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那啥无题

这确实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开始福清听的非常开心。

陈景恪描绘下的黄泉世界,更是让她充满了向往。

对历史名人跨时代的交流,也非常的好奇。

但前期有多欢乐,迎来转折的时候就有多悲伤。

等到流浪士兵最后化作星光,她已然变成了泪人。

只看她梨花带雨的样子,陈景恪就已经不需要她用语言,来评价这个故事了。

尤其适合推崇祖先崇拜的华夏族群。

可这些恶事就发生在身边。

而英雄,是构建族群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

陈景恪很是无奈,这个年代的华夏人是骄傲的。尤其是在文明方面,那真的是俯视世界。

张宇初鄙夷的道:“蛮夷之辈不识大义,行此数典忘祖之事不足为奇。”

张宇初郑重的道:“贫道知道该怎么做了,请陈伴读拭目以待。”

张宇初下意识的点点头,等反应过来,连忙解释道:

一直对此事不置可否的老朱突然发飙,将弹劾的人狠狠的训斥了一顿:

“气运之说虚无缥缈,什么时候可以凭此定罪了?”

张宇初回想宗教司的新规,尤其是禁止未经允许的宗教传教,渐渐的有些相信这番话了。

少年和落魄士兵没有任何现实关系,他们的相识就是一场偶遇。

“大明已经打开国门,主动与世界交流。”

“夏商周国祚绵长,是因为井田制限制了豪强兼并土地。”

故事的着眼点,始终就在黄泉界。

“朝廷自然会帮你们,否则也不会建立宗教司。”

这还不算完,不知道是谁,将当前佛道两家干过的腌臜事情,也全都捅了出来。

指望一棍子将佛道两家打死,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遗憾,才能强化他们对祭祀的认识。

眼看着历史上所有的坏事,都要变成两家干的了。

这么做也顺便给百姓,介绍了一下华夏历史名人。

“原来如此,陈伴读高瞻远瞩,贫道佩服。”

陈景恪说道:“你能理解最好,以后也省了朝廷许多麻烦。”

历史名人大乱斗,估计能衍生出无数的作品。

“实在是……太过震惊了,朝廷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原因,为何还要……”

这个故事并不是他原创的,而是借鉴了前世的一部动漫电影《寻梦幻游记》的设定。

他在人间绝后了?还是时隔太久后人已经忘记他了?

窃取国运什么的,毕竟太过于虚无缥缈。

陈景恪说道:“你们安逸的太久,不用鞭子抽是很难做出改变的。”

张宇初震惊不已,作为竞争对手,他太了解佛教的强大之处。

陈景恪停顿了一下,给他反应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说道:

“我华夏文明早晚要和西方二教发生碰撞,到那个时候,你们将要直面这两个敌人。”

不能遗忘先辈的贡献。

“到时这些新思想会与你们争夺信仰,你们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了吗?”

“不会将未经朝廷允许的宗教,视为邪教加以打击。”

那么能和伊教相争数百年的基教,肯定也不遑多让。

在这一点上,佛道两家都远远不如。

只要不是反朝廷的宗教,传播都是自由的。

张宇初正色道:“道教亦是大明一份子,自当为朝廷效力。”

“谁不知道王朝覆灭,土地兼并才是主因?”

“至于你们理不理解朝廷的意图,都无所谓。”

张宇初振奋的道:“我道教绝不会让朝廷失望的。”

——

很多人一直在关注着张宇初,当发现他进入陈府,就知道事情告一段落了。

见好就收。

“虽然这么想也没错,可朝廷真正的目的,是帮你们抵御外来宗教的冲击。”

“作为华夏的一份子,这也是你们必须承担的义务。”

所以他的结局是必然的。

“你们不想办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却捕风捉影,将王朝覆灭的原因嫁祸到佛道头上,是何居心?”

是个大圆满结局。

“秦朝之后的朝代国祚短,是因为无法抑制土地兼并。”

“汉朝之后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普遍崇敬祖先。”

陈景恪笑道:“很难相信是吧?”

