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孙元化来投

“驾”,松江府,川沙通往上海的大道上,原兵部司务孙元化打马疾驰。

他昨晚接到恩师徐光启托人传来的消息,让他速去上海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恩师找他有什么事,他不清楚,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宁远、塔山、松山、锦州、大凌河堡、大明守军、后金铁骑,辽东的一幕一幕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

自天启二年开始,帝师孙承宗督师蓟辽,他就便被破格启用,负责修筑宁远城,筑台制炮。

那时候的辽东是多么的令人振奋,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依托堡垒推进,一路从宁远打到锦州、大凌河堡一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屯田五千多顷,安置难民近百万。

关宁锦防线修筑完成以后,努尔哈赤望而生畏,一路后退七百余里,如果能继续推进下去,收复辽东,并非不可能。

可惜,魏忠贤掌权以后,立刻罢免了帝师孙承宗,换上了他的心腹,胆小如鼠的高第。

高第一上任,立马要求所有辽东军民撤回山海关以内,彻底放弃关宁锦防线!

关外诸将极力反对,高第却祭出尚方宝剑,威胁所有将领:“谁敢不撤,杀无赦!”

于是,百余万军民,未曾被后金铁骑击败,却如同丧家之犬般扯回了山海关内,收复的四百余里失地又拱手送给了后金,唯有宁远守将袁崇焕,宁死不退!

努尔哈赤听闻孙承宗被罢免,立马率后金大军,倾力来攻,宁远城首当其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时候,他就在宁远城中,从城墙上往下去,那人山人海,一眼都看不到边际,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敌人。

袁崇焕写血书明志,宁死不降,努尔哈赤怒气冲天,挥军疾攻宁远。

炮火轰鸣、血肉横飞,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还有他孙元化,众志成城,死战不退!

结果,努尔哈赤退了,而且由于攻城中受伤甚重,努尔哈赤回去后不久就死了,大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宁远大捷!

在袁崇焕的极力主张下,大明又收复了锦州,紧接着,皇太极又率大军来了。

宁远、锦州、塔山、松山相继被围,但是,大明守军有火炮相助,后金虽舍命猛攻,却一座城池都攻不下来。

皇太极损失惨重,无奈退兵,大明又取得一场大捷!

结果,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没有任何战功,魏忠贤的侄子侄孙却相继因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军功封侯进爵,听闻,他的侄子侄孙很多都是襁褓中的婴儿!

袁崇焕一气之下,辞官不干了,魏忠贤震怒异常,他们这些被帝师孙承宗提拔起来的将领一个个相继被罢免,辽东,从此只能出现在孙元化的梦里。

想起这些,孙元化的眼睛慢慢模糊了,多少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上天何其不公啊!

前面,恩师徐光启的农庄已然在望,孙元化抹掉眼泪,浑浑噩噩的进入其中。

徐光启看到孙元化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摇头叹息道:“唉,初阳,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不要老是耿耿于怀。”

孙元化却是喃喃的道:“恩师,个人荣辱学生并不在乎,只是辽东......。”

徐光启闻言,立马抬手打断道:“初阳,不要再想这些了,辽东的战局并不是你能左右的,为师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商议一下你今后的前程。”

孙元化摇头道:“前程?阉党当道,还有前程可言吗?”

徐光启闻言,不由皱眉轻斥道:“初阳,不要成天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振作起来,奋力拼搏,才能救大明!”

孙元化苦笑道:“像学生这样,被帝师孙大人提拔起来的官员还有前程可言吗?”

徐光启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初阳,不要灰心,这天下并不是他魏忠贤的天下,大明还是有为国为民的好官的,为师的忘年之交福建巡抚张大人八百里加急传信,请你去出任福建行都司经历司经历,你可愿意去?”

孙元化闻言,目瞪口呆道:“都指挥使司经历?从五品!”

徐光启欣慰的点头道:“是啊,张大人看重你的才能,想请你去铸造火炮,守卫海疆。张大人还说了,这都指挥使司经历还只是暂时的,如果你能做出成绩来,都指挥使司佥事,都指挥使司同知甚至是都指挥使都不是问题!”

