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无题

“张弛有度?”马皇后惊讶的说道:“这真是他说的?”

朱元璋颔首道:“是啊,谁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很多革新有未尽之意。”

“咱以为他会趁着迁都,大刀阔斧的推进变革。”

“没想到他竟然说要休养生息五年,着实出乎咱的意料。”

马皇后欣喜的道:“好好好,他有此认识我们也就放心了。”

“大明立国二十一年,从来都没有消停过,百姓已经不堪其扰,是时候歇息一下了。”

朱元璋赞叹的道:“若他再年长二十岁,咱不介意恢复丞相制,让他来当大明的丞相。”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说道:“你这是恩将仇报,没看到他一直在竭力避免权势吗。”

朱元璋嗤笑道:“呵……规避权势?他太天真了,站在那个位置上,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他了。”

“以雄英对他的信任,以及他的能力,将来必然要行宰相事的。”

“虽然他竭力避免与权贵相交,可他的计划总要有人去实施。”

“他弄一帮子人研究算学形学,其目的就是从中选拔合适的人才。”

“现在又准备开办书院,教授他的那一套学问……”

“将来他培养的人出仕,必然会推着他前进的。”

“嘿……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只能无奈的说道:

“希望他们君臣能善始善终吧。”

朱元璋不在意的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那时咱们早已经是冢中枯骨了,操这个心做什么。”

“不过他能知道张弛有度的道理,应当也知道如何保全自身,咱们就别瞎担心了。”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雄英心中有股气,想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景恪以前行事更是雷厉风行。”

“我就怕他们两个做事太冲动,反而坏了大事。”

“现在我已无忧矣。”

朱元璋点点头,也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然后他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既然接下来五年以休养生息为主,咱是不是可以让位给标儿了。”

马皇后哭笑不得的道:“你就这么不想当这个皇帝?”

朱元璋连忙摇头道:“妹子你是懂咱的,不是不想当这个皇帝,而是该让了。”

“这五年朝廷也不是什么都不做,陈景恪说要深化革新。”

“可是现在咱已经无法理解他的革新了,再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拖后腿。”

“让标儿来当皇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展拳脚。”

“而且皇位更替必然会带来朝野动荡。”

虽然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共用一套班子,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位置还是要换人的。

而换人就必然会带来一些政局的动荡。

现在朝廷要休养生息,能将这种动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等修养生息结束,朝廷必然会有大动作。”

“到那个时候再换皇帝,会影响到朝廷大计的。”

马皇后也被他说服了,微微颔首道:“伱考虑的也不无道理。”

“不过你也说了,换皇帝是一件大事,不能仓促而行。”

“这样吧,先找个机会让标儿监国。”

“等再过上一年半载的,如果局势稳定,你就顺势传位给他。”

朱元璋说道:“这个法子好,就这么办了。”

夫妻俩关起门就这样商量好了国家的未来。

——

船队很快就来到洛阳,远远的就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犹如一座大山横跨在伊洛二水之上。

船上也响起了一阵阵惊呼声。

朱元璋眼睛也有些发直,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洛阳城。

早就知道新城规模宏大,还要数倍于应天城,真正看到了才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

陈景恪也倍感骄傲,这座城可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

百万人规模的大都市,再往前追溯也就只有唐长安城了。

这时,一支规模较小的船队从洛阳城驶出,很快就来到他们面前。

正是太子朱标,率领先一步到达的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圣驾。

一番见礼之后,朱元璋赞道:

“好好好,新都标儿你修的好啊,这才是天朝上国应有的气象。”

