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

很多时候,人一沉迷于某件事情,时间就会过的特别快。

比如看小说,你总想着,看一个小时就睡,看一个小时就睡,结果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等你真困的不行了,抬头往窗外一看,已经天亮了。

做事也是如此,当遇到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做的相当投入的时候,时间同样会过的飞快,这个时间不一定是以小时计算的,也有可能是以天计算的。

张斌这段时间就沉迷于造船中,或者说沉迷于造船厂的兴建中,因为战舰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

大明这会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舰,什么福船、海沧船、苍山船这些,只能算是武装商船,在近海打一打还可以,要远航几千上万里,去南洋与列强开战,那就不行了,不管是粮草、弹药、淡水等的携带量,还是火炮数量,根本就没法跟列强的战舰比。

不说和列强开打,将近一个月的航程,几万将士吃喝都会成问题。

所以,必须有战舰,有了战舰,他才能击败列强,控制整个东南海域甚至是南洋,赚取巨额的利润,应对接下来可怕的天灾和人祸,力挽狂澜于既倒。

有总督大人亲自坐镇,造船厂的建设进度自然快的惊人。

水道,主要是人手,有张斌在,要多少人,有多少人,不到两里长的水道,每条两千人,平均下来一米都不止一个人;

船坞,主要是材料,不过石材、木材、砖头、铸铁等等,只要报出来,立马派车轮舸去运,广东福建两省,包括东番,全力供应;

还有什么匠户、造船器材、造船材料,只要张斌一声令下,都疯狂向东番前卫聚集。

战舰的设计进度也很快,龙骨和船体基本不用管,将原来封舟的图纸拿来就可以用,叶轮也只是将车轮舸的叶轮放大,将支架部分改成铸铁的就行了,至于上面的结构,他们采用的办法也是直接将福船的船舱和超级战列舰的船舱按比例放大。

不管怎么说,先把样本造出来再说,有什么问题,试过以后再改进。

众志成城,速度那叫一个惊人啊,不到一个月时间,十条水道基本挖好了,第一座船坞也建造完成了,各种龙骨和船体的材料更是早已准备妥当,两艘战舰样品随之投产。

荷兰人取名的超级战列舰,张斌稍微改了一下名字,改成了威远战列舰。

根据福船改造而成的运兵战舰当然也不能叫这么复杂的名字,张斌直接取了个镇远巡洋舰与威远战列舰相对应。

上千匠户,全力以赴造两艘战舰还是很快的,龙骨和船体一月完工,这个有原来制造封舟的经验,并没有什么问题。

叶轮就比较麻烦了,虽然有车轮舸做参考,但是,叶轮可不是光大几倍的问题,叶轮大了蒸汽活塞和齿轮就要相应加大,锅炉也跟着要加大,还有烟囱,要从几层船舱中穿出去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光是个叶轮又花了将近一个月。

等叶轮装好,上面船舱的材料都差不多加工完了,所以,船舱的进度算是最快的,不到半个月就完工了。

这个时候,整船就可以试水了,在水道中修修补补又是半个月时间,将所有火炮装上,大明第一艘威远战列舰和第一艘镇远巡洋舰就这么诞生了。

三个月,做两艘二十丈长的战舰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个奇迹,当然,这只是样品。

开出水道,在西子海湾中试航了一番,张斌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大型战舰,速度变慢了,由于体积太大,再加上锅炉、火炮、人员等的重量,战舰的速度根本就达不到车轮舸那种每个时辰两百里的速度。

巡洋舰能好一点,基本上正常航速到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能达到一百六十里每个时辰。

战列舰就不行了,火炮和弹药的重量一加上去,正常航速只能达到一百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也只能达到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

时速等于只有五十里了,比光能载三四十个人的车轮舸慢了一半!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办法改进,因为威远战列舰和镇远巡洋舰并不是真正设计出来的全新战舰,而是糅合了封舟、福船、车轮舸和荷兰人的超级战列舰拼凑出来的,真要全新设计一种战舰,别说三个月了,三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张斌带着两艘战舰在东番前卫和东番中前卫之间来回航行了几趟,感觉了一下,最终只能勉强接受了,速度慢一点没什么,首先要有这东西,速度再慢其实也比荷兰人的超级战列舰快,因为他们的是风帆战列舰,没风的时候,动都动不了,就算顺风顺水也快不到哪里去。

最后,张斌拍板,这两种战舰,就按样品来做了。

威远战列舰,共有火炮一百零六门,全部是千斤佛郎机,配备炮手和水手攻击三百余人,正常航速一百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

镇远巡洋舰,共计火炮六门,前后各一门,左右各两门,也全部是千斤佛郎机,配备炮手和水手五十余人,可装载水军将士或者步卒五百余人,正常航速一百二十里每个时辰,最快航速一百六十里每个时辰。

