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砖一瓦,福泽百姓!

第229章 一砖一瓦,福泽百姓!

大本堂。

年关降至,这学习的任务也开始紧了起来。

年底朱元璋对儿子们的考校,那是固定的科目。

这在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是如此了。

所以这个时候,即便是朱樉,也认认真真的坐在自己的座位前,仔细的听着老师讲课。

当然,能不能学的进去那就不是朱樉所能决定的了。

反正学了就是学了,态度得有。

“所谓天地,指的是……”

台上,老师仔细的讲述着课程。

台下,皇子们神色各异。

朱樉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十分努力的听讲,但奈何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记不住。

朱㭎面色淡然,显然这些东西早就自己学过了,现在不过是温习而已。

朱棣虽然也不是很能听懂,不过他在记录,老师一边讲,他一边记。

至于剩下的老六老七,则是摇头晃脑的跟着,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听懂。

很快便到了课间,随着老师离开,朱樉立刻伸了个懒腰。

“真羡慕五弟,不用和我们一样学习。”

朱樉一脸羡慕的说道。

朱橚和他们不一样,一直都在农学院内做着自己的研究,朱元璋并没有对他有四书五经上的要求。

“二哥,五弟可不是不在学习,只是学的和我们不太一样而已。”

朱㭎朝着朱樉道。

朱樉立刻道:“那也比我们在这苦读书好,我听说现在农学院里有意思的东西可太多了。”

朱樉就是标准的只要现在干的就是最苦的想法,反正就是不愿意做好手头的事情。

朱㭎没再多说,自己二哥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多说无益。

“四弟,最近你的学习倒是认真了不少啊。”

朱㭎转而看向朱棣道。

现在的朱棣,真是相当的认真学习。

即便对于这些文字类的东西,他学起来很痛苦。

学不进去,那就死学。

在意志力这方面,朱棣还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一面。

“三哥,我学识浅薄,之前的时间都荒废了,之后可能要多多叨扰了。”

朱棣看向朱㭎,脸上满是认真的神色。

“好,四弟如此向学,父皇知道的话,肯定会很开心的。”

朱㭎笑着说道。

他倒是知道点朱棣的想法,朱棣之所以突然标的如此好学,就是为了好向苏璟讨教。

无论是朱标还是朱橚,都是相当聪慧好学的人。

这正是苏璟选学生的标准。

之前他们几个皇子一起完成了举鼎,可是和朱元璋讨要到了一次苏璟的授课的。

朱棣正是在为了下一次的课程做着准备。

一定要用自己的表现,去赢得苏璟的好感。

“三哥说的过了,我平日里太过贪玩,一直都没有好好学习,父皇不责骂我已经是万幸了。”

朱棣谦虚的说道。

朱㭎颇为意外,只是一个苏璟,竟然让朱棣的变化如此之大。

“老四,你现在倒是变了不少么。”

此时,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响起。

“儿臣拜见父皇!”

……

一众皇子立刻朝着朱元璋行礼,他们相当意外,因为朱元璋已经好多天没来大本堂看他们了。

原因么,很简单,就是年终盘点,各种官员都要处置。

朱元璋没时间。

“起来吧。”

朱元璋摆摆手,然后看向朱棣,心情好了几分。

这些大臣私底下一个个都有着小九九,做着乱七八糟的腌臜事,真的是让朱元璋相当的心烦。

不过自己的儿子们这边,好像还不错。

“老四,最近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好学啊?”

朱元璋走到朱棣的座位前,他的笔记正摊在桌面上,虽然字不算好看,但起码还是工整的。

朱棣当即回答道:“父皇,儿臣只是自觉以前荒废了太过时间,所以现在想要补回来。”

“哦,你还能有这般认识,不错不错。”

朱元璋点点头道:“你们都是皇子,我给你们请的也都是名师,认真学习是应该的,想你们的父皇我当年可没有你们的条件。”

“所以也只能是现在刻苦用功补回来,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很不错!”

虽然听起来有些自夸,但朱元璋的的确确是这么做的。

Wшw ✿тTk ān ✿CO

泥腿子出身,仅仅只是他的过去了。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棣认真的回答道。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樉,面色微变。

这个老二,有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味道。

“老二,最近的读书读的怎么样啊?”

朱元璋问道。

Wωω▪тt kán▪CΟ

朱樉立刻道:“回禀父皇,儿臣一直都有认真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不敢有丝毫懈怠,那朕现在考考你,怎么样?”

一听到考校,朱樉的脸色立刻变了,忙道:“父皇最近很操劳,儿臣也略有耳闻,儿臣以为,父皇还是多休息为好,不要让父皇因为这点小事而烦心了。”

读书到底认不认真,朱樉知道,朱元璋也知道,所以还是越晚越好。

“你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考校你会让我烦心。”

朱元璋看着朱樉说道:“那你怎么就不能不让我烦心呢?”

