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金不如银,银不如纸

第353章 金不如银,银不如纸

“原来如此,这都是小事,自然是可以的。”

苏璟当即点头同意了下来。

这秦王朱樉能如此好学求问,也是让苏璟颇为欣慰。

一个藩王,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上位者不学习,只会被下面的人超越,仅仅是御下,并不足够。

“多谢苏先生,学生对于金银与纸币的关系,尚有疑惑。”

朱樉也没有过多的废话,直接开始问起了自己的疑惑。

金银和纸币的关系?

苏璟听到朱樉的问题,不由的点了点头。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朱樉肯定是有认真课后思考过的。

苏璟笑着问道:“那么秦王,你是怎么理解金银和纸币之间关系的呢?”

朱樉顿了顿,回答道:“苏先生,我以为,纸币就是金银的替代品,金银不便于携带,这才催生了纸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全仰赖其对标的金银,我将纸币理解成一个凭证,一个可以兑换一定量金银的凭证。”

朱樉缓缓说完,内心也有着紧张。

在苏璟的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阐述详细,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挑战。

好在刚才他表达的不错,他自认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了出来。

“秦王看来的确是认真想过,这般理解,已经相当的深刻了。”

苏璟点点头,没有吝啬赞扬。

朱樉此刻却说道:“可是,苏先生,当我如此思考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既然纸币只是金银的凭证,那么纸币的价值便和金银绑定,如果有一天,金银彻底的被纸币所取代,到时候纸币的价值又从而来?”

朱樉的想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超前性。

在大明这个还是使用金银货币为主的时代,看到了未来纸币彻底取代金银的时候。

“不错不错,秦王当真是让我意外,竟然已经想到了如此之深的地步了。”

苏璟由衷的赞叹道。

这就让朱樉有些不好意思了。

“苏先生谬赞了,我就是随便想想,总觉得哪里不太对,想不明白,就跑过来了。”

朱樉挠了挠头。

别看他说的轻松,但实际上他是真正认真思考过的。

在一众皇子中,虽然他的年纪仅次于朱标,但他的学识水平,却是中等偏下的。

能问出这等深度的问题,只能说明朱樉一点也没有偷懒。

苏璟笑笑,说道:“秦王,多思考,总能进步,你现在就做的很好。”

“我们回归正题,这金银与纸币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其实我们还是要从货币这个概念上入手。”

“首先,金银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到的最佳的货币材料,金银的优点我就不再多说了,反正金银被人类选择,所以成为了货币对吧。”

朱樉点头道:“嗯,苏璟之前的课都有提及,货币的发展历史便是如此。”

苏璟继续道:“我们先不管纸币,就看这金银,金银有一个特性,支撑了其成为货币的根本,你知道是什么吗?秦王。”

朱樉想了想说道:“因为金银很稀有?”

“很好!”

苏璟点头道:“没错,金银的稀有,正是它被选为货币的根本原因,物以稀为贵,货币就是钱,钱肯定是贵重的。”

“但稀有是金银的优点,同时也是金银的缺点。”

缺点?

稀有?

朱樉一时间被苏璟的话给搞蒙了,稀有什么时候成缺点了。

“学生不懂,还请苏先生讲解。”

朱樉朝着苏璟询问道。

苏璟淡淡道:“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农户养一头猪,一年后可以卖一锭金子,当养殖技术进步了,农户一年的时候,付出同样的劳动,可以养出十只猪,那么就是十锭金子。”

“养殖技术的进步,也就是生产力的进步,这时候农户的产能上升,猪的数量变多,而金子的数量恒定,如此一来,猪的的价值会缩减对不对。”

朱樉点点头道:“嗯,这就是苏先生之前说的,货币的总价值和所有物品的价值相对应,金银恒定不变,但生产力进步,生产出的东西就会变多,物品的价值自然是会缩水的。”

“可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朱樉显然还没能理解到苏璟话语里的深意所在。

苏璟淡淡道:“那么,我请秦王思考一下,若伱是农户,你会选择怎么做?”

“是努力提高养殖技术,让自己可以养殖出的猪数量变得更多,还是维持原状,就这么得过且过呢?”

苏璟的话说完,朱樉就陷入了沉默。

思考了一会之后,朱樉回答道:“我明白了苏先生,对于农户而言,如果养一头猪和十头猪可以卖的价钱一样,那么他们便没有了改进养殖技术的动力。”

苏璟点点头,继续道:“好,那么继续来看,若是将来秦王就藩,在你的属地之上,你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这就是让秦王从农户到上位者转变身份了,这个问题朱樉思考的更快了,因为他真的会就藩。

“自然是不愿的,我的属地上,百姓努力的耕作养殖,产出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

朱樉理所当然的回答道。

对于朱樉来说,十头猪值多少钱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他要有十头猪。

物资的丰盈,才是决定他属地强大与否的关键。

不过,他刚回答完,便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这就是金银太少的坏处吗?”

