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布商都涌入江南明记纺织厂。

因为这里的布,实在是太便宜了!

在这个棉布竞争还不算太激烈的年代,杨宪直接用准现代化生产的模式、标准、工艺,开展规模化的生产,别看他给那些女工开的工资比外面高一倍多。

可生产棉布总的成本,却给压缩到比其他纺织商要便宜一倍还不止。

成本便宜下来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别看明记纺织厂出厂的棉布卖得便宜,可它的利润却还是最高的。

而且不只是价格便宜,明记的棉布品质反而要比如今外头市面上的那些棉布要好得多。

物美,价廉!

其余那些纺织厂能打得过才怪。

完全就是碾压。

明记纺织厂的出现,就像是一台压路机,直接无情地将整个大明的纺织市场给压平碾碎。

每天都有大量的银钱进账,要不了多久,这个纺织厂给明记商行带来的收益,就要仅次于琉璃与地产生意了。

纺织布匹是古代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大明的纺织业本就都集中在江南地区,原本这些纺织业的商人们正好好做着生意,享受着布匹带来的高额利润,被突然闯入市场的明记棉布给炸懵了。

一开始那些老字号的纺织厂还不以为意,认为明记纺织厂无法对他们造成威胁。

明记商行这些年虽然足够威风,可毕竟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从事纺织业的相关经验。羊毛加工如今已经收归国有,以致于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羊毛加工最初便是来自明记。

在看到明记商行在江南日报上刊登的招工告示后,这些江南的大纺织商更是对此嗤之以鼻,心里更加确定了明记没有经验。

给女工们如此高额的工钱,这不是在加重成本负担吗,到时候棉布成品出来价格就会高,又怎么可能会是他们的对手。

在他们心中,他们的这一套商业模式,物料成本多少、人工工钱多少,运输多少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沉淀,是一套被时间证明能够行之有效的模式。

几乎所有江南的纺织商人都在等着看明记纺织厂的笑话。

直到明记纺织厂出厂的第一批棉布问世,其价格和质量都是让他们大跌眼镜。

一个之前没有任何纺织基础的商行,第一次进入这个行业,竟然就能织出如此高质量的棉布。

如果棉布质量高,还能用明记商行聘请了纺织技术高超的大师,这一点来解释的话。

那么如此“低廉”的价格,这些江南纺织商人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他们认为明记纺织厂是在搞开业酬宾活动,为了打响名头,放弃了利润,甚至根本就是在亏钱售卖。

等过段时间,明记纺织厂就会支撑不住,价格就会恢复正常。

他们就这样睁着眼睛等着。

三天、五天、七天,半月

如今整整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这些江南纺织商人们,等得他们两眼通红,满是血丝,还是没能得到明记纺织厂的棉布涨价。

不仅如此,他们还跟着失去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棉布市场。

这些江南财阀,也不是傻子,与之相反一个个人精似的。亏本买卖这种事情,十天半月已经是极限。

更何况明记纺织厂如今这个出货量,如果是亏本在卖的话,换成他们三五天都支撑不了。

因此在他们看来,明记纺织厂一定是使用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新的纺织技术。

就像当年的黄道婆一样。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在崖州一待就是整整40年。

在这四十年期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可以说黄道婆一个人,就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在这些江南财阀眼中,只有这种情况,事情才说得通。

一些人便悄悄将主意打到了明记纺织厂头上来。

只可惜对于核心技术,明记一直以来都是重点保护。

虽然明记纺织厂的女工们,如今都对明记忠心耿耿,将这儿视作是自己的家。

可毕竟人这么多,足有数万人,难免其中一些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

可就算是他们就算是买通,纺织厂的女工也没有用,因为在杨宪的流水线生产体系里面,工厂里头每一个人都只是这座大机器的一颗齿轮而已。

她们无法看到整件事情的全貌。

举一个例子,就像是铸剑,以前铸剑师从选材、挖矿、冶炼、锤打.都是一个人完成,有些铸剑师一辈子也许也就铸一把剑。

而在明记各种工厂里面,你分到的工作很可能只是拿起手中的锤子往下面锤一下。

铛!

就这么一声,你甚至有可能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

天知道你自己是在铸造什么,菜刀、镰刀、还是锄头、铁锹。

而真正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的高层人员,都是扬州最老的班底。杨宪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然不会因为这点钱而出卖老东家。

在尝试过各种办法都无法奏效后,眼看着自己的棉布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一步步蚕食,江南财团们联手请出了一个人。

当世大儒,宋濂。

身为浙东四夫子的宋濂,本就与江南财团有联系。

可以说,纵观整个大明历史。

大明清流文官与江南财团之间都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利益上也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点从洪武之后,各朝代是否开放海禁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宋濂一大把年纪了,原本也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只是当他听到对象是明记商行时,那双浑浊的老眼立马冒出了精光。

将此事应承了下来。

167.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86章 小区建设第73章 说话!第108章 科举改革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59章 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4k)第134章 上山下乡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41章 现代科学实验283.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第318章 驸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201.请病假一天第49章 古代识字率207.第206章 失败与失败的相遇第356章 做医生能救大明(4k)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第315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上)249.第247章 超越谥文正的诱惑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334章 裁撤老兵(4k)第311章 东瀛与高丽(4k)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102章 你是好人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237.第235章 十八路“诸侯”第350章 四个女人一台戏(4k)278.第276章 扬州烤鸭(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55章 四则运算248.第246章 原来钱,还能这样玩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记恨上了第308章 开启认父模式(4k)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70章 且听龙吟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146章 首富进扬州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46.第244章 我一生别无所好214.第213章 倭寇作妖266.第264章 从吃的饱到吃的好(4k字)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196.第196章 征讨云南(4k)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85章 扬州大开发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第12章 成天平地第341章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4k)第83章 刀 刀柄 刀鞘211.第210章 两个失意的人第116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第348章 缺钱?找老杨啊!(4k)第12章 成天平地第364章 航海王(4k)第142章 大明的神剑182.第182章 欺天了(4k)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来了?第93章 仿范公法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2章 文明科技系统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285.第282章 杨国公为国牺“身”(4k)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4章 把这些稻苗给本府拔了289.第286章 狗东西,你们也配说儒学?!(第63章 失利!271.第269章 我家坤坤可是从小吃名贵药材养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258.第256章 究竟谁在为百姓做事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儿子!(4k)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第149章 怀疑人生沈万三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第134章 上山下乡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115章 这可是免死铁劵啊!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36章 或许,我是说或许(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记纺织厂工作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91.第191章 圣人耶?(4k)第299章 以为我提不动刀了吗?(4k)第36章 民风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229.第228章 大明军队进村啦!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191.第191章 圣人耶?(4k)第354章 女真灭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