朱樉无奈道:“父皇,儿臣也不想,但儿臣就不是这块料么,我就是个石头,您非要把我雕成玉,那怎么可能嘛。”

朱樉对自己,还真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

只可惜,朱元璋并没有理解他。

“老二,你就算是个石头,也得给朕变成玉!”

朱元璋面色严肃,面向一众皇子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儿子,这大明的江山,需要你们来治理,你说你是石头,难道朕要把这江山给外人来统治吗?”

封建王朝,自诞生起,便是家天下。

朱元璋更是一个有着极度权力掌控欲的人,他根本无法容忍大明的江山,落到外人的手里。

“儿臣知道了。”

朱樉立刻对头,不敢有丝毫的反对。

因为他听出了朱元璋话语里的认真。

这不是在开玩笑,真要顶嘴,那就是自寻死路。

“你们呢?”

朱元璋又看向其他的几个皇子道。

“儿臣明白!”

一众皇子立刻点头,气氛顿时变得严肃了起来。

朱元璋继续道:“等年关一过,朕就打算给你们封藩了,到时候你们就是藩王了,注意点自己的形象,有点藩王的样子。”

现在的大明,局势还是比较乱的。

这封藩王的事情,他也是早就想好了。

“是,父皇!”x5

皇子们立刻应下,神色各异。

“好了,你们继续好好读书吧,朕的儿子,不能有草包。”

朱元璋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只是提了一句封藩,却没说到底怎么个封法,着实有些吊人胃口。

随着朱元璋离开,朱樉几人的脸上,也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神色。

对于封藩的事情,他们心里大概都知道些。

但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这么快。

“不知道父皇要给我封个什么藩王?”

朱樉自语道,脸上是兴奋激动的神色,完全忘记了刚才的被朱元璋训斥的事情了。

作为二皇子,这封藩王他肯定是第一个,有些心急也可以理解。

“二哥,此事还是先不要讨论为好,父皇没告诉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朱㭎朝着朱樉劝说道。

他是真关心自己这个二哥,可别脑子一热,不知道又干出啥事来了。

朱樉不以为意道:“三弟,说说又没关系,反正过了年,我们就都是藩王了,藩王啊,你懂我意思吗!”

别看这会他们是皇子,说是十分尊贵的身份。

但实际上,他们的限制也很多,可以说一点也不自由。

但若是变成了藩王,那就不一样了。

藩王是有品级的,皇子只是个身份。

“二哥,你别想多了,就算是封藩,我们大概也不会马上去就藩的,起码五六年后吧,在此之前还是得在大本堂学习。”

朱棣朝着朱樉说道,直接击碎了他的幻想。

封藩和就藩,还有着距离呢。

“不会吧,四弟,最多也就等我成人礼之后,父皇应该就会放我去就藩的。”

朱樉一副不是很相信的样子。

明年朱标成年,他就比朱标小一岁,这样算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朱樉觉得可以等。

但如果是五六年,朱樉就感觉有些长了。

“四弟,你为何会这么说?”

朱㭎亦是好奇的问道。

朱棣回答道:“父皇给我们封藩王,是想让我们领兵作战,而不是去封地享福的,什么时候父皇认为二哥能领兵了,才会让二哥去就藩的,在此之前,肯定是要在大本堂继续学习的。”

别看朱棣读书不在行,但对于这方面,却是十分的在行。

朱元璋封藩,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大明的兵权,给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

只不过,现在的朱樉他们,年纪还太小了。

“不行,我得认真读书,认真学习领兵作战,五六年太长了!”

朱樉当即说道。

他可不想等那么久,要是能去自己的封地,那想想就令人兴奋。

只不过,朱樉这话,落在他的弟弟们耳朵里,直接左耳进右耳出了。

朱樉的嘴炮,太多了!

这边朱棣的话刚说完,那边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这个老四,倒是看得很清楚,果然是和我年轻时最像的儿子。”

朱元璋笑着自语道。

……

莱州府。

这会天气已经相当的寒冷。

“苏师,学生做出来了。”

朱标将烧好的成品空心砖一个个测试坚固程度,然后选出几种强度比较高的。

之后再照着这几种开窑,每种都烧制了几十块。

接着用这些烧好的空心砖,搭建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房子”。

说是房子,其实称为狗屋更合适。

接着在屋子的旁边放上冰块,然后在一个个的“房子”里点燃火堆,观察哪一个房子周围的冰块融化的最快。

整个思路都是朱标自己想的,虽然有些不足,但大致的效果还是能看出来的。

最后,朱标交给苏璟的作业是一块开着不少圆形空洞的方砖。

这和苏璟记忆里的空心砖,已经十分的相似了。

“不错,看来你对于热量传递理解的已经很到位了。”

苏璟点点头。

做砖倒是其次,朱标在实验中展现出的科学实验思维,才是苏璟最为看重的。

“苏先生,还请解惑,为什么这样就能找出最保暖的砖来?”

