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

民间对此事的看法?

陈景恪和朱雄英迟疑了好半天也不敢回答,主要是怕老朱气出个好歹来。

只看表情老朱就猜到了情况,冷哼道:

“是不是一片欢呼,以为大明出了一大群青天大老爷,可以为他们主持公道了?”

朱雄英连忙回道:“百姓多愚昧无知,皇爷爷您别与他们一般见识。”

哪知,听了这话老朱不乐意了。

瞪了他一眼,说道:“咱何时与他们一般见识了?”

“还有,什么叫百姓愚昧无知?”

“景恪教你那么多东西,都喂狗了是吧?”

шшш⊙Tтkд n⊙CΟ

“百姓无知是真的,可一点都不愚昧。”

“而且百姓无知怪他们自己吗?那是没人教。”

“不教却指责他们无知,那是肉食者的傲慢。”

“咱当年也是穷苦百姓,那时候随便来个识字的,咱都得仰视人家。”

“可后来咱通过学习补足了短板,很快就超过了那些自诩聪明的人,最终获得了天下。”

“谁敢说百姓愚昧?”

这一通喷,把朱雄英骂的是狗头淋血。

朱雄英那叫一个委屈,我是怕你生气责备百姓,才故意这么说的。

你怎么还给我上纲上线起来了?

真比起同理心,我比你丰富好吧。

你老人家才是忘本呢,当了皇帝就忘了当年的苦。

要不是碰到景恪,大明还不知道被你霍霍成什么样呢。

但这话他只敢心里想想,可不敢说出口。

一旁陈景恪差点笑疯了,老朱这是心里有气,故意拿朱雄英撒气呢。

竟然拿朱雄英撒气,这可真是少见啊。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确实被气的不行了。

马娘娘这次也没有直接维护宝贝孙子,轻轻抚着老朱的后心口替他顺气:

“好了好了,雄英也是一时口误,骂两句就好了,别把自己给气着了。”

老朱也顺坡下驴,冷哼一声道:“百姓越是被误导,就越说明舆论的重要性。”

“日后必须要牢牢的将舆论权掌握在手里,不可授予他人。”

朱雄英连忙说道:“是,皇爷爷您放心,我一定将大明周报掌握在手里。”

“就算景恪想伸手,我都得和他翻脸。”

陈景恪:???????

马娘娘不禁笑了起来:“这孩子,竟胡说八道。”

老朱无语的瞪了他一眼,不过也知道这孙子是故意打岔,并没有当真,而是说道:

“百姓高兴的好啊,百姓越高兴,越吹捧他们,后面咱们的计划效果才越好。”

“咱不但不生气,还要给他们加把劲儿。”

Www✿ TтkΛ n✿ ℃o

“告诉方孝孺,让他在报纸上狠狠的鼓吹,一定要把他们吹到天上去。”

“嗯……退朝后咱狠狠的抽了朱桂的鞭子,还把他发配去守皇陵,这事儿也刊登上去。”

“就说咱被他们逼宫给吓到了,说咱老糊涂好欺负也行。”

“总之,一定要帮他们把火烧的旺旺的。”

朱雄英恨恨的道:“您放心,我会亲自盯着此事的。”

娘的,竟然害我被皇爷爷骂,你们给我等着。

陈景恪则有些感叹,老朱是少有的不好面子的大一统王朝君主。

换成别的皇帝,谁会往自己脸上抹黑?

丢面子的事儿,遮掩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大肆宣扬。

哪怕是挖陷阱阴人,也要先保证自己的面子。

这种性格前世就有体现,明初宗室的那些类人行为,后人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是别人写的史书、随笔、地方志之类的书籍,而是老朱自己编写的《御制纪非录》。

换成别的皇帝,谁有这个气量?

当然,他放纵儿子为恶,这确实是他不足的地方。

咱们辩证的去看,没必要非黑即白。

等等……

陈景恪重新回忆老朱的话,发现情况不对啊,连忙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

老朱说道:“什么万万不可?你还好这点虚名不成?”

陈景恪连忙摆手说道:“不是,我是说让代王去守陵万万不可。”

老朱乐了:“诶嘿,奇了怪了,你不是最痛恨宗室权贵为恶吗?”

“怎么反倒为他求起情来了?”

马娘娘似乎已经猜到他想说什么,含笑在一旁坐好。

陈景恪解释道:“我不是为代王求情,而是事情不能这么办?”

