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社会模型

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方孝孺越想越觉得这个划分实在太精妙了。

“妙,实在太妙了。仅仅是这套需求理论,就足以让景恪在思想界占据一席之地。”

“如此精妙的理论,竟然只是大同思想的一部分,现在我对它的全貌更加好奇了。”

从目前透露出来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同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儒家学问。

大同本身来源于儒家。

代天行道,用的是道家思想。

需求理论明显是管子的思想,而管子是法家代表。

仅仅只是局部框架,就应用了儒墨法道四大显学中的三家。

整套体系涵盖的学说定然更广。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大同思想可以说就是华夏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难怪以陈景恪的才学,都进行的如此艰难。

想到这里,以方孝孺的心性修养,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堪称是百家争鸣以来,最疯狂的举动。

如果能成功,华夏思想界将从此进入另一个篇章。

而大同思想,就是分界线。

现在自己有幸能目睹它的诞生,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如何能不让他兴奋。

陈景恪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见他忽然如此激动,还有些莫名其妙。

需求层次理论确实很有道理,可真论起来,《管子·牧民》篇早就有相似的思想了。

这套理论不过是将其单独抽出来细化了而已,不至于让你高兴成这个样子吧?

不过他也没有深究的打算,激动就激动呗,恰恰说明我弄的还不赖。

“别光说好的,提点建议啊。”

方孝孺仔细回想了管子的思想,才开口说道:

“我想到了朝廷的人才吸引计划。”

“管子曰: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你的需求理论,也与此言暗合。”

“大明能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就可以吸引四方蛮夷来投。”

“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则四夷人才必蜂拥而至。”

果然屁股会影响脑袋,他除了唯物学,还有个任务就是执行朝鲜人才掠夺计划。

听到需求理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人才计划方面的应用。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这都是附带效果,咱们说回本身。”

“我的想法是,按照需求层次理论设置阶段性目标,你以为是否可行?”

方孝孺思索片刻,问道:“前三重需求我能理解,最后一重也能明白。”

“唯独第四重尊重需求,我还不甚了解,需要你更具体的讲一讲才行。”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确实是我没有说清楚,尊重包括被人尊重,和尊重他人。”

“表面看是互相尊重,实则是在物资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后,精神升华的一种全民高素质体现……”

“等等。”方孝孺打断他,问道:“精神需求指的是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被尊重就是一种精神需求,欣赏音乐、故事、读书等等也是精神需求……”

方孝孺若有所思的道:“这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不对,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应该是社交需求。”

说到这里,他问道:“社交需求,也算是精神需求吧?”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群生活才能活的更好。”

“所以社交具有生存属性。”

“但如果没有社交,人会感到孤独,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又具备精神需求属性。”

方孝孺说道:“也就是说,社交需求同时具备生存和精神双重需求,是两者的过度阶段。”

一二重是生存需求,四五重是精神需求。

第三重处在中间,又同时兼具两重属性,确实可以看做是分水岭。

陈景恪说道:“更准确的说,是交叉阶段。”

方孝孺继续说道:“社交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尊重需求可以看做是中级精神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则是高级精神需求。”

“这么划分,没有问题吧?”

陈景恪点点头,这么划分也没有问题。

方孝孺说道:“如此,我就可以回答你方才的那个问题了。”

“以需求层次理论来建立阶段性社会模型,是可行的。”

“不过设置成五个阶段太多太繁琐了。”

“比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完全可以视作一体的。”

陈景恪颔首道:“所以我准备将其分成两个阶段,一二三为初级阶段,四五为大同世界。”

这其实是借鉴了前世XK社会和GC社会的思路。

哪知方孝孺却直接否定道:“不妥不妥。”

陈景恪大为意外,问道:“哪里不妥?”

方孝孺说道:“我认为这样划分还是太简单粗暴。”

“按照你的划分方法,两个阶段分别为,解决生存问题阶段和解决精神需求阶段。”

“医疗也是生存需要,放在第一个阶段里明显不合适。”

“放在第二个阶段,它又不符合设定。”

“我以为,应该将五个阶段彻底拆分打乱,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划分。”

“而且四不应该和五放在一起。”

“四虽然很难达成,但总归是有点希望。”

“而五只能作为个人的需求,没办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需求。”

陈景恪陷入了沉思,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确实很有道理。

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前世医疗其实被放在了第二阶段。

可是在这个年代,连权贵都不一定能接受良好的医疗保护,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将它放在第二重明显不合适……

说白了,现阶段实现医疗体系全覆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它作为第一阶段,难度太高了。

关于第二点,四和五也确实不能放在一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资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学问必将普及。

到时候欣赏音乐、小说、影视剧等等,都将全民化。

也就是说,一二三四重需求是可以全民化的。

但自我理想实现,也就是三不朽,注定了只能是少数人类精英才能去追求的。

而且即便是在大多数人都饿肚子的情况下,依然有少数人能追求三不朽。

将它列为全人类共同的高级追求,确实不现实。

社会模型,是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与建设的。

自我实现就太个人化了,不可能全民参与。

所以,它可以作为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追求,却不能放在社会模型里面去。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自己之前陷入误区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太想当然了。”

有了这个共识,两人接下来就将四重需求进行了拆分重组,很快就搭建好了阶段性社会模型。第一阶段就是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饭吃有衣穿,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社交活动。

陈景恪之前的种种政策,都可以归类到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最有希望达成的,而一旦第一个阶段完成,就会给执政者更大的信心。