沐英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笑道:“牛懿,你解释一下吧。”

朱标点点头道:“沐大哥,保暖其实就是阻隔热量的传递,当我在这些砖块搭建的小炉子里点燃火堆的时候,火的热量不断的向外传播。”

“保暖效果越好的砖块,热量就更多的被保留在了炉子内部,而差的点则是散发了出去,也就导致了冰块的加速融化。”

听完朱标的解释,沐英点头道:“原来如此,我懂了。”

接着他兴奋道:“仅仅是做成这样,就能让房屋的保暖性更高,若是能推广开来,那不是大明百姓致富。”

吃饱穿暖,这是封建王朝大部分百姓的终极追求。

而住的暖,也可以算在穿暖里。

过冬过冬!

为什么要用“过”字,便是因为冬天是个难关,所以要过!

热量获取和保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沐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种砖的意义。

他很兴奋,看向苏璟的眼神里,满是崇敬。

苏璟笑道:“那么牛懿,你做出了保暖的砖来,你认为,这就够了吗?”

苏璟拿着那块看着有些奇形怪状的砖,轻轻在手里晃了晃。

朱标想了想道:“苏师,学生以为,还要考虑到量产的难度,不能仅仅是追求保暖性。”

肥皂也是好东西,但显然就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起的。

这种空心砖,想要普及,必然也要考虑到量产的难度,也就是成本控制。

“不错,你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

苏璟点头道:“我想你先前的实验里,应该已经有保暖性和制作难度相平衡的选项了吧。”

“当然。”

朱标会意,看向苏璟,已然明白了苏璟的用意。

这场实验,本就是为了让朱标找到保暖和便宜兼顾的空心砖。

“苏师高义,学生深感钦佩。”

朱标朝着苏璟躬身道:“只此一物,便可让大明无数百姓度过寒冬!”

一砖一瓦间,福泽百姓!

(本章完)

第242章 封伯爵?国公可好?第180章 又是苏璟?怎么什么事他都要管!第458章 徐达生病了?第471章 第一次相遇第133章 生产力,还是生产力!第101章 朱标的彩虹屁第310章 物尽其用的老朱第3章 你觉得他们不配吃吗!第9章 他们的钱,苏氏布行不赚第422章 北伐大胜,惨胜?第122章 上点强度第27章 王朝六期论第240章 你不说,我不说,大家还是好朋友第327章 我苏璟一诺,亦可抵千金第469章 不怕麻烦刘半仙第135章 八股取仕,天下大害!第46章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39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第138章 何为国家第279章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第88章 闭门羹第414章 科普可不是说个小故事就行了第54章 朱标的承诺第521章 夜谈赵荣臻,硬,真硬!第511章 苏璟游玩,朱标查粮第269章 老朱问对刘伯温,宰相之位落谁家第99章 洗脑?思想培训!第31章 土豆?不,是金豆!第322章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第154章 智猪博弈第146章 至少前三之列第112章 数学是最好的工具第90章 这就是少年第453章 新宅的风水格局第23章 马皇后的礼物第421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31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103章 公信力第354章 十三香第335章 宝钞的价值,真的是朝廷定的?第129章 苏璟的手段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发展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发展第424章 苏璟出事了!第48章 天子治下,稳定第一第49章 朕倒是要看看第265章 胡惟庸的计划,朱亮祖再出手第28章 因为人太多了第189章 抗倭神器,提前出世的狼宪!第242章 封伯爵?国公可好?第454章 晕乎的刘半仙第107章 朱橚拜师第186章 炉火高煅金丹成,敢吃吗!第454章 晕乎的刘半仙第351章 言语无法改变事实第73章 这天,真的有道吗?第70章 这不是亏了吗第346章 欲言又止的孙平第348章 忘恩负义王家富第96章 忙碌的苏璟第514章 孟松出手第303章 认命的汪广洋,再出击的杨宪第484章 麻烦朱樉的事第449章 迟来的赏赐第433章 没错,我怕死!很怕死!第56章 天圆地方?地圆说!第3章 你觉得他们不配吃吗!第245章 我成仁远伯了?第9章 他们的钱,苏氏布行不赚第20章 朱标献策,惊喜的老朱!第101章 朱标的彩虹屁第112章 数学是最好的工具第183章 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第488章 我不想听到第二遍第351章 言语无法改变事实第170章 天子的局限性,老刘的近视眼第329章 出狱!第381章 胆颤心惊的护卫们第493章 也就略通一二第388章 珍珠翡翠白玉汤第343章 左丞相,韩国公,政客!第213章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第163章 贫穷陷阱第37章 开海?暴怒的老朱!第287章 陛下那里,或许不会很顺利第453章 新宅的风水格局第288章 没办法,只能亲自出手第256章 功劳簿不是犯错的借口第193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嘭!第326章 皇位还是皇帝第143章 没见就开始生气了第197章 巧立名目不是统治者的拿手好戏么第462章 朱亮祖也病了?第346章 欲言又止的孙平第122章 上点强度第185章 信息的传播,朱标明悟!第470章 三两银子差不多了第47章 农民起义?市民抗议!第422章 北伐大胜,惨胜?第281章 尘埃落定,该倒霉的朱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