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军粮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关系

第408章 军粮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关系

“运输方式?”

朱棣眉头一蹙,没理解到。

苏璟淡淡道:“没错,就是运输方式,人力和畜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不再是主流。”

“一切的原因,便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运输工具,让交通变得更加迅捷便利,从而大大提升了运输的效率。”

“如果有一辆车不需要马拉,只需要烧煤就能走,燕王你觉得可能吗?”

苏璟的话缓缓说出,而朱棣则是陷入了越发的震撼之中。

“不需要马拉,只要烧煤就能走的车?”

朱棣仔细思考着苏璟说的话,或者说应该是想象着。

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明朝人,连蒸汽机都没见过,又怎么可能想象出火车的样子呢。

“学生不知道,但既然是苏先生说的,那肯定是会有的。”

朱棣朝着苏璟如实道。

对待苏璟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自己知道什么就回答什么。

苏璟笑道:“燕王,接下来的话,你可以当成是我随口说的故事,不必当真。”

话都到这里了,苏璟也说开了,反正就是瞎聊,他也没想着多注意是不是明朝的东西了。

“学生知道了。”

朱棣点头,但神色却没有半点随意,反倒是非常的认真。

苏璟看了一眼朱棣,也没管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淡淡道:“只需要烧煤就能走的车,名字叫火车,不过火车不是在普通的路面上行驶,而是在铁轨上,就是用铁条铺好的轨道,不是陷入路面之下,而是架在地面之上。”

“火车的构造要说起来的话,我也说不太好,但核心的部件是蒸汽机,就是能够将烧煤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火车前进动能的机器。”

“火车的速度比起骑马差不多,而且只要一直烧煤便能一直前进,同时载重量非常多,我估摸着一次起码也能运送上万石的粮食。日行百里,不知疲倦应该算得上。”

“有了这样的交通工具,战争之中的后勤补给还有军队输送效率就大大的提升了,当然,主要还是后方往前方的运输,真到了两军对垒,主要靠的还是士兵本人的脚程。”

“毕竟火车的行进需要铁轨,只有铁轨铺到的地方,火车才能开到。”

朱棣已经听傻了,火车这样的运输工具,若是真如苏璟所说,那对于战争来说,就是彻底的改变。

后勤的补给可以如此的运输,前线的战法也能做出巨大的改变。

若是大明有了火车,那疆域再扩大个一倍恐怕也很简单。

少年朱棣已经有了相当大的雄心壮志了,也难怪成了永乐大帝之后要先后五次御驾亲征,一直打到了斡难河。

开疆拓土,那就是刻在朱棣骨子里的东西。

“苏先生,不知道这火车,您什么时候才能发明?”

朱棣看向苏璟,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苏璟一愣,摇头笑道:“燕王,我刚才不是说了,把我说的当成是故事,不必当真么。发明火车,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朱棣神色板正道:“学生相信苏先生一定可以,只希望到时候不要忘记学生,火车,以火为车,真是太厉害了,日行百里不知疲倦,有了火车,区区北元余孽,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呢?”

“燕王倒是想的很美好。”

苏璟笑笑道:“但真要造出火车,恐怕我是没这个能力的。”

朱棣蹙眉道:“为什么?造火车和难吗?苏先生可是造出了望远镜、改进了那么多火器的人。”

在朱棣这里,苏璟虽然不能说是无所不能,但也差的不多。

“哈哈哈。”

苏璟大笑道:“燕王,这可不是一个级别的难度,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搞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始关键,但任何技术的更迭,都是一步步来的,这条路还长着呢。”

“我怎么又扯到这个上面了,科学的发展和粮草的保障还是相差甚远的。”

朱棣认真的听着苏璟的话,本还想询问更多,但听到苏璟这么说,便将问题藏在了心里。

“苏先生,既然火车都能出现,那么前线的粮食会发生变化吗?”

朱棣也将问题转移到了粮草之上。

苏璟看向朱棣回答道:“肯定有变化,粮食作物的变化,自然会造成军粮的变化。”

“最早的军粮应该是粟米,大概在商周的时期,粟米便已经开始种植了,种植范围也非常的广,是那个时期百姓的主粮,也被用作军粮。同时,粟米还能用作战马的口粮,从商朝到汉朝的军粮基本都是粟米为王。”

“而战马的口粮,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燕王可知道是什么?”

战马的口粮变化?

