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蓄势

日出日落又是一天,紫禁城还是那样,任由外界纷扰喧嚣,它依旧平静且威严,未曾受到丝毫影响。

干清宫,东暖阁。

“陛下,时下朝野舆情四起,如若国子监真清退一批监生,只怕非议声会更盛。”徐光启坐于锦凳,眉宇间露有愁容,微微低首道:“臣亦知国子监的问题,只是当前这种朝局,还是要以稳……”

“徐卿,恰恰是为了稳定朝局,不让秩序进一步乱下去,才要这样做!”

朱由校放下御笔,语气铿锵道:“国朝设立国子监是为什么?不就是想多去培养些有用的人才吗?好去治理天下吗?

看看国子监现在都变成什么样了!

心思放在学习上的有几人啊,不是纸醉金迷,就是高谈阔论,这是大明读书人该有的面貌吗?

书本上的东西,一个个都还没有读明白,就大言不惭的去妄谈国政,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除了多认识一些字,会吟诗颂对,别的还会什么?高谈阔论谁不会?有用吗?能让大明变得更好吗?总是要有些真本事吧!”

徐光启沉默不言。

天子讲的这些话,总结了国子监现存的种种问题,人心浮躁,安于享乐,喜好议政,务虚空谈……

朱由校继续道:“朕想要的国子监不该这样,朕想要真正的人才,或擅治理,或擅河政,或擅财政,或擅别的,而非务虚的空谈者。

大明多的是这类人!

国朝举办科举为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单纯想做官的,大明缺做官的吗?不缺!缺的是人才啊!

朕让徐卿就任国子监祭酒,就是想扭转这种不好的风气,倘若连清退一批监生的胆量,徐卿都没有的话,那大明该如何走出困境?”

造成孔乙己的长衫脱不掉,永远不是孔乙己自身,而是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没有破釜沉舟的心是不行的。

这世上哪有绝对公平,即便是相对公平也很难维系好,只要是牵扯到了人,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谁能透过表面窥探到背后的复杂?

没有。

阶级固化无疑是最难打破的樊笼。

即便清除一批堕化的群体,新兴群体就会递进填补上,屠龙勇士终会变成恶龙,这就是人性。

还是会受到世俗的影响啊。

看着徐光启离去的背影,朱由校有些感触。

身处在此等大势下,谁能做到心若磐石,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去做认为对的事情?

这人世间有太多事情,不是单靠快刀斩乱麻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讲究势才行,不然树立的敌人太多,即便是皇帝又如何,照样给你拉下马!

“皇爷,洛阳知县陈奇瑜,商丘知县孙传庭奉诏归京,今在干清门……”王体干低首走进东暖阁,向朱由校禀明情况,听闻此事的朱由校,脸上露出笑容,嘴角微微翘起,等待这么久,终于有人归京了。

“宣。”

王体干话还没说完,就被朱由校打断了。

陈奇瑜和孙传庭二人,乃是朱由校拟定的帝党骨干,今后想在大明推行新政,确保能将大明拉回正轨,帝党必须扛起重担。

大明文官群体里能出现这个党那个派,想要有效制衡之,大明皇帝也必须有能倚重的帝党才行!

“臣…洛阳知县陈奇瑜,拜见陛下。”

“臣…商丘知县孙传庭,拜见陛下。”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

看着眼前二人,尽管心情有些激动,却没有表露出来,这就是大明的人杰啊。

“免礼吧。”

随着朱由校的声音响起,陈奇瑜、孙传庭行礼再拜,其实对二人来说,他们内心更是紧张。

新君初登大宝,谴派内监赴地方,传召他们进京,二人治地虽相隔较远,可初知此等事情时,反应却是一样的。

他们现在的职官和品阶,别说是见皇帝了,就连见河南巡抚都够不上,哪怕是想见,也要事先通禀才行,至于能不能见到,还要看巡抚衙门差役的心情,会来事,递些孝敬银子,给你插插队通禀,官场上的规矩之多,尤其是在地方上,那可谓是多如牛毛,稍有不慎,你甚至连怎样得罪人都不知。

踏进紫禁城的那刻起,陈奇瑜也好,孙传庭也罢,就像是做梦一样,尽管他们心忧社稷,心怀天下,但心中所想映照进现实,这等心理路程唯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两位卿家,在地方为官不短吧?”

