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祁王:大侄子,你四叔来找你算账了

第311章 祁王:大侄子,你四叔来找你算账了!

洪熙帝作为一个刚刚继位的皇帝,若是换做别的新帝,在即位之初就丢了半壁江山,怕是已经举国皆反了。

可洪熙帝不是普通的皇帝,他早就当了十多年的监国,权柄虽不及先帝,却也远不是寻常新帝能比拟的。但祁王造反,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总得找个由头安定一下人心。

这种事瞒肯定是瞒不住的,丢了半个国,就算是傻子也能意识到不对劲了。而对于洪熙帝来说,他继续杀鸡儆猴,来捍卫自己的地位。

火烧眉毛之际,汉王自己把脖子伸到了洪熙帝的刀下,大喊大叫:“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打我啊笨蛋!”

洪熙帝毫不犹豫的挥下了刀:“大家都听到了是他叫我打我才打他的啊,像这种要求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朱瞻基率领重兵降临山东,这次轮到汉王傻眼了。】

【汉王万万没想到,他娘的,祁王拿了你南方九省一京,你连个屁都不敢放,我在这儿才拿了你一个山东,伱就一副要跟我玩命的姿态?】

【不出意外,汉王败了。】

【在这场叔侄战争中,汉王被朱瞻基打的焦头烂额,就算拼上了老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最终被太子生擒,押送回北京,朝廷收复了山东全境。】

【这场大捷,保住了朝廷残存无几的颜面,也让本来颓废的士气稍微振作了起来。】

【他们心想:看,我们还是很能打的,轻轻松松就把汉王给拿下来了,打祁王估计也差不多吧。】

【他们赞颂着皇太子朱瞻基的功绩,赞颂着洪熙皇帝的英明,讥讽祁王的不自量力。】

【但身处高位的那些人心里都明白,跟汉王打仗和跟祁王打仗,完全就不是一个体量级别的。】

【汉王造反跟祁王比起来就跟闹着玩似的,祁王现在是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如果朝廷跟祁王拼到最后拼的头破血流,最后也只会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那般虚弱不堪。】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所有人都在对祁王的狼子野心口诛笔伐,就仿佛祁王是他们的杀父仇人,可又无一人敢上前一步领兵平叛。】

【他们明白,倘若自己领兵,肯定会被记录在史册上。】

【只不过不是赞颂万世的清名,而是曹国公李景隆那般的唾弃。】

【有一人大步向前,自请领兵平祁。】

【这人便是当朝的皇太子,朱瞻基。】

【平定汉王之后,他成了朝廷里名声最响亮的人,他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自己,如果战败,他将失去一切,如果打了胜仗,他将踩着祁王的尸骸继位。】

【所有人都知道,洪熙帝的身体,已经快要扛不住了。】

【本就病重虚弱的洪熙帝方才登基几个月,又历经汉王叛乱、祁王叛乱、南方沦陷等轮番打击,时常在夜里呕血不止,气色一天比一天不堪,没准儿哪天就会一睡不醒。】

【洪熙帝心里其实并不愿意让朱瞻基领兵,在他看来,这皇太子还是太过稚嫩,虽说平定了汉王之乱,但这种大优势的仗是个人都能打赢,这一仗吹得虽然高,但朱瞻基本人的能力却并未彰显出来。】

【而与祁王作战,这将是本朝最巅峰的一战,也将是最艰难的一战,朱瞻基能否背负朝廷命脉,还很难说。】

【祁王和朱瞻基,同样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可通过祁王破釜沉舟猛袭南京的时候,洪熙帝便看出来,自己这个四弟的魄力与智谋绝非常人。】

【倘若朱瞻基能加以磨砺,或许未尝不能和祁王争锋,但就现在而言,他还是太青涩了。】

【但洪熙帝已经没有别的人选了,他只能选择相信朱瞻基。】

【朝廷最适合担当主将的英国公张辅,早早的就跟着祁王造了反。至于成国公朱勇,用着也不放心。】

【准确的说,大明朝的勋戚派系,都与洪熙帝的关系不算融洽。】

【洪熙帝重用文臣,尊崇儒家,这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自古文武泾渭分明,重用文臣,便等于是打压武将,勋戚们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

