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闪电战

三月初,朱㭎也按照约定时间出兵。

只是他们比较倒霉,在草原上转了一个多月,一个敌人都没见到。

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般,也速迭儿早就知道大明会在春季发动攻势,提前将这一带的人全都迁徙到了漠北。

乃儿不花和咬住并非也速迭儿的核心部族,有自己的想法,才会留在漠南过冬。

然后被朱棣连窝端了。

表面看,晋王这一次劳师动众却毫无所获。

然而这只是表面,事实上朱㭎根本就不在这里。

军中的那个晋王,不过是个替身罢了。

真正率领这支军队的,是他的岳父永平侯谢成。

而朱㭎本人,早在二月份就已经率军西进,前往哈密。

“山西离哈密三千里,就算日行百里也需要一个月,等到了地方将士们也提不动刀了。”

“所以我必须提前出发。”

“永平侯和定远侯代替我,率领主力北上做出佯攻姿态,切记不可深入漠北。”

“到三月底全军后撤,永平侯驻守边关防止有变,定远侯率五万大军前往嘉峪关与我汇合。”

安排好一切,朱㭎率领五千骑兵赶往嘉峪关。

因为天冷,他们行军速度并不快,二月底才到达目的地。

与先一步到达的会宁侯张温会师。

休整三天后,朱㭎做出了具体的作战计划。

“此地离哈密一千里,我会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赶路,十日内到达,对哈密城发动突袭。”

“然后回头攻打豳王部。”

“所以,会宁侯你要在十日后出关,威慑河西五卫,以策应我的行动。”

张温不解的道:“为何不先打更近的豳王部?”

朱㭎说道:“豳王部在酒泉,若先打他,更西面的哈密王就有时间做出反应。”

“不论他是逃往察合台,还是向察合台求援,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打哈密重在突袭,趁他还未反应过来一举而下。”

“所以,我要先越过豳王部,打更后面的哈密王。”

“而且一旦我打下哈密,就能堵住豳王逃跑路线,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张温担忧的道:“就怕豳王会在您背后生事啊。”

朱㭎毫不在意的道:“放心,只要我拿下哈密城,豳王就算出兵堵后路也不怕。”

“况且不是有你在吗,就算我不能如期拿下哈密城,有你在后方接应,他也不敢乱动。”

见他都想到了,张温也就不再劝说。

但肩膀上的压力却更大了。

朱㭎但凡有闪失,自己九族难保啊。

他恨不得自己去突袭哈密,留朱㭎在背后策应。

可他也知道,以朱㭎的性格是不可能接受这个提议的。

只能在心中祈祷,千万别出问题。

三月初,休整三日后朱㭎率军出发。

一人三骑,马歇人不歇,务求在十日内到达哈密城下。

当年铁木真的骑兵曾经创下了数十日不歇,平均日行一百八十里的记录,对敌人发动了闪电战。

恐怕他怎么都想不到,一百多年后会有人用相同的战术对付他的后人。

然而老天或许不想看到朱㭎如此顺利,他出兵两日后天气陡变,气温降到了冰点。

天上有雪屑降落。

在这种天气急行军,对人马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恶劣天气,朱㭎却没有放慢行军速度的打算。

将全军将士召集到一起,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

他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和废话,直入主题道:

“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加一级军功。”

“冻伤冻残者加二级军功,冻死的弟兄赐勋七级骑尉。”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到这个奖赏,本来心有怨气的士兵立即变得士气昂扬。

“万胜。”

最后他们只用了八天就赶到了哈密,最后统计下来,一百三十四人冻死,两千余人冻伤冻残。

面对这个数字,朱㭎面色不变,这是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他没有进行任何休整,直接对哈密城发动了突袭。

那一日微风,碎雪飘扬。

当毫无准备的哈密城守军,看到这支浑身裹着冰雪,从昏暗中杀出军队时,犹如看到了神兵天降。

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连尝试关闭城门都没有,任由朱㭎的骑兵从城门杀入。

正在王宫里烤火的哈密王纳忽里,乍一听到敌军杀来,还想负隅顽抗。

等确定城门失守,尤其是得知率军的是晋王朱㭎,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爷爷别杀我,我投降了。

这次朱㭎没有再着急,而是在哈密城休整几日,同时也是给张温反应的时间。

五日后,推测张温应该已经出关。

他将伤情严重的两千名将士留下守卫哈密城,带领还能战的两千余将士再次出兵。

目标酒泉的豳王。

豳王倒还算有骨气,坚壁清野关闭城门,意图负隅顽抗。

之所以没有选择正面和朱㭎对抗,实在是他这个王爷有点水。

手下只有两万多牧民,能战之士不过四千。

确实没有勇气和朱㭎正面交锋。

朱㭎并没有急着攻城,虽然对方城池低矮,但那也是城池。

他来的都是骑兵,没有攻城器械,强行攻城就是送死。

所以选择了围而不攻,双方就此僵持了下来。

如果能看到豳王,朱㭎肯定会说一句:我在等援兵,你在等什么?

