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帷幕

“咔咔咔……”朱桂使出浑身的力气,将那位喜欢驾车奸淫良家的孔三少的头砍了下来。

而从那位孔三少赤裸并血肉模糊的下体可见,之前他没少受折磨。

“呸,什么玩意儿。”闻着扑鼻的骚臭味儿,朱桂差点吐出来。

孔锚怔怔的看着这一幕,犹如傻了一般一动不动。

就在刚刚,他最宠爱的儿子,被人当面虐杀。

朱桂疑惑的道:“这人不会傻了吧?”

一名手下左右看了看,不确定的道:“或许……可能……也许……”

孔锚直勾勾的看着朱桂,道:“你杀了我儿子。”

朱桂大笑道:“哈哈……原来是这小子的爹啊,亲眼看着儿子被杀,心里是不是很痛恨?”

孔锚眼神毫无波动,只回一句:“你杀了我儿子。”

朱桂顿觉索然无味,道:“我不光杀你儿子,还要杀了你,杀了你全家。”

说着,举起手中全是豁口的长刀,朝孔锚脖子砍去。

“咔……”刀被卡在的骨头上,拽了好几次都没拔下来,反倒是被喷了一身一脸的血。

“呸呸呸……”朱桂连忙松手丢掉手中的刀,连连倒退几步:

“真他娘的晦气。”

那名手下不解的道:“大王,您为何如此痛恨这孔三少?”

朱桂虐杀孔三少的手段,连他这个畜生都觉得很畜生,所以才更加不解。

莫非大王和这姓孔的有仇?

朱桂扔掉手中全是豁口的长刀,骂道:“踏马的,谁痛恨他了,老子之前就没见过他。”

那手下问道:“那您为何……”

朱桂顺口回道:“还不是我那大侄子……”

话才出口,他就反应过来,这事儿传出去不太好,连忙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没好气的道:“你踏马的瞎打听什么?老子就是恨他。”

“还杵在这干嘛,去搜搜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那手下也被吓了一跳,大王的大侄子那不就是太子吗。

艹……早知道就不多嘴了,别被灭口了啊。

这么一想,他顿觉后背发凉,看谁都像是锦衣卫的密探。

玛德,早知道就不多嘴了。

好奇心不光能害死猫,更能害死人啊。

不行,必须得想办法讨好一下大王才行,这样才他会保护我。

想到这里,他顿时有了点子。

一路跑到后院,从刀口救下一个姿容上佳的姑娘,扛着就去找朱桂了。

“大王大王,这是孔家家主的嫡孙女,小的专门抓来孝敬您的。”

朱桂只是撇了那姑娘一眼:“一个娘们有什么稀罕的,老子什么样的姑娘没见过,杀了。”

“啊?”那手下没想到会是这样,却也只能一刀将这女的杀了。

心中还不免有些遗憾,早知道大王不感兴趣,我就自己享用了。

圣人之后啊,想来味道应该不一样。

哪知,这时朱桂朝他招了招手,小声道:“你去帮我瞅瞅,有没有那种细皮嫩肉的兔儿爷。”

“啊?”那手下惊的下巴都快掉了。

不是,你们这些权贵皇室口味都这么重吗?

他下意识的夹紧了自己的臀部。

朱桂不耐烦的道:“啊什么啊,能不能找到?不能找到就给老子滚。”

那手下连忙道:“能能能,您放心我马上给您找来。”

说着,连滚带爬的去物色目标去了,怕去的晚了就被杀光了。

朱元璋的顾虑很有先见之明,神机营在关键时刻确实手软了。

很多老幼妇孺,他们都有意的隔了过去。

毕竟他们接受过新思想开光,又在南方灾区亲身体会过百姓拥戴的,具有新思想的军队。

对手无寸铁的老幼动手,太考验他们的道德底线了。

如果是敌人,他们可以说服自己动手。

可这是内部矛盾,且还是圣人之后,他们无法说服自己。

朱桂和他的那群亲兵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杀,全杀了。

老弱妇孺?杀起来更安全,不用担心被反杀。

圣人之后?杀起来更有成就感。

将来和人吹牛的时候,张口就来一句,我杀圣人之后犹如杀鸡。

啧,那感觉别提了,想想都觉得爽。

最终曲阜孔家四百八十三口尽皆被杀,真正做到了鸡犬不留。

曲阜百姓早就被阻隔开来,无法靠近孔家。

但他们是最关注这件事情的群体,每日都有无数人来周围打探情况。

朝廷派军队包围孔府,他们自然知道。

打探的人就更多了。

当枪声响起,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欢呼声传出数里远。

百姓们奔走相告,将消息告诉更多的人。

很快整个曲阜就都知道了此事。

笼罩在曲阜百姓头顶上千年的乌云,终于被吹散。

百姓们敲锣打鼓者有之,燃放烟花爆竹者有之,载歌载舞者有之,上坟告祭亡灵者有之。

皇宫,看着朱桂和王政递上来的奏疏,陈景恪心情无比沉重。

不是为了孔家,而是为那两万多读书人。

那可是两万多人啊。

关键还是善后,不是说把人杀了就完了,后面那两万多个家庭也会受到牵连。

果不其然,老朱看完奏疏立即就对此事做出了安排:

