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

孙传庭这个时候着实有点紧张,一万对十多万,围剿反贼的时候那的确没问题,问题东吁王朝的大军不是反贼啊,他们的装备可比反贼精良,听说这阿瓦城中的守军还有火枪和火炮,他们要把火炮抬出来拼命,那可就麻烦了,人家可是跟荷兰人买的正宗的红夷大炮!

这时候,城里的他隆王比孙传庭还要紧张,因为他不明白明军为什么突然冲到阿瓦城来了啊,这几年他可没去招惹大明,大明这是为了什么呢?

他考虑了几天,还是没敢跟明军开战,这点明军他虽然不怎么放在眼里,但是,大明的实力他相当清楚,如果自己胆敢主动开战,那可不是眼前这区区几万明军就完事了,后面可能会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当然,老是这样耗着也不是个办法,孙传庭刚率第二波人马把阿瓦城围住,他隆王便派出了使者,请求谈判,看看大明到底想干嘛。

这下可把孙传庭高兴坏了,谈判,好啊,东吁王朝完了!

倒不是说他有信心通过谈判劝降他隆王,这他隆王既然派来了使者,就证明人家在城里呢,而他根本就不会跟人家谈判。

他的回答是,我们大明天朝上使还未抵达,要谈判,还得等几天。

这也是张斌预先定下的策略之一,不管他隆王什么时候遣使来谈判,都不要急,等大军全部到齐,再跟他“谈”。

等大军全部到齐了,那还有什么好谈的,八万对十余万,再加上数百艘轻型铁甲舰相助,大明王师绝对碾压阿瓦守军,他隆王非降不可,不投降,那就打到他投降为止!

没过几天,秦军剩下的一万人马和三万福广军终于到齐了,整个阿瓦城附近的河道也停满了轻型铁甲舰,张斌也最后一批福广军抵达阿瓦城外并亲自接见了他隆王派出的使者。

他提出的要求简直让他隆王瞠目结舌,他竟然要求东吁王朝投降大明,将所有领土改成大明的州府,接受大明的统治!

开什么玩笑,他隆王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这大明天朝上使怕是狂的没边了,这家伙以为现在的阿瓦城还是几十年前的阿瓦城吗,为了防止明军再次攻打阿瓦城,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跟荷兰人买了八十门红夷大炮,架在城墙上,明军就算来再多他都不怕。

其实并不是张斌狂的没边了,而是东吁王太子平达力狂的没边了,当初张斌就曾派使者跟东吁王太子平达力提过这个要求,人家根本就没搭理,甚至都没派人通知他隆王,所以,他隆王才会莫名其妙的被明军围在阿瓦城。

张斌可不是跟他隆王开玩笑的,他隆王刚拒绝他的要求,他便下令,开始轰击阿瓦城。

这次,他并没有运来千斤佛朗机炮,因为大金沙江离阿瓦城西还不到两里,轻型铁甲舰上的火炮完全可以轰到阿瓦城里,他根本就不用带千斤佛郎机过来。

这一下可把他隆王给吓傻了,五百门大炮轮流轰击,那滚雷般的火炮轰鸣声几乎没有间歇,着实恐怖啊!

大金沙江离阿瓦城西还不到两里,江面上的轻型铁甲舰能轰到城里,城里的红夷大炮自然也能轰到江面上的轻型铁甲舰,他隆王是令人开炮反击了,但是,效果却差到令他绝望。

明军的轻型铁甲舰根本就轰不烂啊,因为西面城墙上总共也就二十门红夷大炮,他们操控火炮的技术还不怎么样,而且他们还要冒着雨点般的炮弹装填弹药,瞄准开炮,那效率和准头可想而知,基本上一轮下来能有一两发炮弹轰中明军的轻型铁甲舰就不错了,而且明军的轻型铁甲舰中弹之后根本就没什么反应,甚至连炮弹大的窟窿都没有,这怎能不让人绝望!