豳王估计会回答:我……我也在等援兵。

只可惜,他期待中的援兵永远也不会来。

七日后张温大军赶到,朱㭎立即下令攻城:

“儿郎们在外面冻了那么多天,想今晚进城睡个暖和觉。”

于是,下午城池就被攻破了。

豳王的四千军队被屠戮一空,部落十岁以上的男人也全部处死。

但是对豳王本人,朱㭎反倒是挺尊重的,给予了最基本的礼遇。

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豳王还算有点骨气。

接下来,朱㭎就命张温分出一支军队前往哈密接管防务,并强调:

“谨防察合台出兵,以防守为主,不可轻易出战。”

之后才开始处理河西的事情。

张温先是汇报了近期河西局势:“河西五卫听闻您的行动,有些骚动。”

“但也只是加强防守,并未有出兵的迹象。”

朱㭎不屑的道:“一群鼠辈,其他势力呢?”

张温回道:“不少小部族迁走了,不过大多还在观望局势。”

朱㭎说道:“不用理他们,等定远侯大军一到,就着手废除河西五卫。”

接下来就是等待。

河西五卫和各势力,都派出代表来面见晋王,不过他们都没见到朱㭎的面。

不是朱㭎摆架子不见,而是他确实没空见。

在城内休整几日后,他亲自带人考察了河西的情况,最终决定将自己的未来的府衙放在沙洲敦煌。

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与青藏和西域相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方面,虽然干旱少雨,但有绿洲有水源。可开垦十余万亩土地,还有部分草场可供放牧。

养活五千户百姓是没有问题的。

再加上背后的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等地支援粮草,足够养活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没有汉人。

关内的汉人一般也不愿意到这里来,只能想别的办法弄人过来。

对于那些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来说,分地分婆娘就是最好的诱饵。

这也是他将豳王部的青壮全部处死的原因。

不是因为他们抵抗了,而是看上他们的女人了。

将来这些女人,都会分配给内地迁徙来的人为妻。

十岁以下的孩子,都会取汉名接受汉人教育,长大了就是汉人。

还能将酒泉空出来,安置汉人百姓。

如此他才算是在河西站稳脚跟。

自从接到朱标的信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谋划如何经略河西。

他在这里的每一步棋,都是经过计算的,不会做无用功。

就在他四处考察的时候,哈密那边传来消息,察合台汗国果然蠢蠢欲动。

只是当发现明军严阵以待,不给任何机会,最终选择了退缩。

说白了,此时的察合台汗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了。

打不过西边的帖木儿,更不敢对大明露獠牙。

四月中旬,定远侯王弼大军来到嘉峪关。

接到消息的朱㭎,给河西五卫下发了请帖,邀请他们赴宴。

鸿门宴的故事,河西五卫的五个蒙古王公自然知道。

然而就算知道又如何,只能前来赴宴。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反叛,然而王弼的五万大军,彻底断绝了他们所有的小心思。

直到这时,五卫蒙古王公才懊悔,为何不一开始就反叛截杀朱㭎。

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

宴席当日,朱㭎就宣布了朝廷的命令。

由他担任河西总督,全权管理河西事务。

同时鉴于大明已经废除卫所制,河西五卫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个命令,五个蒙古王公也面色大变。

朱㭎没有理会他们的想法,继续说出了对他们的安置方法。

两个留在河西,三个迁徙到山西定居。

之所以留下两个在河西,是为了让他们在删丹山军马场养马。

还有比他们,更适合干这个活儿的吗。

五个蒙古王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至少没有直接打散他们的部落,比想象中的情况要好了许多。

宴席结束,朱㭎就将他们给放走了。

五个蒙古王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然没有将他们扣留?

劫后余生的五个人也没敢多磨蹭,赶紧逃回家中,按照朱㭎给出的命令对部落进行迁徙。

反抗?

