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天地万物之理

“没有没有。”

况且笑笑,心里却沉重如铅,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更可怕的是他还根本不知道要来的究竟是什么。

到了陈府,况且趁别人不注意,对石榴说道:“这事千万别告诉老师,更不能告诉别人,我的事情我自己解决。”

“嗯。可是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要为难你?”石榴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现在也不知道。”况且老实回答。

“切,你怎么会不知道?还藏着掖着的,看到时候你还能往哪里藏。”

说到藏起来,石榴忽然想到什么:“对了,你要是真有麻烦事,就藏到中山王府,天底下敢到中山王府找你麻烦的人,还没生出来。”

“到时候再说。”况且不想再谈论这件事。

石榴还想再告诫他几句,却见小王爷在那里招呼他们,况且走过去,却见棋盘已经摆好,显然又要大战几盘了。

“听说你们在周府见到了飞天大盗?”陈慕沙问道。

“那人神乎极了,简直像飞天蝴蝶一般,在空中来去自由。”石榴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神情如梦似幻。

“周先生好像知道这位飞天大盗的来历,只是不肯明说。”小王爷嘟囔道。

“他不明说也是为你好。这等江湖神秘人物,我等还是敬鬼神而远之为妙。”陈慕沙沉吟到。

祝云祗问道:“老师以前也见过这种飞天大盗吗?”

“虽然没有见过,听说可不下几十次了。这种人物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真如神龙摆尾一般。好在他们决不会为害民间,令人敬畏,并不可怕。据说白沙祖师当年有位世外至交,就是这种神秘人物。”

祝云祗疑惑道:“白沙祖师怎么会与这些人来往?”

“你以为呢?这些人都是大唐游侠一类的人物,等闲不肯与人交往,却是言必信、诺必践,宁舍性命也要维护信义。”陈慕沙颇为向往地说道:

“两汉时,公卿宁愿折腰与之结交,大唐时,藩镇跋扈,视朝廷蔑如也,却最害怕红线盗盒这类游侠,因为他们能取人性命于无形之中。元以后,游侠之风逐渐式微,而今往往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面。”

况且等人面面相觑,想不到一代大儒、理学宗师居然会无限向往游侠之风,这两者之间犹如南辕北辙啊。

“怎么?你们觉得咱们礼教中人,就一定要排斥这种人?”陈慕沙问道。

“弟子是司马迁的信徒,所以最崇拜那些春秋、秦汉时期的刺客跟游侠了。”况且举手说道。

“弟子也是,可惜无缘相见,不然宁舍数万金与之相交亦所愿也。”小王爷感慨道。

石榴讥笑道:“师兄,你这就落俗套了。这等人物岂能为金银之物所动心,如果那样,也不过是张铁衣之流,尊府养士,恐怕也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

“真龙无缘相见,徒唤奈何。”小王爷一摊双手叹道。

祝云祗奋然道:“弟子久侍太岳先生座侧,心中惟存儒学、礼教道统,刺客、游侠蔑视仁义道德,弟子不敢苟同。”

“刺客游侠并非蔑视道德仁义,只是他们的仁义道德跟常人略有不同而已。”老师的几句话,令况且心头豁然开朗,他接着说道:

“春秋时的刺客豫让曾说过: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人,人以庸人待我,我以庸人待之。这就是刺客游侠的仁义道德。其实我儒教并不排斥这种理论。”

“烦请师弟举几个例子说明。”祝云祗道。

况且向老师投去询问的目光,陈慕沙微微颔首,以示鼓励。

理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老师负责传授解惑,学生只需要记住就可以。理学却是有些跟佛学一样,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断辩驳、反诘、问难,这样才能最后辩出个大家都信服的理来。

理学理学,辩天地万物之理也。

陈慕沙谈到刺客游侠,就是开启了自由讨论模式,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不断发难、辩驳,何时能得出一个最后结果,这个论题才算完结。

