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护短的朱标(4k)

面对朱标的问话,廖俊军哑口无言。

朱标看着他,开口说道:“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来替你回答。”

“若论打仗勇猛程度,汤叔叔不比宋国公差;

若论军功,汤叔叔当年招降方国珍,活捉陈友定,功劳不输卫国公;

若是论亲疏关系的话,汤叔叔是跟我父皇不仅同乡同村同里,更是一条巷之里光屁股玩到大的小伙伴。

汤叔叔还是我父皇反元的介绍人和领路人,当初就是他把我父皇召进反元起义军的队伍中。”

朱标没说的,还有在朱元璋独自领导一军之初,威望不足时,更是是汤和最早作出表率,向朱元璋表示臣服。一个千户给一个大头兵牵马执蹬。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汤叔叔都足以封一个公爵,可为什么到最后他心甘情愿做一个侯,这些年来,我从未从汤叔叔嘴里听到过一丝抱怨。”朱标视线从廖俊军身上移开,看着周围那些淮西的老弟兄们,接着开口说道。“如果换做是你们,是不是早就闹翻了天了。”

“汤叔叔为什么没有这么做,甚至没有去问这一句为什么?”

“因为汤叔叔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

大明开国的那一次封赏,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汤和。

跟朱元璋极其亲近,且军中资历最老的大将汤和,没能受封公爵,最后只得了一个侯爵。

即便汤和的排名位居侯爵榜上第一,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依旧是委屈了这位开国元勋。

当时军中很多人就很疑惑,为什么从始至终,作为事件当事人的汤和本人从未说过一声抱怨。

直到此时此刻,这些淮西老兵们才知道这其中原由。

汤和这时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次平乱,朱标带着他一起,而没有带徐达。

原来在这里等着。

汤和转头看了朱标一眼,眼里满是赞赏。

他是看着朱标长大的,从懵懂的小孩,一路走到如今,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

如果说朱元璋是大明这片天下那轮当空的旭日的话,那么朱标就是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

汤和收回目光,看着眼前的淮西老兵们,大声开口道:“弟兄们,你们从刚才开始,就一直口口声声念着,陛下有没有把你们当成自己人。我现在想反过来问你们一句,你们又有没有将陛下当成是自己人。”

任何新朝新立的时候,论功行赏对于上位者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即便是新中国建国之初,同样也有一些同志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资历深厚,应该拥有更高的军衔和荣誉。

明初的这些开国功臣们,觉悟再高也高不过后世开国的那些将领们。后世可是有许多名帅主动上书要求降级。

而在大明建国之初,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跟汤和并列的侯爵还有二十七个,其中不少自持功高、桀骜不驯之辈。

这些人未必个个对爵位满意,如果有人闹腾起来,嚷嚷着爵位低了,朱元璋怎么办?

这才刚开国,不可能就因此惩治功臣,又不能让他们闹腾。

朱元璋思来想去,想到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故意压低汤和的爵位,只给他封一个侯。

用一个“一侯震群侯”的办法。

以压低汤和的爵位来震慑其余的功劳足够,但没能受封公爵的侯爵们。

汤和都只能封侯,排在他后面的将领们,再不满意,也只能偃旗息鼓,他们再怎么自持功高,也绕不过汤和不是?

压一个汤和,就能解决所有元勋的牢骚。

汤和对此心中清楚,这是朱元璋视其为嫡系、亲信的做法。

以冯胜为例,他犯的错比汤和还多,可朱元璋为啥不降低他的爵位?

原因很简单,冯胜不是朱元璋起家时的嫡系,关系不如朱元璋和汤和那么亲厚,朱元璋不能委屈冯胜。

而冯胜和汤和的结局就有着天壤之别,汤和后来不但被补上了公爵的爵位,还得以善终,而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汤和一时的委屈,换来的是终身平安,而且后来也给他补偿了一个公爵之位。

汤和可以说是大明开国功臣里活得最明白的一个了,荣养故里,妻妾数百,善始善终。

面对汤和发自灵魂的这一声质问。

在场所有淮西老兵们全都是羞愧地低下了脑袋。

汤帅为了陛下,可是连公爵之位都可以放弃,他们如今这么一点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朱标看着众人,大声开口道:“各位弟兄们,你们年纪都长于我,都是我的长辈,都是为朝廷,为如今这个大明天下出过死力的人。”

“你们都是英雄,是大明的英雄,是全天下汉人的英雄!”