“陛下应当知道,我一直在强调的几个法律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罪责刑罚相适应等等。

“代王所犯的过错,按照律法赔偿损失就足够了。”

“就算考虑加重情节,笞十杖足矣。”

“至于后续的禁足之类的,是你作为父亲对他施行家法,没人能置喙。”

“可废除其亲王待遇,发配去凤阳守皇陵,就属于礼法管辖范畴了。”

“无故而废亲王爵,于礼不合。”

“且也会给后世人立下一个很坏的规矩。”

“哪个皇帝看兄弟或者其他宗亲不顺眼,随便找个借口就发配去守皇陵了。”

“群臣劝阻,他就拿您处罚代王之事做例子,说这是祖宗成法。”

“到时候该怎么办?”

老朱表情也凝重起来,他虽然很爱护血亲,也希望子孙都和睦团圆。

可作为帝王他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大明开国三代君主父慈子孝,已经是历史上罕有之事,怎么还能奢望更多。

所以在《皇明祖训》里,他明确写了,在权力面前就算是父子兄弟也得提防。

今天他敢如此处置代王,那以后必然会有人效仿。

这根本就不用怀疑。

然后,老朱转头对马娘娘抱怨道:“妹子你方才为什么不劝咱?”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当时正在气头上,我劝你做什么?”

“原本我想等你气消了在和你说此事,哪知道景恪先提起了。”

然后她夸赞道:“景恪真是好孩子,想法和我一般模样。”

老朱心里别提多气了,你这婆娘,要不是……要不是……

要不是看你身体不好,咱早就收拾你了。

这么想,老朱心里顿时舒坦多了。

咱就是疼爱媳妇让着她,不是怕她,哼。

不过尽管有陈景恪劝谏,老朱依然没有立即收回命令。

“先吓唬吓唬那个混账东西,给他长长记性。”

对此大家倒没有反对,朱桂确实有些死性不改。

老朱好几个儿子性情都不咋地。

可是经过这次取消亲王封国,并亲自教导之事,年龄小的那几个都收心了。

只有朱桂,那是真的毫无耳性。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道理也讲了,全都没用。

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他有所长进吧。

几人稍稍讨论了一下教育问题,话题就转回了国家大事上面。

主要谈论的就是打压儒家的事情。

聊着聊着,众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虽然这次事件整个儒家都参与了进来,可七八成都是理学派。

这太反常了。

马娘娘不禁奇怪的道:“当官的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向来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为何这次理学派竟如此团结?”

别扯什么学派利益之类的,汉朝独尊儒术的时候,也没见其他学派这么团结。

唐朝道家逆势而上成为第一显学,儒家地位还在佛教之下,也没见儒家的人团结起来争取利益。

即便是宋朝,儒家也只是默契的排挤其他学派,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齐心协力过。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单纯的权力斗争。

也难怪她会如此疑惑。

非但是她,老朱和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陈景恪心道,这个问题要是以前问,我还真答不上来。

现在吗,可以试着给出答案了。

这个答案还不是从前世学到的,而是他研究大明的政治制度,再对比古今得出的一个结论。

而且,这个结论不只是能回答理学派空前团结的问题。

还能用来回答为何前世大明的党争如此激烈。

脑海里迅速回忆自己的研究成果,斟酌着要如何回答。

这时,朱雄英却先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一点想法。”

老朱高兴的道:“哦?有想法好啊,来给咱说说你的想法。”

陈景恪也以目光鼓励。

得到鼓励,朱雄英也雀跃不已,说道:

“汉朝虽然提出了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儒法道兵并用。”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华夏化,它的思想也被朝廷采用。”

“此后一直到宋朝,皆是如此。”

“宋朝重用儒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尊儒术。”

“三百多年的独尊,让他们养成了骄横之心。”

“尤其是理学,作为儒家内部最大的学派,更是有着舍我其谁的思想。”

“儒家乃至理学称尊的过程中,经常联合起来打压其他学说,慢慢就有了这个传统。”

“现在理学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也只是延续了传统。”

“不知我说的可对?”