朱樉朝着苏璟询问道。

苏璟笑着点点头道:“没错,若是金银的产量跟不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容易出现大问题。”

“好在,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还不足以出现能够颠覆社会生产力的事件,所以只用金银等金属货币,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稳定。

没有工业的发展,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就是不断的数百年轮回而已。

生产力只要不发展,那一切都是在原地踏步。

“原来如此,苏先生真是学识渊博,学生已经有些懂了。”

朱樉一副恍然的样子,着实是被苏璟这番理论给震撼到了。

苏璟则是继续道:“那么秦王,你知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时,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吗?”

朱樉当即便思考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将来有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这事,得好好思考。

很快,朱樉便有了答案:“苏先生,学生以为,还是得多开采金银矿,不能让百姓们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得让他们继续的发挥自己的才智,提高生产,增多物资。”

朱樉作为上位者,肯定是优先为了自己考量,所以肯定是不可能让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下降的。

苏璟淡淡道:“若是找不到金银矿了呢?毕竟金银是很稀少的。”

金银的珍惜属性,注定了其不会大量的存在。

生产力的发展,却是迅猛无比。

朱樉顿了顿,又道:“那就发行纸币,也就是宝钞。”

苏璟笑笑道:“纸币好发,但百姓接受亦需要时间,在这期间呢?秦王打算怎么办?”

每一次货币形式的变化,都需要百姓或者说民众的缓慢接受。

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有时候甚至需要漫长的过程。

“学生不明白,还请苏先生赐教。”

朱樉没再多说,直接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笑道:“我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倒是知道有人怎么处理的。”

“方法么很简单,就是将金锭中的金含量缩减,只用之前的八成金子铸造金锭,但规格依旧相同,如此一来,同样数量的金子,便可以铸造出更多的金锭。”

“同样的办法还有用在银锭或者是铜钱上,毕竟哪怕是储量比金银丰富许多的铜,也总有会被用完的一天。”

苏璟的这个办法,说到底其实也是一种取巧。

“原来如此,苏先生大才,学生佩服。”

朱樉立刻朝着苏璟拱手道。

苏璟淡淡道:“秦王,我说的这个办法,只是暂时的,并不能长远。”

朱樉却是说道:“但若是用在金银向纸币过度的期间正合适不是吗?”

“或许吧。”

苏璟笑着说道。

有件事苏璟并没有说,他所说的这个办法,其实是西方的一位国王想出来的。

那位国王采用的是减少金币中的金子含量的办法。

乍一听,可能与苏璟所说的没多大区别。

但实际上,到了明朝,无论是金还是银,对于银色也就是纯度的鉴定技术已经相当的纯熟了。

减少铸造所用金子的含量这个办法啊,或许在西方行得通,在明朝想要实施,可能没那么简单。

“苏先生,这金银作为货币的优劣您说完了,但与纸币的关系到底如何?我还不是很清楚。”

朱樉朝着苏璟再度发问道。

这正是他一开始的问题。

苏璟说道:“秦王,你仔细想想,金银稀有的问题,对于纸币而言,是否存在?”

朱樉瞬间怔住。

他整个人都是恍惚的状态,刚才他还在仔细思考着苏璟所说的内容,没往纸币上联系太多。

现在想来,纸币除了携带方便之外,与金银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了。

金银的储量是有上限的,但纸币却没有这个限制。

“苏先生,这即是您之前在课堂所说的,纸币也能够反向调节生产力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吧。”

朱樉朝着苏璟激动的说道。

先前苏璟的货币课程,朱樉没听懂的可太多了。

现在这么一点拨,他感觉自己有种通畅的感觉。

苏璟点点头道:“不错,看来秦王领悟的很快,纸币的好处这才刚刚展现,纸币与金银货币之间的区别,其实正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你一直都觉得,纸币只是金银的替代品,但事实上,纸币不仅仅是金银的替代品,纸币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朱樉这次的反应和思维,也让苏璟感觉到了他的努力。

果然老朱的基因,生出的孩子都不会太差。

“嗯,苏先生,我明白了,纸币就像是一个必需品,现在的大明或许没那么需要,但到了一个合适的时间,纸币必然会兴起,并彻底的取代金银货币。”

朱樉一脸兴奋的朝着苏璟说道。

“不,秦王,你错了。”

苏璟摇头,直接否决了兴奋的朱樉。

朱樉也没有生气,而是问道:“苏先生,我哪里说错了吗?”