按现有的人员配置,一年做一百艘那是不可能的,张斌给高雄造船厂下了个任务,在明年六月份之前一定要造出十艘巡洋舰和二十艘战列舰,因为到时候荷兰人很有可能再次来袭。

今年这一次,他们派了个外行过来,明年再指望他们犯这种幼稚的错误那是痴心妄想,他们肯定会派个正宗的海军将领过来,甚至还会支援更多的超级战列舰,到时候,肯定是一场恶战,有十艘巡洋舰和二十艘战列舰带领原来的战船,再加上纵火船、车轮舸和棱堡,才有希望在真正的战斗中将他们击败。

战舰的事情处理完,张斌立马回到东番总督府,在东番前卫忙碌了三个月,已经堆积了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处理。

Wωω★тTk ān★C ○

首先,他跟崇祯买的官已经来了,傅冠、倪元璐、钱士晋,全部送到,陈子壮出任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和张国维出任广州知府的任命也下来了。

崇祯还专门给他发了个中旨,对他治理福建和广东的成绩和剿灭海盗的功绩大肆褒奖了一番,至于傅冠、倪元璐和钱士晋的官职,崇祯的意思,让他自己决定,决定好了,上个奏折就行了。

总之就是对他办事十分放心,表示不会插手他对福建和广东的治理。

崇祯之所以这么好说话,自然是看在钱的份上,要每个总督都像张斌一样,一年给他来个几百万两,那他嘴都会笑歪,两京十三省,那可就是三四千万两啊,要有这么多钱,中兴大明,指日可待!

当然,其他省份的总督又或者是巡抚压根就不可能给他搞这么多钱,不问他要钱就算了不得了,所以,他对张斌还是很满意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这三人都来了好几天了,张斌一直忙,所以没来得及给他安排官职,这会儿忙完了,自然要感觉把他的职位定下来。

他分别找三人谈了几次,发现这三人也是很不错的人才,正好,他还缺三个正三品,分别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和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

这三人中,还是倪元璐最为刚正不阿,所以,张斌将他提为福建提刑按察司提刑按察使,而傅冠和钱士晋则分别出任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

福建和广东的班子至此就算是配齐了,剩下的事他就不用过于插手了,毕竟有些行省压根就没有总督,日常事物不照样没有一点问题。

他这个总督主要还是处理大问题的,比如海盗、匪盗、官员贪腐、外敌入侵什么的,至于日常事物,他只需要督导督导就行了,倒不用天天盯着。

当然,他也没时间天天盯着两省的日常事物,因为他不但管着两省的军政事物,还管着一个硕大的东盛堂。

这不,刚处理完政事,他又迫不及待的开始处理东盛堂的事了,因为早在他疯狂修建高雄造船厂的时候,他外公黄老爷子就告诉他,东盛堂快没钱了!

东盛堂硕大的产业,去年进账就有五百余万两,怎么发展了将近一年,反而快没钱了呢?

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东盛堂这一年发展的太迅猛了,才会出现资金问题,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不能只看收入,不看支出。

这一年,东盛堂在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有南洋、东瀛、朝鲜等地疯狂扩张,又是买地、又是建商铺、又是招人、又是进货,每一地投入都是数十万两之巨,那银子是哗啦哗啦的往外花,收入根本就赶不上支出。

比如,东盛堂投资修建珠海新城,就算张斌运用手中权力,动用屯卫、匪盗俘虏、海盗俘虏收集材料,修筑城墙,但是,城内的房舍还是要请专门的匠户来修建,工钱加上所有参与人员的伙食费用,还有运输费用,一座城修下来也花去上百万两,再加上上缴的租地费用五十万两,这一年的租金收入全搭进去还不够。

还有,研制和生产织布机、招揽织户、进购蚕丝棉花等费用,还有各个商铺进购货物的费用,没有两三年,这钱压根就赚不回来。

这样猛搞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张斌决定,召集所有参与经营的股东开个会,商讨一下发展大计。

东盛堂参与经营的股东其实就是几家占有股份比较大的家族,也就是占一成股份的黄家、张家、郑家和占半成股份的骆家、曹家、毕家、戚家、俞家、毛家。

这次参加会议的就比较多了,不但有股东代表还有直接参与经营的大掌柜。

张家有张斌和大掌柜张三、张军;

黄家有黄老爷子和大掌柜黄鹏、黄程;

郑家有郑芝龙和大掌柜郑芝鹗、郑芝鹄;

骆家骆养性来不了,只来了大掌柜骆养德和骆养廉;

曹家曹化淳也来不了,只来了大掌柜曹化春和曹化雨;

至于另外四家,还没有大掌柜,只是来了毕懋康、戚元功、俞成龙和毛承祚作为代表。

召集了十来天,所有与会人员终于到齐,这天上午辰时,会议终于开始了,总督府硕大的会议室几乎坐满了人,一开始却只有张斌一个人翻账本的声音。

张斌翻了大约一刻钟,终于合上账本严肃道:“现在东盛堂发展有点乱,盈利的地方很少,大家都在使劲投入,却没有什么利润,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注入,恐怕有一大批分号要关门,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盲目发展对不对呢?”

