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没办法,只能亲自出手

第288章 没办法,只能亲自出手

“苏先生!苏先生!”

杨思义来到农学院,飞快的朝着苏璟跑来。

此时的苏璟还在监工,因为这不是住的地方,而是接下来朱橚做豌豆实验的实验室,所以苏璟格外的上心。

即便是知道了结果,但让朱橚靠自己的努力将遗传定律给发现总结出来一样非常重要。

科学研究的方法,去总结出科学的规律。

这样的大明孟德尔,才是真正的大明孟德尔。

杨思义的突然到来,让苏璟有些意外。

“杨大人,你稍等一会,我嘱咐下再过来找你。”

苏璟朝着杨思义说了一句,然后便对着现场负责的工匠开始安排。

过了一会之后,苏璟才来到杨思义的面前。

“苏先生,实在是抱歉,打扰到你了。”

杨思义一脸歉意道。

苏璟立刻道:“杨大人不用在意,原本就是些寻常的事情而已,倒是杨大人你如此匆忙,到底为何而来?”

对于杨思义,苏璟观感很不错,所以也没有任何被打扰到的难受感。

杨思义立刻道:“正是昨日关于职业教育之事,苏先生曾提醒我,这个事情陛下不一定会同意,而我当时完全没在意,现在看来,是我太自以为是了。”

“嗯?”

苏璟一愣,然后说道:“杨大人已经上过折子了?”

杨思义点点头道:“没错,但结果也正如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陛下将我的折子给打回来了。”

“杨大人的效率真高。”

苏璟不由的感叹了一句,他是真的没想到杨思义竟然如此的雷厉风行。

杨思义脸色略有些尴尬道:“可惜我还是太草率了,没有听从苏先生的告诫。”

“杨大人哪里的话,这正说明了杨大人是真心为大明,这等精神令我敬佩。”

苏璟当即夸赞道,一半是拍马一半是真心。

职场上这样的人,苏璟还是很喜欢的,觉得可以就去做,有问题就立刻沟通。

效率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明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机器而言。

若是大明的朝堂之上,成了百官勾心斗角的地盘,但国家肯定也不会发展的多好。

老朱的后世子孙嘉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牢牢的把控住了朝堂,但国家的顶层管理者陷入了互相的争斗内耗之中,国力被迅速的消耗,致使大明不断的衰弱。

这要是老朱知道了,估计咽气了都能再把棺材板给掀开。

“苏先生,还请告知,陛下到底是为什么不同意这么一个有利大明的事情,甚至连召见都没有,至少也应该讨论一下吧。”

杨思义一脸不解的问道。

自从拿到打回的折子开始,杨思义就一直都在思考了。

只是思考许久,他都没有想明白,朱元璋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苏璟看向杨思义,笑着说道:“杨大人,你先别着急,既然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你就得好好的看看这职业教育,对于大明的改变,到底有多少。”

大明的改变?

杨思义第一时间没理解,这事昨天的时候,苏璟不是已经让他想过了?

正是因为有了昨天的思考,这才让他坚定了要推行职业教育。

“苏先生,恕在下愚钝,并不是很清楚您的意思。”

杨思义直接回答道。

苏璟再度提醒道:“杨大热,职业教育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正向的刺激,让各行各业都焕发新的活力,但一旦各行各业都活跃起来,那对于陛下而言,大明的农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减少,农民少了,大明国本就会被动摇是不是。”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各行各业都有充足的后备人员,比之之前的大明匠籍制度,带来的肯定是从业人员的减少。

同时,行业活跃,也意味着各种人员的复杂出现。

老朱的想法,苏璟还是知道一些的,最好就是大明按照他现在制定的路子,千秋万世,一直走下去。

永恒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固定在当前这一刻,这样大明就永远是老朱家的天下了。

只可惜,世界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

剩下的东西,都不能永恒。

当然了,这些东西苏璟不会和杨思义说,这要是按照杨思义如此雷厉风行的性格,或许会直接再上个折子。

可别到时候给杨思义招惹上麻烦。

“农业人员的减少么?”

杨思义思考着苏璟所说的问题,脸上的疑惑之色并没有减少,他说道:“苏先生,但农业本身也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到时候大明的农业生产,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才对。”

作为户部尚书,专门掌管大明全国账目的。

番薯和土豆推广之后,产量的增加,杨思义可是都有清楚的数据。

所以,在他看来,苏璟说的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

农民数量或许会减少,但大明的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多。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正向的作用。

果然是没有那么好糊弄的。

听到杨思义的回答,苏璟内心的不由感慨。

但和杨思义直说么?

朱元璋是认为职业教育会让大明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才拒绝的?