陈景恪不在意的道:“是我唐突了才对,况且见了也未必好,不见也未必就不好。”

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产生动摇。

最终目的,是为了抵御伊教和基教的入侵。

而这也是陈景恪弄出这个故事的目的。

关键是,在朝堂已经有官员开始拿此事做文章,试探朝廷的态度。

更何况现在朝廷风向转变,他们自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种骄傲和文化自信有好处,但过分自信会让人变得狭隘保守。

最后的大结局他也做了修改,没有大团圆,一切都还是发生了。

“未来必然会有无数人涌入,也会有很多新思想传入,就如当年的佛教东传一般。”

为何还要打压佛道?搞的人心惶惶的。

陈景恪很满意这个回答,笑道:“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大明一地,要主动走出去。”

很快就有了结果,儒家动的手。

这一下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说起抑制土地兼并,咱苦思冥想还真想到一个不错的法子。”

在这个时代,更是开创性的。

“远洋使节团回来也有半年多,你对外面的世界应当有了一定了解,对基教和伊教有何看法?”

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帮助我们的了?

陈景恪问道:“现在知道问题在哪了吗?”

陈景恪这才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说道:

啥意思?

难道宗教司不是为了约束管理佛道的?

张宇初自信的道:“蛮夷多不通教化,纵有一些优点,又如何能与我华夏文明相媲美。”

陈景恪哂笑道:“朝廷直接出动军队,将所有二教信徒全杀了,岂不是一了百了。”

他说是请帖之事。

“只要你们能按照计划,做出改变就可以了。”

陈景恪挥退下人,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开门见山的道:

“三日内我要一个详细的章程。”

张宇初尴尬不已。

还特意修改了两个主角的关系。

“张真人以为,未来道教要如何自处?”

现在想来,安抚的成分肯定有,但更多的还是为即将到来的宗教冲击做准备。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个答案,但他想要的并不是这个回答:

能见缝插针给两家来这么一下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张宇初表情凝重的道:“如果有朝廷帮助,我们有把握战胜他们。”

“这个法子叫阶梯性收税……”

主角回到现实世界,用音乐唤起了曾祖母的回忆,挽救了一切。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又传承千年。”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一定尽快将它写出来。”

但原著是个西方故事,里面很多细节不能照搬到大明。

张宇初精神不禁有些恍惚,差点以为自己太累出现了幻听。

没那么多精力去算计佛道两家了。

儒家那边也知道事不可为,选择了收手。

统统没有提。

“让自己变得更有侵略性,帮助朝廷完成教化工作,让华夏文明的声音传播的更远。”

“或者我问的更直白一点,你们有几分把握能存活下来?”

这几天张宇初一直守在大门外,风雨无阻。

将当前佛道干过的丑事泄露出去,这真不是他的手笔。

大明一反常态制定了这条规定,实在太突兀了,没有任何先例。

“西域、辽东、朝鲜国、日本、南洋诸国……对道教来说都是空白地带。”

而且书里也没有交代,落魄士兵为何会被现实世界的人遗忘。

“事情不能只靠朝廷,你们自己也要变得强大起来,才能确保道教繁荣昌盛。”

“这次我会借助朝廷的力量,来推广此书,做到真正的全民皆知。”

“佛教东传先经过西域,西域尽皆佛国。”

不过有别的势力插手,陈景恪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就决定见一见张宇初。

那个落魄小兵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本身,还是无数被历史淹没的先辈。

陈景恪就对其进行了中国化,并且强化了祭祀祖先的概念。

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不过,当听说陈景恪要见他,立马就精神一振,健步如飞的跟在管家后面进入府内。

“未来大明的脚步会走向更远的地方,你们也不能落后太多。”

“真要面对西方二教的入侵,你们拿什么抵抗?”