这种模式还是王阳明开启的,王守仁招收学生都是亦师亦友,先是聚集一群学生于一堂,然后他主讲,大家讨论,如果有信服他的,就站到左边,成为他的学生,没有信服的就站在右边,还是待以宾客之礼。

如果已经成为学生的人第二天觉得后悔了,可以反悔,重新站到宾客一列中,再继续学习讨论,哪天觉得先生的理论确实是天地之间的至理,可以重新回到学生队伍里,这过程云许无数次反复。

明朝讲学基本就是这种模式。

况且先详细列举战国豫让的故事,他是司马迁的信徒,《史记》自然能倒背如流,于是就把《史记?刺客列传》关于豫让的一段背了出来。

翻译过来,大致的意思如下: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

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

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就不会感到羞愧了。”

于是,豫让更名换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

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智伯已经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说明此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襄子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

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

答道:“我是豫让。”

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

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到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

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

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智伯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襄子长叹一声,呜咽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

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

赵国的志士听到豫让死的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小王爷跟祝云祗听罢,都是惊讶不已,倒是陈慕沙跟石榴早就知道况且惊人的记忆力,对此习以为常。

刺客列传是司马迁最富感情色彩的文章,其中也浸透了司马迁个人的信念跟情感,况且对此也是深有同感。这一篇文章他背得声情并茂,连陈慕沙也颇为动容。

文章虽短,其中却又后世最常用的名言跟成语,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人,人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遇之。

好文章的灵魂就是打动人心,此文便有一处,乃是:知遇之恩,当以死相报。

祝云祗辩白道:“这个不算,豫让乃战国时人,当时儒学尚未完全兴起,诸子并行,刺客、游侠之风才得以畅行无阻。至今我儒教一统,焉能容此异端邪说再度横行。”

“那好,我再举个礼教一统天下时期的例子。比如说东坡。他初次结交张方平和欧阳修,两人均以国士待之,东坡也终生以国士报之。”况且侃侃而谈:

“张方平跟欧阳修当时属于两派,两派之交恶、壁垒之森严不亚于唐朝的牛李党争,东坡兄弟却游走两派之间,两派也俱以国士相待,绝无丝毫嫌隙。这种关系在三人之间保持终生……”

东坡少年尚未成名时,经欧阳修介绍,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去拜见当时以侍中身份任益州长官的张方平,希望后者能帮助揄扬声名。

张方平一见苏轼和苏辙,便倍加赏识,以国士相许,并在朝廷公卿贵官中广为宣扬父子三人的才华,“三苏”之名很快传遍天下,为人仰慕。

东坡跟欧阳修的故事后人皆知,传为文坛佳话,东坡跟张方平的故事却少有人知。但仅凭此一事,三人便可平起平坐。

“这不同,张方平跟欧阳修都是我儒教中人,欧阳修更是儒学巨擘,一代文坛盟主,张方平也是政坛巨子,两人之交恶还是我儒家内部事务。”祝云祗反驳道。

“儒教内部事务又如何?牛李党争直接断送了大唐半条性命。”石榴也参与进来,而且明显站在况且一边。

“东坡还与佛印终生结交,两人如兄似弟,完全超越一般的世外之交,儒教跟佛教之差异远甚于儒教跟刺客、游侠。”况且继续论证道。

小王爷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们争论,完全无意介入,一者他不是陈慕沙的理学学生,二者,他对理学跟佛、道、游侠之间的冲突也完全没兴趣。

“两人相交,只是道义之交,跟佛学儒学没有关系。”祝云祗诡辩道。

“何为道义之交,道义者,学问之根底也,儒学跟佛学如果真是冰炭水火般不相容,两人一为北宋文坛盟主,一为北宋佛学巨匠,又焉能有道义之交?”况且的论述明显占了上风。

“从学术根底而言,儒释道三家俱为道学,只是所循路径不一,方法各异,其达于极致者则一,道而已,无须再做解释。”陈慕沙总结了一句。

“道为义之本,义为道之果,无道哪里来的义,又怎么会有道义之交?”况且一锤定音。

祝云祗还是不服气,却也感觉况且论证几乎无懈可击,他只是不信自己受张居正亲自指点多年,还能辩论不过一个十五岁的苏州孩子。

“东坡不是我道学中人,所以这个也不能算。”

“依师兄之言,孔子孟子也不是我道学中人,难不成孔孟颜曾都不算数?”况且反击道。

石榴跟小王爷都笑了。

直接上升到儒学源头,这反击太有力了!

