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

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

“终于完成了。”陈景恪长出了口气,高兴的说道。

其他人也差不多都是如此,这三个月实在太辛苦了,比打仗都累。

徐达笑道:“诸位辛苦了,为了犒劳诸位,今日我请大家喝酒。”

平日里大家没少让他请客吃饭,今日众人却一改常态。

冯胜摇头道:“谁稀罕你的酒,别想再占用我的时间,我要回家好好睡一觉。”

蓝玉也表示没空,要回家看儿子:“天天早出晚归,儿子都不和我亲了。”

陈景恪看的有趣,这颇有点前世社畜反对公司聚餐一样。

说起来是福利,实际上就是变着花样侵占我的休息时间,谁稀罕你那顿饭是咋的。

徐达假装生气道:“这点薄面都不给是吧,好好好,以后想让我请都没机会了。”

“哈哈……”众人哄然大笑。

这一次制定新军制,着实拉近了大家的关系。

主要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关系反而比较好处。

笑过之后,傅有德说道:“现在怎么办?给陛下审核过后就颁布实施吗?”

汤和迟疑的道:“现在太子那边大动作不断,此时推行新军制,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要不再等等?”

冯胜说道:“宜早不宜迟,不能再等了。”

蓝玉也说道:“最近两年没有大的战事,是最好的改制时期,再往后拖就不好说了。”

徐达颔首道:“殿下的革新比较温和,且主要内容是休养生息,并不影响军制变革。”

关键朱标的举措还都是长期政策,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

深化革新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成效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垦荒令,这个政策可以延续数十年之久。

反倒是安抚流民、减免赋税更加简单一些。

前两年才刚刚清查过人口,流民本就不多。

而且朝廷还给出了特别宽松的政策,可以就地落户分配土地。

有这个政策在,所有麻烦问题就都解决了。

减免赋税这个看起来比较麻烦。

赡养老人和抚养超过三名子女的,减免一到两成赋税。

问题在于,以古代的效率很难准确的掌握人口情况。

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理不清的。

比如家里有四五个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的,这个怎么算?

所以,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落实。

然而人最擅长的就是偷懒。

人口情况不好掌握,那干脆就不看人口,只看土地。

五百亩地以下的,自己报人数,报上来就给你减税。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家,都能减税。

当然了,主要还是看上面的意思。

如果上面也支持,那下面必然会是这个结果。

朱标是什么意见呢?

他自然是默许的,或者说这就是他的本意。

给百姓减税。

然而,减税要有合适的理由。

没有理由随意减,就是君主带头破坏税法。

于是,就想了这个法子。

鼓励世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这本身就是很正统的理由。

用这个理由减税,完全符合当时的规矩。

而且朱标只想给小门小户减田税,并不准备给大地主减。

这就更麻烦了,田税是统一的,区别对待就是破坏律法。

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给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减,也是正当理由,因为他们穷呗。

你们大地主阶级赡养父母养活孩子,还需要国家补助吗?

如果需要就给我说,我也给你们免。

你看有几个大地主敢站出来。

脸还要不要了?

可以说,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朱标的个人风格。

通过各种迂回来达成目标。

换成朱元璋,是肯定不会这么麻烦的。

但朱标的方法有个好处,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也不会引起反弹。

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这也是为什么朱标推出了如此多的举措,社会依然平静的原因。

听过徐达的分析,众人也都深以为然。

现在确实是最适合军改的时候,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上奏朝廷,改。

这时,徐达看向陈景恪,问出了一个问题:

“景恪,文明治军之事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起身郑重的说道:

“文明治军关系着帝国计划,势在必行。”

本来众人对文明治军很不以为然,但是听到帝国计划,表情就凝重起来。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却知道事关大明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文明治军和此事有关,那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蓝玉皱眉说道:“这个帝国计划到底是什么?和文明治军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目光都看向陈景恪,他们也很好奇。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诸位,具体是什么我不能告诉你们。”

“但此计划已经得到陛下、殿下和太孙的认同。”

“大明未来的根本战略,就是帝国计划。”

“一旦计划成功,大明将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见很多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他强调道:

“太孙的评价是,能够和这个计划媲美的历史大事件,只有三个。”

“黄帝登基,大禹建立夏朝,秦始皇一统天下。”

“这个评价得到了陛下和殿下的一致赞同。”

“嘶。”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自从《华夏简史》问世,这三个大事件就被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标志着华夏文明的三次重大转折,也是三个全新大时代的开端。

帝国计划能和这三个大事件相提并论,可见是多么的重要。

陈景恪面容严肃的道:“谁阻挠这个计划,最轻也是黯然离开舞台的中央。”

众人不禁心头一颤,再也不敢有一丝轻视。

他们可不觉得这是在吓唬人,老朱的手段他们比谁都清楚。

别看现在一团和气,谁敢成为国家的阻碍,会被毫不留情的清除。

陈景恪见震慑住众人,表情舒缓了许多,说道:

“但是诸位请放心,如果将帝国计划比作一艘船,那这艘船有足够的位置可以容纳下所有人。”“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众人的表情好看了不少,只要新计划能确保他们的利益就好。

他们没有怀疑陈景恪的话,因为朱元璋一直在想办法捆绑勋贵。

如果帝国计划没有勋贵的位置,老朱对他们就不是拉拢而是清除了。

蓝玉大笑道:“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我只知道我的富贵是陛下给的。”

“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坚决拥护陛下,贯彻执行朝廷的所有决策。

不就是文明治军吗,我们支持。

徐达趁机说道:“如此最好,我提议由梁国公主持文明治军之事,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哪个不是老狐狸,自然明白他的打算。

以蓝玉和陈景恪的私人关系,他必然会不打折扣的执行计划。

但更让大家惊讶的是,徐达自己表露出来的态度。

他竟然也支持文明治军计划?

