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第281章 所谓成长,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

不得不说,先是跟在杨宪身边经历过收复漠北草原的大战。

然后这两年又就藩,成为管理一方土地的亲王后,朱棣彻底得到了磨砺。

如今已然是能够独当一面了。

如果按照他原本的性子,就绝对不会想到拉朱标一起过来见杨宪这种事情,而是会直接在回藩属途中大辣辣自己过来。

这种事情,如果是当年那个跟在他身后的朱棣,绝对做得出来。

杨宪看了一眼朱棣,然后与朱标相视一眼,心中微微叹息。

活在这个世上,果然随着成长,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天家更是如此。

比如以前,对于朱棣来说,小时候朱标对他而言就只是大哥。

随着年岁渐长,朱标不仅是他大哥,更是太子。

太子的身份所占的比重,只会是与日俱增。

直到某一天,朱标成了皇帝。

那份对他大哥的敬重喜爱之情,便只能是深埋在内心里。

而且如今,对于朱棣自己而言,他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四皇子而已。

他是大明第一个亲王蒙王,他的所作所为,都要为自己的王府上下,以及整个藩地百姓考虑。

朱棣让朱标多送自己一程,为的就是不落下一个藩王私会朝廷重臣的话柄。

即便他这么做了,朱元璋和朱标都不会追究他。

对于朱棣的小心思,朱标心中一清二楚,可他表面上却还要装出不知情的样子。

只是在朱棣不曾察觉的某个时刻,朱标看向他的眼神里满是哀伤。

那个无法无天的弟弟,终于还是长大了。

朱标心情很复杂,既开心又心疼。

神侯府。

三人简单寒暄叙旧后,朱棣终于开口道明了来找杨宪的目的。

朱棣治理漠北的大方针,就是当初杨宪给他制定的,这两年发展得也还算顺利。

如今漠北的牧民们,已经基本上改变了曾经那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个牧场建立。

随着这一个个国营牧场建立,大批的牧民,有了家。

他们不用再过原本飘泊不定的生活。

养的牛羊数量,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可最近这段时间,就是朱棣离开藩地来京城述职的前一两个月,他明显感受到牧场的销量开始走下坡。

对于这些漠北牧民而言,原先最能够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就是羊毛的供给。

可如今随着棉质服饰的大量普及,全国各地羊毛工厂羊毛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销量明显在下降。

因此这些羊毛加工坊所需要的羊毛,就不再像往年那么多。

朱棣还不明所以。

可杨宪一听,就明白其中症结所在。

只是他话题并没有往这方面上引,反而开口道:“牛羊肉的销量怎么样?”

朱棣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牛羊肉最多只能在漠北边境几个地方售卖,因为保存不易。因此如今牧场的牛羊肉绝大多数,都当成是俸禄发给牧场的工作人员了。”

虽然即便这样,漠北如今在朱棣的治理下,比之以往在北元手中,不知道提升了多少档次。

可在朱棣看来,这种发展速度还是太慢。

尤其是朱棣可是亲眼见过,杨宪当年是如何在扬州创造奇迹的。

朱棣虽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可他清楚那个男人一定会有办法。

因此这次进京述职都是次要的,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来找杨宪。

杨宪并没有急着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喊来了管家,然后低语几句,管家领命下去。

朱标和朱棣好奇,正想开口询问,管家已经带着几个罐头走了回来。

“杨卿,这是?”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笑着说道:“我下面食品厂最近研制的牛肉罐头,太子殿下与蒙王来的正是时候。”

杨宪一边说着,一边轻松拧开瓶口的铁丝,然后拔出瓶塞,接着“咚咚咚”将里头大块牛肉连肉带汤一起倒入早已准备好的碗中。

杨宪递给朱标和朱棣一人一双筷子,示意他们尝一尝味道。

朱标和朱棣不明所以。

方才不是在聊蒙古那些牧场牛羊肉销量的问题吗,怎么突然又变成美食品鉴了。

朱标和朱棣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拿起筷子各自夹了一口,放入嘴中。

味道很好,肉软烂而且入味。

“很好吃。”

朱标二人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只是朱棣还是没有看出这与他方才所说的事情有什么关联,难道杨宪是想要用牛羊肉的美食来推广,从而带动销量。

可眼下,这根本不是问题关键啊。

牛羊肉本身就很好卖,问题是无法长时间保存运输。

朱棣没忍住,说出了他的想法。

杨宪听后微微一笑,开口道:“两位殿下不妨猜一猜,你们方才吃的这牛肉,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对于食物来说,几乎都是现烧现吃最为美味。

其中肉类更是如此。

眼前这牛肉如此好吃,自然是刚刚炖熟的。

朱棣想都没想,就给出了答案。杨宪笑着摇了摇头。

朱标开口道:“牛肉需要久炖才入味,杨卿这牛肉,牛肉软烂入口即化,起码炖了半天时间以上。”

杨宪仍旧摇头。

然后在朱棣、朱标二人震惊的目光中,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你们眼前碗中的这牛肉是一个月以前炖熟的。”

一个月以前?!