朱由校能瞧出二人的情绪变化,撩了撩袍袖,看向二人说道:“朕初登大宝,对地方的很多事情,了解的不是很多, 特召两位卿家进京,就是想知晓各地风土人情。”

重用陈奇瑜、孙传庭他们,这是必然的事情,但绝不代表朱由校要超擢,这不是重用的表现,反而是捧杀他们,是害他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拔苗助长必毁根苗。

大明官场奉行的潜规则,即便是朱由校也必须考虑到,哪怕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却能影响到他重用的人才。

官场上的事情,不是靠个别人就能玩转的。

“两位卿家,朕给你们三天时间,将洛阳和商丘两地所见所闻,尽快写份奏疏呈递到御前来,朕想看的是真的风土人情,哪怕有不好,至于别的,就别写给朕了,朕看的太多了。”

“臣等遵旨。”

召见陈奇瑜、孙传庭二人,朱由校没有表露其他情绪,更没有聊太多的话,他想看看二人,是否可以通过他的考验。

敢不敢说真的东西。

这是朱由校给二人设的考验。

要是二人写的奏疏,能让朱由校看到的不一样的,那二人的去处,朱由校都想好了,就去刑部新设的直隶清吏司。

时下领直隶清吏司郎中的洪承畴,麾下能驱使的官吏很少,有陈奇瑜、孙传庭他们加入该清吏司,可以帮洪承畴分去些担子。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朱由校这才露出些笑容,陈奇瑜、孙传庭已然奉诏进京,那其他人才也多半在赴京的途中,等到这批帝党成员,在各自安排的位置上,逐步磨砺和成长,顺带熬熬资历,自己就能将他们提拔到合适位置上。

第257章 文斗(1)第263章 当醉第279章 诸事(1)第68章 猛将进京第149章 一种可能第2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165章 魑魅魍魉第346章 新世界(1)第218章 明威第193章 一场大火第88章 军工第105章 变数第309章 杨涟之怒第153章 京城之动第59章 蓄势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239章 后宫(2)第305章 杀手锏第19章 召川浙兵进京第57章 西缉事厂第112章 君臣奏对第252章 奸佞录第76章 福王进京第3章 且听龙吟第251章 祖制?那就辩法吧!第336章 农业是国之根本第306章 这招够狠第331章 军务院第213章 行路难(2)第341章 杀得好!第24章 天家无亲情第92章 二个极端第147章 西苑聚将第188章 农政第197章 再起风波第216章 杀!杀!杀!第304章 政治是博弈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328章 无题第162章 漕粮也敢动?第295章 差事第325章 太黑第213章 行路难(2)第150章 打得一拳开第148章 议辽会晤第169章 关门!放崔呈秀第91章 京城血第276章 不!是集权第157章 意外惊喜第30章 大朝会(4)第10章 国事堪忧第259章 文斗(3)第139章 铁案第291章 朱由校的教育第225章 叶向高进京第98章 白杆抄家,威武之师第65章 这天下,朕先反了第324章 衣冠禽兽第321章 君威浩荡第295章 差事第193章 一场大火第174章 风起辽西第15章 新君之威第257章 文斗(1)第327章 大明军魂第99章 罪卒营第272章 袁世振第255章 诸党(3)第223章 剑指鸦鹘关第208章 再杀第61章 君臣做戏第360章 督抚定权第107章 廷推(1)第249章 天津口岸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58章 银号第245章 诸巡河御史第329章 论功行赏第46章 大明武夫第258章 文斗(2)第149章 一种可能第145章 传奉官!官场大震第85章 辽局(2)第335章 粮食丰产第362章 治辽策第366章 联合缉私第317章 直隶之乱(3)第9章 坐看风云变第157章 意外惊喜第253章 诸党(1)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220章 死战!死战!第58章 银号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226章 五虎之威第130章 一种设想第192章 大明武运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341章 杀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