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上钩

陈景恪明确告诉方孝孺,这次的目标实为孔家和理学。

对于儒家,只是打压逼迫他们自我革新。

这让方孝孺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虽然他叛出儒家自立门户,可内心里对儒家依然有很深的感情。

其二,儒家思想继承周公思想,统治华夏两千年,已经和华夏融为一体。

真彻底废了那华夏还是华夏吗?

所以他并不希望儒家被彻底废除。

至于孔家和理学……

作为一个崇尚周礼,一度要求全面恢复周礼的人表示,这俩是什么玩意儿。

在得到陈景恪的保证后,他再无后顾之忧,加入了计划之中。

他加入进来的原因也并不复杂。

既不是打击孔家,也不是针对理学。

而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助于推广他的学说。

其二,为了大同世界。

他觉得这样的思想,就应该推行天下,取代保守的理学。

况且,这部书是陈景恪所著不假,可他也全程参与了后续的修缮,并提出了不少建议。

陈景恪还在某些他有重大贡献的篇幅里,将他的名字并列写在了作者栏。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希望大同世界发表。

老朱那边得到消息后,立即下旨擢其为翰林院学士、大明周报总编撰。

这个任命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以理学为首的读书人的反对。

他们从学问、人品等等方面,对方孝孺进行抨击,言必称‘儒家叛徒’。

方孝孺天天和人互喷,什么难听话没听过,直接无视了他们的言论。

反手就给老朱递上了一份名单,全都是翰林院、大明周报理学派的中坚力量。

要求将这些人全都替换了。

原因非常简单,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

老朱二话不说直接批准。

紧接着,方孝孺提交了一份名单,希望用这些人填充空缺。

名单上的人有一半来自于唯物派,剩下的一部分来自法家,一部分来自计官。

这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用人以私了。

老朱却直接批复,准。

不过老朱也塞了一些人,去大明日报担任要职。

重点是审核部门。

虽然这次是他们用计算计理学派,可那篇文章能出现在报纸上,本身就暴露了很多问题。

老朱岂能不将这个漏洞给堵住。

编辑部门比较复杂不太好掌控,审核部门就简单了。

报纸定版后,必须经过他们审核,通过了才能刊印发行。

只要将这个部门掌握在手里,就不怕报纸出问题。

算上解缙卸任时被踢出局的官吏,这下大明周报几乎没有理学派的人了。

翰林院内本就各派能人汇聚,理学派虽然势大却远不能一手遮天。

现在失去了大批中坚力量,更是逐渐失去了对这个部门的掌控力。

这些说来话长,实际上都是在短短几天内发生的。

朱元璋只是几道旨意,就让翰林院换了个模样。

再次向世人证明,大明的天依然是他洪武大帝。

等这些事情忙完,正好到了新年。

这个新年过的稍微有些冷清,就连朝廷都没有大肆庆祝。

除了例行的赏赐之外,再没有别的庆祝。

群臣自然也知道原因,不会主动触这个眉头,节日期间都非常低调。

就这样多灾多难的建章五年结束了,群臣无不满怀期待,希望建章六年能顺利一些。

然而似乎在和他们做对一般,上元节刚过一个噩耗传来。

西宁公沐英病逝,沐春和周王朱橚正运送棺椁回京。

即便早就有所预料,当确切消息传来,朝廷上下无不为之哀叹。

老朱也是虎目含泪,下旨沿途州县为扶灵队伍提供一切便利。

大家更担心的还是马娘娘和朱标,能否经受住这样的打击。

一开始大家还想着能不能瞒着他们。

但考虑过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根本就瞒不住。

灵柩早晚要到达洛阳的,到时候还是要让他们知道。

最终,老朱亲自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所幸,两人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虽然很是悲伤,却没有再如上次那般情绪崩溃。

这让众人都松了口气。

不过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群臣也知道老朱正处在敏感状态,不能轻易触他霉头。

这让朝堂上清净了不少。

就连弹劾方孝孺的奏疏都少了许多。

方孝孺则趁此机会,牢牢将翰林院和大明周报,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半个月后,沐英的棺椁进京。

