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第532章 告一段落

黄子澄几人却也不傻,新法基于两广的实际成功,同时又有两代君主的背书,实际上已经很难攻击了,如今拦是拦不住了但可以往后拖啊,只要拖的时间足够长,谁知道中间会发生什么变故。

拖个三年五年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两广出个大问题,那反对新法的理由不就出来了吗。

若是这样也不行,那就拖个八年十年,到时候皇帝步入暮年,还能有多少心气去推动变革,人一旦老了就容易保守退缩,为了大明的江山稳固,朱标也大概不愿意再折腾了。

若是这样还不够,那就拖个十几二十年,等当今皇帝也殡天了,谁还能给你支持新法,一朝天子一朝臣,未来那就难说了!

只要许良敢接自己这个茬,那他们就有把握把这事儿搅黄了,新法成不成熟这玩意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旧党总能找到理由不同意,许良想要得到全部人的认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这事儿就能一直拖下去了。

而许良当然不会蠢到接这个茬,新法是否成熟怎么能由他们评判,他们凭什么做这个裁判!

“两广督抚乃是我受皇命而去,去就是为了试验新法,我今日回京亦是由皇命而归,归自是因为新法已然成熟,能不能行这取决于两广新法实际运行成效,取决于陛下的英明判断,尔等廷议只需陈述观点即可,该如何决断自有陛下圣裁!”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否决了黄子澄几人的质疑,并且揭露了他们外强中干的本质,事情怎样从来不由他们说了算,叫的再凶也只有皇帝能拍板。

黄子澄几人并不气馁,对方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自然不是小白,不上套也是正常的。

但一计不成还有后招,黄子澄又道:“改革新法是你的主张,岂能把责任尽归于上,难道将来变法不利这也是陛下的错吗,既然你要做这件事情,那么你就是变法的第一责任人,然而此事关系到天下亿万生民之安定,若是出了差错那就是天崩地裂,许尚书又如何能够确保成功,若是不成又该如何负责!”

一时间众人都是看向了黄子澄,这是要逼着许良下军令状啊。

许良自然也听懂了这番话,旧党最后的底线便是需求自己的军令状,只要下了这个军令状,那但凡新法推行出了什么大问题,旧党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拿捏他了。

当然相反来说,也就是许良只要下了这个军令状,旧党也就不再如此阻挠新法了。

“若新法不成,许某自然再无颜居于庙堂。”许良淡淡的看了一眼,然后朝着上边的朱标行礼道:“陛下行新法一日,微臣便不惜奋命建业,陛下若不行新法了,臣亦当请辞也!”

这个事情上许良并没有逃避,改革变法乃正道之举根本无需退缩,即便是没有这个表态,万一变法有错,他许良一样逃不掉这个责任,眼下无非是把这个责任明确出来了而已。

正如黄子澄所说,变法改革乃是许良之主张,成则得其功,败则究其身。

旧党要听这个表态,那就表态出来,大家相互妥协一些,事情也就能办下去了,这正是吵架的意义所在,只不过到最后许良也还是把裁决的权力归于朱标身上,如果哪天朱标改换了立场,那这个庙堂也确实没有再留下去的必要。而对于黄子澄他们而言,只是逼着许良做出这个轻飘飘的表态似乎没什么意义,但名义实际上非常重要,以后新法出现任何问题,他们都能以此不断逼迫许良请辞,一次两次不行,八次十次总能成功。

只要把许良挤出了庙堂,那变法党也就不成气候了,所有人都清楚许良才是改革变法的灵魂人物,没了许良即便是皇帝再想继续下去,恐怕也要畏手畏脚,杨士奇杨荣他们虽然也是顶尖人材,但在革新这个事情上远远不及许良那么让人放心。

什么时候许良离开权力中心了,那也就是大势逆转的时候了,现在黄子澄他们还看不到这个时机,但等下去总有回报。

争论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随后倒是杨士奇杨荣也站出来声援辩护,为这次的廷议做最后的收尾。

朱标眼见吵得差不多了,双方相互妥协了一些多少都有了交代,自己也就可以出来盖棺定论。

皇帝只需要履行好自己裁判的责任,当争吵过程与自己预想的情况不同时,那就出来拉偏架,当这个过程与符合自己的观念,那就最后以公正的姿态做最终的决定,这一套他已经非常熟练了。

“好了,你们两方大臣之看法都很有道理,但全面变法仍需要慎重,该如何去做待之后朕与内阁诸多阁臣再做讨论,今日廷议到此为止,此事暂且不论!”

