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

马皇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好好想想,景恪的原话是什么。”

这句话显露出来的风格实在太熟悉了,完全是陈景恪的习惯。

只能说,她也受到了陈景恪的影响。

讲道理的时候不是直接说答案,而是引导。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说道:“历史发展是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君主权威增强的过程。”

马皇后说道:“对,可是这句话的重点在哪?不是君主权威增强,而是中央集权。”

“中央是什么?是统治国家的最高衙门。”

“天子是国家的君主,是中央的最高决策者。”

“中央的权力增强,使得天子的权威增强。”

“在这句话里,天子只是中央集团的受益者而已。”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不喜欢这个答案,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那他为何还要说咱废除丞相是正确的?”

马皇后说道:“因为一个大中央只能有一个决策者,如此才能更好的施行政策,能更好的协调全国的资源。”

“一套是以天子为主的内臣体系,一套是以丞相为首的丞相府。”

“丞相在法理上拥有极大的决策权,完全可以视作是半个君主。”

“汉朝时期的丞相权势最大,祭祀天地时,皇帝是主持人,丞相是副主持。”

“天子的命令没有丞相背书,在法理上就不具备合法性。”

“丞相可以不用请示皇帝自己任命官员。”

“田蚡曾经将一个白身,直接提拔为九卿高官,整个朝堂几乎都是他提拔的官员。”

“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纵使不满,也只能说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员,你给我留几个位置。”

“为什么?因为这是法礼赋予丞相的权力。”

“皇帝可以废除丞相,却无法剥夺丞相府的权力。”

“到了隋唐时期,丞相的权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首先是对官员的任命,只有提名权,没有任命权。”

“也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祭祀天地的资格也被剥夺,副主持换成了太子。”

“但在政务上,丞相府依然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不用请示皇帝,对许多政务做出决策。”

“所以,中央依然有两个声音。”

“皇帝强势了,丞相府的声音就弱。”

“皇帝弱势了,丞相府的声音就大。”

“皇权与相权争执不断,这不利于国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你废除丞相,实现大权独揽,从此朝廷就只有一个决策者。”

“朝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中央。”

“大中央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些年的制度变革是何等的激烈。”

“换成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激烈的党争。”

“可是在大明却都得到了执行。”

朱元璋更加疑惑:“既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何还要强化内阁?”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说点你不喜欢听的,你以为你制定的制度很好吗?”

“你自己数数,景恪为你的的政策做了多少修补?又重新调整了多少?”

朱元璋非常尴尬:“这也不能怪咱呀,咱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事情,难免有考虑不到位的地方。”

马皇后立即抓住了这句话,说道:“伱也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啊?”

“废除丞相制之后,你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四个时辰。”

“我想见你一面都是奢望。”

“就这还是有标儿帮你分担政务,如果没有他,你就算十二个时辰不休不眠也忙不过来。”

“可是结果呢?国家制度错漏百出。”

“如果不是景恪出现,我真不敢想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再次尴尬,不过更多的还是疑惑: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强化内阁就行了?”

马皇后终于说出最终答案:“什么是中央?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很多人构成的衙门。”

“大家围绕皇帝,各司其职,统筹管理国家大事。”

“皇帝要做的是指出方向,然后由别的官员来论证这个方向是否正确。”

“论证成功之后,就开始制定实施计划。”

“计划做好,皇帝审批通过,再交给下面的人去执行。”

“执行过程中要有人监督,有人跟踪了解进展,及时对政策做出调整。”

“你不光废除了丞相,还把中央的所有工作,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方向是你指出来的,计划是你自己制定,也是你下旨执行。”

“监督、了解进展等等,所有工作全都是你一个人做。”

“把你自己累的够呛,结果事情还没有做好。”

“你自己还委屈巴巴的,觉得一番心血没得到应得的好处。”

朱元璋本来还在深思,听到最后一句,连忙争辩道:

“谁委屈巴巴了,别把咱说的和受气的小媳妇一样。”

“咱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大明的国祚吗。”

马皇后倒也没有反对,说道:“虽然你的做法有些极端了,但路子是对的,大中央就是历史发展趋势。”

“而且你之前大权独揽,也为标儿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如果你没有废除丞相,标儿想改革中央机构,必然会遭到群臣的反对。”

“现在丞相府没了,皇帝大权独揽,标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分配权力。”

“不论他怎么分,群臣都只会支持他,念他的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被妹子你这么一说,咱豁然开朗啊。”

马皇后笑道:“现在还担心吗?”