这事,怕还是得自己去说才行。

“杨大人,这件事比较复杂,陛下需要的,和你所提供的的,有矛盾的地方,这才是他拒绝的根本原因。”

苏璟换了个方式说道。

杨思义毕竟是户部尚书,当了这么多年官,总不能这点脑子都没有的。

“陛下的需要?我能提供的?”

杨思义口中喃喃,仔细的考量着苏璟的话。

职业教育的作用,实质上是推动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变化,那是已经可以看见的了。

而朱元璋想要的,或许就只有农业科技的进步。

职业教育太宽泛了,有些行业发展起来,明显是不符合朱元璋的需求的。

“多谢苏先生,我明白了。”

杨思义朝着苏璟躬身感谢道,现在他已经有思路了。

“行吧,杨大人,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多说了。”

苏璟点点头,也不知道到底杨思义领会到了多少,但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

要是说的再多,恐怕就是加速其和刘伯温一样的结局了。

“杨思义再谢过苏先生,这就不打扰苏先生了。”

杨思义朝着苏璟又鞠躬了一次,这才离开了农学院。

苏璟看着杨思义离开的背影,只觉得这是一个真的想做事的人。

果然,这偌大的大明,也不是没有像杨思义这般纯粹的人的。

“苏师,这杨尚书风风火火的又来了,职业教育这事,真的就这么值得他跑吗?我也听闻了职业教育,在学生以为,这恐怕会招来天下读书人反对。”

朱橚来到了苏璟身旁说道。

对于苏璟和杨思义讨论的职业教育,朱橚并不是很感冒,甚至觉得这事并没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

苏璟看向朱橚道:“牛肃,你认为天下读书人会反对?”

“是的,苏师。”

朱橚认真的点头道,在苏璟目光的示意下,他解释道:“苏师,若是真的按照您和杨尚书的构想来推行这个职业教育,那么受教育的人群,只能是读书人,或者说,至少也是读书识字的人。”

“因为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口耳相传的职业技能,而是需要不断钻研进步,并形成体系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职业教育,对于受教者也有要求。”

“但如果是读书识字的人,那么他们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参加科举,毕竟一朝上榜,那就是鱼跃龙门了。”

“想要这些人死心,起码也得是学习许多年之后,或许得到中老年之后才会放弃,此时的他们去学什么职业教育,怕是时间太晚了。”

“那么,如果真的要推行,只有靠着朝廷的强制推行,如此一来的话,读书人焉能不反对呢?”

朱橚一番细致的分析,不可谓没有道理。

苏璟听的也是连连点头,不过他倒没有太过惊讶,因为朱橚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小孩的水准。

“不错,但如果不是强制推行呢?而是从科举这个制度本身的改进出发呢?”

苏璟看着朱橚淡淡道。

科举制度的改进?

朱橚听到朱元璋这话,顿时有些好奇了起来。

“苏师,这科举制度还能怎么改?”

朱橚询问道。

苏璟则是摇头道:“不着急,牛肃你现在呢还是先好好的准备豌豆实验的事情,等到实验室改造好了,就要着手开始实验了,实验不难,但却需要无比的细致,你可不能让我失望。”

朱橚立刻点头道:“苏师放心,学生定不会辜负苏师的期望!”

看着朱橚如此认真的样子,苏璟相当的满意。

科举制度改进的事情,对于朱橚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牛肃,回去和你父亲说下,关于这职业教育的事情,我还有些想法,如果他有时间的话,可以交流一下。”

苏璟又朝着朱橚道。

他对于杨思义上折子,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想要说服朱元璋,终究是得靠自己。

但如果不是看到杨思义这么坚持,苏璟也没有一定要做这件事的决心。

“是,苏师,学生一定带到。”

朱橚点点头,对于这事有些意外。

这苏璟主动找朱元璋,在他这里还是头一回。

……

很快。

老朱又收到了杨思义的折子,还是职业教育的事情,不过这一次稍稍改进了一些,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都列举了出来,也表明了这些不过只是暂时性的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等等。

可以说,这一次的折子比上次在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容上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实际可能产生的问题。

杨思义贯彻了苏璟的教导,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想问题,为他解决因为职业教育推行滋生的问题。

朱元璋看了一遍,倒是没有打回,但也只是放在了案前,并没有要批复的意思。

比起这个职业教育的事情,朱元璋现在更关注的还是科举。

按照原本的章程,今年应该是乡试等低一等的考试,然后到了明年才是大比。

但碍于此前苏璟对于大明第一次科举无疾而终的预测,朱元璋决定提前大比。

也就是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级别的考试,全是在今年一年内完成。

对于苏璟的预测,朱元璋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之前那么多的例子在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所以,早点搞完,早点看到问题,然后早点改正也是好的。

