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大产业
老朱被马皇后一句话透了底子,顿时脸上就挂不住了。
但这是自己的糟糠之妻,那可是骂不得的。
“妹子,你刚才也看了,这些个望远镜虽然能用,但稍微看会眼睛就疲累不已。”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心疼前线的将士,既然有望远镜这等神器了, 那就要用好的,你说是不是?”
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朱元璋还是爱护的。
马皇后点点头道:“重八你说的不错,不过总不能让苏先生去工部教导吧。”
一时间朱元璋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马皇后却是突然道:“若是让标儿学呢?待标儿学会,再来教导工部。”
此话一出,朱元璋立刻摇头道:“妹子,标儿可是太子,怎么能做这种事?不妥。”
朱元璋还是爱自己的儿子的, 他甚至规定朱家皇室子弟不能从事任何职业。
既然是皇家子弟了,那只要接受供养就行了。
不然他这大明的天下打下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马皇后当即道:“重八,标儿都跟着苏先生那么久了,什么没干过,学个手工又如何?”
“等到标儿学成,将他做的望远镜发放给前线将士,你觉得将士们对标儿会怎么想?”
马皇后这一番话,立马就让朱元璋的眼神亮了起来。
把朱标亲手做的望远镜发放给前线的将士, 这简直太好了!
“好!妹子,你说可太好了!”
朱元璋兴奋的说道:“我马上传书,让标儿立刻学习, 尽快做出来!”
一想到可以借此让朱标在前线诸多将士心中的地位拔高许多, 朱元璋就兴奋不已。
联姻常遇春之女, 那是给朱标找了个好丈人。
但对于那些寻常的普通士兵,显然还是这望远镜的威力更大些。
到时候军队之中, 无论是常遇春这样的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兵, 全都归心朱标。
有了军队,政权的过渡还能不稳健吗?
马皇后点点头, 她也是知道朱元璋的想法,才会如此提议的。
溧水县内。
一觉睡到天黑的朱标,总算是醒了过来。
他起床想要找杯水喝,却发现桌上已经倒好了一杯水,水杯下还有一封书信。
一口喝完,朱标打开了书信。
这正是朱元璋传给朱标的信件,内容不少,先是简单的讲了一下光禄寺一案的处理情况,然后又告诉朱标,他上次提的反腐政令已经在被推行了。
最后,就是让朱标多学习一下那个望远镜的制作工艺,工部做出来的太差了。
朱标简单的扫完,又将信件放回了信封之中。
刚出房门,就看见了苏璟。
“休息好了?”
苏璟问道。
朱标点点头道:“嗯,多谢苏师关心,学生已经好了。”
苏璟又问道:“家里来信看了吧,没啥事吧。”
朱标回答道:“没什么事, 只是嘱咐我和苏师好好学习。”
对于信件被偷看的事, 朱标并没有担心过。
在苏璟身边学习也有些日子, 他知道苏璟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就行,走吧,带你去好好吃顿饭,睡了一天了,也该吃点东西了。”
苏璟点点头,起身就带着朱标出发了。
夜色下。
金陵饭店包厢内,苏璟和朱标相对而坐。
明亮的月光从窗口洒入,皎洁无比。
抬头看去,能看到一轮硕大的明月高悬,十分的美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啊!”
苏璟看着了一眼月亮,略有些感慨道。
嗯?
听到苏璟的感慨,朱标当即放下了筷子,朝着苏璟问道:
“苏师这是想念故乡了吗?不知道苏师的故乡在哪里,如今大明也算安定,或许可以回去看看。”
苏璟回头看向朱标道:“我的故乡就是这。”
没错,苏璟前世今生的故乡,都是这里。
这.
朱标有些不理解了,刚才苏璟念的,那不是《静夜思》么,一首借月思乡的名诗。
但苏璟明明就在家乡,这还有什么好思念的?
“好了,为师只是看到月亮随便念了句有关月亮的诗,没那么多想法。”
苏璟随口糊弄了一下朱标,继续吃饭。
总不能告诉朱标,自己的故乡在七百年后吧。
自己也只是稍微小感慨一下而已。
朱标睡得太久,也真的很饿,吃饭的样子都放开了不少。
没多久,他就把面前的餐食全部消灭。
“苏师,学生吃饱了。”
朱标说道。
苏璟点点头道:“吃饱了就好,带你出去走走,顺便消消食。”
两人很快来到了溧水县的街道之上,如今天气刚刚入秋,夜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
但溧水县的夜晚依旧十分的热闹。
还是百姓手里有钱!