不过严格说来,儒学跟理学还真不完全是一回事,理学是北宋末期程颐兄弟所创,到南宋朱熹时达到大成。和传统儒学相比,理学更像禅宗,甚至可以说是儒学跟禅宗的一种结合体。

祝云祗嘴巴张合几次,想要辩驳却又找不出新的论据来。

“我再给师兄举个本朝理学祖师的事例,阳明祖师算得上我理学中人吧?”况且问道。

祝云祗点点头,这一点毫无质疑,如果王阳明不算理学中人,程朱就太孤单啦。

“王守仁巡抚赣南时,正逢宁王造反。阳明祖师临危不乱,独运神明,只调用附近几个府县的老弱兵卒就把预谋已久,手下精兵猛将如云的宁王平了。”况且气闲神定,胸有成竹地说道:

“在给朝廷的奏章中,王守仁却把功劳尽推于兵部尚书王琼,一句话不提当朝首辅杨廷和,更不用说各部尚书了。阳明祖师功盖寰宇,却只因不肯道及当朝柄政者,所以受尽打击,他却始终坚持不悔。兵部尚书王琼何人也,阉党呀,为后世所轻蔑,而阳明祖师却终生对他感恩戴德。”

祝云祗、小王爷跟石榴三人都怔住了。豫让、苏东坡的事载于史册,就算不能像况且这样倒背如流,他们多少还是知道的,偏偏本朝事例,而且是前几十年的事,他们反而有所不知。

“老师,真有此事?”小王爷问道。

“此事一点不假,阳明祖师对王琼的知遇之恩报答终生,王琼也确是阉党中人。后人为贤者讳,少有人提及。”陈慕沙说道。

这几人脑子一时混乱了。白沙祖师结交剑侠之流已属惊人之举,王阳明居然如此厚待一个阉党人物,这不是划不清界限吗?

理学最重视的就是道德伦理大是大非,王守仁这事,可真是大是大非上犯糊涂了。但无人敢对此事置评,因为都不够资格。

“阳明祖师所为者,就是豫让的‘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是东坡的以终生报知遇之恩。宁舍大是大非于度外,也要坚持这种士大夫气节。”况且再次总结,敲下定锤之音。

“汉景帝说:‘食马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阳明祖师的事就不必细加研讨了。”陈慕沙下了封口令。

倒不是说这件事不能作为辩论的题材,而是作为陈氏理学传人,对阳明学说的开派祖师说三道四有些不妥,至少有失君子之风。

这件事其实难以说清是非,王守仁若非王琼的鼎力相助,就不能在军事上运用自如,而王琼如果不是阉党中人,在当时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力,也就无法鼎力相助王守仁。

