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

纳哈出几乎不战而降,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高丽方面直到大明兵临城下,都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义州城,这座边关重镇,在毫无防备之下顷刻间失守。

高丽路上门户大开。

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役中李成桂被俘了。

义州城是高丽和辽东之间的第一重镇。

大明和纳哈出交战,李成桂作为高丽军方第一人,自然要来这里坐镇。

他本来的计划是,如果大明获胜,他就从这里出兵捡点便宜。

还能趁机和大明搞好关系。

如果大明失败,他就在这里抵抗纳哈出,防止北元大军入境。

李成桂这才猛的清醒过来,自己没有眼花,纳哈出真的投降了。

然后他试图和李景隆套近乎,打探一些情况。

作为政治生物,他的内心突然就变得活泛起来。

一时间李成桂精神都有些恍惚,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人。

搞清楚这两点,他才好应对接下来的谈判。

李成桂无法,只能自己推测。

李成桂心乱如麻,此时他基本确定纳哈出不战而降,大明的军力基本保持如初。

再想想高丽……算了,现在自身都尚且不能保全,想这些又有何用。

这时,门外传来喝止的声音:“住手……”

也就是说,自己对大明是有用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前线的战况,先等来了大明军队。

纳哈出自然知道他为何震惊,很是尴尬的起身道:

“李将军,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相见,惭愧。”

随后一身亮银铠甲,面容儒雅的李景隆龙行虎步走进来:

“大帅请李将军一叙。”

之后他跟随李景隆前往明军大营,拜见冯胜。

看着如狼似虎的明军,他先是错愕,然后疯狂的大笑:

“哈哈……与虎谋皮,与虎谋皮……”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求一些好处呢?

他在高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能招降他,不论大明后续想做什么,都会方便的多。

然后他迅速得出一个结论:

大明想要招降他。

待两人重新坐好,他又说道:“纳哈出丞相弃暗投明,归顺我大明天朝,我皇必有重赏。”

看管他的明军士兵可不会惯着他,举着兵器就准备上前给他来一下。

也就是说,高丽将要面对的,是大明完整的北伐大军。

此时就算没有任何消息,他也能猜到真相了。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方孝孺的身影,一文一武都是如此的出色。

他出色的外表,让李成桂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一路来到帅帐,见到了冯胜以及……纳哈出。

只可惜,他无法获得任何有用信息。

可想而知,当李成桂看到纳哈出时的表情是有多精彩。

纳哈出投降了。

那可是足足三十五万人,还有与之相匹配的军需粮草。

只是不论他如何问,李景隆都只是以微笑回应,一个字都不说。

坐拥二十万大军,压的高丽不敢动弹的纳哈出,竟然投降了?

按捺住内心的震惊,他挤出一丝苦笑说道:

“丞相,你……哎,惭愧惭愧啊。”

“不知李将军有何打算?”

如果战事焦灼,他再相机行事。

路上根据李景隆的态度,他察觉到对方似乎并没有羞辱他的意思。

高丽能撑得住吗?

别开玩笑了。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纳哈出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大明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哈哈……”冯胜大笑道:“李将军,看到老朋友怎么不打声招呼,莫非不认识纳哈出丞相了?”

中原真乃钟灵毓秀之地也,英杰辈出。

冯胜插话道:“两位坐下慢慢谈……”

最重要的门户义州城失守,高丽已经失去了阻挡大明的天险。

关键是高丽国内局势错综复杂,高丽王威严扫地,能指挥的动多少人还不知道。

自己倒是有威望,能组织起大批力量反抗,可开没有开战就被俘虏了。

而且还有态度暧昧的读书人和文官集团。

估计大把的文人巴不得并入大明,他们顺理成章的迁回中原居住。

用《华夏简史》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支脉重归主脉。

他们就是纯正的天朝上国臣民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丽想要抵抗,几乎就是笑话。

原来高丽面对大明的时候,竟然如此脆弱。

高丽王竟然还想勾结北元抵抗,自己还想火中取栗……实在太可笑了。

越想他就越沮丧,一时间竟有万念俱灰之感。

以他的意志,本不应该如此脆弱。

但纳哈出不战而降,带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那可是以前被高丽视为不可战胜,也是他李成桂最忌惮的存在。

