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开眼看世界!

第28章 开眼看世界!

穿越来大明,许良的终极目标一开始就已经确定,那就是是推动华夏文明的进步与蜕变,那么迟早有一天,他要带领着大明人走向大海。

海洋是未来世界竞争的角逐场,华夏文明绝对不能落后于此。

如此,提前开拓大明百姓的视野必不可少,他要先让大明人有一个明确的天下观,将来他们才好接受往海外开拓。

而且许良相信,这样的系列书籍,一定是会引起众多文人士子兴趣的。

不仅是大明,而是整个世界在此前,都从未有一篇著作系统性的介绍天下详细,世人通常局限于自己的国家,州县,甚至乡村,而对此之外的一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了解越少。

哪怕是士子这样的精英群体,他们大多数人一生能接触到的空间也是狭隘的。

而许良现在给他们的,就是一双看遍天下的眼睛,只要是怀有求索之心的人,必定会为之兴奋喜悦。

当这些读者翻过地图,他们看到的就是《天下地理志》的第一篇—中洲篇,看到上面的文字,他们觉得新奇,觉得激动。

那不仅仅只是冰冷的文字,那是许良给他们展现出来的全新世界,只开头第一段话,就让他们心中振奋畅快。

“中洲者,世界中心,而中洲之中心,则为华夏大地,自古以来中原恒强,此得天独厚,人杰地灵也,华夏之国亦天下中心之国,华夏之帝王,亦天下之帝王,华夏之子民,亦天下中心子民也。”

这段话很符合大明人对天下的认知,但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合适,从现实角度而言,地球不存在什么中心。

但这年头你如果不这么写,那要出大问题。

世界的中心必须是大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必须是大明,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天子,那就是大明皇帝。

当然如果从国家实力的角度而言,这句话可能还不至于错,横向对比,当下的大明怎么着也算顶尖强国了,说一句世界中心并不过分。

但可惜这本书是一本地理著作,再这么说就有些不合适了。

一向自诩科学客观的许良,却在自己著作的第一段就写上这并不怎么客观的话,属实是一件尴尬又无奈的事情。

再说读者们,随着他们继续看下去,他们脑海里渐渐有了中洲的雏形。

在中州的西部,穿越古丝绸之路的大漠之中,一个名为帖木儿的男人正在慢慢成为荒漠中的王者。

他窃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权柄,然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庞大国家,开始了四处征战,他征服花剌子模,也让波斯人闻风丧胆,而现在,他的目光投向了奥斯曼国!

在中州的南部,陈朝力渐衰微,已无力控制国中局势!

阿瓦王朝,勃固王朝,白古王国瓜分缅甸,纷争不休!

再越过南洋,满者伯夷国已经走入极盛,所见诸岛皆为其钳制!

当一个个士子通过许良的文字,获知着遥远地方的陌生信息,他们都觉得视野开阔,获益良多。

即便大明是世界中心,但在边角之地,也在进行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变。

帖木儿,察合台,奥斯曼,波斯,满者伯夷这一个个陌生的名称走入了他们的视野,不由得让他们浮想联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天地历史的波澜壮阔。

许良所写地理志,最大的意义是拔高了大明人的视野,从此他们的目光不再只孤立于大明之内,而是跳到了更高的层次,审视着天下历史的演变进程。 这对这些原本安分闭塞的大明人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冲击,他们原本狭隘的世界观,开始有了一丝裂缝。

原来,这个天下很大很大,外面的世界一样很精彩!

怀着震动的心神,他们最终看到了,在历史视野下的大明是什么样子的了。

在中州的中心,一个古老的文明再一次站立起来,历史的底蕴让它迅速的恢复生机,很快,它将回到原本的位置。

东边的高丽半岛,隔海相望的东瀛,周边的诸国,都会像曾经一样低下头颅,即便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元,也只能在草原苟延残喘,失去了南视的勇气!

