,朱元璋都清楚。

刑部大狱的牢房数量不够,这是谁都清楚的事。

“朕准了。”

朱元璋并未思考太久,准了周桢的要求。

在惩戒犯罪的事情,他向来是不遗余力的。

“谢陛下。”

周桢谢过朱元璋之后,退回了队伍之中。

群臣都压着脸色,这事对他们还是有点震慑作用的。

接下来又是一些日常的议题,比如各地的叛乱,还有一些小的灾情什么的。

朱元璋也都是雷厉风行,一一个给出了批复。

虽说百官提出问题的时候,都会给出解决的方案,朱元璋要做的只是批或者不批。

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但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这样的。

因为只是听臣子说,想要判断一件事的全貌和真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久居皇宫之中,各地的情况并不能亲自过去查看。

到底他们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说他们说了几分,留了几分。

这些,全都要靠朱元璋自己来判断。

皇帝,是权力的巅峰,但也是最容易陷入信息茧房的人。

“好了,今日早朝就到了这里,善长,崔亮,你们两个和我来一下。”

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转身从侧边离开了奉先殿。

李善长和崔亮对视一眼,留在了原地。

奉天殿外,群臣缓缓走出。

各种议论之声也是响起。

“陛下昨日下午都不在宫中,据说是去见什么人了。”

“李大人知道是谁?”

“我哪知道,不过我倒是听说,五皇子回来了。”

“五皇子!那不是跟着那位苏先生在学习么。”

“这么说,陛下昨日去见的,是那位……”

“哎!慎言!”

……

奉天殿内,待到群臣散去,李善长和崔亮这才迈步而出。

不过他们的目的地是奉先殿。

“崔大人,你说陛下叫我们是什么事?”

李善长边走边朝着崔亮问道。

崔亮说道:“大概是那民报之事吧。”

李善长又道:“昨天下午陛下离宫,直到今日早朝时才赶回来,崔大人可有耳闻?”

这李善长和崔亮的年纪都不小了,步子也走的比较慢。

崔亮说道:“陛下之事,下官不敢打听,只是思虑民报之时,便已经是心思殆尽了。”

面对李善长的问话,崔亮的应对那是相当的滴水不漏。

李善长并未在意,而是笑着继续道:“崔大人,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事,估计和今日陛下召见你我二人有关。”

“恐怕我们,在陛下面前是不好过关了。”

这话一出口,崔亮的脸色微变,他犹豫片刻之后,说道:“不知丞相所言,到底是何事?”

要是能提前知道朱元璋要问什么,也好在心里打个腹稿,好应对一些。

李善长说道:“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不过是陛下昨日出宫见的人是苏先生,而苏先生,正是这民报的提出者。”

“崔大人,你觉得,陛下才见完了苏先生,就召见我们,是不是苏先生又和陛下说了什么。”

苏璟提出了民报!

崔亮眉头皱起,这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他亦是能猜到的。

“多谢丞相告知,下官谢过。”

崔亮朝着李善长拱手道。

李善长摆摆手道:“崔大人不必如此,我和崔大人一起为民报之事奔走,本就是一条船上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虽然两人的步伐不快,但奉天殿和奉先殿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很遥远。

谈话间,已然到了。

两人都是常来此处之人,门口的护卫并未阻拦,太监也是微微侧身便让他们进去了。

“臣李善长拜见陛下。”

“臣崔亮拜见陛下。”

李善长和崔亮两人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直接摆手道:“免礼,真有些话,要问你们。”

“是,陛下。”x2

两人立刻来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朱元璋说道:“善长,崔亮,这民报在应天府内的布置,朕都看到了,的确做得不错,账目我也看了,不错。”

“陛下谬赞,这只不过是臣等该做的事情而已。”

李善长立刻回答道。

朱元璋瞄了一眼李善长道:“善长,既然你开口了,那就就问问你吧,这账目上太简单,有些东西看不明白。”

“陛下请问。”

李善长立刻正色道,他已经有些紧张了。

朱元璋说道:“这民报销售的数量有了,销售的人群分布呢?官绅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读书人有多少,商贾有多少,农民又有多少?”

“还有销售的时间分布,区域分布,这些朕可都不是很清楚。”

朱元璋一开口,就是苏璟昨天问他的内容。

这可是直接把李善长给干懵了。

一个民报的销售账目还不够,还要这种详细的数据吗?

虽然以苏璟前世的销售来说,这叫做用户画像。

但对于明朝而言,这显然是太超前了。

“此事主要由崔尚书主理,具体的工作细致臣并未参与,还是让崔尚书来说吧。”

李善长话头一转,直接将这烫手的山芋丢给了崔亮。

死道友不死贫道。

李善长这一波太极,顿时让崔亮绷不住了。

他也不知道啊!

