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

温体仁这会儿是严重的想多了,他还以为崇祯这次只是收拾齐党而已,他还妄图将齐党留下的空缺全部霸占,好一家独大,掌控整个朝堂。

殊不知,崇祯这次是想连他们一起收拾!

崇祯冷冷的看着这些人,一言不发,他已然对这些阉党余孽反感至极,要不是害怕朝局动荡,他早把这帮家伙全收拾了。

这时候,内阁大学士徐光启颤巍巍的走出班列,趴在御道上,朗声道:“微臣推举太子太师,詹事府詹事张斌张大人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黄大人入阁辅政,此二人皆朝廷重臣,且忠君为国,勤勉任仕,大公无私,功勋卓越,实乃阁臣最合适之人选。”

他的话音刚落,都察院和詹事府班列里面都走出几个大臣,跪在御道中间朗声道:“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这声势自然不用比,浙党那边是一百多号人,而支持徐光启的总共才十来个人,要光看声势,徐光启这简直是丢人现眼。

不过徐光启却一点丢人现眼的觉悟都没有,反而淡定的跪在那里,仿佛胸有成竹一般。

他当然胸有成竹,因为张斌和黄承昊是崇祯让他推举的!

崇祯一直认为徐光启是一个只知道一心做学问,从不干预政事的书呆子,所以,他每次有心目中合适的人选,都会跟徐光启打招呼,让徐光启出面推举一下,他哪里知道,徐光启早就加入了张斌的阵容,只是张斌一直被压制,他没机会表现而已。

这次,崇祯让他推举张斌和黄承昊,可谓正中下怀。

崇祯自然不知道这些,他这会儿只想收拾阉党余孽,重振大明河山,所以,他压根就不看那趴了一地的阉党余孽,直接点头道:“嗯,既然大家极力推举,那就擢太子太师,詹事府詹事张斌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黄承昊入阁辅政吧。”

又睁眼说瞎话,一众浙党官员和阉党余孽闻言皆是一愣,我们极力推举的是吏部尚书薛国观和兵部尚书张凤翼好不!

温体仁此时也愣住了,他眼中并没有多少吃惊之色,而是隐隐带着惶恐之色,皇上这样子,应该是什么都知道了,也就是说,皇上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对他动手,对浙党动手,他完全想错了,这会儿他应该考虑的不是怎么掌控朝堂,而是怎么保住官位!

反观张斌那边,他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已经激动的不行了,终于入阁为相了,看似崇祯简单的一句话,他背后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这盘棋,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收官阶段了。

他淡淡的漂了温体仁一眼,心中鄙夷道:“哼,死到临头还不自知,还妄图掌控朝堂,你真当崇祯是傻子吗,你真当这世上就你一个人聪明吗!”

温体仁似乎有所感应,慢慢转头向张斌望来,两人的眼神终于撞到了一起,没有想象中的天雷地火,也没有想象中的电闪雷鸣,两人只是淡淡的互望了一眼,随即便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眼观鼻,鼻观心,装起菩萨来。

接下来的廷推证实了温体仁的想法,他命人推举的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人选,崇祯一个都没采纳,反倒是黄承昊等人推举的官员,崇祯都毫不犹豫的提拔了上来,而这些,都是张斌的“党羽”。

这次廷推张斌可谓大获全胜,不但他自己和新纳的干将黄承昊顺利入阁为相,其他职位也全部被他夺取。

礼部尚书蔡善继,工部尚书毕懋康,礼部左侍郎陈子壮这些都是他在福广总督任上提拔起来的官员,至此,他已经隐隐超越温体仁,成为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权势的人。

内阁五个大学士,明里暗里,他已经占了三个;

六部尚书,包括曹珖在内,他明里暗里已经独占四席;

还有都察院这个最重要的衙门也在他的“死党”黄承昊掌控之中,形势一片大好,貌似他收拾浙党和其他阉党余孽,掌控整个朝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

温体仁怎么可能乖乖放下手中的权力,他还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甚至重新获取崇祯的信任,翻盘,再次掌控朝堂!

所以,这段时间,浙党和其他阉党官员都表现的极为清廉,极为勤勉,就如同变性了一般,崇祯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些人都是清廉正直,勤勉任仕的官员,让他们留在朝堂之上,貌似没什么问题啊!

