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朕有降龙之力?!

第112章 朕有降龙之力?!

杨宪并没有急着铺设扬州到京城路段的车轨。

他在扬州各县周围地形仔细勘察了一遍后,他决定先在扬州试点,将扬州城与府内各县衔接在一起。

这样就能最大化,利用扬州资源。

因为扬州城附近已经被杨宪开发得差不多了,杨宪将目光对准了府内各县,准备把一些生产基地放在县里,甚至是直接到村这一级别。

有了这个轨道车。

他对整个扬州掌控力,会变得更加强大。

轨道列车的难点在于铺设轨道,而铺设轨道的难点,则是在于用来行车的轨木。

为了反腐和提升硬度,这些木轨都必须得提前放在滚烫的桐油内煎熬。

待桐油完全渗透轨木后,还要进行下一步的阴干加工。

如此反复几次后才能使用。

制作工艺,有些类似古代的藤甲的路子。

这边杨宪继续在捣鼓着轨道列车。

另一边,随着严冬的正式到来,新一年的大棚蔬菜也终于是彻底成熟了。

今年杨宪直接加大了投入力度,直接搞起了大棚基地,上万亩地种的全都是大棚蔬菜。反正冬天,其他东西也种不了。

加大生产的同时,价格自然无法卖得像去年那么高。

不过当大批的青菜、黄瓜、芹菜、菠菜等一系列新鲜蔬菜涌入京城时,彻底将京城有钱人干懵逼了。

要知道去年,他们还得是排队限量购买。

今年不仅不限量,而且价格还下来了这么多。

这对于他们,只能说是幸福来的太突然。

不过即便明记果蔬说不限量,这些有钱人还是抢疯了。

他们可不想连着几个月时间在家苦哈哈没滋没味地啃干菜。

如果是以前,还能忍受,可现在已经吃过大棚蔬菜的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人们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他们不曾见过阳光。

杨宪要做的事,就是把这束阳光照进大明,各行各业,每一个角落。

这样一来,冬季大棚蔬菜的名声算是彻底打响了。

不仅仅只是京城,连带着整个江南一带都被震惊了。

江南这一带,别的不多就富商多,整个冬天,驱车前来扬州拉菜买菜的商户络绎不绝。

亲自前来交接货款的王月悯,对于杨宪突然如此大规模扩大生产,表示担忧。

“你这么做几乎吸引了江南道所有有名气的商人过来了,你就不怕被人偷学了去?”

杨宪对此倒是不在意,开口笑道:“你以为大棚蔬菜,真的就只是简简单单支个棚子就行了,里面可是有学问的。”

京城。

时间一晃。

国子学的重建工程终于完成。

朱元璋亲自带队检阅了翻新的国子学,看着焕然一新的国子学,此时咱老朱心情还是非常高兴的。

“真是气派啊。”站在新修的国子学大门前,朱元璋脸上笑容怎么也藏不住。“学子们,在这里头舞文弄墨,那可有如直接坐在龙宫里啊。”

要知道从元末战乱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二十来年没有举办过科举了,由此可见这第一次恩科的重要性。

来年开春恩科已经定下来了,距离恩科开始也要不了多久了,而这个国子学则是代表着朝廷的脸面。

“寒窗十年苦,功成天下知。学子们一旦金榜题名,那就是跃升龙门了。”李善长跟腔道。 “进去瞅瞅。”朱元璋大手一挥,迈步走了进去。

可走着走着,忽然不对劲了。

只听“啪嗒”一声。

朱元璋回头一看,发现脚下一块方砖竟然出现裂痕,他环视了一眼身后众臣。

众人此时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见着朱元璋抬起右脚,用力一脚踩了下去。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朱元璋竟然一脚就把地上的一块方砖给踏碎了。

没错,就是直接踩碎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老朱,练过什么盖世神功呢,内功深厚,能够内劲外放呢。

这路上的方砖是一般人能踩碎的吗。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翻修的施工队偷工减料了。

朱元璋脸上笑容瞬间消失,抬起头,一脸阴沉地看着众人。

“这石材为何如此脆薄啊?难道这就是恩科大试的龙道?”

“大试那天,是不是所有的学子都要从这条龙道入内啊,如果让他们踩出个大窟窿来,他们会怎么想啊?!”

“说话!”

负责陪同检阅国子学的李善长见此,连忙在一旁解释道:“陛下息怒,或许此处用料是偶尔疏忽。”

“偶尔疏忽。”朱元璋看了李善长一眼,不置可否,转身沉默着继续往前走去。

进了内殿,朱元璋走到一根根殿柱前,拍打了几下,在听到回声后,脸色立马变了。

直接抽出护卫身上的佩刀,手起刀落。

本应是实木的殿柱,居然是空心薄木灌的砂石。

朱元璋这下终于彻底怒了。

如果之前方砖还可以解释是偶尔疏忽所为,那么眼前这些殿柱,是怎么洗都洗不白了。

“这是梁柱,还是棺材板。大明的首次恩科,就敢如此糊弄,朝廷的恩典都让小人们偷吃了!这里头一定有贪官作祟,咱查出来,一定把他给砍了。然后将他的脑袋就埋在那个龙道上的窟窿里,让天下士子,都从他的脑袋上踩过去!”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查出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李善长开口道。

朱元璋看了李善长一眼,压了压怒意,他心里知道此次贪污八成离不开淮西勋贵,因此将此事交由李善长查案显然不妥。

“此事就不劳烦韩国公了。”

他心里已经有人选了,这种事情,还得是刘伯温。

回宫后,朱元璋立马召见了刘伯温,和他讲了国子学重修工程贪墨一案。

决定将此事交由刘伯温的督察院来查办。

刘伯温沉吟了片刻,给朱元璋推荐了一个绝佳人选。

“谁?”

“督察院御史,潘隆云。”

对这家伙,朱元璋印象深刻,在眼中就是一个二楞子。

不过倒是一个敢讲真话的。

原本朱元璋是属意让刘伯温自己来负责此事,不过刘伯温既然这么说了,也只能是点头答应。

(本章完)

第98章 赈灾的两道生命线第112章 朕有降龙之力?!第35章 红楼问世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258.第256章 究竟谁在为百姓做事第56章 古董羹第333章 岛是宝岛,但需要清清藤壶(4k)第309章 狗链(4k)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儿子!(4k)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儿子也不必不如老247.第245章 白银帝国(第三更,求订阅,求第25章 亩产1500斤!第122章 被算计的李善长(第三更)第85章 扬州大开发第143章 沈家姐弟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第76章 下面没有了182.第182章 欺天了(4k)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第123章 会试结束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第12章 成天平地第320章 你了不起,你清高!(4k)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记纺织厂工作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215.第214章 航海王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第13章 奇货可居230.第229章 给我打!往死里打!180.第180章 神机营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第306章 莫贪天功为己功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第370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第368章 做这个时代的太阳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141章 现代科学实验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第352章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标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87章 这个人究竟是谁?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27章 明记甜品铺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58.第256章 究竟谁在为百姓做事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第318章 驸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第7章 神秘小瓶第139章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第60章 君子如玉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23章 天字第一号勋贵第349章 完美的军粮(4k)第88章 欺君罔上?第309章 狗链(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301.第296章 选错了对手(4k)第325章 这样的人,不该死!(4k)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60章 君子如玉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69章 神算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阳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33章 各自满意第86章 小区建设218.第217章 光与暗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29章 稻香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