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门生

徐光启走了,带着为国为民结党的任务回京城了,张斌却还有客人需要接待。

这些客人比较特殊,甚或都不能称之为客人,因为他们是张斌的门生。

张斌在南直隶总共收下了六位门生,有名传史册的“明诗殿军”陈子龙和他的好友徐孚远、夏允彝,还有曹化淳的侄子曹德福、曹德禄、曹德寿。

他名为人家的恩师,却一直未曾教导过他们,这几年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在学习,张斌觉得颇为过意不去,再加上他有意扩充阵容,让这几个人尽快通过科举任仕,所以,这次大婚,他们来庆贺,张斌并没有让他们马上回去,而是让他们留了下来。

他想尽下做老师的责任,好好教导他们一下,同时也让他们到自己下属的各大衙门看看,看这官应该怎么当。

这会儿陈子龙和徐孚远也已经高中举人,明年就可以和夏允彝一起去京城参加会试了。

曹德福、曹德禄、曹德寿就更加不得了了,他们已经被曹化淳拉到国子监进修了两年,明年就可以当官了!

原来张斌还搞错了,他以为国子监的监生就可以参见会试和殿试呢,搞半天,不是所有监生都可以参见会试和殿试的,只有举监可以参见。

国子监的监生可不止一种,各地选拔的生员入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国子监学习的称荫监,举人入国子监学习的称举监,捐资入国子监学习的称例监。

这其中,唯有本身就是举人的举监才可以参加会试和殿试,其他的监生不用参加什么科举了,学习三年,直接当官!

不过,监生当官一般都不能和进士出身的官员相比,除非是举监,一开始想当七品县令都难,一般都是六部司务、提举、大使等八九品的官员,而且基本只能升到六品主事,想升到五品大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曹德福、曹德禄、曹德寿这三兄弟属于例外的那种,如果曹化淳跟魏忠贤一样瞎整,他们三个升到升到一品大员都有可能,像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大字不识一个,不照样进封太师宁国公!

张斌估计,以曹化淳的性格,这三兄弟封侯进爵是不用想了,因为曹化淳就不是那种瞎搞的人,但是,如果干的好,五品大员,甚至三品大员,也不是不可能的。

原本张斌是想六个门生一起接见的,毕竟他们以后会同朝为官,相互熟悉一下,以后也有个照应,但是,陈子龙他们却告诉他,他们还带来几个要好的同窗好友,想一起拜见一下他这位总督大人。

这样一来,他就不好一起接见了,毕竟,这世道,人心难测,陈子龙他们三个,那是他亲自了解过了的,没问题,谁知道他们这次带来的人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那种奸妄小人,知道了他和曹化淳的关系,去崇祯那里打小报告,那可就麻烦了。

反正曹德福他们三兄弟任仕靠的是关系而不是功名,张斌干脆将王承恩和宋应升招过来,让他们带着这三兄弟去市舶司衙门从吏目学起,好好学学基层官员是怎么当的,这样以后任仕做出成绩了,再凭借曹化淳的关系往上升就比较容易了。

这会儿有车轮舸轮船,东番和月港两地来往倒是很方便,头天晚上派人去通知,第二天上午不到巳时,王承恩和宋应升便来到了张斌的书房。

王承恩和宋应升这心里都纳闷着呢,怎么这刚来喝完喜酒没几天,总督大人又招他们来相见呢?

张斌正处理公务呢,也没空跟他们多做解释,他们两人一来,张斌便令人去将曹德福三兄弟招过来。

曹德福三兄弟在国子监升造了两年之后,早已不复当初青涩的模样,书读的好不好另说,这文士的风采却学了个十成十,他们一进门先是恭敬的对张斌行了一番师生之礼,又齐声向王承恩问好道:“王大哥好。”

王承恩实际上就是曹化淳的门生,对他们兄弟三人自然是好到不行,这世上能叫他王大哥的估计也就他们这三兄弟了,他真是把这三人当兄弟般看待的。

三人一问好,他立马拿出兄长的模样,亲切的道:“你们三个小家伙怎么还没回去啊,恩公要知道你们这么贪玩,荒废学业,不收拾你们才怪。”

曹德福连忙解释道:“王大哥可不敢这么跟五叔告状啊,是恩师让我们留下来的,我们跟随恩师学习,怎么能算是玩呢。”

张斌和王承恩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别看这三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好像是饱读诗书的文士,说起话来却还跟小孩一样。

一旁的宋应升见状,不由目瞪口呆,这三个小家伙什么人啊,不但跟皇上跟前的大红人王公公称兄道弟,还是总督大人的学生,这关系,有这两位当靠山,以后还不得飞到天上去啊!

张斌见宋应升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立马含笑介绍道:“元孔,这三位是我不成器的学生曹德福、曹德禄、曹德寿,喜宴上你们没见过吗?”