朱棣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不信。

“我方才吃这牛肉,也没觉着咸啊,怎么就能放这么久?”

对于储存食物的认知,他们还是停留在用盐腌制上。

对于杨宪的话,朱标自然是深信不疑的。

他忽然看向了桌子上的那个空玻璃瓶,开口道:“这牛肉能保存这么久,是因为这个玻璃瓶吗?”

“没错。”杨宪点了点头,接着开口说道。“这就是罐头的神奇之处。”

朱棣这时候才终于反应过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开口道:“只要有了这个罐头,那么我漠北草原牧场上有多少牛羊都不用愁了,只要通通做成这样的肉罐头,然后再卖往全国各地肯定大赚!”

尤其是南方江南地区,地少人多,气候湿热,完全不适合畜牧业。

因此除了大富大贵之家,一般的有钱人也吃不起新鲜的牛羊肉,他们又看不起猪肉,只能以腌肉、熏肉和鱼类代替。

这点底层人民起码还有猪肉可以吃。

南方地区对于新鲜牛羊肉需求极大,可以想见到时候牛羊肉罐头肯定抢手好卖!

朱棣仿佛已经看到了漠北草原各大牧场的牛羊,排着队走进一个个食品加工作坊里,变成一罐罐肉罐头运往南方各地,源源不断大赚特赚的美好钱景了。

有了这些钱,他便可以大展拳脚,更好发展漠北草原。

要知道如今漠北基建,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

当家之后,才知道钱的重要性。

朱棣看着杨宪,两眼放光。

果然这世上就没有这个男人办不到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商量如何在漠北那边建设食品加工厂,朱棣表示愿意无偿提供地皮,以及其他一切能够提供的人力物力帮助。

但是朱棣表示他们蒙王亲王府要入一股。

对于此事,杨宪倒是没有意见。

钱这东西,自己一个人反正是赚不完的。

而且他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赚钱,只要食品加工厂的主导权还在杨宪手中就可以。

见杨宪答应后,朱棣现在恨不得马上就把所有细节全部商讨下去,明天就把食品加工厂给盖起来,然后开始生产牛羊肉罐头。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因为这些琐碎的事情一旦聊起来就会没完没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结束的。

他看了一眼朱标,讪笑一声,开口道:“臣弟失态了。”

朱标抬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开口笑道:“老四,你以前就从不会和我说这句话。”

杨宪看着眼前这对兄弟。

这一世,朱棣怕是没机会坐上那张龙椅了。

不过这也能够造就大明的最强形态。

对于朱棣而言,最适合他的位置,其实是开疆拓土的塞王。

在处理内政上,朱标比他要适合太多。

原时空,在朱元璋这位开国雄主之后。

其实就需要朱标这样的仁厚皇帝来春风化雨,休养生息。

当然仁厚不代表一味纵容,善良也不意味着懦弱。

朱允炆想要去学他的父亲,最后却只学了个形似,一点神髓都没有学到。

朱允炆谈不上昏君,不论其出发点,还有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上位后确实也推动了一系列的仁政,这点不可否认。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宽刑省狱等等政策都没有问题,但唯独重文轻武却是一个最大的弊端。

一方面,当时的明朝并没有重文轻武环境,北方有蒙古鞑子经常侵扰边境,国内有各大藩王手握重兵,重文轻武时间长了,最容易造成国中无将,军备废弛的局面,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国灭的下场。另一方面,重文轻武,最容易出现党争,导致权臣把持朝政的发生。如果没有朱棣“靖难“躲位成功,建文的朝廷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如果任由他重文轻武发展几十年,最终很有可能会落得文臣党争,蒙古南侵,或是造成明朝“八王之乱”的局面。

