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

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

看着府库堆满了白花花的雪花银。

足有数十万两之多!

杨宪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场盐价风波,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京城一众勋贵的凄惨下场,杨宪心中没有一丝同情,这一切完全是他们自找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如今有钱了,终于可以动手做些事情了。

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

而要致富,先修路!

新手七月福利宝箱中,开出的第二样东西就是沥青。

沥青这玩意儿,其实古时候就有。

只是真正将其用于修路,还要等到近现代。

北宋曾公亮所撰的《武经总要》中提到沥青,是用于制造火药的原料。明末夏允彝编纂的《幸存录》中也提过沥青,是魏忠贤用以实施酷刑的工具。

“即命取沥青浇其遍体,用椎敲之。未几,举体皆脱,其皮壳俨若一人。”

就是不知道如今洪武时期,剥皮是不是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从系统中取出来的沥青,这段时间,杨宪已经偷偷分批存放进之前让人建好的几座工坊之内。

没人问则罢。

如有人问起,则是可以继续推到从神秘的海外商人身上。

现在刚开始起步,杨宪准备将修路的范围限制在扬州城,先把府城的路修好,正好给整个扬州府打个样。

有钱就好办事。

如今正好不是农忙的时候,距离秋收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杨宪直接在城中征召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开始着手准备。

这中间很多工作,鲁明义都有参与,甚至一些工作就是由他直接负责的。

对于杨宪想要做的事情,鲁明义自然清楚。

“杨大人,这是要修路?”鲁明义开口问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人和商品的流动都会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带来赚钱的机会。如今扬州城只是试点,下一步将会推广到整个扬州府。”

“当然了,百姓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方便、更好。毕竟如今这路,一有车马经过,就尘土飞扬,一到雨天,又变得泥泞不堪。”

杨大人果然时刻都在心系百姓。

鲁明义心中无比感动。

这时候修路用的材料是土木石。

土用的是熟土,就是把铺路用的黄土用火炒一遍,这样不会有虫或草,保证了土的质量,讲究一些的,修路的时候,会让工匠在路基上加入石灰,然后将熟土以一定比例混进盐碱土中,最后再夯实路面。

因此对于杨宪准备这么多沥青,他感到非常的不解。

沥青鲁明义当然认识,可他实在无法将沥青与修路联系在一起。

杨宪将存放在库房的沥青,全部装桶,然后让人用马车将其运送到指定地点,首先要修的路便是纵贯扬州城南北的这条主干道。

无论是搭桥还是修路,在这个时代可都是大工程。

一般来说,这些活均是由官府牵头组织,也就有了所谓的官道。当然了一些富商、乡绅,偶尔也会发发善心,出钱修路,不过像这种情况修的路都极其短。

毕竟修路所耗费的钱可不少。

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了的。 对于这些富商、乡绅们,他们要的反正只是名声,意思意思也就得了。

因此公共基础建设,离不开朝廷。

从扬州城那破败不堪的府衙,便可以想象到扬州城的道路了。

连代表官府颜面的衙门,都破成这样,还能指望有人修路吗。

是靠前元的官员,还是靠那些干一票就跑所谓反抗义军。

如今扬州道路是年久失修,先别谈那些巷弄小道,就连主干道都坑坑洼洼,残破不堪,一看看过去,根本不忍直视。

马车车轮陷入坑里老半天才出来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风天尘土飞扬,每逢下雨天又泥泞难行。

这一切杨宪都看在眼里,老早就有修路的打算了。

而扬州城的百姓们则是苦此事久已,现在听到杨宪要修路,无不是纷纷叫好。

一大早百姓们便是自发聚集过来围观。

一开始修路的过程还是十分正常的,杨宪先是让人用熟土将地面铺平,然后夯实。

接下来,等到那些装满沥青的马车拉出来后,百姓们就开始看不懂了。

沥青修路,这还是盘古开天地第一遭。

杨宪自然坐镇现场。

由于条件所限,自然无法做到像现代修公路的程度。

整个修路过程,杨宪都做了简化。

一应工具,能够替代就替代,实在是找不到替代物的,杨宪便是用功绩点从系统中兑换出来。

其中就有装沥青的特制铁桶。

好在炼铁技术,已经有了,科技树已经到了这一步,因此兑换出来花费的功绩点数并不多。

之后,杨宪便是找来城中的工匠,开始对这些铁桶进行改装。

要做的工艺也很简单,首先就是在铁桶侧边开一个口,然后安上排烟的烟筒。

接着便是在铁桶下面加一个简易灶台,用于添加木材烧火,给铁桶加热。

最后便是开一个倒出滚烫沥青的口,同时顺便还做了一个搭配的大口径半开管道。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古时候手艺人的智慧了。

杨宪只是将想要达到的效果告知这些工匠们,他们便能够给复原的七七八八。

至于其余的工具与材料,能在市面上买的,杨宪便直接买了。

实在买不到的,则是将想法构思给这些工匠,让他们制作。

这前前后后,也准备了小半月的时间。

这才到了如今正式修路的时候。

“禀大人,甲字路段已经全部填平、夯实完毕。”有手下上前汇报。

杨宪点了点头。

为了不影响百姓们日常出行,杨宪将这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分成三段来修。

“让第二、第三小队继续乙、丙两段路的修复工作。第一小队开始甲字路段的清场,将百姓们礼貌请离现场,同时在道路两旁用木栅栏做好隔离,道路两旁边界线同样铺上小石子以作区分。”杨宪不急不慢下达了命令。

(本章完)

第53章 第一场雪263.第261章 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学生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286.第283章 天才设计师(4k)第330章 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4k)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153.第153章 会淹死人的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141章 现代科学实验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35章 红楼问世第1章 开局一只鸡204.第203章 蒸汽机的原理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23.第222章 开海150.第150章 有兴趣做我们的代理商吗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196.第196章 征讨云南(4k)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218.第217章 光与暗166.第166章 草原第307章 人老成精(4k)157.第157章 寿宴第359章 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4k)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79.第277章 黄桃罐头(4k)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第2章 文明科技系统286.第283章 天才设计师(4k)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第314章 像你这样的人才,扬州大学有多少?第20章 第一次见面150.第150章 有兴趣做我们的代理商吗第10章 骄兵悍将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第343章 一日为师(4k)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157.第157章 寿宴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第96章 拉着当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79章 我对钱没什么兴趣第34章 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326章 兄弟们啊,上位呀,还是对咱们亲(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15章 背锅的老刘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134章 上山下乡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31章 杨卿,真是爱国的大忠臣啊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第55章 四则运算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356章 做医生能救大明(4k)第356章 做医生能救大明(4k)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第23章 天字第一号勋贵267.第265章 论情报的重要性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报纸!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268.第266章 铅笔与战船第369章 讨万国檄文295.第291章 权责统一(4k)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第356章 做医生能救大明(4k)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第362章 科学萌芽,杨帆远航(4k)275.第273章 礼物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37章 徐达买衣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第112章 朕有降龙之力?!284.第281章 所谓成长,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