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

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

和朱标告别,回到自己的住所,陈景恪说道:

“想不通是吗?”

朱雄英点点头,又摇头道:“隐隐约约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明白了什么。”

陈景恪说道:“那是你还年轻……”

“君主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敬畏,历史上被臣子当做傀儡的皇帝,并不在少数……”

“尤其是军中大将,多桀骜不驯之辈,想要让他们听话,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才有功高震主这个说法。”

朱雄英不禁点头,确实如此。

陈景恪继续说道:“……君主想要服众,靠的不仅仅是大义和权力,个人威信也同样很重要。”

“现在的你只有储君的名义,手中没有权力,也没有树立起威信……”

“莫说是军中大将,文官对你也只是尊敬,而不会真的听伱的命令。”

“永昌侯今日,就是在帮你立威,告诉天下人你是太孙是储君。”

“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们是血亲。”

他将蓝玉为何会当众参拜太孙,又在宴会上退缩,详细的讲了一遍。

“今天顶撞陛下的若不是永昌侯,我是绝对不会让你站出来的。”

“其实也不用你站出来,太子早就下令将人撵出去了。”

“我敢让你站出来,也是算准了,永昌侯一定会维护你的威严。”

“果如我所料,他退了。”

“明日‘太孙斥退永昌侯’的故事,就会传遍应天府,很快天下人都会知道此事。”

“从此之后,所有人都要正视你……”

“对于你的命令,不敢再有任何怠慢。”

朱雄英恍然大悟,有些失落,有些感激,又有些羞愧的道:

“原来是这样吗……那我岂不是更应该去感谢永昌侯?”

陈景恪严肃的道:“不,你是去安抚他的,不是道谢。”

见朱雄英一脸懵懂,他解释道:

“你是君,他是臣。臣子维护君主的威严,天经地义。”

“所以你无需道谢。”

“若真去道谢了,就是在害他。”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何会是害他?”

陈景恪说道:“他会认为你的一切都是他给的,然后变得更加狂妄自大。”

“长此以往,会失去对你的敬畏之心。”

“到那个时候,你将再也无法指挥的动他。”

“所以你不能去感谢他,就算心里很感激,也不要轻易表达出来。”

“你要让他知道,他做的都是他应该做的。”

朱雄英思考了许久,才郑重的道:“我明白了。”

“这就是你常说的,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只有大家恪守其道,方得长久。”

陈景恪笑道:“对,就是这个道理。”

朱雄英点点头,但眉头却紧紧锁住,似乎有什么心事。

陈景恪只是看着,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可我总觉得,他如此帮我,我什么都不做心中有点过意不去。”

陈景恪欣慰的笑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你小子要是真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那以后就别怪我留一手了。

“所以殿下才说,让你去永昌侯府安抚他,而不是让你不要去。”

朱雄英再次点头,原来如此。

父亲一下就想到的事情,我还要在景恪的解释下才知道,我要学的还很多啊。

然后苦恼的道:“可是我该如何做,才能让他知道是安抚他,而不是道谢呢?”

陈景恪没有回答,起身来到书架前,找到《唐书》(新),将列传十四取出。

翻开将其中一页折起,又重新将书合上。

“将此书给永昌侯送去,看他作何反应。”

朱雄英疑惑的将书接过,翻到折起的那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然婞直,颇以功自负,又廷质大臣得失,与宰相不平。”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

“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敬德顿首谢。”

这是尉迟敬德传。

说他居功自傲谁都不服,还差点一拳将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了。

李世民很生气,就将他叫过来说,我以前也认为汉高祖屠戮功臣太过了。

可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才知道,杀韩信、彭越不是汉高祖做错了。

而是韩信等人太过骄纵,不得不杀。

一番话说的尉迟敬德汗流浃背,幡然悔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敬佩的道:

“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陈景恪笑道:“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你将书给他送去,若他承认错误,就去宽慰他,表彰他的功绩。”

“若他没有任何表示,你就去训斥他。”

朱雄英连连点头,但又迟疑的道:

“你说他这能改吗?”