喜宴上怕不有上千宾客,他一个市舶司吏目也就能陪那些大商户坐坐,在前来庆贺的官员里面根本就排不上号,哪里能见到排前面几桌的曹家三兄弟啊,他连忙拱手道:“三位仪表不凡,果然不愧总督大人的高徒,幸会幸会。”

曹德福三兄弟连忙一一与他见礼,张斌直接道:“元孔,不必如此见外,我招你们来正是想让他们三个随你去学习学习,看吏目该干些什么活,你有什么事情尽管使他们去做,好好教教他们。”

宋应升这个莫名其妙啊,总督大人的高徒那还不得金榜高中啊,跟他个从九品的吏目学什么,进士出身最少也是七品县令好不。

张斌倒没注意这些,他又转头对王承恩道:“承恩,他们三个就交给你了,好好教导教导,明年他们就要入仕了,肯定得从六部司务、提举、大使等八九品的官员做起,别到时候连个打杂的活都干不好,那就把我和曹公公的脸给丢光了!”

曹德福三兄弟只能老老实实听着,王承恩却是连忙维护道:“哪能啊,德福他们聪明着呢。”

张斌闻言,洒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挥手道:“你这就带他们回市舶司吧,好好操练一番,可不敢把他们给宠坏了。”

王承恩等人闻言,立马躬身告退,三个小家伙一开始还正正经经的,待出了总督衙门,来到外面,他们就跟出了牢笼的鸟儿一样,围着王承恩一个劲的问,市舶司是干什么的啊,好不好玩啊。

王承恩一一含笑做答,对他们宠得不得了。

这个时候,宋应升终于忍不住问道:“王大人,他们入仕不是应该从县令做起吗,怎么会是六部司务、提举、大使这些小官?”

王承恩微笑着解释道:“他们都是监生,当然得从八九品的小吏做起,你可得好好教导他们,有恩公这层关系在,他们只要干的好,成就不一定会比进士出身的官员低。”

王承恩所说的恩公就是曹化淳,这个宋应升倒是清楚,这三位跟曹化淳又是什么关系呢?

难道是曹化淳的亲戚,不应该啊,曹化淳可是宫里的大太监,按上任大太监魏公公的套路,只要是亲戚,出来最少正一品的右都督,伯爵侯爵那更是随便封,怎么会去做八九品的小吏呢?

他颇为不解的问道:“这三位是曹公公的亲戚?”

王承恩点头道:“是啊,他们都是曹公公的侄子。”

我的天,侄子!

宋应升难以置信的问道:“亲的?”

王承恩认真的点头道:“当然是亲的。”

宋应升闻言,目瞪口呆,这又是怎么回事,亲的还让他们去当八九品的小吏,魏公公的亲侄子,根本不用读书,一个从右都督一路升到太师宁国公,一个从右都督一路升到太子太保东安侯,怎么到曹公公这里,送到国子监读书不说,出来还要做八九品的小吏!

曹德福三兄弟可没感觉自己天生就应该当公侯,他们都是那种典型的农户家的孩子,感觉能读个书,当个小官就了不得了,对宋应升这个吏目师傅那也是恭敬的不行了,他们是真想和宋应升学点东西,回去好好当打杂的。

宋应升这个不适应啊,曹公公的侄子跟他学打杂,这事,怎么想,怎么感觉怪异啊!

一行人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去了,张斌却还在那里闷头处理公务,直到下午,他把手头的公务处理完,这才让人招来了陈子龙等人。

陈子龙他们应招而来,不过却不是三人,而是六个,一一见礼之后,张斌才知道,这三人也是松江府的举人,分别是杜麟徵、周立勋和彭宾。

张斌先没问这三人来干嘛,而是亲切的问陈子龙他们三个道:“懋中、彝仲、复斋,这两年可曾用功,明年会试可有把握?”

三人互望一眼,用眼神推举出陈子龙代为回答道:“学生谨记恩师教诲,每日苦读不赘,如若不出意外,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意外原本是有的,他们三人因为参加复社,被阉党余孽温体仁等人给阴了,连续两届会试都名落孙山,像陈子龙,好好一个“明诗殿军”,状元之才,考了三次才中了个三甲,徐孚远更是终崇祯一朝,都没有考上进士!

不过这次,张斌已经跟徐光启打招呼了,而且他们又听了自己的,没有参加复社,闷头在读书,阉党余孽应该没有注意到他们,凭真本事的话,相信他们中个进士都没多大问题。

张斌点头道:“嗯,那就好,只要你们用功了,金榜题名就不是问题,就怕你们不务正业,去参加什么复社,浪费时间。”

这时六人互相看了看,又公推陈子龙出来问道:“恩师,复社领袖张溥张乾度惊才绝艳,领袖群伦,痛斥阉党,名动天下,复社也是声震朝野,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无数,恩师对他们为什么如此不屑呢?”