朱雄英穿上孝服,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

接着就是沐英的后事,没什么可说的。

追封其为黔宁王,谥号昭靖,并陪葬皇陵。

停灵期间,朱元璋、马娘娘和朱标来看了他最后一眼。

之后沐英被安葬在朱元璋的陵墓内。

朱元璋的皇陵最初选址在应天,后来确认要迁都就停建了。

迁都洛阳之后,重新勘探风水,最终将陵寝位置放在了邙山山脉凤凰山附近。

并且还圈定了一大片土地,作为皇家墓葬所在。

只要不是弄成秦皇陵那样,这片土地足够安葬三五十个帝王。

这其实也是马娘娘的意思,怕后人乱来害民,提前规划好了。

这可不是无用功。

对中国人而言,丧葬历来是大事,不能埋进祖坟那会死不瞑目的。

就算再混账的皇帝,都不可能将自己埋在家族墓葬之外。

这就可以确保,后世皇帝再怎么折腾自己的陵墓,也只能在这个小圈子里弄。

能有效降低对国家的损害。

朱元璋的陵寝,是迁都第二年就开始营建的,早就已经完工了。

朱标的陵寝是他登基第三年开始营建,目前也基本完工。

只是没想到墓主人还没入住,沐英就先埋进去了。

按照规矩,守孝应该是三年。

但老朱怎么可能让沐春真的守孝三年,于是将其夺情起复。

沐春只守孝四十九天,就踏上了前往云南的道路。

老朱让其承袭了西宁公爵位,并接任了沐英生前担任的所有职务,继续为朝廷镇守云南。

这可以说是独一份的恩宠了。

陈景恪自然也全程参与了沐英的后事,对于这位忠义之士的离去,心中也不免悲伤。

至于沐春,之前就多有接触,互相还是比较了解的。

活脱脱第二个沐英。

正应了那句话,虎父无犬子。

让他镇守云南,是一个让人放心的选择。

更何况历史上沐家世镇云南,将此地由羁縻地改造成熟土,对大明对华夏都是有大功的。

陈景恪自然不会多事,去做什么改变。

就算要改变,那也是等云南彻底稳固了再说。

除了沐春,沐家还有一个人让陈景恪很有好感,那就是老二沐晟。

为人冷峻不苟言笑,性情沉稳有度,喜好读书。

且他还继承了父亲的勇武,对兵法非常精通。

沐春夺情起复,他这个次子就没这样的机会了,要留在洛阳守孝三年。

陈景恪决定,以后多打打交道。

等沐春赴任,也标志着沐英之事告一段落。

马娘娘和朱标的身体也并未出问题,这算是为数不多让大家高兴的事情了。

不过,这将近两个月时间,朝廷可没有停摆。

各种事情每天都照常推进。

比如,第二期国家计划颁布。

比起第一期简化了许多倍,也详细了很多。

这让群臣都松了口气。

至少不是摸不着头脑了。

东南的灾情早已过去,重建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

为此朝廷调拨了无数的钱粮物资过去。

除此之外,还从人口稠密地区,迁徙了二十余万户百姓分散安置在南洋十五个藩属国。

当然,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朝廷计划是半年内完成。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以轮换为名,抽调了交趾、辽东、草原、河西等地的兵马回防。

这确实是常规轮换,并没有引起群臣的怀疑。

而且随着沐英后事结束,朝廷恢复正常,理学派又开始蠢蠢欲动。

不过这次他们不敢在捋朱元璋的虎须,而是将目标对准了方孝孺。

必须要将这个叛徒压下去,夺回翰林院和大明周报的掌控权。

但还没等他们行动,方孝孺先有了动作。

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徙木立信。

内容先是讲了吴起和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来点名自己的主旨,说明诚信是多么重要。

是的,徙木立信并不是商鞅的专利,最早是吴起干的,后来被商鞅学去了。

但你以为这是一篇讲诚信的文章,那就错了。

借着这个故事,他先是阐明朝廷要有诚信,否则无法取信于民。

一个不能获得万民信任的朝廷,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该如何才能取信于民?又该如何维护诚信?

接着他笔锋一转,将话题转到了礼法上。

礼法关系国家存亡,礼乐崩坏则国家不存。

所以朝廷应该重视礼法,尤其是要杜绝权贵违反礼法。

如果礼法的制定者都不遵守,其他人又怎么会去遵守?

