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态(2)

王在晋的脸色微变,不过并非是惧怕,而是为激动,天子此次召他进宫,竟是为了巡查蓟密永三协,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却受国朝多变朝局的影响,而迟迟未能去做的。

此前在就任山东巡抚一职时,在得知大明惨败给建虏的消息,王在晋是震惊的,是难以置信的,建虏纵使再强,如何能取得最终胜利啊。

毕竟出战的大明军队,多数是从各地各镇抽调的精锐啊。

为了征讨建虏这一战,王在晋就任山东巡抚期间,可是奉朝廷明确下来的政令,没少通过海路向辽前输送一些紧缺所需。

但纵使是这样又如何?

该惨败是惨败。

即便是萨尔浒之战惨败造成的风波和影响再大,该向前看时还是要向前,毕竟时下的辽地已然不可避免的出现逆转,倘若不能稳定住辽前秩序,真叫建虏抓住机会,威胁到其他地方,情况只会变得越老越糟糕。

“陛下,臣有话要说。”

“王卿但说无妨。”

看着神态有变的王在晋,朱由校摆摆手道:“朕喜欢听的就是真话,是站在事实去考量问题,而非为了某些蝇头小利,去做一些欺上压下之事。”

“陛下想让臣巡查蓟密永三协,臣斗胆想问”

王在晋想了想,抬手作揖道:“臣究竟是需要真查呢?还是装模作样的假查?毕竟现在朝堂是非不断,万一受蓟密永三协的影响和颠簸,而导致京畿治下的安稳出现问题,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朝中时局究竟怎样,王卿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理会。”

朱由校笑笑,上下打量着王在晋,语气铿锵道:“要是只为装模作样的假查,朕就不会召王卿进宫来见朕。

既然朕想让卿家负责此事,就是要好好的去查去看,朕想知道蓟密永三协的真实情况,而非各种虚假情况,毕竟该区域是拱卫京畿绝对安稳的命门所在。

朕希望卿家离京前去巡查时,不要过早拨动某些人敏感的神经,而是要先摸清各地的驻防、武备、兵额、操练、城防等各种情况,卿家可定期向朕呈递密奏,但不要写奏疏经有司呈递至京城来,明白吗?”

王在晋眉头微挑,天子将话讲到这份上,他要还是没听懂的话,那这个兵部左侍郎就算做到头了。

“臣遵旨。”

王在晋当即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将此事妥善解决,确保陛下所想所期,一定会万无一失的做好。”

朱由校露出满意的笑容。

蓟密永三协这处区域军事防线,是拱卫大明京畿的命门所在,西边与宣府镇等处联系紧密,东边和山海关、辽西走廊等处连接颇深。

倘若此地敢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对大明造成的影响和混乱,必将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也会让大明陷入到更被动的境遇。

想要真正改变大明,就必须先摸清楚最真实的大明,到底是什么模样的,这不是奏疏上写的那些漂亮话,而是要看被藏起来的真实反馈。

就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唯有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朱由校想让一批批务实求真的群体,去探明各领域的真实情况,从而能达到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朱由校想要调整蓟密永三协驻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朱由校的眼里,负责拱卫京畿的那套驻防体系,根本就没有侧重点,更没有逐次阻敌的实际,最关键的是各处卫所糜烂严重,基本盘都快成空架子了,

如何能挑起大梁来?

最为简单的例子,在萨尔浒之战筹备前期阶段,辽东前线各项所需转运辽前时,倘若蓟密永三协能有效组织起来,就不会造成形式上的浪费空耗,从而让大明宝贵的战争潜力被消耗掉。

朱由校今后想要干预和调整辽事,避免辽前的局势继续糜烂,如此不仅要对军事力量进行调整,更要设法构建起一套组织有效、运输得当、多线并进的军需转运体系,以确保前线奋战的大明健儿,不会被军需辎重是否贻误而分神。

“王卿,就眼下辽事的多变,你可有什么看法?”

