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杀戮,开始了

“不是人,简直不是人啊。”

“为了二十几亩水田,竟将别人一家十余口全部杀死,连几个月的孩子都不放过。”

“畜生,畜生啊。”

“是啊,真不敢相信,圣人之家竟然做出如此残忍之事。”

“那算啥,你看这个才叫畜生……驾车出门,见到女人就掳上车奸淫……”

“这踏马哪是什么圣人之家,畜生都不如啊。”

路边茶摊,一群苦力脚夫一边就着茶水吃硬面饼子,一边讨论着。

话题自然是闹的最厉害的孔家之事。

这件事情的话题性实在太大,再加上报纸接连报道,可以说天下皆知。

孔家所犯的恶行,一次又一次挑战了人类下限。

尤其是一些年龄大较大,经历过乱世的中老年人,更是被勾起了痛苦的回忆。

对孔家生出了恨意。

然后他们就通过口述,将这种恨意传递给身边的人。

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和远方发生的事情,感官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广大百姓的怒火被成功激起。

这时,茶摊老板忽然说道:“别说了,别说了,那边来了几个读书人,小心他们拿大家见官。”

众人顿时鸦雀无声,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毕竟大家都是底层人,得罪不起那些老爷们。

那几个读书人路过摊位的时候,似乎被汗酸味儿给熏到了,都一脸嫌弃的快步走过。

这种毫不掩饰的态度,让众人心中更是憋闷的慌,再也没有人说话。

过了许久,才有人说道:“不都说,理学派的大老爷们刚正不阿,为民请命吗?”

“想来定能严惩孔家,还百姓一个公道。”

“理学?呵……”有人发出嘲弄的声音:

“刚才那几个都是理学的,就这样的人,指望他们当了官为民做主?”

有人附和道:“是啊,孔家那可是读书人的祖师爷,他们怎么可能会秉公办理。”

现场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大家开始说一些不知真假的传言。

“我邻居家的二舅的小舅子的儿子,就因为说了几句,被读书人拿去见官。”

“花了一贯宝钞,又被打了十大板才放出来。”

“这些读书人,维护他们祖师爷维护的很呐。”

“是啊,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百姓,得罪自家祖师爷。”

有人压低声音说道:“我听人说,那些理学的大老爷,其实是联合起来夺太上皇的权。”

“根本就不是什么为民请命。”

也有人质疑:“不会吧,那些大老爷可是敢逼着太上皇处罚亲王和驸马。”

马上有人回怼道:“无知,除了这两件事情,你还能说出他们干过别的什么事情吗?”

“他们逼迫太上皇处罚亲王和驸马,其实就是夺权。”

说着说着,众人几乎已经相信了,这就是唯一答案。

而且百姓已经开始产生担忧:“如果理学大老爷真的是为了夺权……那可怎么办是好啊。”

“是啊,太上皇年龄大了,皇上又中风不良于行,太子还年轻……”

“你说,那些人掌权以后,会不会把我们的地给收走啊。”

“这可不好说,而且我听说县令很讨厌百姓到处走。”

“恨不得建个高墙把村子围起来,百姓只有种地的时候才能出村子。”

“平日里出村就要被抓起来打死。”

“啊?那可怎么办?不能出来干活,光靠地里那点产量,还不饿死啊。”

“饿死倒不至于,听说朝廷在推广殷薯,咱们这已经有地方开始种了。”

“以后种殷薯,混个半饱还是没问题的。”

“但也只能混个半饱了,别的就别想了。”

“太上皇可不能退让啊,必须要打倒那些奸臣。”

“只有太上皇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是啊,希望太上皇能重新振作起来,将这些奸臣统统杀死。”

类似这样的讨论,最开始是在各大城市流传。

很快就传扬开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理学官吏和读书人自然不会放任这种传言,开始采取强硬手段,禁止百姓讨论。

一旦发现就以散步谣言毁谤圣人为名,将人给抓起来。

但其结果就是,更加让百姓相信,这些理学出身的官吏,必然会护着孔家。

一旦百姓产生这样的想法。

那理学营造出来的‘道义’外衣,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道义加持,却站在高处,那必然是万人毁谤。

各种阴谋论也随之而出。

其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认同的,自然就是理学派其实就是为了夺权。

事情能发展的这么顺利,前面十年的宣教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系列的善政,确实极大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大家虽然过的苦,但杂税少了,能靠自己的努力吃饱饭。

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了。

尤其是对于刚刚经历过乱世的人来说,对比太强烈了。

强烈的反差,也造成了他们对大明,对皇室的认可和忠诚。

以前被报纸引导,他们觉得理学大佬是为民请命。

但即便是那时候,也没有百姓骂皇家。

甚至很多人认为,太上皇和大臣都没错。

太上皇护着自己的儿子女婿,那是天经地义的。

谁不护着自家孩子?