【用得着就捧着他们,用不着就打压他们,真当勋戚派系是软柿子?】

【倘若是外姓人造反,勋戚们自然不愿意,他们归根结底和大明朝是一条船上的,倘若大明朝亡了,他们也将灰飞烟灭,定然会竭尽全力的帮着洪熙帝打仗。】

【可现在造反的人姓朱,是太祖高皇帝的孙子,先帝嫡子!】

【就算祁王坐了江山,对勋戚派系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燕王篡位之后,勋戚派系里除了一群作死的人,不照样安然无恙?】

【世间才过去短短二十年,在场很多人都是从当年靖难时活下来的,勋戚与武将们也都是有相关经验的人,自然明白这时候该怎么站台。】

【只要什么都不做,无论祁王造反成没成,他们都可以独善其身。】

【洪熙帝此时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困境,无奈,他只能硬着头皮任命朱瞻基为平祁大将军,统帅朝廷兵马,南下平叛。】

【这也是当下唯一的选择了。】

【洪熙帝知道,就算朱瞻基能压制住祁王,也没可能在短时间内取胜,而他的身体已经撑不了那么久了,如果把兵权交给外姓人,自己忽然一驾崩,定然天下大乱,朝廷分崩离析。】

【想一下,外姓人带着举国大军在外和造反的藩王打仗,结果回头一看自家皇帝驾崩了,士气萎靡不振,对面那个藩王给他勾勾手指说:“兄弟,你老大都死了,你还给他卖什么命啊,就算你把我给干翻了,你觉得你家新老大能放过你?自古功高震主者不得善终,来我这边吧,黄金美人应有尽有,保你安享晚年。”但凡这个大将有点脑子,这时候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让朱瞻基领兵,就算洪熙帝驾崩,兵权被太子攥在手上,也没人敢起什么坏心思。】

【洪熙帝做完了临终的最后一手布局,长舒了一口气。】 【未过多久,洪熙帝驾崩于钦安殿,庙号仁宗。】

【直到驾崩的前三日,洪熙帝仍在日理万机,驾崩前他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并且勒令新帝不得归京奔丧,要专心平叛。命蹇义、杨士奇为辅国大臣,在自己驾崩后管理国政。】

【新帝掌兵,在外平叛;心腹掌政,在京安国。】

【领兵在外的皇太子朱瞻境听闻父皇驾崩的讯息后悲痛万分,但碍于洪熙帝留下的遗诏,他无法回京去安排皇帝后事,只能在军中继位加冕,是为宣德皇帝。】

【洪熙帝的忽然驾崩,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更加的多灾多难,各地的官员心思不定,算计深沉,但由于年轻的新帝握着兵权,终究还是没掀起太大的浪花。】

【远在南京的你在听闻洪熙帝死讯后,沉默良久,身着布衣,三次焚香向北遥敬。】

【第一次焚香,敬兼比汉武唐宗的永乐帝。】

【第二次焚香,敬兢兢业业一心为国的洪熙帝。】

【第三次焚香,敬年少有为背负国运的宣德帝。】

【三次焚香敬完之后,你对自己的父亲、兄弟、侄子再无亲情可言,倘若你再见到自己那皇帝侄子,定然会毫不犹豫的挥刀砍杀!】

【宣德元年二月,你已经将南方彻底消化,金戈铁马,在数个月内整编都司,聚集三十万祁师,倾巢而出部署在长江以南。】

【而宣德帝已经站稳了脚跟,初显帝王雄威,统帅三十万京营雄兵,在长江以北,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渡江之战。】

【这一战,将决定出谁才是大明的皇帝,也将是大明建国以来最巅峰的一战,三十万精锐对三十万精锐,纵然是永乐朝五征漠北也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你坐等宣德帝找上门来,尽管你很自信,这一仗就算不依赖长江天堑作为屏障也能打赢,但你还是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有如此天堑而不用,愚者也。】