交代完最重要的事情,朱由校看着王在晋说道:“对待辽东经略熊廷弼,王卿觉得他能否扛起稳定辽东的重担?最近朕每每看到此前辽东的奏疏案牍,就有些忧心忡忡啊。”

王在晋眉头一皱道:“陛下,辽事之所以会出现当前情况,绝非朝夕间就能促成的,臣此前一直在思量此事。

倘若国朝当初在选帅择将方面可以更谨慎些,在筹备战前各项所需时可以更积极些,针对辽地本土既存的情况可以更果决些,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说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坐镇辽东期间,可以将混乱秩序逐步稳定,可以确保辽前守备的安稳,臣觉得是有功劳的。

只是辽东经略在任期间,其脾性太过于火爆,甚至所讲言论颇为不当,有些事情就算是知晓,但也只能暂时藏在心里,而非是什么都张布出来。”

或许这就是熊廷弼被拉下来的原因。

朱由校神情凝重,心里想起一件事情,有很多人想将熊廷弼拉下马,恐不只是熊廷弼是楚党巨擘那么简单,还与熊廷弼说过的言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辽地事不宜用辽人。

熊廷弼在赴任辽东经略期间,必然是发现了什么,否则其断不会将此等言论,恰恰也是这样,使得辽东的某些群体坐不住,害怕有些事情暴露,所以在背地里搞起小动作来。

辽东将门势力,这是不容忽视的一支地域性势力。

“卿家说的很是客观。”

朱由校收敛心神,神情感慨道:“其实不管怎样去说,已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如果不能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那么想要确保辽地的安稳,无疑是痴人说梦的事情,算了,不提这些事情了,卿家还是先将朕所言之事,都尽快落实下来吧。”

第110章 水太凉!第181章 对弈第272章 袁世振第140章 大明,是怎么了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159章 清查亏空第81章 骡马化第17章 权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167章 众生相(2)第2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299章 集约发展(4)第79章 思变(3)第28章 大朝会(2)第67章 对辽战略第328章 无题第345章 诸院第265章 熊洪会晤第261章 这不可能第187章 励精图治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250章 国本,断不可动摇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2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13章 仆欺主,杖毙!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75章 京营(2)第261章 这不可能第95章 杀!硕鼠当诛!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45章 上医医国第318章 直隶之乱(4)第322章 裂变第167章 众生相(2)第11章 提督京营戎政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278章 崔呈秀点火第140章 大明,是怎么了第187章 励精图治第43章 态(3)第28章 大朝会(2)第229章 独夫!暴君!第10章 国事堪忧第315章 直隶之乱(1)第270章 帝王心术第155章 富可敌国第189章 展望第224章 路,是走出来的第92章 二个极端第271章 问责追责第124章 天启(4)第176章 天下为棋局,世人皆棋子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213章 行路难(2)第299章 集约发展(4)第184章 老奴的野望第32章 孙承宗第165章 魑魅魍魉第344章 秋闱第167章 众生相(2)第173章 大案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39章 紫禁之巅(1)第322章 裂变第186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181章 对弈第327章 大明军魂第218章 明威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9章 坐看风云变第77章 思变(1)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88章 军工第151章 天子尚武第62章 魏忠贤红眼了第249章 天津口岸第85章 辽局(2)第212章 行路难(1)第23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298章 集约发展(3)第47章 帝王心术第348章 新世界(3)第275章 放权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69章 帝国军人,心胸如此狭隘?第251章 祖制?那就辩法吧!第266章 滔天恨意第159章 清查亏空第78章 思变(2)第124章 天启(4)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32章 孙承宗第221章 浑河血战(1)第209章 敲打与拉拢第199章 勋贵楷模第336章 农业是国之根本第147章 西苑聚将第64章 触目惊心第41章 态(1)第19章 召川浙兵进京第137章 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