大臣维护礼法,也是值得表扬的。

然而因为孔家的事情,加上报纸有意引导,舆论风向就开始变了。

简单点说就是,以前君明臣贤大家都想要。

但现在皇家和大臣,只能二选一。

你选谁?

百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皇家,因为皇家确实能让大家吃上饭。

大臣?

你敢抢皇帝的权,那就是大大的奸臣。

同样是孔家的恶行,不同的人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普通百姓关注的,是孔家草菅人命、欺男霸女之事。

比如达官显贵、有钱人家的女眷们,更关注孔家是如何对待女子的。

赵芝在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孔家恶行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爹,报纸上说,女子嫁到孔家就会被锁在小院里,终生不得离开半步。”

“除了贴身丫鬟,不允许和其他任何人接触,不知是真是假?”

赵谦点点头,叹道:“真的,不过并不是所有女子都会被如此对待。”

赵芝松了口气,说道:“我就说吗,怎么可能有如何苛刻的人家。”

赵谦苦笑道:“你以为被锁起来是不幸吗?错了,在孔家不被锁起来才是最大的不幸。”

“孔家人害怕妻妾出轨,往往是严防死守。”

“在大街上看别的男人一眼,都会被视为淫贱,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赵芝震惊了:“啊?这……怎么可能?”

赵谦说道:“怎么不可能,这些年因此被打死的女子,已经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这些罪名是才刚刚审出来的,还没有被报纸公布而已。”

他心中对孔家也是失望至极,不禁多说了许多未被报纸公布的罪行。

听的赵芝心情沉重,晚上做了一宿的噩梦。

第二天,和闺蜜们编排戏剧时频频走神。

以至于被闺蜜打趣,是不是看上哪家郎君了。

赵芝咬了咬嘴唇,说道:“你们知道吗,这句话要是被孔家人听到了,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闺蜜们很惊讶:“啊,为什么?”

赵芝就将赵谦告诉他的事情,一股脑的倾诉给了闺蜜们。

“看别的男人一眼就要被打死……”

“逼迫守寡的女人搬进小院居住,终身不得离开。”

“然后他们克扣守寡妇人的钱粮……这些妇人被逼无奈,只能任由孔家人淫辱,以换取吃食。”

“很多妇人不愿意受辱选择了自杀。”

“孔家人还不知廉耻的为这些妇人立传,说都是孔家的仁德所致……”

种种对女人的迫害行为,确实震惊了一众姐妹。

她们知道现在社会风气偏保守,尽管大明的风气有所扭转,可对女子的要求依然非常苛刻。

但怎么都没想到,孔家竟然能做到如此妖魔化的程度。

“以孔家对儒家的影响,这些规矩很可能会被更多人效仿……到时天下女子的下场恐怕……”

一席话说的众人心情无比沉重。

她们全都是达官显贵家的姑娘,衣食无忧。

在外面,有福清组建的小群体护着,也没人敢找她们的麻烦。

能约束她们的,只有父母丈夫。

可福清背后是陈景恪,他们的父母丈夫都希望通过夫人路线,和陈景恪拉上关系。

自然也就不会约束她们,反而很鼓励她们多参与一些小群体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享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女子,本不该享受到的自由。

正因为享受过相对的自由,她们更加无法接受孔家那种方式。

想想自己一辈子被锁在小院子里……

想想自己死了丈夫,还要被道貌岸然的同族奸淫……

想想自己因为说错一句话,不小心看了别人一眼,就要被活活打死……

只是想想,她们就有种崩溃的感觉。

于是,也彻底恨上了孔家。

有人要说了,这就恨上了?也太草率了吧?

并不。

女人心思本就更加细腻一些,也更加的敏感。

很多时候情绪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然后这些女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宣扬孔家的恶行。

而且她们不光说,还要求别家的女眷必须支持自己。

孔家如此邪恶,你竟然不恨他们?