【你等得及,但宣德帝等不及了,如果再不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朝廷是无法维持三十万精锐巨大的消耗的,而大明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绝对不能容忍长久的国家分裂。】

【他选择主动出击,带着三十万精锐,浩浩荡荡的打一场渡江之战,一战打垮祁王!】

【但渡江之战不是这么好打的,一边要顶着祁师猛烈的防守去挺进,一边还要艰难的飞渡长江天堑,这无疑是一场噩梦般的战争。但宣德帝理智分析片刻,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走望江猛袭南京、苏杭,另一路走江北,袭击扬州吸引祁师的注意力,逼迫祁王分兵作战扰乱其防御部署。】

【部署固然是极好的,但他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

【镇守南京的人,不是建文帝,是朱高燨。】

【他怎么可能坐以待毙,让宣德帝如此梦幻的去完成一切部署?】

【渡江之战,你没什么心情去欢呼“优势在我”,冷静的命令自己的军队兵分三路,分别部署在合肥、扬州、苏杭。一方面凭借自己占据天堑的天然优势阻击敌人,另一方面在多路优势下,如果敌人的进攻点薄弱,那就可以主动出击,转守为攻!】

【战争一触即发,最先爆发战役的地点在扬州与苏杭这两条东部战线,朝廷军的攻势很猛,完全就是不要命的打法,好在镇守在东部两条战线上的大将是经验富庶的张辅,临危不惧,倒也出现什么问题。】

【既然朝廷的主力部署在了东线,那你便命令沐晟从西线的合肥挺进,穿插进敌人的防线,正大光明的偷袭!】

【事实证明,宣德帝在继位以后已经褪去了青涩轻浮的性格,现在的他,是一个沉稳而又明睿的皇帝,挺进西线的沐晟还未进入敌境,便遭遇了猛烈的袭击。】

【宣德帝早就在西线部下了埋伏,等的就是沐晟这条大鱼上钩!】

【如果是当年那个皇太孙,肯定是做不到如此深沉而阴狠的算计,可现在他是皇帝,打仗哪有什么一味的顺理成章,拼的就是谁更不要脸,谁出招更下三滥,谁能算的比敌人更深。】

【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你不仅没有慌乱,反而是平静的轻笑一声。】

【有点意思,终于碰上了一个能打的对手。】

【只可惜,还不够。】

【宣德帝釜底抽薪在西线埋伏,已然证明了朝廷军东线的攻势底子很虚,完全就是佯攻,你猜清了宣德帝的打算是把主力埋在西线,倘若祁师来攻,那就有备无患,倘若祁师不来攻,那就直驱长入攻打南京,逼迫祁师撤出东线,以此来从祁王的慌乱部署中找到破绽。】

【然而,你不仅没有命令沐晟与张辅撤退,反而命令沐晟死扛宣德帝的压力,由东线的张辅转守为攻,疯狂的给宣德帝施压!】

【果不其然,眼看着张辅要一路杀到自己的老营,宣德帝还是沉不住气了,他放弃了在西线的优势,撤回军队拱卫老营。】

【这一撤,就撤出了问题。】

【你不允许宣德帝撤军!】

【你命令沐晟反攻,截断西线朝廷军的退路,向东穿插与张辅一同切割战场。既然宣德帝已经决心要拱卫老营,张辅就算是用上吃奶的力气也打不进去了,不如直接左右摇摆,与沐晟一同将朝廷的战阵冲垮!】

【如此复杂的部署,只靠简单的口头传达肯定是不行的,你亲率兵马,从南京而出,渡江向北,在宣德帝的眼皮子底下操控军队!】

【如此张狂的举动,虽然可以更准确的指挥部队,但也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宣德帝不由破大防,他很想倾巢而出来一手斩首战术,然而他做不到。他的军队已经被你冲散,当务之急是整合军队,防止被你逐一吞噬。】

