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篇章

第34章 新篇章

送走朱元璋,陈景恪将方才的事情回忆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纰漏就放下心来。

今天他确实是有意展现自己的能力,目的自然是获得朱元璋的认同。

太孙伴读的位置太敏感,现在他的身份还没有公布,等大本堂正式开课就瞒不住了。

到时必然会有人找茬。

有了朱元璋、朱标的认可,就不用担心丢失这个位置。

不过他也深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以后会继续藏拙,直到需要展露爪牙的那一天。

时间又过去了五天,陈景恪大多数时间都躲在房间里。

不是编写医书,而是思考具体该给朱雄英讲什么东西。

思考之后,他决定给朱雄英讲两样东西。

其一讲史,其二基础知识科普。

讲的太多太深也没什么必要,朱雄英没时间学,朱元璋也不一定愿意让他学。

况且朱雄英是太孙,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是文学家,没必要研究那些东西。

只需要了解是怎么回事儿就足够了,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有了这个认识,他很快就制定了框架。

这几天他也没忘了给马秀英复诊,药方再次进行了调整。

且经过几日服用醋酸钙和阿胶,她腿抽筋的毛病基本被控制住了。

虽然偶尔还是会抽筋儿,但频率已经很低,且也没那么痛苦了。

这种明显的改变,也让朱元璋和马秀英更加相信他的医术。

之前虽然也相信了陈景恪的诊断,但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服药前和服药后,也没有什么差别。

这难免会让她心生忐忑,药有用还是没用?自己的病是严重了还是减轻了?

现在有了对比,她心中的忐忑也就消失了。

但这种变化,也让她更加的小心,日常完全按照陈景恪的交代去做,不敢大意。

以防自己疏忽导致病情恶化。

病人如此配合自然是好事,但过犹不及。

陈景恪反过来安慰她,不用紧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说的只是一个参考,大差不差就行了。

马秀英虽然嘴上答应,但依然严格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陈景恪也就没有再劝,对方是谁,马皇后,岂会因为这点小事给自己搞出心理问题。

就在第五天,陈景恪又去了一次叶府,为叶云流做复诊。

叶兑的态度非常亲切,虽未到大门口迎接,但也迎到了大堂门口。

这已经是很隆重的迎接方式了。

只看他的态度,陈景恪就知道叶云流的病情有所好转,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效就好,若是无效,他也束手无策了。

叶云流的状况看起来不错,面色已经和常人差不多,胃口也有所恢复。

就是还有点轻微便秘,不过已经不影响排便。 ωwш▪тt kдn▪¢ ○

陈景恪为其做了一番检查,得出结论:

再有七天左右即可康复,然后再服药三天稳固一下就可以了。

叶兑彻底放下心来,再次表示了感谢,并赠给他一本亲手书写的《易经注》做谢礼。

这就相当于是将自己对《易经》的理解,也全部赠送给了陈景恪。

可谓是非常厚重的谢礼了,陈景恪再三推辞才不得不接下来。

之后三人闲聊了一会儿。

陈景恪得到了两个消息:

其一,叶云流身体已经无碍,叶兑也终于有心思做别的事情,这两日大本堂就可以开课了。

其二,叶云流也会去大本堂读书,同去的还有好几名公卿子弟。

不过这些人只能算是太孙同窗,不算伴读。 这两个消息都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他并未感到惊讶。

倒是叶云流,问了他很多问题。

小朋友对救命恩人既感激又好奇,实在是他的经历确实挺传奇的。

陈景恪还是很擅长和小朋友打交道的,没聊几句就获得了叶云流的好感。

这小子也不知道是大病初愈还是本性就是如此,文文弱弱的。

说话也慢里斯条,书卷气很重。

和朱雄英刚好相反,那位太孙可是相当活泼的。

聊了一会儿,他就很识趣的起身告辞。

叶兑略微挽留,就让叶云流代为送客。

回到皇宫,陈景恪先是向朱元璋汇报了情况。

朱元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不用担心,大本堂想去就去,没人会说什么。

同时还暗示了一句,好好辅佐太孙,不用担心外面的事情。

陈景恪心下一喜,自己太孙伴读这个身份,终于稳了。

谢恩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叶兑赠送的《易经注》翻看了几页。

确实非常精妙,果然不愧是最拿手的学问。

第二天叶兑入宫谢恩,并和朱元璋说了大本堂开课问题。

等他离开,朱元璋就命人通知所有学员,三日后正式上课。

陈景恪一开始还疑惑为何要三日后,没必要这么拖拖拉拉的吧?

大本堂从决定重开到现在,都过去大半个月了。

难道还要挑选个黄道吉日不成?

两日后他才知道原因。

六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正式奉天殿册封嫡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

册封仪式非常隆重,规格完全参照洪武元年朱标的册封大典。

若非儿子的仪式不好超过父亲,规模还要比朱标时期还要大。

就在当天,文武百官齐聚,还有受邀观礼的各国使节、僧道、耄耋老人等。

奉天殿铜炉丹鼎点燃檀香,烟雾缭绕犹如九天宫阙。

三通鼓声之后,百官入列。

朱雄英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分别参拜了朱元璋和朱标。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参拜三公(丞相)。

只不过朱元璋加强皇权,丞相被废除了,参拜三公也一应取消。

参拜的过程也非常繁琐,这里就不一一细表。

参拜结束,就是接受册封的诏书、玺印、服饰等物。

这一步结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太孙。

接着就是他接受百官朝贺。

先是在京的诸王朝贺,即便是朱元璋的儿子也不能例外,照样要过来参拜。

诸王之后就是文武百官,再然后是朝廷内外命妇……

陈景恪就是个芝麻官,没资格参与进来,不过这么隆重的庆典怎能不参加。

就特意向朱元璋讨了一个礼官的身份,穿着礼服站在人群里凑人数。

好赖也算是参与了。

一番折腾,仪式终于结束,接着就是赐宴。

陈景恪混了一点吃食,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

走在路上他忍不住心生感慨。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皇宫站稳了脚跟。

朱雄英获封,大本堂开课,意味着他的生活也即将进入新的篇章。

(本章完)

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23章 再出手第251章 新的课题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第274章 团队力量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第54章 目标,倭国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12章 大幕开启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第44章 这孩子,能处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13章 思烹狗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313章 见闻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72章 共创佳话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95.第95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16章 伟大思想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265章 直捣黄龙第17章 六部全军覆没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268章 无题第348章 屠杀继续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4章 奇药220.第219章 打交趾?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第13章 思烹狗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79章 扩招的缘由第297章 建文?嘉文?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42章 惬意的朱标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291章 这就是大明187.第186章 定黄第38章 圣人言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159.第158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87.第87章 病之源第320章 他怎么舍得的啊?第34章 新篇章220.第219章 打交趾?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春节快乐第21章 从调教太孙开始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52章 构建帝国体系187.第186章 定黄187.第186章 定黄第2章 大明嫡长孙第43章 暴毙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第316章 伟大思想181.第180章 培养圣人?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316章 伟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