大家都不遵守礼法,国将不国。

礼法都崩坏了,所谓诚信不过是笑话罢了。

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取信于民维护诚信,就必须要严明法纪。

尤其是严厉打击达官权贵践踏礼法。

文章的最后,他用了一句话:王子犯法亦当与庶民同罪,况人臣呼。

表面看,这句话是在说,王子犯法都要严厉处罚,更何况是臣子。

然而联想到之前发生的吹捧孟子之事,大家都明白,这句话的重心再前半句。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说的更直白了,方孝孺依然在鼓吹‘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这时,大家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情,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正是解缙和方孝孺。

解缙因为工作失误被贬谪到南洋,方孝孺却还在啊。

他并没有被吓退,依然在努力鼓吹公天下,在试探朝廷的底线。

这一下,大家既佩服他的无畏,又觉得他有点不识时务。

不过文人最讲究的就是气节,大多数人对他还是持赞赏态度的。

这下就轮到理学尴尬了。

继续攻击方孝孺?不得人心啊。

更何况,比起将方孝孺撵下台,大家还是觉得推行‘公天下’更重要。

毕竟一旦‘公天下’概念,重新被大众接受。

他们士大夫阶级将再次掌握天下权柄。

与天子共治天下啊,多么的诱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和方孝孺利益是一致的。

可就这样放过方孝孺那个叛徒,他们依然有点不甘心。

这时有人说道:“大家莫非忘了解缙绅是因何被贬谪的?”

“报纸确实很重要,可也是一座火炉,不小心就会烧到自己。”

“正好让方孝孺顶在前面,替大家吸引朝廷怒火。”

众人都不禁眼前一亮,确实啊。

方孝孺也鼓吹公天下思想,这与我们是一致的。

那我们写宣扬公天下的思想,他必然不会卡着不刊登。

真要有文章写的过分,他方孝孺就是第一个倒霉的。

“方孝孺就是我们手中的刀,诸位何必在这个时候为难他?”

“等将来大事成了,在收拾他也不迟。”

于是弹劾方孝孺的人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而报纸上开始频繁出现一些‘取信于民’的文章。

还有一些‘强项令’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上面。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一个,你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有些规矩必须遵守。

至于什么规矩,他们没有说。

等限制了皇权,规矩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因为这些文章,老朱几次训斥方孝孺,甚至还数次发出警告。

这下理学派的官员就更高兴了,果然如他们所想,方孝孺成背锅的了。

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弹劾方孝孺的人,这次纷纷站出来维护他。

老朱似乎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维护他,竟然选择了息事宁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些文章,没有触及到他的底线。

总之,部分人觉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不禁弹冠相庆。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文章很多是陈景恪等人匿名写的。

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着走向了名为道德制高点的高台。

如果仅仅只是发表几篇文章,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鼓吹公天下的那帮人,已经不满足于写文章了。

他们迫切希望发生一些事情,让他们好好发挥一下。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还真有把柄送到了他们手里。

代王朱桂外出踏青,纵马践踏农田,还鞭挞阻止他的百姓。

消息传出,文臣们都兴奋了。

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做一篇文章。

弹劾朱桂的奏疏,已经如雪片一般飞向皇宫。

176.第175章 黄河决堤第310章 蓝玉超进化第78章 混乱的计官体系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442章 这孩子一定大富大贵第52章 解决之法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52章 解决之法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371章 澳洲?炎洲!第60章 老狐狸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117.第117章 统统砸碎第424章 土鸡瓦狗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写史?第51章 老朱强大的理解能力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409章 尊王攘夷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第447章 摊牌第22章 突破口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第386章 分封的深层次谋算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228.第227章 力学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第421章 无题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第455章 你死我活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341章 挖坑杀人第443章 南洋话事人86.第86章 我能治啊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第278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第466章 围杀第416章 身份带来的使命第72章 共创佳话第408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25章 再造乾坤春节快乐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80章 发个单章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264章 动起来的大名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36章 能不能换句话?第58章 唯儒独尊171.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420章 官第243章 吕宋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第466章 围杀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374章 问问我的舰炮第30章 预见能力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77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473章 时间是给所有人的171.第170章 如何动摇儒家地位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第415章 最后一块死角第398章 南洋乱局第405章 操控舆论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第40章 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