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

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

海禁之后,弊病还有很多。

比如限制明朝与外界的交流与接触,使得大明朝在海洋技术和航海技术方面相对滞后。

与之相对应的,世界上其余国家不遗余力地通过海上贸易和探索,不断积累和发展新的科技和知识,反而会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当然如今有杨宪这个世界文明科技中心在,这些反而是最次要的。

杨宪在哪,哪就是文明科技起源地。

交不交流问题确实不大。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杨宪只是粗略点了两句。

相较之下,他先前提的那两条弊端,才最为致命。

尤其是第二条,几乎像是直接洞穿了大明未来的国运。

朱标听了杨宪的叙说后,额头上满是冷汗。

他开始意识到禁海令的解除必要了,尤其是在开眼看过世界之后,对这一点就更加坚定。

而对于杨宪来说,如今明记在吞并沈家后,可以说已经成为大明第一商会。

海禁一旦放开,整个海贸,杨宪有把握能够直接掌控在自己手里。

那些江浙财阀在他面前什么都算不了,他本人就能成为那个最大的财阀。

如今这个世界没有贸易保护,想要占领各国的经济市场,对杨宪来说,简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配合着朝廷远征战略,再加上明记商行的钱财与资源。

到时候,杨宪保证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后世白头鹰还要多得多。

要知道现在可没有什么国际规则,就是完全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也没有什么人道主义,哪怕就是种族灭绝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人会跳出来指责他。

这个时代,他就是自由的,只要他的能力够强。

朱标并未察觉到杨宪内心的波动,他拿上军工实验室最新生产的一批望远镜,和杨宪告别后,便准备起身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后。

朱标第一时间进宫和朱元璋商量解除海禁的事情。

太和殿。

朱元璋批阅奏折,抬头看了一眼朱标,开口道:“刚从扬州回来?”

“是,父皇。”

“新的望远镜怎么样?”朱元璋随口问道。

“比之前的更好,能够看到的更远,也更清晰。”朱标如实禀告道。

“拿来给咱瞧瞧。”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北伐回来后,朱棣和朱元璋禀报望远镜的事情后,朱元璋便是记住了这事。

在军事上,望远镜的作用毋庸置疑。

可在朱元璋看来,这望远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自从打下漠北草原,荡平云南、辽东的北元残余势力,之后又准备出兵海外后,随着国土面积不断变大,朱元璋也开始对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掌控力开始产生了一些焦虑。

他脑海里已经有一个构想,而这个望远镜能够很好成为其中一环。 朱标拿出一根制作精良的黄铜望远镜递了过去。

朱元璋接过摆弄了一番,然后笑道:“来老大,跟我去试试。”

片刻后。

朱元璋趴在高高的皇城城门楼上,手持着先前朱标交给他的望远镜,眺望着皇城以南的地方。

“父皇这是?”朱标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开口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开口笑道:“老大,来,你来看看。”

朱标带着疑惑的神情,走上前,接过朱元璋手中的望远镜,看去。

画面中的景象让他感觉到有些熟悉,朱标皱了皱眉,终于是想了起来。

“这是韩国公府?”

一旁的朱元璋点了点头,感慨笑道:“杨宪发明的望远镜这玩意儿真神,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李府巷的韩国公府却还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是咱就在里头一样。”

有了望远镜,朱元璋就能清楚知道他手底下这些官员们每天都在家里干什么。

此时的朱标显然没有领会到朱元璋的意思,他跟着应和道:“杨卿总是能发明出这些神乎其技的东西。”

对于朱元璋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望远镜只能看到画面,却听不到声音。

不过这一点瑕疵在他眼中不算什么,他向来是论迹不论心的人,他只要知道他底下这些臣子要做什么就行了。

“父皇,高处风大,咱还是回去吧.”

在城门楼上呆了一阵子后,朱标从一旁的内侍官手中接过一件披风,披在朱元璋肩上,开口道。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他看向朱标,看出了对方还有其他话要说,开口问道:“老大,还有其他事情?”

朱标沉默了片刻,直接开口道:“父皇,儿臣请求解除禁海令!”

“你说什么?”

这话一出,朱元璋脸色顿时变了。

要知道禁海令是他亲自制定的国策,如果换了是别人忽然这么说,他早就大发雷霆了,可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是朱标。

朱元璋耐着性子,开口问道:“老大,你知道咱当初为何要禁海吗?”

朱标点了点头,开口回答道:“父皇颁布禁海令,一是为了防止倭寇,同时还能防张士诚旧部这些反明势力与海外势力勾结。同时也有保护大明农业生产的意思在里头,父皇担心万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顺着海上贸易去外面生活发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岂不是直接流失,也能保护财富不流失海外。”

在朱元璋看来,海上贸易虽然能够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但出于求稳的心理,还是农业经济更加有保障。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朱元璋,早年生活颠覆流离,对于有田可耕种,有得温饱的生活方式更加认可。在他看来,农业经济已足以成为明朝经济的根本,只要将农业经济继续发展起来,农业的产值便足够养活大明王朝了。

还是那句话,再伟大的君王也有他的局限性。

朱元璋受限于他的出身以及经济,小农以及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在决策上有时偏向于保守。当初实行海禁,打算以农业为主,也体现了他的保守性。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于朱标的回答很是满意,只可惜朱标的话还没说完。

“可是.”

(本章完)

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223.第222章 开海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235.第233章 尘封的恐惧被唤醒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43章 应对盗版的三俩计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第355章 各自的战场(4k)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242.第240章 失态的朱元璋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35.第233章 尘封的恐惧被唤醒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149章 怀疑人生沈万三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第24章 秋收第371章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有这么一尊菩萨230.第229章 给我打!往死里打!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41章 大丫头啊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293.身体不适,再请一天假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第55章 四则运算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第27章 明记甜品铺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第140章 穷病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223.第222章 开海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第95章 老伯,咱们本家啊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第309章 狗链(4k)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礼物(4k)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149章 怀疑人生沈万三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第126章 大明榜样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268.第266章 铅笔与战船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第42章 父与女第87章 这个人究竟是谁?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第26章 十三粒粮食第143章 沈家姐弟第322章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4k)第39章 种菜第44章 腹黑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181.第181章 微服私访(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123章 会试结束第75章 有些相遇第137章 缩影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胜女(4k)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第60章 君子如玉第108章 科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