“我们也想给予你们更加优渥的待遇,不仅是你们,其他所有军人都一样。可如今朝廷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了,这些年大明的变化,想必你们也能看见,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修铁路,造战船.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我可以和兄弟们坦言,如今朝廷已然处在举债的地步。”

“就拿最近的变革来说,为什么朝廷宁可举债也要推行全民教育,所图所求,是想要让所有在大明这片土地出生的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识字认字写字,包括你们的孩子。”

言及于此,朱标深吸了一口气,朝着所有淮西弟兄们,躬身而拜。

“为了大明的万千百姓,只能委屈弟兄们了!”

朱标这一番话,让他们更加羞愧。

“不委屈!”

“为了百姓,不委屈!”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声不委屈,其余人也跟着喊了起来。

如山般的喊声,在整个军营校场上空回荡。

这一声不委屈,终于是把他们心中所有的委屈给喊了出来。

这些日子,这些淮西老兵们之所以会有情绪,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朱元璋,认为朝廷没有把他们这些老兄弟当成自己人。

而朱标方才那一番掏心掏肺的话,正好是在告诉他们,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做,正是因为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

而且如果他们这么做,能够让大明的百姓过得更好。

那,也算是值得了。

一场动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最后剩下的就是处理那些挑起此事的元凶了。

朱标一连开口念出二三十个人的名字。

很快这些被念到名字的百户、千户,全都被人制住,押到到校场中央。

包括带头的廖俊军。

朱标看着他们,脸上满是失望。

“你们仅仅为了自己那一点私利,竟然利用这帮淮西的老弟兄们,煽动兵变?!”

“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阻止军队改革。因为只有这样,你们百户、千户的头衔才能世代保存,你们不仅仅是想自己吸兄弟们的血,而且还想让你们的子子孙孙继续吸这些普通士兵后人的血!”朱标看着右掖军营那些没有参与这场动乱,可却在默默支持这场动乱的年轻的士兵们,大声道。

“如果卫所制度不改,卫所屯田不增,我来告诉你们会有怎样的后果。就拿廖俊军举例子,仅他一人,就有五个儿子。百年之后,一卫之内,人丁滋生,军屯耕地定额,焉能供养的起如此数量膨胀的军户?”

“到时候,你们难道认为他千户廖俊军的子孙,会跟着你们的子孙一起去吃糠咽菜吗?!”

“他廖俊军的子孙想要过的像个人,就必须得让你们的子孙后代过得不像人!”

“而且这种关系,因为卫所世袭,如同一道枷锁套在你们的脖颈上,永生永世无法挣脱。”

“拯救你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口口声声要除掉的奸佞杨宪!”

“你们口中的奸臣杨宪,正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呕心沥血,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没睡,这才制定了如今的制度。”

朱标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

即便是有人侮辱他,他也不会如此生气。

而将杨宪污蔑为奸臣,这是触碰到朱标不可侵犯的禁区了。

那些新兵们在听到朱标这一番话,也终于是幡然醒悟。

指望那些校官的子孙们跟他们吃一样的东西?

做梦呢!

而意识到自己被利用的他们,则是将怒火全部发泄在那些百户、千户身上。

朱标冷冷看着这些人,开口道:“煽动作乱,视同谋反,杀无赦!”

这些作恶的首逆,就这样在校场中央,当着十数万军士的面,就地处决!

刀光亮起,人头落地。

殷红滚烫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

杀伐果断。

一旁的汤和看到这一幕,对于朱标除了欣赏,此时又多了几分臣子对上位者的敬意。

光是仁慈,是做不好帝王的。

在汤和看来,朱标做得很好。

廖俊军这时才是真正绝望了,他大声喊着:“太子殿下饶命,太子殿下饶命!”

“请您看在我义父廖永忠的份上,饶我一命。”

见朱标不为所动。

廖俊军继续开口道:“我还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我知道这件事背后真正的幕后指使。”

京城,皇宫。

军机处。

朱元璋坐在一把躺椅上,闭目养神。

徐达坐在一旁陪着。

这场动乱其实刚开始就已经注定失败,朱元璋并不担心朱标他们无法平息动乱。

只是他脸色依旧不是很好看。

因为这场动乱如果在如今这个军队变法的节骨眼,以武力镇压的方式结束的话,对于朝廷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

一想到这,朱元璋就对幕后策划这件事的人,恨得直咬牙。

该死!