那你就是支持孔家,你是我们女人的敌人,我们要孤立你攻击你。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女人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枕头风的威力,懂的都懂。

更何况,现在的大局一目了然。

太上皇挖了个坑,理学和孔家跳了进去,现在是清算的时候。

孔家和理学必然会被收拾的很惨。

在这种时候,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更何况,理学占据文官系统大半壁江山,他们被收拾要空出来多少位置啊。

那我们不就有机会往上走一走了吗。

于是,一股针对理学派的风向开始形成。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大家依然认为,老朱是准备狠狠敲打一下孔家,打压一下理学。

并没有想过灭孔废理这种情况。

老朱眼看时机差不多,就一改之前的态度,严厉催促刘敩等人,尽快将孔家案件审理清楚。

刘敩等人那真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然而覆水难收。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查。

到了这一步,大明周报也不再伪装了,直接开始质疑理学的大佬们的立场。

也不用找别的借口,就拿孔家的事情说事儿。

这都一个多月了,你们还没审出个所以然来。

莫非真如传闻的那般,你们的刚正不阿是装出来的。

之前逼宫只是单纯为了夺权?

另一篇文章,更是直接说: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理学大佬表示,他们内部正在紧急协商,如何断尾求生。

只是内斗的厉害,谁都不想成为被牺牲的那个人,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商量出策略。

而且大家都不想背负杀死圣人之后的骂名。

这一篇报道,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理解。

普通百姓的想法是,果然和我们猜的一样,这些理学就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自认为比较理智的,这认为这应该是故意引导话题。

但唯有理学派的核心官吏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么,到底是谁将这些消息泄露出去的?

本就四分五裂的理学派内部,再次出现了信任危机。

自然也就更商量不出,什么统一的应对办法来了。

——

时间很快就来到五月十八日,这天东宫传来好消息。

太子妃徐妙锦诞下一麟儿。

太子嫡长子出生了。

朱雄英的子嗣很多,目前已经有四子三女。

然而嫡长子的出生,依然震动朝野。

皆因按照大明的礼法,这个孩子将是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

最高兴的莫过于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了。

终于见到第四(三)代继承人了,这是妥妥的祥瑞之事啊。

为此朱元璋下旨大赦天下,并赏赐给所有十岁以下孩童一盒肉罐头。

以示普天同庆。

徐家就别提了,门槛再次被踏破,徐达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有了这个孩子,徐家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除了徐家,还有一家也非常热闹。

那就是陈景恪家。

当确定太子妃产下的是男婴之后,就有无数人给陈家也送上了贺礼。

这份礼物,是送给未来皇后小圆圆的。

这可是老朱和马娘娘钦定的婚事。

嗯,陈景恪的两个孩子,姐姐叫圆圆,弟弟叫团团。

这是乳名,正式名字要到周岁以后才取。

这自然也是迷信。

古代医疗差,婴儿腰折率高。

百姓就认为,不给孩子取名,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就没有孩子的名字。

黑白无常就没办法来勾魂,以此来保住孩子的性命。

还有一些风俗,比如给孩子取贱名,好养活。

比如什么狗蛋、粪叉、箩筐之类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这都是迷信思想。

但还是那句话,反正又没啥害处,何必一定要纠正呢。

等生活条件达到了,风气自然就扭转过来了。

所以,他也没给孩子取正式的名字,而是用了乳名。

嗯……他知道近亲结婚不好,但只是一代人是不会有问题的。

怕的是三五代近亲结婚,甚至几百年上千年,都是几个固定家族联姻。

这样才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所以,并没有强行反对这门婚事。

等后面科技水平略微提高了,在顺理成章的提出相关理论,并禁止近亲结婚。

这样更加的水到渠成,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言归正传。

对于大家迫不及待讨好未来皇后的行为,陈景恪又好气又好笑。

你们现在就送礼,是不是忒早了点?

福清倒是非常开心。

陈远和冯氏就更别提了,陈家娶公主就算了,竟然还能出皇后。

搁以前,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不光是外人对陈家的态度有所改变,就连亲朋友的态度,都有所变化。

比如徐达,直接就将圆圆当自己家的了。

至于老朱、马娘娘他们,就更别提了,就差把孩子抱宫里自己养了。

朱雄英更过分,直接以爹爹自居。

关键他不光喜欢圆圆,连团团也一起喜欢。

一见面就是‘爹爹来看你们了’,完全无视了他和这俩孩子同辈分的事实。

不顾也没人纠正他就是了。

大家各论各的就好。

而且他喜欢两个孩子,不是更好吗。

太子嫡长子的诞生,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机会。

这是天大的喜事,那自然要‘喜’起来,沾了血岂不是就不美了?