这会大明的各地,童试已经开始了,虽然童试是由各地地方官府自己举办的,童试的名额和试卷也一般不会上传到京城,但耐不住朱元璋关注,他会抽一些地方试卷来看看。

一方面是看看各地的普遍水平,另一方面是防止地方乱来。

科举若是出现了不公,那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读书人的口诛笔伐可不是开玩笑的。

基于这些原因,朱元璋对杨思义提议的这个职业教育,暂时只是搁置的态度。

奉先殿内。

“陛下,吴王求见。”

太监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正在处理政务,听到朱橚求见,也是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说道:“宣。”

朱橚很快出现在朱元璋的面前,他朝着朱元璋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道:“老五,你不是在农学院和苏璟学习么,怎么跑来朕这里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朱元璋是意外的。

朱橚的聪慧,那是苏璟都夸赞不已的。

只是,朱橚感兴趣的事情,却不是朱元璋所期望的。

一个只喜欢摆弄花草的儿子,如何能成为自己的太子朱标未来的左膀右臂?

不过现在的朱橚还小,朱元璋并没有要强行干涉他的想法。

还是等等再说。

朱橚回答道:“回禀父皇,儿臣是为苏师而来。”

苏璟?

朱元璋蹙眉道:“他又怎么了?”

现在的朱元璋也有点烦苏璟,都过了这么久了,苏璟还真是个仁远伯,一点都不愿意入朝为官,拖的文武百官都心思各异了。

朱橚说道:“苏师说,如果父皇有时间,他要和父皇探讨一下职业教育的事情。”

(本章完)

第285章 还轮不到你来操心!第510章 府丞不简单!第181章 未来太子妃和未来皇后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230章 九年义务教育老师,简称九老师第485章 创造需求和创造市场第359章 婚姻大事,一国之大事第114章 悲催的老二朱樉第32章 朕没了,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第151章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第94章 五皇子朱橚第331章 真正的护身符第57章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418章 人类从历史中学不到教训第407章 论战争中的粮草保障第190章 鸳鸯阵惊沐英,皇子齐力共撼鼎!第218章 朝堂乱象,严惩不贷第235章 简单,所以才有效第75章 大明反腐?不,这是企业反腐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几本书第298章 开始搞事的杨宪!第299章 苏璟的办法第307章 权力使人癫狂第474章 敲打李管家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340章 银矿?那是银山!第37章 开海?暴怒的老朱!第367章 让子弹飞一会第453章 新宅的风水格局第221章 唯物辩证法!第466章 刘半仙的秘方第218章 朝堂乱象,严惩不贷第369章 一惊一乍成何体统!第335章 宝钞的价值,真的是朝廷定的?第372章 刘伯温的真心话第103章 公信力第18章 恼怒的老朱第52章 贪官污吏只是小事第63章 记仇的老朱第2章 你知道个屁!第130章 朱标的决心第529章 三位学生第218章 朝堂乱象,严惩不贷第74章 高薪养廉?第306章 手劲很大马皇后第405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第323章 再见杨宪,身份互换第228章 当官如坐牢,杀人如杀鸡第161章 消息泄露,各方动静第121章 李善长的担忧第329章 出狱!第356章 要不咱们搭个伙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98章 开始搞事的杨宪!第164章 脱贫攻坚与社会保障第112章 数学是最好的工具第159章 硬刚的宋濂第427章 老朱和苏璟的默契第225章 六品小官的日常,自信非凡的老朱第393章 我不干还会有人干的第31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51章 言语无法改变事实第172章 生产力和阶级的关系第516章 爬爬山岭,啃啃麦饼第525章 谢家谢老第231章 骑虎难下朱亮祖!第165章 科举到底有啥问题?第1章 苏璟的人生追求第519章 孟府家宴,孟松之女第515章 光明磊落赵荣臻第517章 孟松眼中‘佳婿’第58章 朱标建言,震惊老朱第282章 这算什么父亲!第175章 士农工商,祖宗之法不可变第527章 回家第514章 孟松出手第81章 常遇春的恳求第269章 老朱问对刘伯温,宰相之位落谁家第33章 好你个苏璟!第315章 哪有什么真相第118章 面圣的草民第58章 朱标建言,震惊老朱第225章 六品小官的日常,自信非凡的老朱第52章 贪官污吏只是小事第199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229章 一砖一瓦,福泽百姓!第346章 欲言又止的孙平第50章 刘伯温请辞,老朱的态度第245章 我成仁远伯了?第168章 卡奥斯震撼,再见刘伯温第378章 夜禁的真正原因第85章 科学育苗第13章 人要向前看第468章 离开前的准备第504章 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第58章 朱标建言,震惊老朱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361章 经济独立方能国家独立!第226章 忙碌老朱,背后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