朱允炆的很多政策都太过理想化,典型被腐儒给忽悠瘸了。

朱允炆听信方孝孺、黄子澄那几个货的话,想要建立儒家理想中的社会,一切都按《周礼》的目标实行。

因此他在位期间虽然非常短,但是搞的事情却一点也不少,短短几年时间,推行了大量新政。

举几个他当时推的政策,你就知道有多搞了,这哥们真是个天才。

为了遵从古制,朱允炆把全国上下的地名在短期内大量改成了古地名――不光大的府名要改,下面的县城名也要改,甚至卫所的名称都要改,而且有些地方改了一次不算结果还要改第二次,结果建文朝的整个行政机构大半力量都用在这项工程上面,很多地方章都来不及刻,而且改后的地名大家经常都反应不过来是哪,只好在公文上改后的地名旁边用注释标明这地方以前叫什么,否则没人看得懂。

然后就是推行恢复井田制。没错,就是周礼里面那个井田制,从孔孟时代宣告彻底破产后已经两千多年没人执行过了的井田制,具体内容有点类似于我们建国后搞的人民公社,规定农民们先共同耕种用来提供赋税和村内公益事务资金的公田,耕种完公田后才允许去耕种农作物归自家所有的私田。这个制度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显示出不合时宜了,孔子努力一生也没能成功让这个制度续命,后续的历朝历代除了王莽这个奇葩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想要恢复这玩意,结果到了几千年后社会形态与当初相比区别更大更不适应这套的明朝,突然有人说要重新实行这套不合时宜的制度。

历史无数次证明,太过理想化的制度,是不可能成功的。

即便是后世的人民公社,也仅仅只是在特定时期存在过一段时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很明显,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杨宪曾经做过推演,如果原时空那场靖难之役最后赢的那一方是朱允炆的话,明朝最大的可能是成为继秦朝、隋朝之后,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

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个大号的南宋罢了。

那么面对北元残余势力、包括后面兴起的鞑靼、瓦剌势力,燕地甚至黄河以北大概率是保不住的。

而和原时空相比,如今的大明却是真正的巅峰。

是真正意义上的三龙同朝!

老朱的巅峰期还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朱标的巅峰期马上就要来了,而以朱棣如今的进步速度,他的巅峰期也可以预期。

也就是说,日后的大明,最起码会有三条处于巅峰期的真龙来拉动大明这辆战车。

而战车上,操纵大明走向的那个男人,则是杨宪!

在商量好有关食品加工厂的细节后,杨宪和朱标把他送上了北上的列车。

而朱标却并没有急着回京。

第108章 科举改革254.第252章 羊群效应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158.第158章 我说是就是第33章 各自满意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150.第150章 有兴趣做我们的代理商吗第126章 大明榜样第328章 你有免死铁券,好,那我就杀你两次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71章 绝望的王保保第145章 通往扬州的天字号车厢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争朝夕!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172.第172章 我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286.第283章 天才设计师(4k)165.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234.第232章 整个日本都为之疯狂!258.第256章 究竟谁在为百姓做事第50章 鬼才蓝玉第1章 开局一只鸡第94章 灾民还算人吗?264.第262章 让刘伯温父子回家养猪第364章 航海王(4k)223.第222章 开海186.第186章 大捷!(4k)第319章 你什么档次,跟我吃一样的菜肴?!第343章 一日为师(4k)219.第218章 放下鱼叉,拿起了屠刀第90章 算计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标213.第212章 机器一转,人心不古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158.第158章 我说是就是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盐的大明盛世第86章 小区建设185.第185章 鞑子们,时代变了(4k)第28章 风靡京城第19章 外地来的土包子178.第178章 洪武步枪第53章 第一场雪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7章 神秘小瓶第15章 背锅的老刘第70章 且听龙吟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件事,事关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240.第238章 大明军神倒了152.第152章 认命,却不服命177.第177章 真177章 军火展示(章回数老打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217.第216章 鸟和鸟语第46章 上京,卖菜!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126章 大明榜样275.第273章 礼物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4k)205.第204章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4k)第63章 失利!第367章 这个时代第一点光亮第84章 奶香炊饼220.第219章 所谓倭乱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进了157.第157章 寿宴第323章 等船来,等花开(4k)第80章 可堪国师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第132章 一路向南170.第170章 舔一舔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第30章 过冬前的准备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260.第258章 开始将手伸向制度第370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丢了,我们还能去哪第79章 我对钱没什么兴趣第75章 有些相遇第354章 女真灭族(4k)第91章 臣举荐一人,可解灾情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162.第162章 报纸的威力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纺织厂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