这下,又轮到黄承昊趴窝了,他抓人贪腐其实只是个引子,除了像王应熊那么肆无忌惮的派自己的弟弟在家乡疯狂敛财,其他人要抓到贪腐的真凭实据其实很难,很多时候,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能靠忽悠崇祯,崇祯点头了,他就可以收拾人家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真凭实据。

而这个时候,崇祯一犹豫,他就拿人没什么办法了,他弹劾了几个浙党官员贪腐,崇祯也找温体仁和钱象坤谈话了,问题温体仁和钱象坤竟然无耻的装起大公无私来,他们对手下人毫不偏袒,甚至还鼓励崇祯去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就罢官削籍,不用讲一点客气。

不过,他们又一再暗示崇祯,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在勠力同心,勤勉任仕,如果因为一点风言风语就把人革职查办,整的人心惶惶,朝堂岂不是又要大乱了。

这也正是崇祯犹豫的原因,结党营私不就是要联合起来欺瞒他吗,现在人家摆明态度,不偏袒任何人,随便他怎么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绝不姑息,这压根就不像是在结党营私啊。

所以,崇祯犹豫了,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有必要这么瞎折腾吗?

温体仁这是在玩拖延战术,他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翻盘,只能隐忍待机,如果手下人真被人查到了真凭实据,他真不会姑息,撸了就撸了,死一些小喽喽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只要他还在,浙党就有希望,阉党余孽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这个时候,张斌也没有全力以赴向温体仁发动攻击,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他进入内阁是一件好事,证明他开始重新掌权了,但是,掌权也是有代价的,他从此以后就要彻底告别以往的悠闲生活了。

以前,他只要教太子读读书,习习字,甚至带着太子玩一玩,这一天就过去了;现在,他却不得不跑去内阁值房坐班,写票拟。

写票拟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州府,一千多个县,一天事情可不少,每天呈上来的奏折少说也有四百多份,而且,每份奏折上面写的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事情简单,地方上或者各衙门自己就办了,还上什么奏折,正因为他们自己处理不了,才会上奏折,请皇上定夺。

而内阁机制形成以后,皇上定夺的其实不是奏折的内容,而是附在奏折上票拟的内容,也就是内阁大学士拟定的建议,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崇祯只要在奏折上写个准,或者不准就可以了,当然,他也可能提出自己的方案,但这种时候一般很少,因为内阁大学士所写的票拟都是根据大明律法和实际情况,综合给出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崇祯只要根据建议来就行了。

这对内阁大学士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你要票拟都写不好,那什么都不用说了,赶紧卷起铺盖滚蛋吧,这会儿内阁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写票拟,你票拟都不会写,待内阁干嘛,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温体仁之所以能掌权这么久,不光是因为他会耍嘴皮子忽悠崇祯,他票拟写的好也是个原因。

当然,他不会什么奏折都自己写票拟,他一般都是挑出那些比较好处理的事情来写,而麻烦的,则全部丢给其他大学士,所以,他写的票拟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崇祯只要准准准,一路准下去就行了,这也正是崇祯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其他内阁大学士就比较的惨了,一般,分给他们的都是些麻烦事,只是看麻烦大小而已,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内阁首辅呢,他有先挑的权力。

张斌这会儿就被这些奏折搞的头都大了,温体仁倒是没有故意针对他,问题,正常分下来,一天的奏折也有一百份左右啊,每一份他都要仔细看一遍,然后考虑一下,再认真写上票拟,这时间就费的多了。

按后世的时间计算,一份奏折,他这会儿最少要看一到两分钟,然后又要考虑一到两分钟,后面写票拟倒是快,但是,再快也要一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他处理一份奏折最少要三到五分钟,一百份奏折就是三百到五百分钟,也就是六个小时到八个半小时左右。

这样一来,他一天几乎没什么时间想其他问题了,但有的问题,他还必须考虑。

比如,太子教导的问题,小太子朱慈烺那是死活不让他这个师傅走啊,因为跟着他这个师傅又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还有小师兄陪他读书,教他些粗浅的功夫,他小日子别提过的多滋润了,要师傅走了,他简直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所以,小太子朱慈烺是又哭又闹,把崇祯搞的头都大了,没办法,这詹事府詹事还得张斌兼着,这太子的教导还得张斌负责,只是给太子上课的换成了詹事府右中允陈子龙。

这陈子龙是一甲探花出身,教太子四书五经倒不在话下,只是张斌必须时不时来督导一下,检查一下太子的学业,甚至陪太子吃中饭,这样小太子才会好好学习,不然的话,他就闹!