否则为何会主动提起此事,又为何要提议让蓝玉负责?

太奇怪了。

莫非他知道帝国计划的内容?

想到徐达的身份,众人愈发肯定了这个猜测。

他肯定知道了点什么。

然后众人的想法就变了。

连徐达这么谨慎的人都支持,可见文明治军计划真的很重要。

看来必须要将此事重视起来了。

但凡换一个人,他们定然会嫉妒会不满,凭什么他比我们知道的多?

这个人是徐达,大家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军方第一人,太孙的准岳父。

他比大家知道的多一些,是很正常的事情。

蓝玉知道的比众人多一点,不过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见徐达真的提议由他来负责此事,虽然很无奈,但还是表示,如果朝廷将此事交给他,他会用心去做的。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陈景恪见徐达如此为他铺路,自然非常感激。

心中暗暗决定,将来一定好好回报徐家。

之后徐达作为军方的代表,将新军制呈送给了朱元璋和朱标。

朱元璋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先问陈景恪道:

“伱给咱说说,文明治军和帝国计划有何关系?”

显然,那一番对话他早就知道了。

陈景恪说道:“陛下应当看过《马六甲海盗》,可还记得,书里称海盗代表着自由,朝廷水师代表着压迫?”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确实有这样的记载,那不是海盗用来美化自己的吗?”

陈景恪说道:“不全是,在第二部里会对此事做出解释。”

“海盗来自各个地方,登船之后会抛弃岸上的身份,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谁有能力谁就是老大,劫掠的财物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如果一艘船待遇不公,大家就会找机会投靠别的海盗船。”

“没了船员,海盗头子就算再有能力也没用。”

“所以海盗头子必须想办法维护相对的平等和自由。”

“海军则不一样,有着森严的等级。”

“在船上大家是上下级关系,下了船也一样是上下级关系。”

“普通士兵是不敢反抗逃走的,因为他们在岸上的家人就是人质。”

“所以,水师内部充满了压迫和剥削。”

“上级可以肆意欺凌侮辱甚至残害下级。”

“所以,海盗代表的是自由,而水师代表的是压迫。”

朱元璋嗤笑道:“荒谬,你是没见过真正的海盗是什么样子的吧?”

陈景恪却叹道:“陛下,倭寇的内部情况与此非常相似。”

“日本的等级更加森严,可上船当了倭寇,即便是贵族也会收敛自己的傲气,不会肆意欺凌奴隶出身的同伙。”

“我还打听过西方的情况,那边的海盗也大致如此。”

“大明沿岸的海盗之所以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家人,被海盗头子控制住了。”

“但现在情况变了,大明开海之后海贸繁华,必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

“海盗来自天南海北,孤身一人进入海洋。”

“上了船是伙伴,下了船谁都不认识谁。”

“海盗头子没有家属当人质,靠什么来控制船员?”

“以后的海盗,也会慢慢演变成我说的情况。”

朱元璋不说话了,他虽然不了解倭寇的内部情况,但他相信陈景恪不会用此事来骗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盗确实更加公平自由,军队充满了压迫。

可是……

“就因为这个原因,你就要大动干戈推行文明治军?”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曾经给您讲过,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高层看是中央集权的过程。”

“从底层看,是百姓逐渐获得人权的过程。”

“从这个规律来看,文明治军是发展的趋势。”

“与其等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前进,不如我们主动引导时代的发展。”

“如此就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混乱。”

“其二,如果我的推测成真,海盗代表着自由,水师代表着压迫。”

“我们的士兵会怎么想?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而战吗?”

“到时候恐怕会影响帝国计划的推行。”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

万事就怕对比。

没有海盗做对比,大家还能忍受这种压迫。

可如果陈景恪预测的情况真的出现了,那事情就麻烦了。

关键,如果是别人做出这个预测,他会当成笑话听。

可现在做出预测的是陈景恪。

由不得他不重视。

陈景恪继续说道:“还有太孙要在军中搞教化,如果军队处处充斥着压迫,这个教化要如何进行?”

事关自己大孙子的计划,朱元璋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论未来会如此,咱们都不能冒这个风险。”

“那就让蓝玉负责这个计划吧,以你们的关系,他会将此事办好的。”

最后的阻碍终于消失,陈景恪欣喜的道:

“陛下英明。”

之后,朱元璋就拿起新军制慢慢翻看起来。

 

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204.第203章 谋高丽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210.第209章 阳谋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90.第90章 做人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178.第177章 独眼石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250章 南洋攻略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111.第111章 出关第65章 组建海军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第241章 汉四郡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第70章 开启华夏纪元第25章 明心志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52章 解决之法第32章 马皇后一刻三惊第34章 新篇章142.第141章 被吓出病的李文忠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65章 组建海军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42章 惬意的朱标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45章 葬礼?秀场!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第268章 无题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46章 回家第346章 血第304章 气运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1章 揭皇榜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15章 太孙伴读154.第153章 这画面不对啊第46章 回家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192.第191章 不结婚就想生孩子?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33章 学问哪来的?177.第176章 异常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第44章 这孩子,能处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66.第165章 新都设计图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71章 进退有据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第65章 组建海军97.第97章 继续说啊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