“陛下,臣……臣……臣尚未开始整理这些情况,尚不清楚。”

崔亮有些结巴的回答道。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了一眼崔亮,又瞥了一眼李善长。

这样的结果,他已经有所预料了。

他只是有些痛心,苏璟随口说的东西,怎么自己手下的丞相和尚书,都只能结结巴巴的应对。

这差距,有如此之大吗?

“算了,朕也不难为你们了,朕只问你们一件事,这民报,普通百姓买的多不多。”

朱元璋朝着战战兢兢的两人问道,,话语间十分的严肃。

这次崔亮立刻抢答道:“回禀陛下,民报虽然不贵,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亦是一笔支出,故买的百姓,很少。”

详细的数据不知道,大概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崔亮并不是那种只会划水的尚书,还是有真才实干的。

“果然,那你们觉得,这民报若是百姓都不买不看,朕做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朱元璋再度问道。

民报的重要性,李善长和崔亮都是知道的。

现如今的情况,看似民报很火,但实际并没有打入寻常百姓之中。

被朱元璋这么一问,李善长和崔亮都哑火了。

这事,他们知道,但没法解决。

“陛下,要不然,免费供应给百姓?”

李善长犹豫了一下,说道。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道:“免费供应,怕是最后只能成为百姓擦屁股的草纸。”

自从昨晚被苏璟点通之后,朱元璋也意识到内容不行,百姓就不会看的道理了。

毕竟,他曾经也是平头老百姓,知道百姓到底在想什么。

(本章完)

第465章 房屋改造最好的监工第506章 以之为纲,外患无忧第532章 大结局第378章 夜禁的真正原因第467章 好话要说,狠话也要说第234章 再回嘉祥县,人性之恶!第236章 身在局中不得脱,致命暗杀!第84章 李善长问对胡惟庸第391章 日子都不好过第333章 货币的四个发展阶段第407章 论战争中的粮草保障第230章 九年义务教育老师,简称九老师第30章 急切的老朱第9章 他们的钱,苏氏布行不赚第21章 太子师宋濂第202章 新式火铳!兴奋老朱,在线熬夜!第106章 朱标的疑惑第30章 急切的老朱第436章 刘半仙?杜老夫子?第128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195章 陛下说有毒,那就是有毒!第105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第311章 归家还是归狱第406章 行军打仗我不会,掰扯粮草我还行第72章 天灾还是人祸第39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第454章 晕乎的刘半仙第446章 我已经饶你一命了第40章 鄂国公必有一劫第19章 黄金分割率,又是天道!第188章 沐英谈军略,朱棡论《墨经》(求月第375章 作壁上观?等等再说第313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469章 不怕麻烦刘半仙第421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5章 看来你们还是不懂第317章 牢房拉扯,让步是不可能的第248章 苏璟论北伐,双管齐下的阳谋第339章 经济发展的上中下三策第191章 动滑轮组!小孩也是大力士!第306章 手劲很大马皇后第104章 封建君主专制第433章 没错,我怕死!很怕死!第265章 胡惟庸的计划,朱亮祖再出手第243章 还是伯爵!仁远伯苏璟!第64章 震惊的李善长第53章 想不到还是不敢想第79章 那么你以为呢?第484章 麻烦朱樉的事第23章 马皇后的礼物第168章 卡奥斯震撼,再见刘伯温第95章 苏璟的培养计划第498章 我只求无愧于心第425章 这是火药?第84章 李善长问对胡惟庸第160章 朱标出宫,再上征途!第321章 兴许过几天死的不是我呢第66章 不会又是苏璟吧第422章 北伐大胜,惨胜?第424章 苏璟出事了!第159章 硬刚的宋濂第286章 职业教育!第489章 徐达教诲,苏璟保证第176章 资产主义社会,大明的未来?第172章 生产力和阶级的关系第449章 迟来的赏赐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第264章 质量互变,螺旋前进!第83章 他是不是当过贪官第50章 刘伯温请辞,老朱的态度第235章 简单,所以才有效第62章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第76章 信任第245章 我成仁远伯了?第114章 悲催的老二朱樉第438章 入京前还是出事前第17章 想拜师,看看诚意先第425章 这是火药?第415章 科学和迷信第387章 自信满满周掌柜第44章 朱标再拜师第10章 不想当贪官,也不想做穷人第137章 真是白学了第5章 看来你们还是不懂第321章 兴许过几天死的不是我呢第402章 尘埃落定,冷暖自知第92章 三大产业第397章 北京也有烤鸭?第292章 大明户籍制度?职业认证!第416章 百姓和朱家第503章 李世民与魏征,君臣相合还是君臣相第204章 出发!老朱也爱反转!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发展第529章 三位学生第466章 刘半仙的秘方第202章 新式火铳!兴奋老朱,在线熬夜!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443章 再临抉择朱亮祖第121章 李善长的担忧第418章 人类从历史中学不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