还好文华殿离内阁值房也就几十步路,张斌处理奏折处理的累了也需要出来走走,散散心,来文华殿督导一下太子倒费不了多大事。

不过,这段时间,他也不光是处理奏折,督导太子学习这点事,还有齐党的问题他必须处理,所谓齐党尽去其实是齐党大佬尽去,齐党官员,留在朝堂之上的还大有人在。

这会儿齐党大佬虽然都老老实实滚蛋了,但是,他们掌权的时候提拔的官员却没几个老老实实滚蛋的,这些人同样不甘心放下手中的权力,或许是谢升和张至发等人交待的,又或许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总之,他们就是赖着不走。

张斌又怎么会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齐党大佬既然已经全部倒台了,就必须把他们手下的小喽喽清理干净,你如果放任不管,等他们慢慢发展起来,那又将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他不得不安排人明察暗访,将齐党提拔的官员全找出来,又一个个去查实他们的罪状,这样崇祯才有借口将人革职查办又或者直接罢免。

当然,他还可以选择请崇祯强撸,什么罪状都不去查,只要确认是齐党一系的官员,找出一个,干掉一个,但这样一来,朝堂上下同样会人心惶惶,无罪而诛,一两个甚至是十来个还可以,齐党官员可不止几个,而是几十个,莫名其妙的把人撸了,而且一撸就是几十个,朝堂上下不人心惶惶才怪。

崇祯对收拾齐党官员倒是很支持,他对齐党真可谓深恶痛绝,不说别的,光说那个张四知,那简直就是没有一点人性的人渣,这种官员齐党竟然还使劲提拔,使劲维护,齐党能是什么好货色!

可以说张四知这粒老鼠屎将齐党这一锅汤全打坏了,要不是出了个这家伙,崇祯对齐党的印象还不会这么差。

张斌在收拾齐党官员的同时自然也会考虑浙党官员的问题,但是,浙党这会儿都在偃旗息鼓装好人呢,要找出像张四知这样的老鼠屎来,真的很难。

浙党中有没有这样的老鼠屎呢,有肯定是有的,像以前的王应熊就是,可惜那时候张斌并没有从大局着手,利用王应熊一案将整个浙党拖下水,他只是单独针对王应熊一伙在那使劲整,这会儿人家都被砍了,说什么都迟了。

浙党这个庞然大物到底从何处着手呢,怎么从中挑出老鼠屎来让崇祯对他们深恶痛绝,痛下杀手呢?

正当张斌绞尽脑汁苦思的时候,浙党中的老鼠屎竟然自己滚出来了,不过,他滚出来的方式比较特别,因为他一滚出来,整个朝野上下都整动了!

这个人会是谁呢,他又是怎样滚出来的呢,为什么他一滚出来整个朝野都震动了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十八章 策对崇祯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挡道第三〇七章 永兴改制第九十五章 巨贪上任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监第二〇六章 我说你能行你就能行第三十六章 当廷对质第二章 京城告急第一二五章 大举反攻第四十二章 辽河阻击战第五十九章 野战虎蹲炮第二十九章 卖关子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一八七章 弑君否第三十三章 试种第五十章 科举之争第二十四章 人情味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十四章 说服英国公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六十二章 意难平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二三三章 安抚永乐勋贵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三十八章 闭门羹第三十八章 闭门羹第一五〇章 克沈阳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气吹牛逼第五章 两边都惹不起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将第二十三章 成亲记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占领只是时间问题第十九章 朝纲乱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五十四章 要钱要命第四十三章 缺铜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十六章 没事找事第三十二章 劳役第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第二十一章 京城内鬼(上)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四十五章 积木第二卷 第四十章 风流才子第四十一章 佛郎机炮不好做第一三二章 气得喷血第四十章 卢阎王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六十四章 列强吓到了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四十六章 疯狂乱咬第五十三章 收复河山第五十三章 挺进辽河第二六五章 远洋生意不好做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三十章 推广问题第二十六章 东盛堂第四十四章 捡到宝了第五十四章 有奸细第二八〇章 专治各种无赖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四十九章 选拔第二八六章 复兴的希望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个笑话第一二八章 玩骑兵过时了第二六九章 恐怖的大明海军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进东盛堂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二十四章 诬陷我也会玩第二十六章 崇祯教子第一〇九章 围点打援第一八七章 弑君否第七十二章 荷兰人来干涉了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一章 危机降临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十七章 我们也摆个鸿门宴第一一〇章 旷世大战第七十章 忽悠第四十八章 防御第四十六章 拉开序幕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二六八章 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第三十一章 毕自严入狱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五十八章 送别第七十章 忽悠第六十二章 辽河大捷第九章 建奴又来了第四十六章 只为伊人第四章 糊弄第三十章 难道她对我有意思?第四十五章 牵挂第二十六章 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