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布商都涌入江南明记纺织厂。

因为这里的布,实在是太便宜了!

在这个棉布竞争还不算太激烈的年代,杨宪直接用准现代化生产的模式、标准、工艺,开展规模化的生产,别看他给那些女工开的工资比外面高一倍多。

可生产棉布总的成本,却给压缩到比其他纺织商要便宜一倍还不止。

成本便宜下来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别看明记纺织厂出厂的棉布卖得便宜,可它的利润却还是最高的。

而且不只是价格便宜,明记的棉布品质反而要比如今外头市面上的那些棉布要好得多。

物美,价廉!

其余那些纺织厂能打得过才怪。

完全就是碾压。

明记纺织厂的出现,就像是一台压路机,直接无情地将整个大明的纺织市场给压平碾碎。

每天都有大量的银钱进账,要不了多久,这个纺织厂给明记商行带来的收益,就要仅次于琉璃与地产生意了。

纺织布匹是古代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大明的纺织业本就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原本这些纺织业的商人们正好好做着生意,享受着布匹带来的高额利润,被突然闯入市场的明记棉布给炸懵了。

一开始那些老字号的纺织厂还不以为意,认为明记纺织厂无法对他们造成威胁。

明记商行这些年虽然足够威风,可毕竟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从事纺织业的相关经验。羊毛加工如今已经收归国有,以致于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羊毛加工最初便是来自明记。

在看到明记商行在江南日报上刊登的招工告示后,这些江南的大纺织商更是对此嗤之以鼻,心里更加确定了明记没有经验。

给女工们如此高额的工钱,这不是在加重成本负担吗,到时候棉布成品出来价格就会高,又怎么可能会是他们的对手。

在他们心中,他们的这一套商业模式,物料成本多少、人工工钱多少,运输多少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沉淀,是一套被时间证明能够行之有效的模式。

几乎所有江南的纺织商人都在等着看明记纺织厂的笑话。

直到明记纺织厂出厂的第一批棉布问世,其价格和质量都是让他们大跌眼镜。

一个之前没有任何纺织基础的商行,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竟然就能织出如此高质量的棉布。

如果棉布质量高,还能用明记商行聘请了纺织技术高超的大师,这一点来解释的话。

那么如此“低廉”的价格,这些江南纺织商人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他们认为明记纺织厂是在搞开业酬宾活动,为了打响名头,放弃了利润,甚至根本就是在亏钱售卖。

等过段时间,明记纺织厂就会支撑不住,价格就会恢复正常。

他们就这样睁着眼睛等着。

三天、五天、七天,半月

如今整整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些江南纺织商人们,等得他们两眼通红,满是血丝,还是没能得到明记纺织厂的棉布涨价。

不仅如此,他们还跟着失去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棉布市场。

这些江南财阀,也不是傻子,与之相反一个个人精似的。亏本买卖这种事情,十天半月已经是极限。

更何况明记纺织厂如今这个出货量,如果是亏本在卖的话,换成他们三五天都支撑不了。

因此在他们看来,明记纺织厂一定是使用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新的纺织技术。

就像当年的黄道婆一样。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在崖州一待就是整整40年。

在这四十年期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可以说黄道婆一个人,就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在这些江南财阀眼中,只有这种情况,事情才说得通。

一些人便悄悄将主意打到了明记纺织厂头上来。

只可惜对于核心技术,明记一直以来都是重点保护。

虽然明记纺织厂的女工们,如今都对明记忠心耿耿,将这儿视作是自己的家。

可毕竟人这么多,足有数万人,难免其中一些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

可就算是他们就算是买通,纺织厂的女工也没有用,因为在杨宪的流水线生产体系里面,工厂里头每一个人都只是这座大机器的一颗齿轮而已。

她们无法看到整件事情的全貌。

举一个例子,就像是铸剑,以前铸剑师从选材、挖矿、冶炼、锤打.都是一个人完成,有些铸剑师一辈子也许也就铸一把剑。

而在明记各种工厂里面,你分到的工作很可能只是拿起手中的锤子往下面锤一下。

铛!

就这么一声,你甚至有可能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

天知道你自己是在铸造什么,菜刀、镰刀、还是锄头、铁锹。

而真正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的高层人员,都是扬州最老的班底。杨宪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然不会因为这点钱而出卖老东家。

在尝试过各种办法都无法奏效后,眼看着自己的棉布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一步步蚕食,江南财团们联手请出了一个人。

当世大儒,宋濂。

身为浙东四夫子的宋濂,本就与江南财团有联系。

可以说,纵观整个大明历史。

大明清流文官与江南财团之间都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利益上也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点从洪武之后,各朝代是否开放海禁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宋濂一大把年纪了,原本也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只是当他听到对象是明记商行时,那双浑浊的老眼立马冒出了精光。

将此事应承了下来。

第24章 秋收第344章 求仁得仁 (4k)189.第189章 此事再议(4k)第139章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第327章 天子剑,月下斩驸马(4k)第41章 大丫头啊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206.第205章 无鞘的刀(4k)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24章 秋收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标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176.第176章 朱棣的远见202.第201章 扬州大学 蒸汽启蒙(4k)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292.第289章 百姓们会一时低头,但不可能永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过于大明!(第366章 暗流涌动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244.第242章 阳光 列车 少女(第三更,求订第143章 沈家姐弟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第70章 且听龙吟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301.第296章 选错了对手(4k)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第112章 朕有降龙之力?!157.第157章 寿宴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15章 这可是免死铁劵啊!第93章 仿范公法第84章 奶香炊饼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第300章 贱籍胥吏,与倡优同籍(4k)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第51章 你这新鲜韭菜味不对啊第357章 等会儿会有点疼,忍着点(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113章 好好干,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第329章 自古天家无亲情 新的酷刑(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262.第260章 刘老伯,你的学生有大出息啊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27章 明记甜品铺第358章 大明的卫生改革(4k)第11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第81章 达摩克斯之剑第42章 父与女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28章 风靡京城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第306章 莫贪天功为己功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这回,怕是路走到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第316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下)230.第229章 给我打!往死里打!第365章 红袖添香,为爱发电(4k)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176.第176章 朱棣的远见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156.第156章 手中当有刀199.第199章 权与钱的初次合作(4k)第81章 达摩克斯之剑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25章 亩产1500斤!第360章 并非“仁君”(4k)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第350章 四个女人一台戏(4k)193.第193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4k)第144章 给大明首富的一点点震撼第144章 给大明首富的一点点震撼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66章 暗流涌动第70章 且听龙吟第56章 古董羹284.第281章 所谓成长,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第44章 腹黑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第18章 还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便宜的事情?175.第175章 勋贵们的挣扎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247.第245章 白银帝国(第三更,求订阅,求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标第56章 古董羹第65章 你管这叫还成?第136章 无垢琉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