万一血煞之气冲撞到这孩子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借机上奏,希望太上皇能暂停杀戮,为孩子祈福。

孔家的人,也上了贺表以及请罪书,希望太上皇能看在圣人的面子上饶过他们一次。

以后他们保证悔过自新。

然后……这些人就全部被罢官了。

朱元璋在朝堂明确表示,孔家罪大恶极天理难容,不查清楚愧对天下苍生。

敢再有为其求情者,以同罪论处。

至于孔家,老朱也没忘了他们。

下旨将其家族子弟全部圈禁在曲阜祖地,没有圣旨不得放任何人外出。

并命军队进行封锁。

执行此事的,正是刚刚参拜过孔庙的李善长。

这下,朝野终于明白了老朱的决心,再也没人劝说。

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担心孔家,害怕朱元璋惩处太过。

很多读书人自发前往曲阜,准备包围圣裔。

老朱听闻此事,冷笑道:“既然他们要去送死,那就随他们去好了。”

“让方孝孺将此事发表在报纸上,咱倒要看看,有多少人效仿。”

陈景恪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劝道:

“陛下,这么做要死的人就太多了。”

老朱训斥道:“妇人之仁,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

“顽固腐化之辈,是不会被教化的,只有以雷霆之势将他们彻底扫除。”

“才能为新法腾出施行的空间。”

朱雄英也支持道:“纵观史册,不流血的变法有几个能成的?”

“什么叫革?剥下来的兽皮叫革。”

“革新就是要把旧法的皮剥下来,换一层新皮,是注定要流血的。”

“况且,这次去守护孔家的,要么是儒家的死忠,要么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些人活着,只会成为新法的障碍。”

“借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朱元璋大笑道:“雄英说的好,为君者就得有此雷霆手段。”

然后对陈景恪说道:“你啊,仁慈是你的优点,但也是你最大的缺点。”

陈景恪苦笑道:“是我太天真了。”

他自然知道,革新必然要流血。

上一世流了多少血,才升起了太阳。

但真正深处其中,看着这么多人送死,他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正如老朱所说,这是他的优点,但却是政治家的最大缺点。

当然了,反过来说,这也是皇家敢于信任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

新一期的报纸,措辞更加的严厉。

再次质问理学大佬,你们被百姓称作大明的良心,道义的守护者。

扪心自问,对得起这个赞誉吗?

并直接点明有人在朝堂作妖,试图保住孔家免受责罚。

只不过太上皇这次不没有退让,罢免了所有求情的官员。

这里,狠狠的吹捧了一波老朱。

为何当初理学逼迫太上皇惩罚皇子和驸马,太上皇容忍并照办了?

是他老人家怕了吗?

不是,是他老人家知道,百官说的是对的。

即便是他自己的亲骨肉,也忍痛惩罚了。

就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公道。

所以,太上皇并不是逼迫着这么做的,而是他自己想这么做。

只不过理学派那些官吏沽名钓誉,将这个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

现在处理孔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家可是圣人之家,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太上皇依然要求秉公执法。

反而是之前咄咄逼人,以道义自居的理学派官吏,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个结果。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证明。

真正心怀天下的,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理学和理学官吏,不过是伪君子罢了。

这篇文章一出,那可真的是啪啪打脸。

很多官吏受不了这委屈,要求太上皇严惩方孝孺。

然后,他们自己就被严惩了。

反倒是刘敩、赵叔才这些理学领袖,全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还要属最后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很多儒生无视孔家的恶行,竟然不顾朝廷禁令前往曲阜试图营救罪犯。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道义?

你们到底是在追求道义,还是在追求权力?

在民间,这篇文章坐实了理学派伪君子的标签。

原本很多迟疑的人,也终于认同了这个道理。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就相信了?也太无脑了吧。

然而这才是符合传播学规则的。

传播学最大的规则是什么?

两个词概括,简单、肯定。

简单就是,传播的东西必须简单易懂。

肯定就是,话语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铁口直断,事情就是这样的如何如何。

越是这样的话,传播的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辟谣的话为何没人听?