苏璟淡淡道:“纸币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但说到底纸币无法单独存在,没有了发行机构的权威,纸币就只是一张废纸,同时纸币还需要黄金来锚定其价值。”

“纸币的确会成为主流,但纸币永远都无法取代黄金。”

上辈子苏璟的经济学学的还是很不错的,纸币的历史更是相当的熟悉。

到苏璟上辈子的时候,纸币的发展已经度过了相当漫长的时间。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现过,其优劣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早就成了教科书的案例。

黄金在货币之中的独有地位,纸币永远都无法替代。

朱樉还在仔细思索着苏璟的话语,整个人都是一副凝神静气的样子。

苏璟没管朱樉,自顾自的继续道:“由于黄金的货币属性能锚定纸币的价值,当纸币出现币值不稳的情况下,黄金的货币属性将延伸出其避险属性,所以黄金与纸币主要体现为负相关关系。”

“当纸币成为主流的时候,黄金便会成为一种投资品,同时具备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

“当受到不同事件的影响时,比如战争之类的,就会直接导致黄金的价格上升,毕竟黄金本身就具备价值。”

“所以,在货币市场之中,纸币和金银之间,就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总是时刻的在影响着对方,因为金银更为的稀有的稳定,通常变化更大的都是纸币。”

……

苏璟侃侃而谈,说的也有些入神了。

这些内容,那都是上辈子苏璟学了许多遍,甚至在考试卷上做过的,记得十分的清楚。

朱樉眉头紧锁,半刻不敢大意,生怕漏过了苏璟讲述的只言片语。

他敏锐的觉察到,苏璟说的这些,不仅仅是一些理论,还是对大明有着深远影响的东西。

(本章完)

第223章 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228章 当官如坐牢,杀人如杀鸡第34章 再世神农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407章 论战争中的粮草保障第371章 这又是谁在骂我?第57章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37章 孩子气的老朱,李善长教诲胡惟庸第404章 苏璟的眼界第101章 朱标的彩虹屁第530章 宋大人真的以为事情就这样了吗第421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256章 功劳簿不是犯错的借口第186章 炉火高煅金丹成,敢吃吗!第193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嘭!第343章 左丞相,韩国公,政客!第206章 UC震惊体!矛盾的老朱!第503章 李世民与魏征,君臣相合还是君臣相第160章 朱标出宫,再上征途!第195章 陛下说有毒,那就是有毒!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438章 入京前还是出事前第309章 杨宪出手,死亡倒计时第255章 圣人治不了国第99章 洗脑?思想培训!第487章 谁道女子不如男?第98章 为什么不能是真的第308章 天相易算,人心难测第207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第328章 你说朕不如苏璟?第44章 朱标再拜师第465章 房屋改造最好的监工第382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130章 朱标的决心第502章 开窍的朱亮祖第47章 农民起义?市民抗议!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11章 老朱忧心火上头,马皇后妙计定乾坤第502章 开窍的朱亮祖第514章 孟松出手第284章 父子相争,似曾相似!第233章 朝贡贸易?武力征服才是唯一正解!第306章 手劲很大马皇后第148章 书同文车同轨第125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77章 账目不过是记录而已第17章 想拜师,看看诚意先第327章 我苏璟一诺,亦可抵千金第135章 八股取仕,天下大害!第213章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第34章 再世神农第425章 这是火药?第354章 十三香第306章 手劲很大马皇后第130章 朱标的决心第269章 老朱问对刘伯温,宰相之位落谁家第175章 士农工商,祖宗之法不可变第94章 五皇子朱橚第366章 秦王回归,苏璟困惑第269章 老朱问对刘伯温,宰相之位落谁家第349章 都是生意!第154章 智猪博弈第360章 秦国的崛起之路第473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19章 黄金分割率,又是天道!第453章 新宅的风水格局第285章 还轮不到你来操心!第31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491章 你就是牛老板?第77章 有何不可第402章 尘埃落定,冷暖自知第149章 前三往往有四个第5章 看来你们还是不懂第154章 智猪博弈第187章 想要金丹?再来一炉可否第213章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第301章 咱倒要看看苏璟有什么高见第68章 放心,我不反抗第490章 都是神医惹的祸第241章 论功行赏,够不够!第64章 震惊的李善长第496章 苏璟,此事就交给你了!第289章 科举之弊,人才之论第411章 奇谋非正道第334章 货币的价值不仅仅来源于自身价值第248章 苏璟论北伐,双管齐下的阳谋第299章 苏璟的办法第344章 人和鱼是不一样的第167章 老朱问科举,苏璟的课后作业第69章 都是生意人第161章 消息泄露,各方动静第111章 “雷厉风行”的朱棣第230章 九年义务教育老师,简称九老师第270章 朱樉的致富之路第314章 诸王行动!第164章 脱贫攻坚与社会保障第494章 南倭北虏!第122章 上点强度第424章 苏璟出事了!第250章 老朱置气,朱橚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