一个人,一旦意志被动摇,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然后纳哈出的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

彻底瓦解了他最后一点抵抗情绪。

只见李成桂长叹口气,说道:“高丽王辛禑本非先王血脉而窃居王位。”

“后又首鼠两端侍奉两国,我高丽上下无不对其恨之入骨……”

“今大明王师征讨贼王,我高丽上下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我李成桂虽卑贱,却也识得大义,愿为将军效劳。”

冯胜大笑道:“哈哈,有李将军相助,大事可成矣。”

“将军且放心,你之功劳我皇必有厚赏。”

为什么没有将纳哈出送到应天去?就是为了给高丽人一个震撼。

只是没想到,第一个目标就是李成桂,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计谋得逞,冯胜自然很开心。

李成桂归降,高丽将再无人能抵挡大明的兵峰。

之后的发展过程也确实如他所想。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李成桂就是当代高丽战神。

他的投降对高丽军心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说的夸张点,高丽王辛禑投降,带来的影响都没有现在这般大。

有李成桂的使者带路,沿途城池望风而降。

偶然遇到有不从者,也基本士气全无,坚持不了几天就被攻破。

大明军队毫不停留,直奔高丽王城开京。

与先一步到达的水师汇合。

进度条往后拉几天,大明是水陆并进攻打高丽。

一路是冯胜率领的陆军,奇袭义州俘虏李成桂。一路是俞通海和郭英率领的水师,直达京畿湾(江华湾),将驻扎在此地的高丽水师一举歼灭。

此地距离高丽首都开京只有四十里,且有水道直通开京。

在歼灭高丽水师之后,俞通海率军北上支援陆路进攻,并为孤军深入的大军输送粮草。

郭英则率四万人顺着漕运渠道直达开京,彻底切断了开京与外界的联系。

大明的动作太快太突然,高丽上下直到此时才反应过来。

然后开京陷入了混乱。

郭英没有直接攻城,而是让人不停喊话,历数高丽王辛禑罪行。

非先王血脉,与北元勾结,暗中向纳哈出输送粮草和奴隶。

大明天子震怒,派军讨伐不义贼王。

希望高丽臣民能擦亮眼睛,帮助王师拨乱反正,让两家重归于好。

啥,你们要证据?

纳哈出已经投降,要不然我们怎么有余力攻打你们。

接二连三的消息,直接把开京里的人搞蒙了。

最让他们震撼的,还是纳哈出投降。

毕竟那是当了他们百年主人的北元人啊。

这才几天,竟然就败了?

不,准确说是纳哈出竟然就这么投了?

大明的威势竟至于此?

在震撼之余,开京高丽人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是不信,那可是北元,还有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会投降?

明军肯定是为了蛊惑人心。

天朝上国,竟然用这样的小伎俩,实在可笑。

就连很多原本心向大明的人,对于这种入侵行为也非常的愤慨。

但还有一部分人,则对此深信不疑。

去年大明千人使节团营造的氛围还在,读书人和部分文武对大明那是非常向往。

发自内心的认为,高丽应该一心侍奉大明,不应该有二心。

明明说好的两不相帮,你私下竟然帮助纳哈出,这是背信弃义。

考虑到先王的英明神武,莫非你真不是先王血脉?

但凡你还有一点廉耻之心,就应该主动上书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忠心侍奉大明。

至于纳哈出投降之事?

自然不会有假,区区北元余孽焉敢抵抗王师,定然是望风而降。

连纳哈出都投了,你们还想负隅顽抗吗?

于是,双方先发生了争执。

一方认为对方卖国,一方认为对方死到临头不知悔改。

高丽王辛禑也彻底慌了。

不管纳哈出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大明的军队突然出现,并包围了开京这都是事实。

现在问题来了。

怎么办?