【战场的局势反转了,本来渡江出战的宣德帝现在焦头烂额的防守,而本来凭借长江天堑防守的你,却主动出击和宣德帝混战在了一起。】

【大侄子,你四叔来找你算账了!】

这几天出差,更新晚了几个小时,明天还是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49章 小小岳父,可笑可笑第217章 朱棣:祁王快叫爹第110章 立祁王为太子?第416章 朱高燨:把也先带到我面前来!第15章 赴南第339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267章 新人格,朱元璋!第467章 先拿你们几个开刀!第477章 大军一至,土鸡瓦狗!..........第211章 立祁王为储君!第344章 于谦:吾师真乃圣人也!第450章 满城大索!插翅难逃!第325章 朱高燨:终将飞升成龙!第276章 朱棣:司马懿都没他能熬!第361章 南方大乱,陛下危矣第172章 我儿祁镇有大帝之姿!第53章 这永乐盛世,便是国泰民安第52章 老四真乃朕之麒麟子也!第504章 永乐通宝第479章 崔家亡命奔逃 官军摧枯拉朽!第74章 谁想杀朱棣?第352章 朱棣:来,小四,让爹抱抱第386章 万事俱备,战事开启!第247章 不知夫人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第41章 皇上,您吃了吗?第393章 朱高燨:没想到吧?我亲自领军来杀第126章 锦衣卫瘫痪,大战将起!第384章 神臂弓的完善与改进!第303章 刀起刀落,血溅三尺第514章 连我也是棋子第9章 河流从不催促过河的人第40章 我盯上你了,你小心一点。第462章 孔府议定 口出狂言!第278章 朱高燨:来送人头了?第5章 汉王的城府第575章 原来是陛下啊第329章 朱高燨:只要我还在,大明就乱不了第16章 朱四郎第278章 朱高燨:来送人头了?第519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99章 对倭国开战!第72章 王爷若不弃,赤戎愿拜为义父!第145章 废太子?立祁王?第513章 是被吓死的第44章 藏在大报恩寺里的真相第254章 朱棣:老朱家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第331章 朱棣:小四啊,以后,大明就是你的第531章 饥荒可除!第50章 洞房花烛夜第553章 朕一生的幸事第388章 烽火狼烟,鞑靼大军至!第564章 大明劳模第125章 未央宫斩韩信,遮天!第204章 大明财神爷,祁王!第172章 我儿祁镇有大帝之姿!第349章 明皇可废,明朝不可亡!第374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第74章 谁想杀朱棣?第271章 朱棣:爹!我错了!第29章 恶人第132章 乌合之众,沉默之军第277章 李彬:无论怎么讲,优势在我!第411章 一触即发!将计就计“西南方向有动第98章 草原靓仔马哈木,卒..........第306章 朱棣:别逼朕跪下来求你第167章 祁王府全是疯子!第537章 外族联军!第473章 朱高燨:大明乃是朕的天下!第128章 祁王的养肾小妙招第520章 知府有问题!第492章 大明江山岂能就你朱家来坐?!第92章 德胜凯旋第236章 沈青玉:你也想学胡惟庸被痒死吗?第423章 朱高燨:后方不靖,前线继续加大力第401章 以势压人?我等着你!第13章 弹劾第390章 诱敌深入,坐等鞑靼撞入埋伏圈!第145章 废太子?立祁王?第473章 朱高燨:大明乃是朕的天下!第246章 曹操:痛!太痛了!第233章 现在是祁王的时代!第144章 朕送你一顶白帽子第17章 斥候第58章 朱祁镇:大明不亡,我心难安!第32章 你们早就知道我的身份了?第548章 土豆,无了!第283章 恒景九年第6章 曹贼!第514章 连我也是棋子第442章 最后的准备,有人已经丧心病狂!第452章 殿内议事,一锤定音!第178章 皇位传给祁王多好第112章 苏文擅武不擅文,苏武擅文不擅武第256章 祁王:二哥,这次你可就遭老罪喽第175章 一世命即万世命,一人罪,万世功!第72章 王爷若不弃,赤戎愿拜为义父!第255章 汉王:祁王还是个忠厚人第193章 祁王又在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