所以在故事里他特意添加了,主角去拜访华夏始祖的剧情,还让各种历史名人跨时空大乱斗。

张宇初显然是了解过这些的,谨慎的道:

“二教能兴盛,自有其优秀之处,然其不允许祭祀祖先……不适合大明。”

“若朝廷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天下人理解,那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道统之争没什么好说的。

谦虚了一句,就趁机说道:

“陈伴读谬赞了,愧不敢当。之前多有误会,请多包涵。”

没想到连佛教都只能坚持两百年,就被彻底取代。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就此结束的时候,朱元璋却话锋一转,说道:

一席话说的那些人面色大变,纷纷请罪。

其核心也不是宣扬祖宗崇拜,而是为了给墨西哥亡灵节做宣传。

过了好一会儿,福清才红着眼睛说道:

这让他对伊教的侵略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莫非有人浑水摸鱼?他连忙让蒋𤩽去调查。

而这番话也算是为此事定下了基调,谣言就是谣言,朝廷不信。

每天就吃一些流食维持体能,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不堪。

肯定是不能照抄的。

这些都是锦衣卫和各地衙门,查出来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可是伱知道伊教用了多长时间,将这一切颠覆的吗?”

张宇初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立即说道:

“好,三日内必定给陈伴读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景恪笑道:“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将此书写好的。”

见确实挺受欢迎,他心中也挺开心。

???

被一个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人如此夸奖,张宇初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没想到佛道背地里竟然干了这么多邪恶勾当,亏我们还将他们当神灵代言人。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百姓多不识字,没兴趣听大道理。”

福清作为枕边人,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马上就猜到了用意:

“你要用这个故事,来号召百姓祭祀祖先?”

这个故事的创意,在前世都算是可圈可点的。

“通俗易懂而又精彩的故事,更容易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

眨眼又是五天过去,关于佛道窃取国运的谣言愈传愈广,还演变出了很多版本。

佛道两家松了口气,总算是迈过这道坎了。

陈景恪说道:“当年西域普遍信奉萨满教,很多神灵其实都是祖先的化身。”

之前大家都以为,这条规定是为了安抚佛道两家。

“你们都以为朝廷建立宗教司,是为了管理佛道。”

事实上,对于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陈景恪也有些惊讶。

“你不错。”

他就将阶梯性收税解释了一下,然后问道:“诸卿以为此法如何?”

“两百年,他们只用了两百年就彻底取代佛教,成为西域唯一的宗教。”

毕竟他只是想敲打一下佛道,并不是真的想让他们死。

而且只有悲剧才更容易被人铭记。

这属于是留白,将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

想通了这一切,张宇初心中的一点不满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

陈景恪说道:“那你可知,西域已经是伊教的天下?”

佛道两家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毫无办法。

不过他们也不失望。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这个道理,有些反应迟钝的,依然在朝廷拿这事儿弹劾佛道两家。

原著里主角去亡灵界,碰到的是一个落魄乐手。

后来经历种种才发现,落魄乐手就是他的高祖父。

“你觉得以现在佛道的情况,能有几成胜算?”

在华夏这种规定从未出现过。

“面对一个远在天边的假想敌,竟然没有丝毫胜算。”

“轰……”不出意料,朝廷瞬间炸开了锅,群臣纷纷反对。

“陛下三思啊,此法一出,恐天下人心动摇啊。”

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98.第98章 掀起医学革命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251章 新的课题第309章 那啥无题第300章 闪电战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68章 无题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210.第209章 阳谋第268章 无题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1章 揭皇榜第23章 再出手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90.第90章 做人210.第209章 阳谋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53章 朱标小露一手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第311章 用工荒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章 夺嫡旋涡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218.第217章 无题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273章 大课堂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72章 共创佳话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54章 目标,倭国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04章 气运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第334章 我们已经被渗透了第346章 血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209.第208章 无题第47章 货币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268章 无题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60章 老狐狸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4章 新篇章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58章 唯儒独尊177.第176章 异常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43章 吕宋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05.第204章 某高丽(完)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313章 见闻107.第107章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193.第192章 化学源于爱情?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第12章 大幕开启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151.第150章 内部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