众人闻言,无不露出羞愧的表情,他们的确有点盲目了。

张斌叹息道:“这个也不能怪你们,我也有责任,在珠海的问题上我就犯了和大家同样的毛病,步子迈太大了,毕竟东盛堂生意做的太大,各方面都要注意。”

的确,东盛堂生意做的非常大,五六百万两收益已经相当于后世上百亿的收益,也就是说,东盛堂去年就相当于后世一个排名五百强的大型跨国公司了!

这一年来,经过疯狂扩张,如果不出问题,恐怕收益都要超过千万两了。

可惜,偏偏出问题了,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其实,解决的办法张斌已经有了,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见众人都露出羞愧的表情,他这才郑重道:“这次算我们运气好,因为在广东剿灭匪盗和收拾土豪乡绅时我截留了几百万两作为军费,借用一下这笔钱,还不至于出现分号倒闭的情况。”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庆幸的表情,原来还有钱,这就好办了。

张斌紧接着又严肃道:“这次我们要记住教训,以后不能再乱来了,为了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追究责任,也就是说,以后各大掌柜都要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负责,亏了,就要撤换掉。为此,我将各大掌柜负责的区域划分一下,以后,各大掌柜都负责自己的区域,不要再像现在一样,一个区域有几个大掌柜在开分号。”

区域负责,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在坐众人都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张斌紧接着便直接分配道:“福建和江西由大掌柜黄鹏负责,广东和广西由大掌柜黄程负责,南直隶和浙江由大掌柜曹化春负责,北直隶和山东由大掌柜曹化雨负责,陕西和山西由大掌柜张三负责,河南和湖广由大掌柜张军负责,云南和贵州由大掌柜骆养德负责,四川由大掌柜骆养廉负责,南洋由大掌柜郑芝鹄负责,东瀛和朝鲜由大掌柜郑芝鹗负责,大家记住了吗?”

各大掌柜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张斌最后道:“以后大家都管好自己的区域,其他人的建议,你们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总之自己的区域自己负责好,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所有大掌柜都必须来这里汇报,我们各家各派一个代表听取汇报,考核业绩。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

第四十章 状元郎对奸相第八十章 请移辽东平民第七十章 萨尔浒悲歌的背后第三十三章 挺进关中第六十一章 阴死你们第二七〇章 总督的幸与不幸第二十二章 京城内鬼(下)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体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七十三章 我连你们一起干趴第十章 张捷上任第十六章 张斌再出山第四十八章 主考官之争第五十六章 重现曙光第二十六章 温饱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五十八章 大辽河堡第七十五章 妇人之仁失辽阳第九十三章 巴蜀惊变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二五二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五十九章 皇太极的连环计第一章 进京第八十章 阉党无耻第一八三章 君君臣臣第二八二章 计救国王第一〇一章 兵临海州城第十章 儿媳妇第二十一章 开源节流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三十五章 责任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一五六章 巨贪第七十二章 荷兰人来干涉了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三十七章 各自布局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二十一章 未来帝师第一一三章 谁的赢面更大第十六章 崇祯的怀疑第二十二章 京城内鬼(下)第一六二章 用东林第三〇五章 加强监察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同体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十章 我们也有海盗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二十一章 八员虎将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祸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九十四章 装病第二十八章 赐名成功第十七章 纳捐助饷第八十三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上)第九十二章 灾情蔓延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门口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师舰队第一三〇章 看谁耗不起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七章 安排第十八章 应招而来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七十八章 帝师出镇关宁锦第十六章 崇祯的怀疑第二十二章 来点小伎俩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二十二章 体恤民情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第九十八章 稀里糊涂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第四十八章 声东击西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二十章 年不好过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八十九章 迁移饥民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八章 贪财好色第二八九章 闪电结盟第十九章 乔迁新居第五十九章 望风而逃第一二五章 大举反攻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四十二章 教导太子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三十九章 孙元化来投第四十九章 廷推风波第一一三章 谁的赢面更大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与穷亲戚第十三章 半个下马威第二十八章 东番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三十章 感动第二八七章 封地和联姻第八章 贪财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