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亡国之兆

皇太极死了,他死前不但算计了多尔衮兄弟一把,还命人封锁了消息,以防止张斌趁机大举进攻。

他一世枭雄,谋略出众,算计了大半辈子,很多人都栽在他的算计当中,但是,他死前这些算计却大失水准,可以说是一件都没有成功。

比如算计多尔衮兄弟,他想着只要封锁了消息,用不了多久,多尔衮兄弟必定会和张斌在辽阳大打出手,斗个两败俱伤。

他没想到多尔衮兄弟会这么快就得知他的死讯,更没想到多尔衮兄弟会丢下辽阳,直接率军回沈阳,他这样算计人家,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自己的儿子树了个强大的敌人!

又比如算计张斌,他以为封锁了消息张斌就不会知道他死了,他以为张斌知道他的死讯之后就会大举发动进攻。

结果,他又算错了,张斌很快就从他自己手下那里得知了自己的死讯,而且,张斌得知他的死讯之后,并没有大举发动进攻。

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张斌又想玩养寇自重的把戏?

当然不是,张斌再怎么养寇也不会养建奴,建奴可养不得,要养也只能养农民军。

因为农民军只是流寇性质的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建奴可是立国要和大明争天下的强敌,养得不好,分分钟玩死自己。

他之所以不大举进攻沈阳,不但不是为了养建奴,反而是为了削弱建奴的实力。

他的想法貌似有点矛盾,你想削弱建奴的实力,你去打他们啊,再不济让关宁铁骑去清剿浑河沿岸的诸申和牛录啊,待辽阳城什么都不干,就能削弱建奴的实力吗?

还真能!

因为人或多或少都讲点亲情,一家人,在没有被外人威胁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但是,一旦有外人来欺负他们,他们又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人。

张斌之所以不大举进攻,就是想让多尔衮兄弟和皇太极留下来辅助他儿子的人斗个你死我活,等他们斗的差不多了再出手,这样收拾起来就简单多了。

这种事并不少见,这种策略也不是没人使用过,像当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袁崇焕就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可惜,袁崇焕有点太狂妄了,努尔哈赤病死之后,他竟然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并假假意思要与建奴和谈!

他是想着装出和和气气的样子,让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放松警惕,大打出手,去争夺汗位,等几兄弟斗的差不多了,他再去收那渔翁之利。

但事情偏偏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皇太极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很快就坐稳了汗位,而且还将计就计,派使者和袁崇焕联系,做出很想议和的样子。

袁崇焕还想着算计别人呢,却反过来被皇太极给算计了,他就这样傻乎乎的留下了私通建奴的把柄,为自己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历史上,他之所以被凌迟处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太过于狂妄或者说太过于潦草了。

他压根就没想到皇太极会挖个坑把他埋了,更没想到,朝中的阉党余孽正需要一件大案来牵连东林党,阻止崇祯继续清查阉党逆案。

结果,皇太极把坑一挖,他自己就屁颠屁颠的跳进去了,然后阉党余孽再把土一填,他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斌可没他那么傻,想让人家放心内斗并不一定要跑去假假意思说想跟人和谈,你做出不出兵,或者说收兵的姿态,同样能让他们兄弟子侄肆无忌惮的大打出手。

所以,他收复了辽阳城之后,便装出一副不思进取的姿态,将沈阳附近,浑河两岸的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全撤了,又在辽阳城中大摆宴席,疯狂庆祝,貌似收复了辽阳城他便心满意足了一般。

当然,这些都是装给建奴看的,对崇祯,他可不敢露出丝毫不思进取的意思,要让崇祯知道他不思进取,估计崇祯就该跟他翻脸了。

他让崇祯看到的是相当积极的一面,不但攻克辽阳城的消息他很快就上奏了,而且,还时不时就给崇祯献上数千甚至上万建奴首级,制造出不断向沈阳进军的假象。

话说他这会儿正窝在辽阳城看多尔衮兄弟和代善等顾命大臣内斗呢,又没打仗,哪里来的首级呢,难道他也玩起了杀良冒功的把戏,逮着辽阳城里的建奴平民一顿狂杀!