它会重新拾起汉家的尊严荣耀,但这看似往复不变的时代,暗地里已经在酝酿惊天的变化,而它若想跟上时代的变化,还需要一点契机。

当各地士子们看完这第一篇内容,无不为之激动惊呼,他们兴奋的想要接着往下看,但等到一翻报纸,内容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关中各地的新闻时事。

各处的士子不约而同露出了难受和痛苦的表情,看得正在兴头上,却突然中断,这感觉让他们有些气闷。

有人忍不住,就把那报童给抓来,一问才知这报纸七日一刊。

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噩耗,因为他们还要再等整整七天,才能看到下一篇内容现世。

而后面才得知此事的书生士子,等他们匆匆跑来卖报的时候,却发现报纸早已经被抢购一空了,只能扼腕叹息。

这一次在周边府县发行报纸还是试行阶段,所以并没有投放太多报纸,主要是先通过这次打开局面。

等后面报社的职员配齐了,工作进入正轨了,才好真正把整个销售网络构建完整。

于是这些没买到报纸的人,只能急吼吼的去找自己的好友借报纸看。

而等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大街小巷都是议论着报纸上的内容的士人吏商,其中犹以《天下地理志》议论最多。

“惊世雄作,惊世雄作啊!仅仅只是看了开头篇章,就已经让我心神震荡,若等到这作者把所有内容编写完毕,在下敢肯定,他和这本著作都将名留青史!”

“在下亦认同此言,浑浑噩噩数十载,今日方知天下之大!”

“观此文如观海,波澜壮阔心绪难平,恨不能与作者坐而笑谈!”

成立报社的第一期报纸,如许良所期望的打开了局面,在这些府县的酒楼,书院,街市甚至青楼之中,都随处可见对报纸的议论。

士绅官吏们或对地理志惊奇赞赏,或对新闻时事各自点评……而普通百姓不明所以,只恨加入不了这样高端的话题,皆是竖着耳朵偷听,回头再去和别人显摆自己歪曲理解的只言片语。

无论无何,报纸终于是走出了西安府,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当中。

(本章完)

第379章 交换留学生第406章 殿试479.第477章 两广596.第594章 油尽灯枯第23章 臣有谏言!583.第581章 逆转第195章 这也太拉了第234章 机器生产第205章 坐当官那桌512.第510章 守业艰难第33章 逮到大鱼了第143章 成了?第351章 屈才了663.第661章 难!第227章 视察工厂第260章 初体验第270章 建校规划566.第564章 舍我其谁?468.第466章 举国追捧698.第696章 变天了第64章 仕途啊!(求追读!!!)第382章 未曾谋面的故乡第381章 为长远计第410章 什么叫高瞻远瞩616.第614章 每次都是先帝!475.第473章 段位537.第535章 科学神通第301章 看看这个593.第591章 以后再说451.第449章 未来第324章 科举改制第335章 时代变了709.第707章 认命497.第495章 很大很大的官第147章 喜新厌旧628.第626章 皇帝是这么当的第284章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第80章 论战会场559.第557章 成果725.第723章 梦第213章 服役的幸福生活522.第520章 谁在骂他第111章 世子殿下719.第717章 大寿684.第682章 出征!第373章 开学第389章 新朝新气象666.第664章 屠宰场第8章 老朱:你小子不老实?第185章 什么都学只会害了你啊!第206章 这就是许良?第266章 吃饭第67章 君臣相谐(跪求追读!!!)请假一天,明天补上第208章 确定粮产研究方向612.第610章 无处安宁第112章 凭什么!645.第643章 人心不复620.第618章 这世界处处都有我的痕迹第7章 师傅,咱家有钱了!第131章 思潮515.第513章 差距第306章 洞房第375章 震慑535.第533章 朱标的快乐生活697.第695章 后路第358章 炮兵班组第207章 徭役555.第553章 朱允熥的震撼第314章 关于倭寇630.第628章 到时候了第171章 这年轻人净整大事!717.第715章 时代第130章 许良误我啊!523.第521章 谁老了第69章 净整奇葩活儿(跪求追读!!!)702.第700章 大明市民朱允熥第133章 老朱自罚第173章 皇帝别开玩笑604.第602章 东方贵客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么追更?第159章 不懂医术许启华597.第595章 体面第262章 新城区的不同寻常!第13章 感情你是要带货啊!719.第717章 大寿第233章 珍妮机第202章 乡党490.第488章 盟誓557.第555章 万国会议第43章 还得是你啊第351章 屈才了第262章 新城区的不同寻常!674.第672章 报第292章 朱元璋:我滴,我滴,都是我滴第120章 显微镜第395章 残酷第256章 朱标的饵第125章 工业化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