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医疗、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精神文化熏陶等。

就古代来说,这也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陈景恪不点科技树,至少需要数百年才能实现。

方孝孺就认为,这一点很难实现。

不过他总体上是乐观的,再难总归是有一条清晰的道路可以走。

执政者顺着这条路慢慢的前行就可以了。

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总归是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的。

第三阶段是物资充裕、精神富足。

事实上,方孝孺认为这已经是大同世界了。

因为从有历史记载至今,从未有过这样的时期。

但陈景恪知道,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可以达成的。

如果非要用前世来类比,这个阶段有点类似于XK社会。

确实很难,但只要发展生产力,早晚有一天能达到。

所以,在他的坚持下,这个阶段并没有被命名为大同世界。

他将大同世界放在了第四个阶段。

而且他对大同世界的描写,也没有采用儒家的原文,而是用了《易经》中的一句话: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对此,方孝孺没有说话,而是竖起了大拇指。

绝了。

——

社会模型建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围绕模型构建思想体系和执政体系了。

执政体系并不着急,这玩意儿是不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等到思想体系搭建完成,再根据大明的情况设置。

他们先进行的是前者。

而方孝孺也终于见到了大同世界的全貌。

即便早就有所准备,也不禁为其的宏大感到震惊。

先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述了华夏的历史发展阶段。

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产生这些情况的现实因素。

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国家、法律、朝廷、人民、军队等等的概念。

并详细论述了他们的权力和义务。

很多解释,让方孝孺耳目一新。

比如法治思想。

他试探的问道:“我记得,韩国公近两年一直在研究法治思想。”

陈景恪自得的道:“就是我启发的,不过他的法治思想与我的有所不同。”

李善长毕竟是古典法家门徒,他的法治是对法家思想的重新解析,只是比较偏向于律法这一块。

可以说,他的法治思想,已经和陈景恪最初提到的法治关系不大了。

而陈景恪的法治,就单纯是从律法角度出发去定义的。

对此,方孝孺并未感到意外。

他就是在陈景恪的引导下,才进入唯物学殿堂的。

李善长在他的指引下,弄出法治思想是很正常的。

但也有很多解释,让方孝孺感到心惊肉跳。

比如军队,非一家一人之军队,而是万民的军队。

军队来自于人民,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天下万民。

至于效忠天子,对不起,没有写。

但陈景恪又不是铁头娃,自然不会作死。

他在后面补了几句,君主是国家领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拥有对军队的绝对统治权。

而军队要保持纯洁性,必须直接归君主统治,其余人不得染指。

但即便如此,也有点大逆不道了。

皇帝不追究倒还无所谓,要是追究起来,少不了断头台走一遭。

方孝孺一方面感叹于陈景恪的胆量;另一方面也为朱元璋和朱标对他的包容,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他却不知道,陈景恪也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步步取得朱元璋的信任的。

当然,最根本原因还是他从未否定皇权。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论证了皇权存在的必要性。

毕竟,国家总是需要一个最高统治机构的,而机构又需要一个最高领袖。

除了皇帝,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至少目前没有,不是吗。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那是以后的事情。

非但如此,他还将皇帝的利益和万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

皇权想长久存在,就必须保证万民的利益。

而万民力量弱小,需要有一个强者来带领他们保护自己的利益。

只有皇权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理论在二十一世纪看来,相当的扯淡。

皇帝就是最大的剥削者,怎么可能真的会去保护万民的利益?

然而在当时,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种思想可是被所有人认可的。

王朝想要长久,就必须保证民的利益。

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民’所指的群体不同罢了。

但在明朝,民指的就是天下众生,不是某一个特定群体。

陈景恪利用这一点,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拓展。

最终将皇权和百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只要皇帝相信了这一点,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朱元璋是否相信,陈景恪不敢确定。

但他敢肯定,朱标和朱雄英是信的。

——

这些大的框架,有的陈景恪自己已经完成了论证,有些限于阅历不够无法完整的论证。

尤其是很多论证,和华夏传统思想融合不够完美。

找方孝孺过来,就是希望能获得他的帮助,完成最后的论证工作。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框架再好,论证不完美也没什么用处。

方孝孺已经彻底被陈景恪的宏大思想体系所吸引。

对此自然是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就摒弃外界影响,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大同思想的论证中去。

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162.第161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第292章 河西战略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361章 各人的命运第259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第466章 围杀第423章 玩敌养寇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453章 孔第367章 你们准备好钱了吗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102.第102章 假钞第353章 社会模型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第46章 回家第456章 拿捏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第410章 造体系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466章 围杀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46章 回家143.第142章 新都畅想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423章 玩敌养寇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第463章 杀驸马以正法令165.第164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451章 勋章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11.第111章 出关第431章 良种第383章 传统技能发动第399章 血债血偿第451章 勋章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210.第209章 阳谋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437章 世界是联系的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11章 鸵鸟朱标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第326章 有钱任性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71章 自古以来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71章 自古以来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141.第140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228.第227章 力学88.第88章 我徐达同意他做伴读217.第216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第1章 揭皇榜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357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第404章 朱标的帝王课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194.第193章 琉璃动人心第309章 那啥无题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304章 气运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42章 惬意的朱标第79章 扩招的缘由第47章 货币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226.第225章 我不养闲人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33章 学问哪来的?第433章 无题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472章 太圣皇第435章 这是未来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第473章 时间是给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