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

此时的日本本土,几乎没有火器。

那些时常出海当倭寇的不算,日本本土他们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火器的存在。

虽然之前元朝,元世祖曾经发动过两次入侵日本的战争,可都因为天灾台风的缘故,蒙古人并没有踏上日本的土地,因此并未把火器的种子带过去。再加上那个时期火器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极其有限。

原时空日本人真正见识火器的威力,还得等到明永乐十七年的望海锅大捷开始,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倭寇时常受到火铳的打击。

他们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强大的武器,日本人也逐渐了解到火器的威力与重要性,他们这才开始有目的地学习中国火器的制作方法。

当然日本火器真正迎来快速发展,还得等到200多年后,一艘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到了九州萨摩以南的种子岛开始。

日本“铁炮传来”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战国中后期,其中实力雄厚的大名,有甲斐之虎称号的武田信玄部下就有一支装备精锐的火枪手部队。

因此在山名时氏他们眼中,大明的士兵们举起了一种奇怪的长型武器,他们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密集的枪声响起!

这种声音,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

他们脑海里还停在思考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的阶段,那一颗颗夺命的子弹,已然射了过来。

噗!噗!噗!

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体上,发出一声声闷响。

山名时氏身前的日本武士,一个个应声倒下。

运气好的当场一击毙命,运气不好的身受重伤,躺在地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声。

等待他们的依旧是死亡。

侥幸没有把打中要害的,无非是在死前多受一些苦而已。

在一轮密集的射击后,根本不需要徐达命令,站在第一排的大明士兵主动后撤,第二排火枪手往前走了一步,举起了手中的洪武步枪,整个流程下来,所有人都默契无比。

紧接着,又是一轮齐射。

两轮齐射下来,近千名日本武士,已经死了大半。

这怎么可能?!

不过眨眼的功夫,竟然一下子死了自己手下几百个英勇的日本武士?!

山名时氏直接傻眼了!

这是什么战斗力啊!

眼前这些大明军队,怎么和传言之中的根本不一样啊!

为什么大明有这样强大的队伍,还能让那些落魄浪人一直侵扰劫掠他们东南沿海地带啊。

还有他们用的就是传闻中的火器吗,可这威力也实在是太恐怖了!火器真的有这么强的威力吗?!

山名时氏不可置信地盯着对面大明军士手里举起的步枪,目光颤抖不止,整个身体也开始发抖,这是来自内心的恐惧。

对面大明士兵的火器火力如此猛烈,这样下去他们的人根本冲不到对面,就要全军覆没了。

在这个时候,他们引以为傲的刀技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噗!

就在这时,一颗子弹直接命中山名时氏的左肩。

山名时氏身体踉踉跄跄,往后方倒去,剧烈的疼痛终于让他彻底从所谓的武士道尊严上清醒了过来。

什么都没有活下去来得更加重要。

“退!撤退!我们撤退!”

这一声撤退喊出来,出云国的日本士兵们,吊着的最后一口气也终于散了。

仅剩的几百人,疯狂逃窜。

他们已经意识到,眼前的这些大明军士,跟他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留下来只有送死。

可站在他们对面的那个男人,可是大明军神。徐达亲自带队,征讨日本,说实话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徐达不可能让这些日本士兵们逃跑。

他们逃跑的速度再快,能快得过子弹吗?

而且以防万一,徐达早就已经提前安排了另一支队伍绕路守在了他们逃跑的路线上。

“一个都别放过!”徐达大声喊道。

大将军发话,手底下将士们人人奋勇当先。

这些日本士兵终究还是没能逃出生天。

随着山名时氏额头中弹,一头栽倒在地上,彻底断绝生机后,出云国所有日本士兵、武士,全部被击毙。

常遇春和徐达,是朱元璋手底下最猛的两员大将。

常遇春号称人头收割机,嗜好杀降屠城。

徐达御军持重有纪律,不像常遇春那么嗜杀,可这仅针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投降的俘虏,对于敌人,他的冷酷比起常遇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军一度看到徐字大旗,闻风丧胆。

如今面对这些常年侵扰劫掠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徐达自然不会手软。

出云国很快就被大明军士控制。

徐达并没有为难平民。

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徐达目光很远,在他眼中,这里以后每一寸土地都将会是大明的国土。

假如只得到城池,没有百姓又有什么益处呢?

如今大明人口本来就不多,把日本本土上的人全都杀了,迁徙大明子民过来并不现实。

徐达找来一个当地懂汉语的日本人,询问了石见银山的位置。

无论是世界地图,还是出云国的银矿,全都是杨宪给朱元璋他们提供的消息。

因此此次出发远征前,徐达提前去过一次扬州,问清楚有关银矿的一切信息。

杨宪自然是知无不言。

经过一番打听,徐达得知到的消息与杨宪提供的有所出入,按出云国当地人的讲法石见银山上确实有银矿,几十年前也曾经有过开采记录,可银矿产量并不多。

按照那个日本土著的讲法,如果真有徐达所说产量如此庞大的银矿,那么以山名氏这点人马不可能守得住这里。

四周的那些实力更强大的大名,早就过来争夺石见银山的归属权了。

不得不说,这个日本土著的说法很合逻辑。

可相比于逻辑,徐达更加愿意相信杨宪。

因为在他看来,杨宪是这世上最不讲道理的存在。

他说这石见银山上有银矿,那么就一定有银矿。

“带我们去石见银山看一看。”徐达开口道。

第307章 人老成精(4k)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321章 咱想念刘先生了(4k)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80章 可堪国师第27章 明记甜品铺157.第157章 寿宴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166.第166章 草原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167.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291.第288章 这天下到底是我的,还是你儒家150.第150章 有兴趣做我们的代理商吗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277.第275章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与最后一任首富的初第69章 神算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40章 京城纸贵第14章 地底之下,还有地狱第2章 文明科技系统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236.第234章 少女当家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第80章 可堪国师第82章 不敢贪 不能贪 不愿贪第140章 穷病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第6章 我真是天才298.第293章 高丽王,别光喝酒,吃菜啊!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第366章 暗流涌动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196.第196章 征讨云南(4k)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第50章 鬼才蓝玉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182.第182章 欺天了(4k)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224.第223章 烧鹅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难问(4k)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30章 这条线是强者用来约束自己的(4k)第15章 背锅的老刘201.请病假一天第92章 他杨宪能做,朕不能做?270.第268章 不够卖,根本不够卖第309章 狗链(4k)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96章 拉着当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312章 高丽新的王(4k)第24章 秋收177.第177章 真177章 军火展示(章回数老打第36章 民风第40章 京城纸贵197.第197章 救赎之道就在世界地图之中(4k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2章 雪花酥299.第294章 外表温文儒雅,内里其实是个疯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113章 好好干,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290.第287章 向儒家开炮(4k)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81章 达摩克斯之剑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370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265.第263章 乡村振兴计划180.第180章 神机营222.第221章 从未听过如此无理的要求第138章 残次品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354章 女真灭族(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