因为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现在也是类似的道理,理学肯定有其长处,理学派好人也非常多。

可你要是给百姓解释这个道理,他们听不听得懂且不说,主要是不爱听。

他们更喜欢听简单、肯定的。

理学派就是坏,因为他们包庇孔家。

总之就是,老朱他们布了这么久的大局,在这一刻终于成了。

理学开始被民间质疑否定。

这篇文章还造成了一个后果。

那就是很多读书人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发现原来还能这么干。

于是也加入了保卫圣人之后的行列。

有些人是真的出于心中道义,去保护孔子后人的。

更多人则是为了求名。

这么大的事件,要是参与一下,那就是一辈子的资历啊。

至于危险……富贵险中求吗。

更何况,这么多人过去,难道太上皇还能都杀了不成?

于是,前前后后有一万余人前往曲阜,保卫所谓的圣裔。

在老朱的步步紧逼之下,刘敩等人也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给出了一份审讯结果。

然后老朱当场发飙,拿出锦衣卫收集的证据,询问为何少了足足六成的恶行。

刘敩等人给出了两个理由。

其一锦衣卫多有夸大之言;其二负责审讯的官吏多有包庇,他们也被骗了。

老朱被气笑了:“寡廉鲜耻至极,咱真是瞎了眼,竟被你们这些无耻之辈混入朝堂。”

“陈瑛,你来告诉群臣,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之前逼宫的‘功劳’,陈瑛在理学派的保举下恢复了官职,有资格上朝了。

刘敩等人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陈瑛?他背叛了?

尤其是左川,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站出来的陈瑛。

自己如此器重的后辈,竟然背叛了?

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必须要想办法应对。

陈瑛可是全程参与了他们所有的重大决议。

于是,赵叔才出声说道:“陈御史,很多事情你可也是参与者,这条船翻了,你也难逃一死。”

能当场说出这句话,可见他是真的慌了。

陈瑛讥笑道:“赵学士何出此言?”

“下官心中从始至终只有一艘船,一杆旗帜,那就是太上皇。”

闻听此言,反应快的已经有所猜测。

这人,是太上皇安插进来的?

一旦产生这个想法,那陈瑛之前种种奇怪行为,都有了解释。

而且,这也符合太上皇的做事风格。

毕竟是能创造出锦衣卫的人。

在理学内部安插一枚钉子,是很正常的。

而且大家有理由怀疑,钉子不只是陈瑛一个。

这让一众理学官吏,心中更加惶恐,总感觉身边谁都是可疑的。

接着,陈瑛就将这些人的算计全都说了出来。

就是断尾求生。

孔家出几个背黑锅的,罪名能隐藏的就隐去,隐藏不了的就推到背锅侠身上。

至于理学派官吏……

让太上皇自己看着办吧,他处置谁谁就去死,不要攀咬他人。

剩下的人,要照顾死者的家人。

其实都在大家意料之中。

然而这都是私底下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

此时被陈瑛当众说出来,那就是欺君之罪。

果不其然,老朱大怒:“来人,将刘敩、赵叔才、左川……全部下诏狱。”

他一口气点了三十几个人的名字,全都是理学派在朝堂的中坚力量,也是之前逼宫的主力。

一群锦衣卫冲入殿内,将这些人全部拖走。

朝堂直接空出了一大块,群臣皆瑟瑟发抖。

所有人都知道。

杀戮,开始了。

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第13章 思烹狗152.第151章 他还得谢咱呢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177.第176章 异常187.第186章 定黄第83章 让他当驸马?169.第168章 毛骧:好像哪里不对第350章 时代的需求禅位大典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407章 蠹虫传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第14章 生活处处是神话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66章 傲娇的父子俩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186.第185章 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228.第227章 力学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个屋檐下第362章 大明周报第450章 无题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76章 兵发西州177.第176章 异常第85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第391章 你是什么人第461章 无心之过第236章 我去第254章 何为盛世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90.第90章 做人第428章 归来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02.第102章 假钞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424章 土鸡瓦狗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201.第200章 税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盗第75章 竹书纪年第419章 再补一块短板第15章 太孙伴读第383章 传统技能发动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44章 这孩子,能处第76章 因时而变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第384章 两极反转100.第100章 廷议第15章 太孙伴读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163.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第268章 无题第381章 屠鱿令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第335章 永恒的变第45章 葬礼?秀场!第429章 无题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么?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95章 思想武装第312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450章 无题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春节快乐第439章 无题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1章 揭皇榜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103.第103章 我搞定无酸纸201.第200章 税第356章 当面抽老朱大嘴巴子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来全在你手里了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289章 政变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313章 见闻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43章 吕宋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