从洪武二年,他们接受大明的册封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而且实力也不允许。

说起来是五个王公,实际上每家也就两三万人,能战之兵不过五千。

靠这点力量,面对现在的大明,实在生不出反抗的想法。

——

河西的六个蒙古王公,豳王部被屠,其余五个也被解决。

剩下的就是如何迁徙汉人百姓,进行实际统治了。

朱㭎自己的预期,是用两年迁徙百姓恢复生产,第三年河西恢复大治。

至于中间会不会出现意外,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不过河西的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大明灭了哈密王和豳王,废除河西五卫,着实吓坏了生活在这里的部族。

大部分都选择了逃走,没逃走的也战战兢兢了,生怕轮到自己。

真正让朱㭎担心的是康藏三卫,万一他们受到惊吓反叛就麻烦了。

不过还好,早有准备的朱元璋,提前派出了使节。

在朱㭎废除河西五卫的时候,使节进入康藏见到了康藏三卫的首领。

改封三卫为土司,其它不变。

册封结束后,使节才告诉三个土司,你们和他们不一样,朝廷需要你们世代镇守康藏。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至少朝廷表明了态度,让三家的首领都放下心来。

没多久,邱广安也如计划的那般,送来了第一批三千户移民。

朱㭎将一千户安置在酒泉,两千户安置在敦煌。

并命令部分将士参与屯田,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一直忙碌到六月份,才总算是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然后,他留下张温镇守河西,自己押送哈密王和豳王凯旋回师。

另一边,朱棣也是战果丰硕。

他先是根据情报,攻破了乃儿不花。

在招降乃儿不花后,获得了咬住的过冬地点。

之后他故技重施,逼降了咬住。

至此,洪武二十二年率先南下劫掠的两个蒙古部落,全部被攻破。

北元势力再遭重创。

漠南已经几乎看不到大型游牧部落了。

朱棣也没有恋战,拿下咬住之后就班师回朝。

——

在两位亲王大杀四方的时候,大明内部也没有闲着。

今年上半年,朝廷没有进行什么大的变革,主要以深化改革为主。

唯一值得说道的事情,就是朱标拿出了一本独特的史书。

要求将此书列入学子必读科目。

此举果然遭到了文官系统的反对,如何培养学生早就有规矩的,岂能随意改动。

更何况还是未经他们允许增加的。

但朱标可不是任人拿捏的性子。

他没有和这些人争辩,而是透漏风声出去,下一届科举策论篇会增加相应的题目。

科举的策论题目本就是君主所出,这是合理合法的,谁都没办法置喙。

文官系统直接哑火,不得不接受了这门课。

要说这本史书独特,是因为它不光是介绍华夏历史,还顺便介绍了一下外面的世界。

包括天竺、帖木儿汗国、奥斯曼、罗马等,大致介绍了这些国家的情况。

重点自然是这些国家被宗教统治,不允许祭祀祖先。

正如陈景恪所料,仅此一点就让大家对那两个宗教,产生了严重的鄙视。

果然是蛮夷之辈,无父无母、数典忘祖。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大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打击宗教行动了。

在锦衣卫的疯狂打击下,小庙几乎被清扫一空,佛道两家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两家派到京城游说的人员,全都被锦衣卫圈禁不许外出。

行动一直持续到六月份,丝毫不见停歇。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朝廷真的要灭佛毁道的时候,朝廷终于放出了消息。

陈景恪对外宣布,全新的宗教管理法制定完成。

并要求佛道两家各流派话事人,十五天内赶到洛阳接受学习。

逾期不到者视为不尊法令,予以取缔。

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268章 无题第265章 直捣黄龙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第339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13章 思烹狗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341章 挖坑杀人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40章 演戏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97.第97章 继续说啊93.第93章 妖僧姚广孝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60章 无题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第83章 让他当驸马?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15章 太孙伴读第241章 汉四郡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20章 听你爹我的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218.第217章 无题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13章 思烹狗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28.第227章 力学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18章 洛下学宫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190.第189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289章 政变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126.第126章 温寒变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260章 无题184.第183章 兄弟齐心第341章 挖坑杀人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273章 大课堂185.第184章 什么重要?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08章 新书构思第1章 揭皇榜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32章 马皇后一刻三惊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71章 自古以来107.第107章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春节快乐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308章 新书构思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第58章 唯儒独尊第73章 皇恩浩荡第351章 无题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268章 无题第323章 安置成年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