之后一行人没有直接去皇宫,而是乘船绕着城池观看起来。

城墙高达八到十米,顶部宽六到八米。

墙体分两部分,一为内芯,以水泥浇筑而成。二为外墙皮,用砖砌而成。

水泥外面包砖,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修缮方便,三是延缓水泥老化。

进入内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名为承天大道,直通皇宫承天门(天安门)。

这条道路一看就知道,借鉴了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创意。

此时承天大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

朱元璋换乘御辇,从承天大道直入皇宫。

同乘的则是马皇后、朱标和朱雄英三人。

其他人关系就算是再亲近的,也只能跟在后面。

皇宫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是仿照应天皇宫修建而成,样式布局几乎一模一样。

不得不说,前世明清两朝的宫廷建筑,都受到了南京故宫的影响。

和汉唐宫廷建筑比起来,规模并不算多大,但突出一个巧字。

究其原因,还是钱的问题。

汉唐时期黄土高原到处都是森林,各种木材应有尽有。

就近取材,宫廷自然修筑的非常宏大。

到了宋朝年间,黄土高原被砍秃了。

木料只能从很遥远的云南或者海外等地方运来,建筑成本居高不下。

宫廷建筑开始转为小巧。

明故宫就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建筑形式。

这一世也不例外,修筑洛阳皇宫的时候,大家怎么设计都觉得不满意。

要么就是成本太高,要么就是不好看。

最终朱标拍板,啥都别想了,照着应天皇宫复制一个过来。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洛阳宫。

以至于在进入皇宫之后,马皇后欢喜的道:

“像,太像了,若非细节有差异,我都以为这里是应天了。”

朱元璋说道:“像了好啊,在应天住了几十年,换个地方咱还怕不适应。”

“现在好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皇帝都说满意,其他人自然不会唱反调扫兴。

况且新都也确实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接下来就没大家什么事儿了,老朱一声令下,大家各回各家。

陈景恪和徐达几人一起,慢悠悠的往外走。

路上,徐达说道:“景恪,听说你在这里弄了一所书院?”

陈景恪颔首道:“就在城外,准备找一些孩童,教授一些杂学。”

徐达随口说道:“那正好,我家老四整天游手好闲,我正发愁以后怎么办呢,正好跟你学点谋生的本事。”徐家老四徐增寿,就是前世靖难之役给朱棣通风报信那个人。

事情泄露被朱允炆杀死,朱棣登基后封其为定国公。

徐家一门双爵,就是这么来的。

这位可不是什么游手好闲,相反,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朱元璋见到他甚为喜欢,特赐名增寿。

不出意外,他未来必然是前途无量。

徐达将他送过来,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对此陈景恪只能苦笑以对,以他和徐允恭的关系,实在用不着再将徐增寿拉进来。

不过徐达既然这样说了,他也不好拒绝,只能应承下来。

这时,一旁的汤和也附和道:“我家也有个不成器的东西,就麻烦陈伴读了。”

另外几个人也纷纷出声,要将家中的子弟送过来学习。

陈景恪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他自然知道,这些人里除了徐达是真心的之外,其他人不过是想借此搞好关系。

不过答应了徐达,若不答应其他人,实在说不过去。

总之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书院还没见到呢,就先多了几个权贵子弟学生。

之后众人话题都是围绕皇城展开的,夸赞如何雄伟,畅想将来会是如何繁华等等。

他们畅想的又何止是大明的强盛,还有自家的富贵荣华。

不知不觉来到宫门口,陈景恪不禁有些挠头。

挠头的不只是他一个,而是一大群,其中就包括徐达。

徐达大笑道:“哈哈……进了城却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闹笑话了啊。”

他的话引起了在场人一片笑声。

不过大家并不慌,也没有乱找人打听,而是三五扎堆的等候着。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就有奴仆成群结队的走过来,挨个寻找自家主人。

不一会儿广场上人就少了大半。

来接陈景恪和徐达的仆人也到了,两家这次是真的做了邻居,宅院都是挨着的。

就在皇城根上,离皇宫非常近。

两人一起返回,在门口告别各自回家。

一进门,福清就迎了上来。

陈景恪先是说了几句体己话,然后询问了父母在哪。

福清回道:“爹娘都是闲不住的人,出门逛街去了。”