他当然不会干这种事,这些首级其实是关宁铁骑和辽东军以前清剿太子河和浑河沿岸诸申和牛录的时候积攒起来的,当时,他并没有上缴,也没有上报,为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就好比他歼灭了建奴骑兵之后也没有马上上报,而是等到崇祯派来的太监高起潜想坑他的时候,一举拿出来反坑了高起潜一把。

张斌在辽阳城又是制造不思进取的假象给多尔衮兄弟看,又是制造积极进去的假象给崇祯看,忙的是不亦乐乎,而多尔衮兄弟在辽阳城同样忙的不亦乐乎。

他们一看辽东军和关宁铁骑都撤了,果然肆无忌惮的和代善等人斗了起来,不过,他们并没有真攻城,而是占据了沈阳城外浑河两岸仅剩的良田和人口,把产出的粮食全抢了!

这家伙,这招的确够狠,他们总共才三万大军,有了这些剩余良田的产出足以坚持下去,坚持到明年粮食再出产的时候,而沈阳城里的代善等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手下不但有九万大军,还要负担沈阳城中数十万族人的粮食供应,这些人可都是宗族亲戚又或者八旗将士的亲属,不给他们饭吃不行啊。

多尔衮这招简直比直接攻城还狠,因为沈阳城中的粮食储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一直吃一直吃,没有一点进账,不出一年,这粮食就要吃个底朝天了!

这一下,反而轮到代善他们着急了,他们不断派出使者,让多尔衮兄弟不要独占了城外的粮食,多尔衮兄弟却一直咬定,让他们率军进城,这粮食就大家一起分一起吃,不然,没门!

双方因为这粮食问题是越吵越厉害,越吵越厉害,眼看着就要大打出手了,建奴也慢慢露出了亡国之兆。

这点与历史上大明亡国之兆简直如出一辙,大明之所以亡国,说白了也是因为粮食问题,西北的饥民饿极了饿的没办法了不得不大打出手,跟土豪乡绅抢,跟皇室宗亲抢,跟朝廷大军大打出手,最后甚至直接冲到京城,逼的崇祯上吊,大明也因此而亡国了。

那么,建奴会不会也因此而亡国呢?

第二十二章 京城内鬼(下)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三十五章 还治其人之身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亲终屈服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二五五章 拜见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第八章 贪财好色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一三〇章 看谁耗不起第九章 你们想造反吗第一百章 皇太极发动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十四章 招兵买马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杀忠良第五十三章 世上无难事第三十一章 银票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一章 密议第二章 吹牛有风险第二一三章 城墙还可以用炸的第一章 疯狂的阁部第九十八章 稀里糊涂第二六五章 远洋生意不好做第一〇五章 炮火轰鸣建奴惊第五十一章 试制第二〇三章 左将军你有病啊第二章 京城告急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一一九章 这次大明要报复第一〇九章 围点打援第八十八章 请尚方宝剑第四章 想办法募捐第二十九章 罗汝才扛不住了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八章 明荷贸易争端(下)第三十四章 战术运用第六十六章 无法无天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八十五章 齐党尽去第二〇九章 斩首第八十七章 危机四伏第十五章 俞龙戚虎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九十一章 安置试点第二十三章 成亲记第一八六章 崇祯落幕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七十六章 经抚不和内斗起第三十四章 崇祯怒了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师来了第八十五章 张香进宫第一章 加征辽饷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术第六章 这家伙吹牛第八十四章 又一个朝廷重臣栽了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六十八章 大明王师来了第十四章 说服英国公第一九三章 复社寻死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第三十四章 我们什么都没干第十二章 强盗逻辑(下)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铳第八十一章 东林无能第二卷 终章 千夫所指东林党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国的援军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八十七章 危机四伏第一八八章 太子问计第七十三章 我连你们一起干趴第五章 赐猛将两员第七十一章 初战告捷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三一六章 权臣只有末路吗(全书完)第四十六章 只为伊人第五十五章 乐开了花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十八章 怨气冲天第一六三章 坐看风云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五十六章 年节第四十九章 剧情突然反转第三十六章 唐世济进去了第六章 一个一个来第二十七章 灾民终安定第三十九章 贪腐潮第三十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三〇章 看谁耗不起第二十五章 蕲州李氏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战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给他们一点教训第四十一章 书成第二六一章 坚定的走出去第二十七章 整顿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