所以这件事用黑白论是无解的,最多也只能用庄子的理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也。

今天的辩论就此终止,谁是赢家无所谓,重要的是得出一个道理,可是最后道理也没得出来,因为涉及到王守仁跟王琼的事,只好避讳了。

“小师弟真有过目不忘的天才。”祝云祗竖起拇指称赞。

“那你是说他辩才不如你了?”石榴哂笑起来。

祝云祗有意或无意,常常露出一副上京公子的姿态,令石榴心里不舒服,而在周家,他又公然发起挑战,她是记上这仇了。

陈慕沙并未评定两个弟子的优劣,在他看来,祝云祗不过是来他门下镀镀金,也无需多加栽培。时日到了,祝云祗还是要回到张居正身边的。

至于张居正为何要派一个晚辈弟子,来他门下学习,陈慕沙也不清楚。如此坦然接受,只当是还了张居正一个人情。

一番辩论过后,大家也都没有继续下棋的雅兴了,况且心里还有事,便告辞回家。

第四百二十四章 空中飞人惊赛场第六百零三章 君王组织来访客第二百四十七章 况公子披露身世第七百二十一章 香君直言爱况且第七百六十三章 香君抚琴寄忧伤第三百一十四章 涮羊肉一鸣惊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师生俩各让一步第五百八十六章 小君出手无痕迹第七百零一章 阅卷官挑灯夜战第三百零八章 师生再议苏东坡第四百八十章 况公子心绪不宁第三百八十八章 前世今生哪堪问第六百七十九章 夫妻人伦苦亦乐第六百二十八章 况且再施神医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秋香怒骂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左家对头已出招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字文倒背如流第五百八十章 石榴红脸问秋香第四百四十章 通神之作耗精元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盗家族有邪性(上)第九十八章 况且偶得兵器符第四百一十一章 众才子闲话赌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况且未入龙兴寺第二百九十六章 况且是个坑货吗第五百三十二章 秋香七笑定终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众人欲吃药王肉第十章 知府大人来访第五百九十三章 况且执意灭郑家第六百七十八章 石榴喜得小宝宝第一百三十四章 盐帮谋划擒况且第一百九十九章 况且置身半空中(下)第六十八章 摆开阵势斗药方第四百四十六章 千机老人露禅机第四十二章 天地万物之理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九十一章 告别小镇去凤阳第一百八十八章 夫人为情寻况且第六百八十二章 繁华都市迎科考第一百三十七章 盐帮再遭天杀令第二百六十四章 练达宁急请况且第十五章 老夫子直抒胸臆第二百零六章 局势走向白热化第二百九十四章 满城寻找况公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郑伯庸拒见花魁第三百八十九章 成年锁锁住童贞第一百四十二章 空空道择机而动第五章 留得残荷听雨声第一百四十三章 况且巧遇上官燕第五百七十一章 官军劫杀护卫队第三百七十章 况且获准入南监第五十三章 赌局关键在赌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山镇乡民迎神医第五百五十七章 海上势力蓄图谋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山寺况且正名第六百二十一章 左姐姐疑似怀孕第五十八章 无以面对的危机第二百八十六章 绑匪幕后人现身第六百四十三章 凤阳事发令人忧第四百八十九章 老夫子不涉正题第三百七十七章 苏庆东小人作怪第四百零三章 左羚铁心随况且第十六章 天上掉下个石榴姐第四百五十五章 云丝丝巧遇左羚第二百零三章 太祖皇上有遗诏第二百零三章 太祖皇上有遗诏第二百八十五章 云丝丝难言实情第七百章 魏国公监护况且第二十章 挑战况且第二百九十一章 绑匪首领吓破胆第四百八十四章 老方丈话露禅机第五百章 秋香私语况公子第四百五十章 况氏药堂重开张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令智昏出狠招第四百六十六章 文征明怒怼况且第三百六十八章 豪饮通宵夜未央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人独挑众才子第一百一十章 萧妮儿质疑况且第二百七十六章 小君的记忆碎片第二百八十七章 触暗器自丢性命第六百四十三章 凤阳事发令人忧第六百四十一章 假药成灾窝里反第一百七十四章 左府设宴为哪般第四百八十九章 老夫子不涉正题第三百六十四章 唐伯虎挑战况且第六百七十七章 况且请罪老夫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屋里人性命堪忧第五百六十五章 郑家寻找突破口第三百四十四章 酒宴未开风暴起第二百五十五章 苏庆则觊觎妮儿第六百三十五章 况且勘破生死关第六百零六章 车夫不识况公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千机老人露禅机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盗家族有邪性(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贪官必须先是官(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苏庆则觊觎妮儿第七十七章 吕郎中跪求拜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况且下手不留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清和尚红了脸第六百九十九章 国公夫妇扮公婆(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郎大人打探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