就在这时,一个军机处的吏员双手捧着最新的军情,踩着小碎步,快步来到屋外。

徐达见着起身,接过军情。

“是老大那边有消息了吗?”躺在躺椅上,双目紧闭的朱元璋忽然开口道。

“是,陛下。”徐达开口回道。

“天德,你来念。”

徐达那只原本要将手中军报递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他打开一看,脸上立马露出喜色。

“陛下,太子殿下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平息了此次动乱。带头蓄意煽动的几名百户、千户已经伏诛,如今太子殿下正带着掌握关键消息的首恶廖俊军,在回京的路上。”

听到这一消息后,朱元璋那是直接来了一个垂死病中惊坐起,伸手一把夺过徐达手中的军报,看过之后,哈哈哈大笑起来。

“不愧是我的儿子,不愧是老大!”

朱元璋原本郁结的心情一扫而空,大喜。

不过他和徐达一样,此刻都十分好奇,朱标是如何做到这件事的。要知道就连徐达也自认为无法做到,他能够做的就是以雷霆手段,尽量减少对方伤亡。

这点军报里头没有说,看来只能等朱标回来之后再问了。

还有就是制造这件兵乱的元凶,罪大恶极!

“老大军报里提到的廖俊军,就是廖永忠的义子吧。”朱元璋开口道。

“是。”徐达开口回道。

朱元璋抬了抬手,暗处锦衣卫授意,领命而去。

廖永忠,开国二十八侯爵,排第十六位。

可真要按功绩算的话,他的位置远远不止于此,甚至可以够得上公爵的边。

大明开国武将,他起码能够排的进前十。

因此如果动他的话,造成的影响力要比朱亮祖要大得多。

而且廖永忠是实打实救过朱元璋性命的。

当年鄱阳湖一战,要不是廖永忠拼死奋力杀敌的话,朱元璋已经死了。

徐达看着朱元璋,几次欲言又止。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开口道:“天德,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接着开口说道:“其实之前,欧阳伦走私一案,除了朱亮祖外,廖永忠犯的事,也绝不比他小。”

“我当时已经饶过他一命了,要不然,他当时就该和朱亮祖一起被砍头了。”

“这家伙,哪里都好,就坏在一点。”

“那就是太喜欢胡乱揣摩我的意思了,而且还每次都揣摩错了!”

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307章 人老成精(4k)280.第278章 洪武海战!(4k)第114章 饮鸩止渴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124章 老朱的殿试第355章 各自的战场(4k)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303章 不仅要撕下你这张老脸,还要放在地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309章 狗链(4k)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22章 雪花酥252.第250章 贵宾服务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第15章 背锅的老刘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第343章 一日为师(4k)第363章 属于大明的环球航行(4k)第7章 神秘小瓶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290.第287章 向儒家开炮(4k)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第106章 一切为了江山永固第20章 第一次见面186.第186章 大捷!(4k)223.第222章 开海第44章 腹黑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226.第225章 干他娘的小日本!221.第220章 望远镜的妙用303.第298章 三月灭国(4k)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248.第246章 原来钱,还能这样玩第315章 给大明读书人的一封信(上)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68章 你懂什么叫墨菲定律吗267.第265章 论情报的重要性257.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第47章 心里苦的人第35章 红楼问世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第40章 京城纸贵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标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第82章 不敢贪 不能贪 不愿贪第142章 大明的神剑第337章 来,取朕甲胄来!(4k)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第22章 雪花酥第40章 京城纸贵第123章 会试结束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无法注意到低到土里的164.第164章 神迹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51.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第120章 未开封的考题第76章 下面没有了第138章 残次品第360章 并非“仁君”(4k)第100章 这是什么神仙日子?233.第231章 挖山第59章 只要是有关百姓的事,没有小事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232.第230章 比起逻辑,我更愿意相信杨宪300.第295章 一场不合时宜的大雨(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7章 神秘小瓶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24.第223章 烧鹅第58章 杨宪的三五计划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351章 见雪是雪,是一种幸福(4k)第13章 奇货可居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第302章 建立政务员体系(4k)第359章 你看过死亡的颜色吗?(4k)280.第278章 洪武海战!(4k)159.第159章 本宫就在这,听说你有话要说?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80章 可堪国师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69章 神算第74章 大功德第129章 官民一则 均田均粮第142章 大明的神剑第2章 文明科技系统第49章 古代识字率155.第155章 心中当有尺第86章 小区建设第355章 各自的战场(4k)173.第173章 新税的威力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