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会跳墙的

东瀛使者捧着国书,在两队明军士卒的包夹下,满脸凝重的来到了明军的帅帐。

这时候张斌还没到,帅帐中就几个侍卫木桩子一样站在四周,也不跟他说话,他只能站在帅帐中间干等着了。

还好,不到一刻钟时间,外面就传来一阵行礼的声音,紧接着,一个面冠如玉,看不出具体年龄的大明官员便大笑着走进来,朝他拱手道:“抱歉,抱歉,军务繁忙,让贵使久等了。”

他身边的陈浩正要翻译,那使者却是立刻捧着国书,鞠躬行礼道:“日出国治部省大辅石川一郎参见大明帝国首辅大人。”

哎呀,这汉语说的蛮标准的吗!

这东瀛人会说汉语倒也不奇怪,因为东瀛也有很多儒学爱好者,甚至很多东瀛的高层官员都以会写汉字为荣。

张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快步走到帅位盘坐下来,他身后孙传庭、孔贞运、曹文诏等文臣武将也纷纷在两侧的条桌后面,算是作陪,只留下左首的位置没人去坐。

石川一郎见大明官员都坐定了,这才捧着国书郑重的行礼道:“这是我们天皇陛下和征夷大将军拟定的国书,请大人过目。”

张斌朝侍立一旁的陈浩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国书取过来,随即便打开国书认真看起来。

这国书上也是工工整整的汉字,倒省了他让人翻译的尴尬。

他认真将国书看完,这才郑重的道:“贵国的要求请恕我们大明不能答应,我们大明是礼仪之邦,是想与贵国和睦相处,但是,你们东瀛却不想,万历朝你们接连两次进攻我大明属国,当时我们大明也请你们撤军,你们主动撤军了吗?你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以朝鲜为跳板,入侵我们大明,我大明的天威是这么好触犯的吗?我郑重的告诉你,这次,我们大明也不会主动撤军。”

石川一郎闻言,并没有大惊失色,一份国书就让大明撤军,这个他没想过,德川家光也没想过,这国书只是引子,和谈的引子。

他再次站起身来,鞠躬赔礼道:“抱歉,文禄庆长之役的确是我们日出国先出兵的,但是,那是前任摄政关白丰臣氏的决断,与我们天皇陛下和征夷大将军并没有关系,我们天皇陛下和征夷大将军都想和大明和睦相处。这点,这几十年来我们没有再出兵朝鲜就是明证,还请首辅大人看在我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罢兵息战。”

张斌挥挥手示意他坐下来,随即假装为难道:“你们进攻我们大明属国的时候没有主动撤军,现在,你让我们大明主动撤军,这不可能吧,你们的诚意不能就是一份国书,几句话吧?”

这就是要好处咯,只要有得谈就好,就怕没得谈,石川一郎咬牙道:“我们可以适当做出赔偿。”

张斌闻言,貌似露出了一点笑容,他郑重的问道:“贵国可以做出什么赔偿?”

这个,由于时间仓促,他来的时候幕府大将军根本就没跟他讨论过赔偿的问题啊,德川家光只是让他赶紧过来让大明停战,至于赔偿,可以停战后再谈。

他干脆直接道:“这个还要看贵国想要什么样的赔偿,我们天皇陛下和大将军的意思,只要贵国愿意退兵,一切好商量。”

好商量啊,那我就按惯例给你来个狮子大开口吧。

张斌假装犹豫了一下,随即坦言道:“我们大明皇帝陛下的意思,如果贵国能向我们大明称臣纳贡,我们可以考虑撤军。”

石川一郎虽然早有心里准备,还是免不了大吃一惊,称臣纳贡,这价码也开得太高了吧,让人怎么还价!

他相当清楚,这称臣纳贡可不是低个头,喊大明皇帝万岁万万岁,然后上点礼就完事了,如果称臣纳贡,天皇和大将军都得听大明的,甚至继位什么的都要经过大明的允许,天皇陛下都要经过大明的册封!

他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还价,因为大明不要他们赔钱,也不要他们赔地,而是把整个东瀛赔出去!

最后,他只能颓然道:“这个,我无法回复首辅大人,这么大的事情只能由我们天皇陛下和征夷大将军来决断。”

张斌假装理解道:“嗯,这个本官清楚,那贵使就请快点回去请示你们天皇陛下和征夷大将军吧。”

这一轮和谈就算是结束了,石川一郎满脸凝重的告辞而去,孙传庭、孔贞运、曹文诏等文臣武将满脸不解的看着张斌,这国公爷到底什么意思啊,刚说出兵又答应和人家和谈!

