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党争祸国

黄承昊手捏几张证供坐在马车上,眉头深锁,天还有点凉,但他手心却已经冒出了汗水。

他这会儿真的很紧张,倒不是这稿纸上写的东西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张斌让他去忽悠皇上。

张斌并没有在他面前掩饰其清除阉党余孽,控制整个朝堂的野心,因为如果不告诉他目标,他这颗重要的棋子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温体仁、钱象坤、谢升、张至发、谢陛、张四知等等,想起这些阉党余孽,浙党和齐党的大佬,他心里就一阵发毛,这些人,他硬撼一个都撼不动,现在,张斌竟然让他把这帮人全干翻!

毕懋康、蔡善继、邹维琏、陈子壮、倪元璐、钱士晋等等,这些清廉正直的名臣,竟然真的是张斌的亲信,这个张斌也没有向他隐瞒,因为他要用这些人来取代浙党和齐党,控制整个朝堂!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张斌这盘棋下的也太大了,太惊世骇俗了!

张斌还跟他说了,这次的全盘行动就是投名状,如果他能经过这次考验,就能真正进入其核心阵营,隐含的意思他也明白,如果这次他不好好干,很有可能会被无情的清理掉,因为他通敌叛国的铁证还在张斌手里呢。

忽悠皇上他是很拿手,但是,这次张斌让他忽悠皇上的内容实在是太震撼、太敏感了,一不小心就会惹得皇上大怒,他这个忽悠皇上的老手都不免紧张的手心冒汗,心惊肉跳。

他正在那紧张的思索着忽悠皇上的事情呢,午门外的六科值房已然到了,都到这里了,再紧张也得上了,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随即毅然跳下马车,踏着坚定的步伐往乾清宫走去。

崇祯这个人虽然生性多疑,但是,他并不是没有付出过信任,像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他就很信任东林那几个遗臣,崇祯四年之后,他一直对温体仁信任有佳,不管别人怎么“诋毁”,他都一直坚定的信任着这个大奸臣,可惜,历史上,崇祯并没有遇到过像李东阳、张居正这种值得他付出信任的治世能臣,如果有,崇祯或许还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围绕在他身边的基本上都是些只知道争权夺利,完全不顾大明存亡的奸臣,正因为这样,他才会一次次的付出信任,一次次的失望,以致他在十七年之内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也被他换了十多个!

这会儿,他已经隐隐有点怀疑温体仁了,他对黄承昊倒是越来越信任了,因为当初王应熊说黄承昊窥视吏部尚书之位,还妄图入阁为相,但是,王应熊被他收拾了以后,黄承昊根本就没露出一点入阁为相的想法,新上任的吏部尚书薛国观也跟他没有任何牵连,这足以证明黄承昊之所以去查王应熊完全是因为王应熊有问题,黄承昊自己并没有别的想法。

这样一个一心为他监察百官的左都御史他自然信任有佳,当然,就算他再信任黄承昊,黄承昊也不可能成为内阁首辅,甚至连入阁为相都不大可能,因为他只想黄承昊为他监察百官。

这时候,听闻黄承昊前来求见,他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这次廷推的也让他心里相当不爽,他总感觉群臣联合起来在欺瞒他甚至架空他,现在他就希望黄承昊给他查出几个贪官污吏来,好好惩治一下,震慑震慑群臣。

黄承昊果然又查出个大贪官来,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呈上来几张证供,不过,这个贪官的确让他有点意外,竟然是刑部尚书张四知,这样一个清水衙门的主官能贪这么多银子吗?

他略微有点惊奇道:“这个张四知真的贪了这么多银子?”

黄承昊也不清楚啊,不过他相信张斌,因为张斌出手还从未落空过,他坚定的点头道:“回皇上,是的,张四知的确贪了这么多银子,只是微臣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崇祯这个奇怪啊,没找到确凿的证据你呈上来干嘛,难道要朕仅凭这一串数字就去收拾一个正二品的朝廷重臣,这也太儿戏了吧!

他有些为难道:“秉忠,没有确凿的证据朕也不好下旨拿下张四知啊,毕竟他是六部尚书。”

秉忠是黄承昊的字,一般叫臣子的字就代表崇祯对这个臣子已经相当信任了,黄承昊闻言,受宠若惊道:“皇上,微臣知道,微臣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张四知贪腐一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微臣可以让人继续查,但是查张四知的时候,微臣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不得不斗胆来求见皇上。”

一个尚书贪腐几十万两还不算严重,还有更严重的问题,那得多严重啊?