张斌闻言,扫了他们一眼,陈子龙三人还好,就是有点好奇而已,杜麟徵等三人却颇有点不平的表情,貌似对自己蔑视复社有点不满啊!

他想了想,干脆问道:“这么大的声势,起到了什么效果呢?”

陈子龙代为作答道:“阉党不是已然伏诛,东林也已重掌大权,大明中兴有望啊!”

听他瞎忽悠,阉党伏诛是他张溥的功劳吗,东林重掌个屁的大权,要不是自己暗中出手,这会儿内阁次辅钱龙锡已经被判死罪了,内阁首辅韩爌估计也引咎辞职了,孙承宗、成基命估计也快了,他们就是崇祯收拾阉党的刀,这会儿朝堂上阉党余孽多着呢,他们分分钟有可能被干下台,还重掌大权!

张斌摇头道:“现在朝堂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京官上千,东林又有几人,还有他张乾度惊才绝艳,领袖群伦,现在又身居何位,除了痛斥阉党,他又于国于民做了哪些实事?”

“这个。”,陈子龙顿时语塞,杜麟徵等人也是微微色变。

张斌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你们啊,年轻热血,光听人忽悠,什么事情都要看实效,不是看人说的有多好听。他张乾度的惊才绝艳为师可能比不上,但是,为师现在好歹也是福广总督了,好歹还能为福广千万黎民百姓谋点福利出来,好歹还能将福建的海盗剿灭了,好歹还能击退红毛番收复东番,好歹还能率大军将建奴赶出北直隶。他张乾度能干什么?天天带着一帮学子到处忽悠,能把海盗忽悠灭吗?能把红毛番忽悠走吗?能把建奴忽悠死吗?”

六人闻言,无不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斌随即教导道:“惩恶扬善,救国救民并没有错,但是,不能光嘴上说,必须实干才行,说的再好也没多大用处的,所以,你们要想救国救民,就好好读书,考上进士,进入官场,手握大权,才能真正救国救民,不然,都是空话。”

六人均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杜麟徵等三人更是激动的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想追随总督大人救国救民,请总督大人收下我们吧。”

张斌淡淡的道:“不想着参加复社了?”

三人连连摇头道:“不想了。”

张斌欣慰的点头道:“嗯,想真正救国救民才是对的,我可以收下你们。”

三人闻言大喜,立马磕头拜师,张斌含笑起身将他们扶起,郑重的叮嘱道:“你们要注意,不但不能参加复社,连复社的事都不要去管,他们风头出的太厉害了,总有人会收拾他们的,你们不要被牵连了。”

第十一章 组织募捐第四十九章 廷推风波第二八六章 复兴的希望第八章 暗夜偷袭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这么玩的第二五九章 同盟协议第四章 糊弄第二十三章 成亲记第四十章 卢阎王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给他们一点教训第二十六章 夜探诏狱第六十四章 秦桧府第五十一章 试制第八十二章 治国之道第十五章 称兄道弟第九十章 嘘寒问暖第一章 疯狂的阁部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四章 这下麻烦了第五章 赐猛将两员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九十章 嘘寒问暖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第三十四章 我们什么都没干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二十五章 鸿门宴(下)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二二九章 东瀛最后的希望第二十八章 东番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二六〇章 亲赴欧陆第二十六章 崇祯教子第一一三章 谁的赢面更大第一七三章 崇祯无德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将陷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进东盛堂第五十七章 错综复杂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五十八章 疯狂研制第三十七章 各自布局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万两第十四章 说服英国公第四十四章 围歼建奴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六十九章 明争暗斗第十一章 是功还是过第九十三章 复起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们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十九章 募捐风波第四十四章 轻型铁甲战舰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击了第七十三章 我连你们一起干趴第六十四章 秦桧府第十八章 怨气冲天第三十八章 咸菜第二九一章 扭转战局第一七七章 开干第五章 东番特战营(上)第二三九章 推广经济作物第二三五章 国公力压亲王第四十二章 丰收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怀庆府第十六章 新城新气象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二十五章 霸临平户藩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七十七章 大捷之后是大劫第七章 明荷贸易争端(上)第三〇四章 内阁主政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二十二章 王徵进京第九十四章 装病第十四章 你偷袭京城我偷袭辽东第三一六章 权臣只有末路吗(全书完)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们的事第三十二章 带你们回大明(下)第十章 争相跑路第一〇二章 崇祯傻眼了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一四五章 上位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二十七章 布下棋子第三十七章 各自布局第十八章 东番九卫再扩招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七章 安排第二七二章 张斌的盘算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气吹牛逼第二十一章 买官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