朱棣直接被苏璟问懵了,迟疑了一下摇头道:“学生不知道。”

朱棣自己是喜欢骑马的,也有着自己的宝马,不过喂马养马这种事,他肯定都是不需要自己动手的。

当然,朱棣是知道给马匹喂的是草料,但这和汉武帝时期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他是丝毫不清楚。

苏璟说道:“是张骞,张骞为汉武帝出使西域,开辟了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而他从西域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作物,其中就有紫花苜蓿,一种非常重要的可以替代粟米作为战马口粮的牧草。”

“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的粟米都可以全部作为军队士兵的口粮,大大的缓解了军粮的压力,提高了战斗力。”

这个小知识,苏璟那也是上辈子偶然看见的。

朱棣惊讶道:“原来如此,想不到张骞出使西域,竟然还让战马的口粮发生了这般变化,学生真是受教了。”

之前从未研究过这方面知识的朱棣,此刻就像是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着。

苏璟淡淡道:“汉朝之后,马匹的口粮变了,但军粮还是粟米,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唐朝的前期,然后就是另外两种粮食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了,水稻和小麦。”

“很快,粟米的统治地位被打破,水稻和小麦逐渐取代了粟米,不仅仅是军粮,也包括普通百姓的口粮。”

“燕王,伱可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唐朝中期,发生了什么?”

说着说着,这就转到了历史,也算是苏璟的考校。

这次朱棣倒是没有回答不知道了,而是说道:“天宝之乱?”

苏璟点头道:“不错,正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天宝之乱,或者叫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前,大唐盛世,主要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地区,这里地域寒冷,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并不是很适合,粟米是主流。”

“而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开始衰败,北方战乱不断,经济重心被迫南移,人口也大量南迁,新的土地被开垦,小麦的种植范围由东向西,向南迅速的增长,水稻种植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唐中后期的水稻小麦轮作,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一年两次粮食作物成熟,大大提升了粮食的总产量,在江南地区甚至还有双季稻,同时曲辕犁发明,粮食产量的增速那是越来越快。”

“水稻小麦的产量增多,相对应的接受度也提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更多的烹饪方式,自然而然,水稻小麦进入了军粮的选择范围。”

“这便是军粮的变化过程了。”

苏璟一口气说了不少,感觉脚盆里的泡脚水冷了,直接起身站在脚盆里抄起一旁的水瓢从锅里舀了一瓢热水加了进去。

“燕王,你的水也冷了吧,起脚我加点热水。”

苏璟又舀了一瓢热水,直接让朱棣抬起脚。

“额……哦,多谢苏先生。”

朱棣愣神了一下,反应过来就立马将脚抬了起来。

“呼……舒服!”

加完热水,苏璟轻吐了一口气。

朱棣看向苏璟道:“苏先生,学生听完了这军粮的变化,受益匪浅,但苏先生说的这些好像都是过去到现在的军粮变化吧,这火车出现肯定是将来之事,军粮又会如何的变化?”

虽然是听了不少,但朱棣更想知道的,还是将来的军粮会变成啥样。

战争么,肯定是越先进越好,不能总是看过去吧。

苏璟拍拍脑袋道:“我的我的,一时间倒是没注意燕王你问的是之后的军粮变化了。”

“不过其实从之前的变化里,应该也能看出些痕迹来,军粮其实就是主要粮食作物,因为军粮消耗巨大,若是一些产量不高的粮食,肯定是不行的。”

“而水稻小麦目前的主食地位,应该是撼动不了的,哦,也不对,大明现在也种上土豆和红薯了,倒也不是不能当做军粮。”

“不过大体的军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硬要说变化,可能就是军粮辅食了。”

“燕王,大明的军队,除了主粮之外,都有什么辅食吃啊?”

大明军队的辅食?

朱棣又被苏璟给问住了,他并未去过军营,之前研究各种军阵战法,自然也不会了解军队里普通士兵吃什么。

“学生不知。”

朱棣低下了头,脸上有些羞愧。

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还好,但这军队里的东西不知道,他觉得自己之前就是瞎学了。

“燕王不必如此,等你将来带兵,应该就知道了。”

苏璟安慰了一句,继续道:“我所知道的军粮辅食,有肉酱,不过肉酱需要大量的盐腌渍,很珍贵,普通士兵吃不起,同时肉酱也容易腐败变质,时间久了会臭,一些士兵会自己携带腊肉,咸菜之类的,大明的军队估计也差不多。”

“这里我就要说了,盐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大量的运动出汗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补充盐分,大明的军队辅食里不知道有没有咸菜,没有的话,得想办法加上,可以大大提升士兵的战斗力。”

虽然上辈子有很多人因为吃盐太多生出了各种病,但苏璟却清楚,明朝时期,盐还是比较珍贵的。

同时,盐也是国家经济产业,一直都是官营的,盐业保密制度严格。

朱棣认真点头道:“学生记住了。”

苏璟继续道:“不过若是有了火车,新鲜的肉类和蔬菜倒也是能迅速大量的运往前线了。”

只要速度够快,新鲜的肉和蔬菜就不用担心腐败和糜烂的下场。

“苏先生说的是,若是有了火车,运粮简单了,前线的将士能吃好些,战斗力必然也能大增。”