崇祯不由追问道:“什么问题?”

这会儿黄承昊反倒扭捏起来了,他吞吞吐吐道:“皇上,这件事微臣也没找到任何确凿的证据,如果微臣说的不对,微臣斗胆,求您不要生气。”

崇祯心里这个急啊,他最怕人吞吞吐吐吊胃口了,黄承昊却偏生在这个时候吊他胃口,他不由催促道:“你说,言臣风闻言事无罪,朕怎么会生气,就算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生气的。”

黄承昊闻言,鼓起勇气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党争您应该清楚吧?”

崇祯一听“党争”二字,不由脸色大变道:“党争祸国,朕怎么会不知道,要不是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党争,大明怎么会被折腾成这副模样!”

黄承昊装作痛心疾首道:“是啊,党争祸国,特别是天启朝的党争,齐楚浙党为了斗败东林不惜与奸宦魏忠贤合作,组成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阉党,一举把持朝政,险些将大明陷于万劫不复之境,还好皇上英明神武,一举将阉党铲除,不然,大明危亦。”

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崇祯对这记马屁还是相当受用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然心急如焚,哪有心情享用这记马屁,党争啊,可是足以亡国之祸,如果再出个像阉党那样的私党,把持朝政,胡作非为,那大明真的危险了。

他不由摇了摇头,焦急道:“好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了,你到底发现了什么啊?”

黄承昊装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郑重道:“皇上,那微臣就斗胆说了,现在,东林虽然被魏阉屠戮殆尽,阉党好像也已销声匿迹,但是,阉党余孽却一直妄图把持朝政,而且,他们就快成功了!“

“啊!”,怎么可能,自己怎么没感觉到呢,崇祯不由失声惊呼道:“不可能吧!”

黄承昊依旧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一字一顿道:“原吏部尚书王永光,山东东明人,原吏部尚书闵洪学,浙江乌程人,原兵部尚书闵梦得,浙江乌程人,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浙江乌程人,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广总督张捷,浙江嘉兴人,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史范浙江台州人,这些人已经证明是阉党余孽,而齐楚浙党正是阉党主体,楚党当初因为内讧已经式微,齐党和浙党却一直兵强马壮,这些人,正是齐党和浙党。“

崇祯闻言,莫名其妙道:“这些人不都已经伏诛了吗?”

黄承昊点头道:“是啊,这些人已然伏诛了,但是,这些人是怎么爬上高位,当上朝廷重臣的呢,微臣一直很奇怪,这次,微臣追查张四知一事,终于发现了这其中的原因。”

崇祯这个急啊,连忙追问道:“什么原因?”

黄承昊又装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一字一顿道:“现内阁首辅温体仁,浙江乌程人;现内阁次辅钱象坤,浙江会稽人;现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谢升,山东德州人;现内阁大学士礼部左侍郎张至发,山东淄川人;现工部尚书谢陛,山东德州人;现刑部尚书张四知,山东费县人;原吏部和兵部一直是他们把持,现任吏部尚书薛国观和兵部尚书张凤翼也是他们推举的,原来的都察院也被浙党的唐世济把持;只有户部,老尚书毕自严,四朝名臣,德高望重,他们想尽办法才把老尚书整的告老还乡,还好,老尚书向皇上举荐了曹珖曹大人,不然,朝堂所有重要衙门包括内阁都被浙党和齐党把持了!还有太常寺、太仆寺、通政司等衙门,浙党齐党,也充斥其中,这些微臣就不一一例举了,皇上稍微查一下就明白了。皇上,微臣冒死觐见,就是为了此事啊!皇上,微臣想说的就是,从崇祯三年以后,整个朝堂几乎都被阉党余孽把持着啊!“

崇祯闻言,呆愣当场,他脸色已经变得难看无比,这些,他还真没注意过,但是,这些都是铁铮铮的事实啊!

他实在不愿意相信,自己看重的阁臣和六部尚书大多都是阉党余孽,要真是这样,自己岂不蠢的跟猪一样!

他呆愣了半晌这才试着为自己的愚蠢辩解道:“这个,不能因为他们恰好是浙江籍的和山东籍的就说他们是浙党齐党吧?”