还是孔贞运忍不住了,他直接拱手道:“国公爷,您既已决意出兵,为什么又要答应和东瀛和谈呢?”

张斌装作满脸严肃的道:“我什么时候答应停战了,没有啊,东瀛既然不答应我们的条件,那就继续打啊,不对吗?”

卧槽,你这不摆明了耍人家吗!

孔贞运有些难以接受道:“国公爷,我们大明乃是礼仪之邦,您这样有点不妥吧?”

迂腐,跟敌人讲道理,你以为打仗是读书啊。

张斌摇头苦笑道:“开仲,万历朝的时候我们也想跟东瀛讲道理来着,他们跟我们讲道理了吗?既然他们不讲道理,我们为什么要讲道理?”

孔贞运顿时哑口无言。

这一次,东瀛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真被张斌给气死了,他派出去的使者才刚回来,他还没想好怎么跟大明还价呢,紧接着噩耗便传来了。

大明竟然兵分两路,分别突袭四国和本州!

真当东瀛好欺负是吧,狗急了也会跳墙的!

其实,他并不是毫无准备,他刚收到大明的檄文便已经下令各藩国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大明入侵了,只是明军推进速度简直太吓人了,让他措手不及。

这东瀛的军制和大明可不一样,大明要集结军队直接向各地都司卫所下令就行了,屯卫虽然严重缺额,集结起来还是很快的。

东瀛要征调军队还得先通知藩国大名,让他们去召集各自的手下,中间本来就多了一道手续,而且他们也没有屯卫体系,集结成军的速度慢的很,藩国的军队十天半个月能集结起来就不错了,再跑到九州岛,最少得一个月,但是,张斌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把九州岛拿下了,他能有什么办法。

他只能让各藩国军队往本州中部集结,准备出击,同时派出使者去向大明求和,这会儿各藩国的军队才堪堪集结到一起呢。

他这会儿总算是整明白了,大明就没想过要撤军,要让他们撤军,唯有把他们打回去!

打就打,在本州这片土地上,我会怕你二三十万明军吗!

第八十七章 危机四伏第五十七章 捷报频传第四十五章 牵挂第四十九章 廷推风波第十八章 张斌自辨第三十九章 绣楼姑娘第五十七章 火烧敌营第九十三章 巴蜀惊变第三十五章 责任第七十一章 脏银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四十六章 嘴炮误国第一九八章 是时候收拾复社了第十五章 众怒难犯第七章 连升三级第二四九章 税赋暴增至三千多万两第十八章 张斌自辨第五章 反贼也懂兵法第一三九章 封锁消息第十七章 纳捐助饷第四十章 状元郎对奸相第十章 红颜祸水第三一五章 永兴盛世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亲终屈服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二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八十七章 辽东危局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并第四十二章 擢调王徵第十六章 戚家余烈第六十四章 温体仁慌了神第五十五章 暗夜偷袭第二十七章 布下棋子第十章 张捷上任第四十四章 大手大脚第二十二章 体恤民情第二八〇章 专治各种无赖第二十五章 流连忘返第四十二章 丰收第七十四章 将红毛番给朕灭了第四十七章 交换第一四一章 兄弟干架第一三二章 气得喷血第二二五章 东瀛被打到集体自闭第四十六章 只为伊人第十三章 半个下马威第五十一章 历史的教训第二十一章 京城内鬼(上)第六十四章 温体仁慌了神第一五〇章 克沈阳第二八二章 计救国王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十八章 怨气冲天第十五章 戚家军威武(上)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一三四章 要么投降要么死第五章 惊天大案第四章 辞官第三一〇章 王师出征第五十章 万人敌第四十一章 佛郎机炮不好做第三〇三章 几亿两的生意第一四六章 了结第四十四章 苦命鸳鸯第二三五章 国公力压亲王第五十一章 历史的教训第三章 一步登天第三十二章 粮仓国脉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内连下两城第五十章 拼爹第一百章 皇太极发动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国的援军第四十六章 拉开序幕第七章 狗急跳墙第一七六章 动手第二十三章 戚家军史话第二二九章 东瀛最后的希望第二四六章 有钱人的生活第八十三章 接连落马第十六章 新城新气象第三章 围剿第二九五章 谁的拳头大第二十六章 温饱第四十六章 帮忙第五十七章 捷报频传第四十九章 廷推风波第二十五章 政绩第八章 不破不立第二六六章 诱人的果实第二十五章 霸临平户藩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们和睦相处吧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将陷第七十九章 东番九卫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五十八章 建奴与反贼第二三一章 解决土地兼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