朱棣深感赞同,现在他的脑子里全是火车。

这东西若是有了,大明的军事实力必然要大大的提升。

至于火车能在民生之中发挥的作用,朱棣倒是压根没有想过。

没办法,朱棣长的就是个战争脑。

“差不多了,再泡脚要水肿了。”

苏璟抬脚出了脚盆,擦干双脚之后将布递给了朱棣。

对于苏璟用过的擦脚布,朱棣神色如常的接过,并没有任何的异样。

“多谢苏先生。”

朱棣擦完,又赶忙将两盆洗脚水端出去给倒了。

两人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苏璟瞥了一下院子里的木头架子。

“燕王,这火车我估摸着我是没可能造出来了,不过倒是能造自行车,只可惜三天的时间,怕是不够。”

苏璟微微感慨道。

朱棣好奇道:“苏先生,这自行车又是什么?”

苏璟回答道:“就是一种不需要畜力,全凭双脚前进的车,在平坦的路面上,要比走路省力,速度也快不少。”

“竟然有这样的车吗?学生真是好奇。”

朱棣又被勾起了兴趣。

苏璟笑道:“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搞,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估计起码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搞出个大概吧,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苏先生做的东西,肯定能用。”

朱棣十分坚定的说道,他甚至连自行车是啥都不知道,但就是信任。

“哈哈,那就借燕王你的吉言了。”

苏璟笑着说道:“到时候若是真做出来了,一定叫燕王来试试,自行车还是挺好玩的,虽然没骑马快,但不需要喂养,体积也更小,携带起来方便多了。”

朱棣一听这话,当即道:“学生在此先谢过苏先生了!”

(本章完)

第464章 十年前的女孩第50章 刘伯温请辞,老朱的态度第517章 孟松眼中‘佳婿’第154章 智猪博弈第404章 苏璟的眼界第109章 正式教学第206章 UC震惊体!矛盾的老朱!第183章 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第42章 多事之人第194章 倒霉催礼部侍郎世家宝第392章 仓库失守,该来的终究会来第233章 朝贡贸易?武力征服才是唯一正解!第137章 真是白学了第62章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第213章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第175章 士农工商,祖宗之法不可变第161章 消息泄露,各方动静第526章 异地为官,轮换期限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522章 温州府的百姓救了你一命第265章 胡惟庸的计划,朱亮祖再出手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231章 骑虎难下朱亮祖!第296章 宋濂的思想教育第336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299章 苏璟的办法第467章 好话要说,狠话也要说第217章 传染病防治,古法肥皂!第396章 情真意切李明友,虚与委蛇苏东家第23章 马皇后的礼物第497章 西番与大明之优劣对比第352章 苏璟的生意,三天的期限第217章 传染病防治,古法肥皂!第510章 府丞不简单!第104章 封建君主专制第408章 军粮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关系第119章 概率论第481章 刘半仙的伙食费第217章 传染病防治,古法肥皂!第230章 九年义务教育老师,简称九老师第501章 我苏璟洁身自好!第291章 也许只是用错了地方第97章 好家伙!活菩萨!第31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50章 如果你是布行的老板第376章 你父皇他啊,嫉妒苏先生第31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426章 刘半仙,你还真是不简单!第500章 朱标的计划第467章 好话要说,狠话也要说第342章 串门串出个大动静第43章 改写历史?第365章 大世界,大震撼!第299章 苏璟的办法第49章 朕倒是要看看第153章 税务审计第521章 夜谈赵荣臻,硬,真硬!第54章 朱标的承诺第96章 忙碌的苏璟第116章 摊丁入亩第430章 苏璟,出现了!第332章 久违的教学,什么是宝钞?第431章 苏璟算命,童叟无欺第466章 刘半仙的秘方第491章 你就是牛老板?第423章 又是梦中授课?第486章 郁金香泡沫第198章 改税为租,谁说外族就不能用!第292章 大明户籍制度?职业认证!第294章 科举教育体系第418章 人类从历史中学不到教训第499章 那也不一定第201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第16章 朱标的任务第443章 再临抉择朱亮祖第245章 我成仁远伯了?第227章 落后就要挨打,倭人的本性第497章 西番与大明之优劣对比第169章 寒冷期和温暖期,天子的问题!第209章 朱橚论道卡奥斯,老朱的心情有点怪第458章 徐达生病了?第132章 老朱能这么好心?第255章 圣人治不了国第299章 苏璟的办法第289章 科举之弊,人才之论第56章 天圆地方?地圆说!第56章 天圆地方?地圆说!第172章 生产力和阶级的关系第118章 面圣的草民第391章 日子都不好过第39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第497章 西番与大明之优劣对比第387章 自信满满周掌柜第529章 三位学生第153章 税务审计第371章 这又是谁在骂我?第46章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284章 父子相争,似曾相似!第66章 不会又是苏璟吧第117章 最多也就是个键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