打?他没那个胆子。

投?更不可能。

那么,能不能派人去和明军洽谈呢?

就在他惶恐不安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门下侍中赞成事、六道都巡察使崔荣,一个能在威望上和李成桂相抗衡的人物。

和李成桂出身低微不同,他出身贵族之家,曾因抵抗倭寇入侵而成名。

后因为政治原因被放逐,离开了权力中心。

等辛禑登基,他重新进入权利中枢成为宰相。

名义上职务甚至还在李成桂之上,但实际权力比起掌握军权和财权的李成桂,还是要差很多。

关键是,此人是标准的高丽野心家,既不尊北元,也不尊大明。

他想做的是吞并辽东,与大明、北元相抗衡。

只是以前他是高丽的少数派,且形势所迫也不敢过于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

所以表面看他就是坚定的王党。

现在开京被围,他觉得时机成熟,立即进宫劝说辛禑。

大明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放过伱,现在唯有抵抗一条路走。

“大明劳师远征,必不能长久……只要我们拖到冬季到来,他们只能撤退。”

辛禑也不是蠢人,被他这么一说也坚定了信心。

于是将开京的军队全部交给他,让他主持防务。

掌握大权的崔荣立即就下了戒严令,再敢言投降者斩。

并下令动员全城力量进行防守。

一开始心向大明的那些人还不信,依然我行无素。

然后崔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决心——杀。

一天之内数百人被杀,十几家累世贵族被清洗。

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明显,开京顿时就只剩下一个声音。

颇有一种上下一心共抗强敌的架势。

正常情况下,他这么做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崔荣眼见大明围而不攻,也猜到是在等援军。

不过这也正如了他的意,他也想等援军。

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受到攻击。

大部分军队,都被调往辽东战线进行防守。

再加上镇守各个要地的军队,开京守军也就两万余人。

靠这些人,想击退城外四万明军很难。

但用来防守却绰绰有余。

在他想来,他守住开京,李成桂在外组织大军反攻,早晚能将大明赶出去。

只是……

当冯胜率领陆军抵达开京城下,当纳哈出和李成桂两人集体出现劝降,开京炸了。

崔荣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纳哈出降了也就算了,你李成桂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叛变了? шωш¤тTkan¤¢O

可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家。

同时还命令军队,严密监视亲大明人员,防止他们内外勾结。

他的处置不可谓不快。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大明千人使节团,带来的影响。

于是他死于部下背叛。

亲大明分子从家中涌出,接管了开京兵权,将崔荣及其心腹抄家灭族。

随后冲入王宫,将高丽王辛禑擒获,然后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

高丽就此灭国。

虽然还有顽抗分子,但孤军作战的他们,已经无法阻挡大明的脚步。

碧澜渡,得知这个消息的大明使节团成员,无不瞠目结舌。

这个变化实在太突然,也太大了。

纳哈出就这么投了?高丽就这么亡了?

这也太容易了吧?

之前大明还将纳哈出视为生死大敌,将高丽视为辽东战事的重要力量,特意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团来游说。

结果就这?

就在大家怀疑人生的时候,有一个人却露出了看透一切的表情。

那就是方孝孺。

“一石二鸟,真是好计策啊。”

“景恪啊景恪,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啊。”

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38章 圣人言第263章 无名宰相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157.第156章 蓝玉:请太孙示下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250章 南洋攻略220.第219章 打交趾?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51章 新的课题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19章 天竺攻略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第242章 新罗婢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章 夺嫡旋涡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7章 将计就计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319章 天竺攻略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42章 新罗婢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第313章 见闻第42章 惬意的朱标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73章 皇恩浩荡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204.第203章 谋高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231.第230章 无题第241章 汉四郡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章 力挽狂澜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15章 太孙伴读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79章 扩招的缘由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98章 无题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318章 洛下学宫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309章 那啥无题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第351章 无题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218.第217章 无题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