“苏师,每次看到这溧水县内百姓安居乐业之景象,学生就无比的敬重老师啊!”
朱标朝着苏璟认真的说道。
他不是没去过其他的地方,但晚上还能这么热闹的,真不多。
尤其是溧水县还不算是什么特大的都城,竟然还能有这般繁华的景象。
“只是一点很浅显的道理,有钱才能有闲。”
苏璟淡淡道:“如果百姓整日都只是为了糊口,那注定只有第一产业发达。”
“第二第三产业也就是无根之水,无从说起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朱标被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给听的有些懵了。
产业一词,他大概还能理解,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又是什么?
“苏师,您方才所说的第一二三产业,是什么意思?”
朱标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眉头一蹙,愣道:“我刚才说了吗?”
他还真就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意识到。
但看着朱标那认真求教的表情,苏璟还是道:“算了,反正饭后消食,说说也无妨。”
说话间,苏璟和朱标已经走到了一条石桥之上。
“学生愿闻其详。”
朱标无比认真的听着。
苏璟则是随意道:“不用太认真,这些就是概念性的东西,听过就行了,用处不大的。”
“所谓第一二三产业,其实就是对各行各业的一个综合分类。”
“按照层级和职能的不同,将其分成了三大产业。”
“这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或者笼统的理解为农业也没什么问题,解决的是吃的问题。”
“第二产业呢,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像是琉璃,造纸,还有丝绸这些的,都算是第二产业,主要解决用的问题。”
“至于第三产业,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就是第三产业了。其中服务性的行业比较多,酒馆茶楼这类的多算是第三产业。”
“这么说你明白吗,牛懿?”
苏璟对三大产业的记忆也不算多,只能讲个大概,对错什么的他也无法去求证了,反正也就是个概念,大差不差就行了。
朱标却是听的相当的认真,这种产业分类的方式,他从听过。
但听完之后,只觉得相当的有道理。
怎么说也是后人智慧的总结,有点道理也算正常。
“三大产业我大概理解了,但苏师方才说如果百姓只是为了糊口,那就只有第一产业发达,此话何解?”
朱标又朝着苏璟询问道。
倒不是听不懂这句话,而是怕自己理解的不完全对。
苏璟回答道:“这有什么好解释的,不就是字面意思么,只是为了糊口,那不就是解决吃的问题么,只解决吃的问题,第一产业就足够了。”
朱标恍然,又看了看这街道上繁华的景象,说道:“苏师,但这溧水县,肯定不只是第一产业吧。”
苏璟笑道:“不错,你说的很对,溧水县当前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不是很多,但已经初具规模。”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现象,因为三大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有三大产业都均衡发展了,百姓才能更加的富足,才会生活的更舒适。”
作为整个溧水县现状的缔造者,说到这个,苏璟还是相当自豪的。
他一个商人,能在明朝的一个县城,完成如此成就,也算是达成了一个人生追求。
朱标默默的记下苏璟所说的所有内容,又问道:
“苏师,这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如何相互依赖,又如何相互制约?”
此刻的朱标宛如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苏璟曾经说过,他能将溧水县变得更好,但仅限于溧水县。
再大的地方,阻力就会出现,苏璟本人也会有危险。
当时朱标便没有继续深入的聊下去了,但他一直都想知道,到底该如何实现?
现在谈到的这个三大产业,就让朱标看到了一丝的希望。
真正的道,就在眼前了!
苏璟继续向前,并没有因为朱标的追问而有任何的不耐烦。
作为一个老师,学生好问,那高兴还来不及。
苏璟此刻,只是在脑海中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有关三大产业的内容。
这学生都如此细致的问了,总得尽量保证自己说的正确,不然不成了误人子弟了。
朱标也是相当的耐心,这样的场景他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也有半炷香左右的功夫,苏璟开口道:
“三大产业的之间的关系,我总结了三点。”
“一,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二,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三,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
苏璟说完,也是稍稍松了口气,没露怯就好。
朱标非常认真的记忆着,是半个字都不想漏掉。
在他看来,这就是大明的振兴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