朱元璋大笑道:“不担心了,不担心了,标儿又不傻,该怎么分权他比谁都清楚。”

然后他脸色一拉:“陈景恪真是太混账了,和咱竟然也不尽不实的,看咱怎么收拾他。”

马皇后知道他故意转移话题,心下莞尔,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你可要好好收拾他,几天都没来给我请安了,着实可恶。”

“不过他好像还没有表字吧?过了年就二十一了,也该取表字了。”

朱元璋怒气冲冲的道:“就用混账给他当表字,让他瞒着咱。”

马皇后自然不会当真,说道:“这个表字还真得咱们给他取。”

“他没有老师,陈远夫妻俩的学问不提也罢,长辈里面除了我们俩也就天德有这个资格了。”

朱元璋嫌弃的道:“就徐天德的学问,连咱一根头发都不如,他能取什么表字。”

“这事儿只能咱们俩来……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马皇后说道:“这不正和你商量的吗,你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思索道:“景乃影也,与光明相伴,他的字里当有明字。”

“恪乃恭谨、恭敬之意,我以为可以取谨字。”

“希望他以后明礼慎行,你以为如何?”马皇后赞道:“明谨,明谨,不错。既有字意,又有寓意。”

“这个字取的好,你这些年的书没有白读。”

“嘿嘿,那是……”朱元璋先是得意,然后才反应过来:

“不对,妹子你变着法的埋汰咱呢。”

——

且说朱标返回东宫之后,立即让人将陈景恪叫了过来,屏退左右后说道:

“爹已经同意强化内阁了。”

陈景恪不敢置信的道:“真的?这……您是如何说服他老人家的?”

朱标感动的道:“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告诉他太累,想要内阁帮我分担一点任务,他就同意了。”

陈景恪知道他不想多说过程,就很识趣的不问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老朱同意分权给内阁就足够了。

原本朱标询问他,是否需要对中枢机构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政策的需求。

他没有回答。

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老朱不会同意。

在他想来,给内阁票拟权已经是极限了。

就这还是看在朱标有高血压的份上,老朱心疼儿子才捏着鼻子同意的。

还想强化内阁,只能等到他闭眼才有机会。

哪知道,朱标只是去干清宫转了一圈,老朱竟然就松口了。

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是老朱想通了?还是朱标口才好?

但想来是前者居多,老朱这个人不是用语言能说的动的,只可能是他自己想通了。

越是如此,陈景恪就越觉得不可思议。

朱标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别想此事了,我找你来是商议一下,内阁该如何改制。”

“现在你可以放下顾虑,将你的想法告诉我了吧。”

朱元璋都同意了,陈景恪自然不会再有顾虑,说道:

“首先将军权、监察权和司法审判权剥离出来。”

“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独立运作,只对天子负责,不归内阁管理。”

朱标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颔首道:“甚合我意,内阁只是单纯的行政机构,不可过问其他。”

陈景恪继续说道:“再说回内阁,给予其票拟和驳斥权。”

“上对天子负责,下领导各衙门管理民政事务。”

朱标再次颔首,这个革新措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想要统筹协调全国资源,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

废除丞相府之后,就需要一个新部门来承担这个责任。

内阁无疑是最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的。

见他同意这一项政策,陈景恪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

内阁制,终于回归原来的节奏了。

不过并不是完全回归,因为前世的内阁明显权力过大了。

全国军政大权都归它管理,而且内阁成员全是儒家之人,最终一个好好的机构弄成了那个烂样子。

现在内阁成员是从各个群体里挑选的,儒家再也无法一手遮天。

而内阁没有了军权、监查权和司法审判权,权力也极大的缩小了。

最主要的还是军权,这个只能掌握在最高领袖手里,否则必然会导致国家大乱。

大体框架制定好之后,陈景恪又对内阁内部机构做出了设置。

“在内阁中设立办公司,协助内阁学士处理各项工作,以及负责内阁内部事务。”