更令他绝望的还在后面呢,明军的火炮轰击好像就没有休止一样,一连轰了几个时辰都没有半点停歇的迹象,而西面城墙上的二十门红夷大炮才轰击了几轮就全废了,城墙也被轰得到处都是洞,更为可怕的是,有些炮弹直接从城墙上飞过,飞进了城里,阿瓦城西数里范围内到处都被轰得七零八落,城西的平民百姓都拼命往城东躲,整个阿瓦城都乱套了。

他隆王并不是个意志坚定,不怕死的英雄,他真被明军这猛烈的炮击给吓坏了,这样下去,就算是铁铸的城墙也扛不住啊,被明军轰了几天之后,眼看这西边城墙就要变成秃子了,他终于派出使者,向明军请降了。

他隆王率文武百官投降,东吁王朝彻底臣服大明,征服南洋的战略就算是大体完成了。

张斌并没有把他隆王怎么样,他只是要求他隆王签署命令,命东吁各地守军全部向明军投降,随即便派出秦军将士,分散前去受降。

至于他隆王,他不但没有囚禁又或是打杀,反而组织人力在琼州府给他隆王修建了一座豪华的王宫,给他颐养天年,同时还按大明亲王级的待遇给他分封了土地,包括暹罗国王、安南国王和占城国王都是如此,甚至连安南阮氏和安南郑氏都封了郡王,而且都在琼州府给了相应的封地。

这种作法,让南洋诸国的国王又是惊喜又是无奈,他们知道,以后他们肯定是没有机会再雄霸一方当土皇帝了,不过,能维持奢华的生活,并有世袭的封地着实让他们惊喜不已,他们都以为大明很可能会将他们干掉呢。

南洋至此就基本上算是平定了,不过,这还只是开始,要将整个南洋完全纳入大明朝廷的掌控可没这么简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南洋诸国都必须撤去原来的区域规划,建立新的州府和行省,以方便朝廷管理。

对此张斌倒是早有准备,东南半岛面积大约相当于大明四五个行省那么大,张斌直接就将其划成了四个行省,除了原有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他还设立了广南承宣布政使司、中南承宣布政使司和东南承宣布政使司,原来的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使司则直接改成州府,还有东吁王朝、暹罗和占城等地域,全部按大明的规制设置州府县城,统一由朝廷直接管辖。

至此,南洋才真正成为大明的内海,大明的海防前沿直接南移了数千里,此举不但让列强的舰队很难威胁到大明的本土,还为大明沿海的繁荣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三九章 推广经济作物第十章 红颜祸水第十六章 崇祯的怀疑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第十四章 说服英国公第二七〇章 总督的幸与不幸第二十五章 鸿门宴(下)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下)第二九六章 英荷终低头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上)第三十七章 天雄军凶猛第一九六章 中兴大明从抄家开始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十五章 糜烂第一九〇章 再探诏狱第三十五章 败逃第三一二章 战东吁第四十章 建城和铸炮第四十四章 轻型铁甲战舰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二七一章 荷兰人望风而逃第十五章 举荐孙传庭第一七一章 废立太子第二十一章 招抚郑芝龙第十三章 嚣张无比第十六章 崇祯的怀疑第十七章 海战无敌俞家军第五十六章 重现曙光第八十一章 东林无能第二十八章 赐名成功第七十二章 东瀛割地赔款第八十三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上)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十八章 息事宁人第一三〇章 看谁耗不起第十五章 戚家军威武(上)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三章 英国公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将第二五九章 同盟协议第一六二章 用东林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场第五十五章 海军上将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四十八章 要变天了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将陷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五十章 率军冲阵第十八章 张斌自辨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总督第二八二章 计救国王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一一五章 建奴溃逃第六十六章 属国琉球被欺负了第二三四章 比比谁更狂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焕第五十四章 西宁堡第八十七章 东番兵事(下)第七十六章 下一盘棋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第二十八章 东番第八十章 阉党无耻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十章 查抄贪官污吏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荣第六十五章 坦诚相见第一四一章 兄弟干架第一五七章 崇祯的手段第八十三章 从车轮舸到轮船(上)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十七章 吃了个瘪第四十三章 梳栊之资第九章 又玩海盗劫掠第一五九章 还不是首辅第三章 围剿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六十章 远征巴达维亚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九三章 复社寻死第五十六章 重现曙光第六十四章 震撼人心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十三章 功过全凭一张嘴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们第二四九章 税赋暴增至三千多万两第三十五章 责任第六章 贪腐之道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一二二章 欲夺辽东兵权第二十八章 东门山第一〇九章 围点打援第十七章 吓温体仁一跳第十九章 朝纲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