“这两万人的家人全部迁离本土,一部安置在国内他处,一部分迁徙到各藩属国。”

陈景恪默默点头,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一般的读书人背后,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

在本地,这个家庭往往具有普遍影响力。

十里八村的乡邻,都会受到这家人的影响,士绅阶层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这家人对朝廷心有怨言,暗地里使绊子阻挠新法施行,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人家还能做的不留一点把柄。

就算最后将这家人揪出来处置了,浪费的也是朝廷的时间。

将他们从本乡本土迁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对周围施加影响力了。

他们反而要想办法讨好当地官吏,主动融入当地。

这两万多户人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可对大明来说,想对他们进行迁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对于迁徙人口这事儿,大明可太熟悉了。

从最初为了打散宗族,到后续封国建立,人口调整就没有停过。

上上下下的官吏,对于如何安全有效快捷的迁徙人口,那都是门清的。

更何况,那十来个藩属国可都在期盼着人口呢。

只要朝廷放话,他们秒秒钟就能把这些人口给消化。

所以,重新安置那两万多人背后的家庭,反而是最简单的。

真正麻烦的,是天下人的反应。

想到这里,陈景恪叹道:“恐怕,天下要乱一些时日了啊。”

朱雄英毫不在乎的道:“乱也只是读书人乱一乱,波及不到百姓的。”

“百姓不乱,造成的损害就微乎其微了。”

老朱则不屑的道:“两万多人被屠戮,一个反抗的都没有,这就是那些读书人。”

“他们就算乱,又能掀的起多大的风浪。”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两人说的有道理,这次的事件,对百姓的影响其实是最小的。

只要百姓不动,就算上面的人狗脑子打出来,那也是可控的。

相比起那些可以预见的骚乱,他觉得还是多关注一下朱桂比较好。

这货确实是个活畜生,必须要用链子给他锁好了。

——

曲阜发生的事情传出后,果然天下盈沸。

无数读书人为之哀嚎恸哭。

各种诅咒、谩骂声也蜂拥而至。

“独夫、独夫……”

“蒙古人朝孔庙射了三箭,元朝国祚不足百年而亡。”

“你朱元璋敢屠戮圣人之后,大明必二世……三世而亡。”

有官吏在承天门前撞墙而死。

无独有偶,很快各地都有相似的事情传来,多达上百起。

看着这些消息,陈景恪心情反而好了许多。

华夏几千年文明,确实养出了许多酒囊饭袋,但永远都不缺真正的忠贞之士。

这些人赴死的动机,看起来很愚蠢,但又何尝不是忠义的体现呢。

我无法守护心中的道,那就陪着道一起去死吧。

对于这些自杀的人,老朱是很不屑的,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要求将这些人曝尸荒野,并将其家人流放。

陈景恪心中吐槽,这特么都成路径依赖了,动不动就流放。

然后他干咳一声,给朱雄英使了个眼色。

朱雄英秒懂,立即站出来劝阻:“……皇爷爷,这些人的行为虽不可取。

“然其能为心中所信赴死,可见乃忠贞之士也。”

“我大明乃天地正统,若对他们施加惩罚,岂不寒了天下忠义之人的心。”

“我以为,不但不能惩罚他们,还应当给予嘉奖,并准许其家人将其荣葬。”

群臣都有些惊讶,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出来劝阻,还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这……这简直就是第二个陛下(朱标)啊。

群臣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果有数值条的话,那么这些人对朱雄英的忠诚度,直接提升了好几十个百分点。

老朱自然知道朱雄英这么做的打算,收买人心吗。

虽然对那些人的行为很不满,但他更想给孙子多加一道光环,于是就说道:

“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咱就不惩罚他们了。”

“不过奖赏就算了,免得有沽名钓誉之辈依此求名。”

此事就此揭过。

群臣见他真能劝住老朱,就更感到高兴。

心中期盼,太子早日掌权吧。

陈景恪则暗自唏嘘,这些人啊。

将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不过他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老朱的手段太恐怖了,两相对比可不就显得朱标和朱雄英仁慈吗。

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紧接着朱元璋下旨:

“理学忤逆、无道,当罢黜之。”

对于这一点,群臣早有心理准备,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经过之前的一连串打击,朝堂已经没有理学的代言人了。

其他学派,自然不会为理学出头。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并不意外此举能成功。

至少短期内很难罢黜理学。

很简单,理学独显这么多年,哪个读书人没学过?