“设立中书司,掌诰敕、制诏等任务。”

“设立门下司,掌管政令传达,负责与各衙门对接。”

“……”

这套机构,参考了前世政府机关的设置,又结合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糅合而成。

陈景恪自认为,非常适合这个时代了。

朱标也很认同这一点,新内阁确实非常完善了,比他想的还要细致。

接着,陈景恪又对中枢官员的选拔提出了建议:

“站在九层高塔上的人,是无法看清地面上的细节的。”

“同理,中枢高官是无法真正了解民间真实情况的,很容易出现何不食肉糜的悲剧。”

“且边防也是国之大事,如果中枢官员对边关情况不了解,也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从选拔中枢官员上做文章。”

“官员必须有基层和边关地区的工作经验,才能出任中枢官员。”

“这个中枢官员,包含了六部侍郎、尚书以及内阁学士。”

这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是去村里当村官,而是至少担任过县令。

朱标眉头微皱,说道:“恐会酿成李林甫旧祸。”

唐朝中前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在边军担任过将领的人,才能为相。

李林甫为了长期担任丞相,就拼命提拔异族将领,打击在边军当过将领的汉人。

因为异族当丞相的难度更大。

安禄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失去控制,最终差点葬送了唐帝国。

陈景恪解释道:“殿下误会了,我说的边关工作经验,不是让他们去边军当将领。”

“而是去边关省份为官,管的还是民政。”

“而且大明是军政分离的,不会出现李林甫那种情况。”

朱标这才释然,说道:“是我想差了,你这一条意见提的不错。”

“以后有志于进入中枢的,会自己想办法去基层去边关历练的,这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然后他开玩笑的道:“如此,你想进入中枢,就要去地方和边关走一遭了呦。”

陈景恪回道:“我只愿为大明天子的幕僚,对进入中枢毫无兴趣。”

朱标哑然失笑,说道:“别那么认真,我就是和你开个玩笑。”

“那一套规矩是给常人定的,你的能力无需走这个过场。”

陈景恪严肃的道:“不,这个形式必须要遵守,不可为任何人破例,即便他是天生圣人也不行。”

朱标愣了一下,赞道:“景恪真乃至诚君子也。”

制定规矩容易,能遵守规矩难。

你给天才破了例,别人就敢打着效仿你的幌子,提拔一百个庸才。

所以,有些规矩皇帝也要遵守,想走后门就想别的办法。

至少那块遮羞布不能被扯下来。

陈景恪长叹一声说道:“其实也就开国初期,才有平民能一跃而位列中枢。”

“等国朝稳固阶级逐渐固化,普通人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才有机会展望一下中枢之位。”

“这条规矩其实就是给权贵官僚家族制订的,让他们将重点培养的后人,主动送到基层和边关去历练。”

第243章 吕宋第253章 帝国时代第12章 大幕开启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457章 布局开始174.第173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407章 蠹虫传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457章 布局开始第448章 太子的强硬第30章 预见能力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55章 正义执行第405章 操控舆论第57章 实践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218.第217章 无题132.第132章 因为尊重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318章 洛下学宫第308章 新书构思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309章 那啥无题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451章 勋章第393章 新大陆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3章 夺嫡旋涡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70章 新大陆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第304章 气运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77.第176章 异常第451章 勋章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361章 各人的命运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390章 太子长子136.第136章 扒皮王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87.第87章 病之源第353章 社会模型第292章 河西战略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311章 用工荒87.第87章 病之源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21章 无题100.第100章 廷议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251章 新的课题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363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265章 直捣黄龙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378章 朱樉太卑鄙啦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第30章 预见能力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4章 力挽狂澜第473章 时间是给所有人的第237章 无题第381章 屠鱿令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73章 皇恩浩荡第46章 回家第466章 围杀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266章 破王廷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