陈景恪点点头,没有在说什么。

之后福清带着他四处参观。

对这处宅子,陈景恪就只有一个印象,大。

比应天那处宅子大了四五倍的样子。

转了一圈,他竟然觉得有点累。

空间大了,东西自然也就多。

比如后花园还挖了一个池塘,从外面的水渠引的活水。

对于这种奢华,他并不是很喜欢,但也知道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说自己的身份,就福清的公主身份,宅院就小不了。

陈远两口子一直到下午才回来,见到陈景恪也并没有太过于兴奋。

毕竟才分开没几天。

陈景恪问起他们对洛阳的印象,夫妻俩的评价很一致:

大,但太冷清了。

“就那几条街人多一点,其他地方都是空落落的,半天见不到一个人。”

福清担心的道:“您二老可别去人少的地方,当心遇到歹人。”

陈景恪颔首说道:“洛阳城的设计人口是百万人,现在满打满算才二十万人,空一点很正常。”

“等再过几年人就会多起来的,到那个时候你们就该嫌人多了。”

陈远摇摇头道:“哪能嫌人多,人多了才热闹……”

——

之后朱元璋挑选黄道吉日,祭拜了天地和宗庙,正式宣告完成迁都。

但事情却远不算结束,各个部门都要重新适应环境。

尤其是地方和中央对接的问题,更是需要一点点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

陈景恪也抽空去了一趟自己的书院。

就在皇城西十五里处,同样处在伊洛二水之间的一片广阔土地上。

将书院放在这种地方,可以说是陈景恪野心的一种体现。

他要在这里打造一座学城。

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眼下这片土地上就只有他的这一座书院。

书院不算大,占地只有五十余亩。

内部房屋之类的都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建好,只要人员配齐就可以开课。

他进去参观了一圈就离开了。

之后他找到程一民等人,让他们将形学研究班放在这座书院里。

同时也会从他们之中,选出一批人当教书先生。

教授学生就要有教材,陈景恪自然不会采用古代这种四书五经。

他直接仿照前世小学弄了四门科目。

语文、算学、自然、历史。

前两者就不说了,和前世没啥大的区别,不外乎就是教人识字、算数。

《自然》主要是介绍一些自然知识,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初步接触理科。

《历史》也很简单,将华夏历史梳理成一条简单的线,让学生初步了解华夏文明。

启蒙完成,才会教授进一步的理科学问。

对于他的计划,形学研究班的人虽然不解,但也给予了支持。

陈景恪也是一个公众人物了,很多人都在关注他的信息。

关于他要开办书院,教授学生独门学问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对此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则很好奇他要教什么。

毕竟他自己的能力是已经获得大家认可的,如果真的能从这里学到一些本领,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于是不少人来打听,他到底教授什么学问。

结果传着传着,就传成了他要教人百工技巧之术。

这一下就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兴趣。

原本对他开办学堂抱有敌意的儒家读书人,也彻底放下心来。

对这些事情,陈景恪一概置之不理。

随他们怎么想,越是没人在意越好。

反正他又不缺学生。

就在他忙着弄学院的时候,蓝玉大军凯旋回京,朝廷为他们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也就在此时,一条情报先一步传入洛阳。

北元伪帝脱古思帖木儿被部下所杀。

 

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263章 无名宰相第73章 皇恩浩荡第431章 良种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2章 马皇后一刻三惊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8章 御下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愚蠢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19章 当然听皇帝的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第22章 突破口第309章 那啥无题第385章 阁老们头上的人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53章 帝国时代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377章 无题第384章 两极反转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379章 他一定没听说过慕容垂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第260章 无题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54章 目标,倭国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73章 皇恩浩荡第8章 御下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403章 借题发挥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100.第100章 廷议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35章 大本堂开课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25章 明心志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第242章 新罗婢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362章 大明周报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8章 御下第342章 无题第258章 得偿所愿209.第208章 无题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428章 归来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45章 葬礼?秀场!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371章 澳洲?炎洲!第423章 玩敌养寇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第415章 最后一块死角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84章 两极反转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