说完,他目光看向陈景恪。

老朱和马娘娘也同样如此,见孙子回答的如此有理有据,他们两个其实非常高兴。

换成其它时候,他们早就开口夸赞了。

可现在陈景恪在这里,他们习惯性的想听听他的意见再下结论。

万一不对呢,是吧。

陈景恪鼓掌道:“精彩,宋朝三百多年尊儒,确实让儒家养成了骄横之气。”

“若不是蒙元打压,他们会比现在更猖獗。”

朱雄英松了口气,答对了就好。

然后一股喜悦从心底生出,我也会沿着历史脉络分析事情的变迁了。

老朱就更高兴了,开始乖孙乖孙的夸个不停。

马娘娘也很开心,这孩子终于学到陈景恪的几分本领了。

不过她更心细,能看得出陈景恪话里有未尽之言,于是说道:

“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仅仅是一句传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

“否则,为何之前他们不联合起来,偏偏在这个时候联合?”

“莫说是本朝,就算是宋朝,也从未有过儒家联合起来对抗皇室之事。”

朱元璋和朱雄英皆露出深思之意。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赵宋虽然抬举儒家,可有宋一朝儒家始终被皇室牢牢掌控。

从未发生过共抗皇室的局面。

儒家虽然在宋朝实现了独尊,可依然只是赵宋皇室手中的刀而已。

元朝就更别提了,整个汉人群体,想入中枢都几乎不可能。

儒户们也只能当当中下层官吏。

联合起来对抗蒙元朝廷?呵呵……

他们倒是也尝试过,用儒家礼教改造蒙元朝廷。

最终的结果是,被蒙元权贵一脚踢回了现实,之后就老实了。

大明虽然不像蒙元那么打压儒家,但老朱的手腕可一点都不软,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几次大案先后杀了十几万人,且基本都是达官显贵以及他们的家眷。

这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这种狠厉的手段,都没能阻挡儒家尤其是理学派抱团。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老朱毕竟是顶尖政治家,隐约意识到问题应该和大明的制度有关,但又想不到是哪个制度。

于是不确定的道:“莫非和咱制定的制度有关?”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不论什么事情,无外乎就是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才太子讲的就是外因,至于内因……”

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我以为和陛下的两条政策有关。”

马娘娘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白了老朱一眼,看你以后还嘚瑟不。

朱元璋老脸一红,假装没有看到媳妇的眼神,追问道:

“哪两条政策?”

朱雄英也露出倾听之色。

陈景恪说道:“其一廷推,其二打击结党。”

所谓廷推,就是官位有了空缺,先问皇帝的意思。

皇帝没有中意的人选,就由群臣商量着确定名额。

打击结党,就是字面意思,凡是结党的一律重判。

一个人犯错,要连其党羽一起打击。

老朱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两条政策哪里有问题?”

“廷推是为了削弱吏部的权力,如果后世出了昏君,还能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为。”

“打击结党更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咱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吧?”

马娘娘也非常的意外,她猜到是大明制度出了问题。

但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是这两条。

在她看来,这两条政策都很实用啊。

疑惑随之而生,为啥是这两条?

第366章 法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第237章 无题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432章 殷229.第228章 万物之理第446章 人祸天灾第404章 朱标的帝王课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354章 无题第76章 因时而变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抢女婿102.第102章 假钞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84章 给朱标上课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372章 永绝后患第452章 明勋宗第23章 再出手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237章 无题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第65章 组建海军161.第160章 皇权不下县?87.第87章 病之源第35章 大本堂开课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第315章 赶鸭子上架第446章 人祸天灾第407章 蠹虫传第433章 无题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3章 夺嫡旋涡第352章 你特么想反皇权?231.第230章 无题第71章 自古以来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353章 社会模型第451章 勋章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47章 货币135.第135章 太孙天命在身第418章 死亡名单第379章 他一定没听说过慕容垂第57章 实践第468章 族诛170.第169章 江南重税第241章 汉四郡第300章 闪电战第410章 造体系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67章 温馨的一家四口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7章 需要拉拢的人才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岂能让百姓吃亏第45章 葬礼?秀场!春节快乐第327章 时代的尘埃第432章 殷第48章 给老朱上课迫在眉睫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348章 屠杀继续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188.第187章 党同伐异第247章 比武将还激进的文官集团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56章 历史赋予的使命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126.第126章 温寒变107.第107章第25章 明心志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第434章 学傻了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第7章 将计就计200.第199章 钱钱钱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99章 继续无题第390章 太子长子第382章 鱿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449章 举世震惊第461章 无心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