“呵……”陈景恪嗤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都快五十了,几无改变的可能。”

“不过我们要的只是他的态度,只要他能收敛一些就好。”

“而且送这本书过去,主要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你斥责他是在保护他。”

“至于教育意义,反倒在其次。”

朱雄英连连点头:“我知道了,这就让人将书给他送去。”

陈景恪本想说,宫门都快落了,明天送也不迟。

但想想还是别拖了,万一让蓝玉误会就不好了。

——

宴会散场之后,蓝玉在宫门口与一众部下分别。

他本人并未离去,而是在门口徘徊。

他在等,等着宫里有人来见他,或者召他进宫。

太孙的呵斥让他坐立不安。

他虽然桀骜不驯,却也不是傻子。

很清楚常蓝两家的未来,与其说寄托在太子身上,不如说寄托在太孙身上。

这也是为何他把自己当垫脚石,为太孙树立威信的原因。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宴会上太孙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之前他虽然帮太孙树立威信,可内心依然把太孙当小孩子看的。

说白了,他和别人没区别。

只是因为太孙是他外孙,所以他才表演的很尊重。

但朱雄英那一巴掌以及呵斥,让他陡然明白,太孙就是太孙。

就算没有自己帮衬,太孙依然是储君。

只需给他一段时间成长,他依然能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威信。

就如现在的太子。

这个真相,一时间让他有些恍惚。

他开始担心,太孙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心生厌恶。

若真如此,对他们家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越想他就越是懊恼,不是因为顶撞了朱元璋,而是为何要在太孙面前这么做。

他期望宫里能传出消息,哪怕是一声斥责都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宫里却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把守宫门的人自然都认识他,但也只敢远远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进出皇宫的人见到他,上前行礼问候。

他哪有心思应酬,只是摆摆手让人离开。

那些人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怕触了霉头,赶紧离开。

一直等了快半个时辰,太阳已经西斜,宫门就快要落锁。

他的心里就更慌了。

没消息才是最可怕的,那意味着在太孙心里,自己毫无存在感。

没多久,把守宫门的人开始做准备,这也意味着宫门就要落下了。

蓝玉满脸失落,懊恼,又为自己感到不值。

自己纵使有错,可也一心为太孙着想,没想到皆是一厢情愿。

罢了,罢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从宫里出来。

见到他眼前一亮,连忙喊道:

“永昌侯,永昌侯请留步。”

蓝玉抬起的脚步陡然停住,看着奔向自己的小宦官,眼睛里浮出一抹喜色。

“这位小公公,不知你找我何事?”

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声音是多么的温和,还带着点颤抖。

小宦官受宠若惊,连忙行礼道:

“不敢当不敢当,小的是伺候太孙的奴婢。”

“奉太孙之命,给永昌侯送一样礼物。”

说着,就递过来一本书。

“太孙说,他读此书偶有所感,希望永昌侯也用心学习,必能有所得。”

蓝玉恭敬的双手接过书,大声说道:

“谢太孙殿下,蓝玉必用心研读,不辜负殿下期望。”

小宦官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发现禁军已经开始落门,连忙说道:

“永昌侯知道便好……我还要向太孙复命,就先告辞了。”

说完行了一礼,朝宫内狂奔而去。

蓝玉罕有的拱手道谢,尽管小太监已经看不到了。

然后看着手中的书籍,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太孙心里有我的位置。

至于为何要送一本书过来,他心中也很奇怪。

不过不重要,肯送东西出来就说明重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他生气,将我臭骂一顿,问题都不大。