黄承彦仿佛豁出去了,毫无畏惧道:“皇上,微臣斗胆,当初微臣的老上司,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曹大人之所以告老返乡,听闻就是因为他被诬指为什么西党首脑!还有山西籍的工部尚书程启南、户部右侍郎孙居相、太仆寺正卿魏光绪等朝堂官员,后面全部因此被罢免。其他人微臣不敢妄自评议,但是,微臣可以拿项上人头担保,曹于汴曹大人绝对没有结党营私,工部尚书程启南、户部右侍郎孙居相、太仆寺正卿魏光绪跟曹大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瓜葛,什么西党首脑纯属凭空捏造,无中生有!但是,曹大人偏偏因此告老返乡了,工部尚书程启南、户部右侍郎孙居相、太仆寺正卿魏光绪等朝堂官员也因此被相继罢免了,这纯粹就是阉党余孽的阴谋,紧接着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和工部尚书谢陛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就是为了夺取都察院和工部的控制权!他们能将所有山西籍官员硬凑在一起,诬指为什么西党,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是浙党、齐党呢?“

崇祯闻言,脸色更难看了,当初他逼退曹于汴,罢免程启南、孙居相、魏光绪等朝堂官员,不就是因为听信了温体仁的谗言,说他们全是山西籍的,所以是什么西党,现在想起来,当时有证据吗?什么证据都没有,就因为他们都是山西籍的官员!

这个问题,他真没脸说了,他想了想,又为自己辩解道:“这个,他们都是因为才能出众、政绩突出才被提拔上来的吧,不能因为凑巧他们籍贯都是浙江和山东的就说他们结党营私吧?”

黄承彦真是豁出去了,他仍旧毫无畏惧道:“皇上,微臣斗胆,这正是微臣怀疑他们的原因,微臣查过张四知的履历,他的履历简直荒唐至极!他是壬戌科殿试三甲第四十四名,却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他天启五年刚从翰林院出来就晋升为正六品的詹事府左中允,天启六年他还什么都没干就晋升正五品的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天启七年他还是什么都没干又晋升为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皇上钦定阉党逆案,他没动静了,但是,崇祯四年,温体仁刚刚掌权,他又无缘无故的晋升正三品的刑部右侍郎,天启七年,京察大计,他同样没有任何功绩便晋升为刑部尚书!皇上,他从翰林院出来还不到十年啊,一路从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升到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根本没有任何功绩,无功升赏,这不正是阉党的惯用伎俩吗,他要不是齐党,怎么可能升这么快!“

崇祯闻言,脸色由白转红,打脸了,打脸了啊,他刚说这些人都是因为才能出众、政绩突出才被提拔上来的,黄承彦立马用张四知的履历啪啪打脸,这真是......。

第十章 张捷上任第四章 招抚第二九一章 扭转战局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万两第十六章 暖床丫鬟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三十一章 毕自严入狱第二六五章 远洋生意不好做第一四二章 气数已尽第二十三章 整编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当皇帝第二〇九章 斩首第二七九章 自酿的苦果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六十五章 犯众怒第五十七章 规模空前的大海战第四十五章 积木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二二〇章 张香出嫁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一六九章 父子反目第十七章 海战无敌俞家军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师舰队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二十一章 八员虎将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五十六章 发展大计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三〇一章 劝皇上放权第二一一章 另一个军阀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杀忠良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惨了第十二章 混蛋相亲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三章 挺进辽河第二十三章 整编第二八四章 无奈的国王第四十一章 门牙给你敲掉第一六三章 坐看风云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门第五十四章 大败荷兰第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一四二章 气数已尽第三〇五章 加强监察第二〇三章 左将军你有病啊第八十章 阉党无耻第二章 搬迁第二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二七九章 自酿的苦果第二六八章 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第十二章 杨鹤论罪第一九四章 只手遮天第十章 争相跑路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七章 这家伙好毒第八章 讨价还价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四十六章 拉开序幕第三〇二章 思虑周祥第四十一章 好戏登场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五十七章 闯王末路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军阀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记响亮的耳光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荣第二〇〇章 东林不足与谋第四十五章 牵挂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三十九章 孙元化来投第二二九章 东瀛最后的希望第一一二章 皇太极的无奈(感谢可口不可乐i大大的打赏)第四十六章 拉开序幕第一〇七章 皇太极也傻眼了第二十章 年不好过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们的事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八章 贪财好色第六十二章 投降第二十九章 权欲熏天第七十九章 两场大捷也枉然第五十八章 建奴与反贼第六十三章 占领第二十五章 霸临平户藩第二十二章 伤离别第六十三章 准备开战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三十四章 崇祯怒了第十一章 是功还是过第一九三章 复社寻死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