“嘶”孙元化闻言,不由惊道:“都指挥使,怎么可能,我只是个举人而已!”

徐光启微笑道:“都指挥使是武职,举人怎么了,只要你有功勋,没有功名都可以当。”

孙元化闻言一愣,是啊,武职并不需要功名,需要的只是功勋而已,像魏忠贤那些亲族,冒领了边关将士的功勋,左都督、右都督提拔了一大堆,他们可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农户!

想到魏忠贤,孙元化又想起了辽东,他不由担忧道:“恩师,那辽东......。”

徐光启这个气啊,立马抬手打断道:“初阳,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辽东的战局不是你能左右的,多想无益,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自己的前程吧,现在,像张大人这样为国为民的好官可不多了,你应当尽力辅佐,助他早日进入朝堂掌权。”

孙元化有点怀疑道:“恩师,您怎么知道他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这阉党当道的时候,还能有为国为民的好官吗?他这个巡抚是怎么当上的,不会是巴结魏忠贤得来的吧!”

徐光启闻言,不由严肃道:“你知道什么,为师给你看样东西。”

说罢,他直接从书架上翻出一本薄薄的书册递给孙元化。

孙元化接过来一看,《马铃薯与番薯种植纪要》,这跟为国为民有什么关系?

徐光启道:“打开看看前面写的什么。”

孙元化闻言,连忙翻开看起来。

一篇前言,充斥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看着看着,孙元化脸上慢慢露出崇敬的表情。

徐光启在一旁感叹道:“你看看人家,阉党当道怎么了,当一个县令都能为民谋福,你啊,要多向他学习。不要老是将目光盯着辽东,要放眼整个大局,一盘棋无论哪里下活了都能盘活整个棋局。像当年的戚武毅公,不就是从东南崛起,然后横扫北疆的吗?”

孙元化闻言,郑重的点头道:“学生明白了,明天学生就启程前往福建,全力辅佐张大人。”

第九十三章 复起第五十章 火车第三十六章 当廷对质第一五九章 还不是首辅第二七九章 自酿的苦果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专家第二十二章 来点小伎俩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一七三章 崇祯无德第八十章 阉党无耻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十五章 众怒难犯第十三章 海盗终灭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贤宦第十二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职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二三五章 国公力压亲王第七十八章 党争祸国第二十九章 权欲熏天第七十八章 党争祸国第五十三章 世上无难事第二章 门生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七十章 忽悠第一七七章 开干第二六六章 诱人的果实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第八章 下金陵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四章 招抚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铳第六十九章 海盗巢穴第三十七章 匠户惨第二〇三章 左将军你有病啊第二十一章 八员虎将第六十九章 明争暗斗第十五章 俞龙戚虎第五十六章 发展大计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一五八章 重用周延儒第十五章 糜烂第五十一章 试制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七十二章 动手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二十六章 反贼为什么要造反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第一五九章 还不是首辅第八章 下金陵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会跳墙的第四十七章 激战开始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六十二章 辽河大捷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第四十六章 海盗来了第七章 安排第二八六章 复兴的希望第二一一章 另一个军阀第四十八章 声东击西第二〇九章 斩首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师舰队第八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六十四章 秦桧府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师来了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二十九章 天灾人祸(上)第四十二章 复命第二九一章 扭转战局第八十三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上)第二十九章 医药产业化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会停止进攻第七十章 定计第三十六章 当廷对质第一二五章 大举反攻第二十章 抢夺超级战列舰第二十六章 夜探诏狱第一二四章 齐聚鞍山之地第七十二章 动手第十六章 新城新气象第五章 东番特战营(上)第二十章 征兵遇阻第四十五章 马尼拉第二二四章 疯狂的国公第三十一章 毕自严入狱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一五三章 翻脸就翻脸第二十四章 诬陷我也会玩第一三四章 要么投降要么死第四十四章 惊天逆转第六十四章 列强吓到了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当皇帝第八章 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