随着朱标站出来盖棺定论,下边的两班大臣也就偃旗息鼓了,只不过双方的火药味仍然十分浓厚。

倒是许良回到班列的时候多看了一眼旧党那边,这让旧党官员都是心里一突,他们都能预感到自己以后恐怕日子不好过了,以前面对杨士奇杨荣他们尚且能够分庭抗礼,但如今有许良这个百官之首在上面压着,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他们都是忍不住看向了黄子澄,今日黄子澄和许良针尖对麦芒固然是痛快了,但后面如何收场才是大问题。

这位许尚书可不是人畜无害的兔子,黄子澄以后能否顶得住对方的压力呢?

廷议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未来的朝堂局势随着许良的高调归来,真的要风云变幻,尤其是朱标还专门把黄子澄和许良都塞进去内阁,以后黄子澄在内阁孤军奋战,这真的太考验他的朝堂智慧了。

而朝会最后的插曲,则是遥远的奥斯曼使臣塞尔吉拜见大明皇帝朱标,并且递交国书,双方正式建立起基础的外政关系。

至于双方这关系最终能走多远,就要看许良和塞尔吉谈妥的事情能不能得到朱标的点头了,不过这事儿自然不会拿到台面上说,届时自然会有鸿胪寺官员得到朱标授意专门去扯皮。

第127章 《细菌病理说》第310章 见微知著第271章 开学致辞721.第719章 仙逝第260章 初体验第191章 项目招标书第84章 再复诸子!第62章 宣战,应战!第83章 古人胜今人?第235章 初现峥嵘595.第593章 朱标再危664.第662章 优势在我!546.第544章 棋子的觉悟第273章 如何讨得老朱欢心?第52章 说出吾名645.第643章 人心不复第103章 用科学定义儒学第412章 草包?第432章 这个年糟透了557.第555章 万国会议624.第622章 我赢了第52章 说出吾名第288章 驸马是什么样的人?第99章 彼时彼刻第133章 老朱自罚595.第593章 朱标再危第3章 许良发家史第379章 交换留学生第213章 服役的幸福生活第338章 老头的心思你别猜第237章 纺织厂投产!第33章 逮到大鱼了708.第706章 惊变486.第484章 送信第52章 说出吾名第13章 感情你是要带货啊!第374章 朱标:吃我一拳!第209章 老杨啊,来当我秘书吧666.第664章 屠宰场第374章 朱标:吃我一拳!第368章 试卷第407章 殿试题目第368章 试卷第210章 开始干活儿561.第559章 公平很重要第418章 嘴炮攻击585.第583章 灭国伐君第428章 游园第327章 是谁这么阴险!618.第616章 我反对!第131章 思潮第2章 今夜无风536.第534章 江湖697.第695章 后路637.第635章 谁急了?636.第634章 许良该杀!494.第492章 考察小组第202章 乡党第323章 大明四大件699.第697章 陛下你投降吧686.第684章 不会太久了第325章 别把太子不当太子第43章 还得是你啊707.第705章 功过558.第556章 贫僧乃燕国大祭司565.第563章 熬老太太第347章 锐评第266章 吃饭第313章 什么是煌煌天京第362章 新的使命466.第464章 《对马岛条约》第352章 变第328章 好好看球第360章 图穷匕见638.第636章 人潮所向第272章 朱元璋:搬家!第179章 契约第314章 关于倭寇第178章 威胁600.第598章 国殇第3章 许良发家史626.第624章 漏洞658.第656章 先发制人第338章 老头的心思你别猜第130章 许良误我啊!第245章 元素周期表第269章 蹴鞠决赛第52章 说出吾名700.第698章 朕知道错了第380章 大华夏史第395章 残酷第410章 什么叫高瞻远瞩第191章 项目招标书第34章 各领风骚第192章 父皇,给你看大宝贝655.第653章 他是贼!第12章 悬赏提问?第165章 那个老人606.第604章 要不您来奥斯曼就业?第329章 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