就在他准备翻看一下,这本书有何玄机的时候,更鼓的声音响起。

第一声更鼓响,是告诉大家,宵禁快要开始了。

还没回家的,赶紧回家。

等到第二通更鼓响起,代表着宵禁正式开始。

还在大街上溜达的,被抓住至少一顿胖揍,再关个十天半月。

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被当街打死。

跋扈如蓝玉,也不敢擅闯宵禁。

要是被当场打死了,那可就真白死了。

所以,听到更鼓响起他也不敢耽搁,连忙把手下叫过来,骑马往家赶。

他家离皇宫近,很快就到了。

算算时间,离宵禁至少还有一刻多钟。

他家中此刻是喜气洋洋,他女儿蓝燕敏带着家中上下所有人,早已等着了。

嗯,他正妻前几年亡故,只有两个妾室。

家中事务,由一个受宠的妾室打理。

不过妾室始终是妾室,遇到大事还是要把蓝燕敏推出来的。

今天迎接蓝玉凯旋,更是没人敢抢她的风头。

回到家,蓝玉自然恢复成一家之主的姿态,几句话就将众人给打发了。

自己回到大堂,拿出那本书翻了一下。

很容易就找到了折起来的那一页。

等看完里面的内容,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太孙果然生气了,喜的是太孙很重视自己。

送这本书过来的用意,自然也明白了。

劝他收敛脾气。

别人这么劝,他肯定不屑一顾,你算老几也配劝老子?

但太孙劝,他却很高兴,决定以后一定要改一改。

不能让太孙厌恶。

至于能不能改,或者改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来想将书扔一边去,但想了想又珍之又珍的收好。

这可是太孙送给我的,一定要放好。

哎呀,太孙真是聪明啊,竟然能想到这种法子来劝我。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他都这么大了。

是个小大人了。

今天宴会上训斥我的时候,和小老虎一样。

以后不能再将他当小孩子看了……

就在这时,蓝燕敏端着一杯茶进来:

“爹,喝点热水压压酒。”

蓝玉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畅快的道:

“啊……舒坦。”

蓝燕敏很是不解,问道:“爹,您没事儿吧?”

宴会上丢那么大的脸,您竟和没事儿人一样?

照以往,你这会儿应该很生气才对,为何很高兴的样子?

蓝玉心中正得意,拍了拍桌子上的书,冷哼道:

“你懂什么,看到这本书了吗,太孙送给我的。”

“挨两句骂怎么了,别人想被骂,太孙还不乐意呢。”

蓝燕敏疑惑的道:“唐书?太孙送您唐书做什么?”

蓝玉解释了一下道:“……太孙在借古喻今,劝我莫要居功自傲。”

蓝燕敏一脸无语,您也知道自己的脾气啊?

而且,这有什么可得意的吗?

不过想想,值得太孙如此花费心思劝说,也确实说明对自己父亲很重视。

而且太孙能想到这种办法,果然聪慧啊。

想到这里,她说道:“那您准备怎么回复太孙呢?”

“回复?”蓝玉先是一愣,然后才明白过来:

“是啊,我怎么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明日我就给太孙……不对,给陛下上一道奏疏请罪。”

然后又看着自家女儿,满意的道:

“不错,你也长大了。哎,你要是男儿该多好啊。”

这也是他的遗憾了,之前有过两个儿子,全都夭折了。

只养大了这一个女儿。

现在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出儿子来。

实在不行,就只能从兄弟那里过继一个了。

不过还不急,咱还能再‘征战’几年,不信生不出儿子。

将这些杂乱的情绪甩出去,他又说道:

“将我从云南带回的宝贝整理一下,给太孙送去一批。”

“再给那个伴读陈景恪家里也送一份。”

蓝燕敏表情有些不自然,道:“区区伴读而已,应该他给您送礼才对。”

蓝玉听出了她话里的异常,脸色一黑,说道:

“你不会是得罪他了吧?”

(本章完)

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204.第203章 谋高丽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346章 血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43章 暴毙第289章 政变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218.第217章 无题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292章 河西战略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268章 无题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351章 无题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02.第102章 假钞第316章 伟大思想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4章 新篇章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347章 明朝的苏武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236章 我去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春节快乐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253章 帝国时代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323章 安置成年亲王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03章 你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107.第107章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计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89.第89章 恩及父母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第79章 扩招的缘由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禅位大典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326章 有钱任性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第319章 天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