是你说罢就能罢的了的?

不过是你罢你的,大家学大家的。

但紧接着,老朱的下一条命令却让群臣再也绷不住了。

“从今日起,科举不得以理学思想答题,违逆者废除”

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陛下,理学独显百余年早已深入人心,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罢黜。”

“若不准士子以理学思想答题,恐科举无法进行矣。”

老朱竟然没有生气,而是恍然大悟,道:

“你不说咱都忽略了这一点了,不让士子以理学答题,确实很难。”

对于他的善纳谏言行为,群臣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都升起不好的念头。

老朱接下来的话,证明了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那就暂停科举吧,啥时候士子们彻底摒弃了理学思想,啥时候再重启。”

“啊?”群臣目瞪口呆。

然后……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用。

老朱当场发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你们当咱是好戏耍的是吗?”

“咱金口玉言,岂能说改就改?”

“就这么办了,暂停科举,谁反对就去承天门前跪着去吧,多你们一个也不多。”

说完,他一甩衣袖,走了。

群臣彻底哑火。

去承天门前跪着?

算了吧,现在还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着呢,都快成洛阳的一景了。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前来观看。

最开始,百姓们被震撼到,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们的。

跪着的那些人,也觉得很光荣。

慢慢的性质就变了,大家看他们就和看猴一样。

现在愿意去那边跪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估计再过几天就没人去了。

况且,对于朝堂上的群臣来说,之前诛杀孔家的时候他们没有去跪,现在就更不可能去了。

暂停科举的事情就此成为定局。

消息传出后,士子们再次一片哀嚎。

又有不少书生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对于这些人,老朱完全不屑一顾,朱雄英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说,之前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还有可取之处的话。

那这些因为不能科举而自杀的人,就可以说一无是处了,多评价一个字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就在这哀嚎声中,有一批人却弹冠相庆。

那就是被理学压制的其他学派。

理学被罢黜,他们的机会岂不是来了?

宣传学问,赶紧宣传,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前宣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学,广收弟子。

然后游说高层。

现在又多了一条途径,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报纸。

于是,和方孝孺拉关系的人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陌生的‘故交’前来拜访,并送上厚礼。

对此方孝孺哂笑不已,你们这些人纯属想多了。

罢黜理学、暂停科举,这两条政策的公布,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关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

这两条政策,算是打到了当前文人的痛处。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经成为定局,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

但对于朝廷来说,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

一千多年的传承,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

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

所以,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像诛九族、夷三族,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隐姓埋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在短期内,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

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

朱元璋族诛的真正含义,是让孔子的后裔‘消失’。

主要目标就是曲阜主脉,全部杀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以后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着圣裔的旗号要好处就行了。

朝廷所谓的追索,不过是做做样子。

事实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诛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系遭遇过很多次大灾祸。

家族传承的文字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分支已经无法查证。

最近的一次灾祸,是五代十国时期,曲阜主脉几乎灭绝。

关于此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孔末之乱。

就是说有一个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系,并杀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只有一个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长大后孔仁玉为家族报仇,重新振兴曲阜孔家一脉。

这个传说一度被当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志铭出土,上面并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乱。

也就是慕容彦超乱兖州。

后人这才知道,那一次动乱,是被慕容彦超给灭了。

孔末之乱,不过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彦超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圣人后裔,将孔府上下杀的干干净净,就一个幼童成了漏网之鱼。

光杀人还不够,他还一把火将孔府烧成了灰烬。

其中就包括孔家的藏书。

没了族谱,谁是孔子后裔就更无法查证了。

人家拿着伪造的证据,跑过来说我也是孔子后裔,是哪一支哪一支传下来的。

你曲阜孔家也没办法证实啊。

这还没算很多中途改姓氏的。

总之吧,孔家除了主脉之外,别的支脉其实是很难查证的。

老朱就算真的要族诛,也做不到。

还是那句话,后续大索天下,也只是做做样子。

残余的孔子后裔,放弃自己圣裔的身份,将自己当成普通人,就没什么事儿了。

而且,族诛还有另一层含义。

大明从此不再有圣裔。

老朱毫不掩饰的将这一层意思,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废除衍圣公尊号,并废除所有因祖宗恩荫所获得的世封世俸。”

“大明非军功不封,此例永不可破。”

这里的世封世俸,不是权贵或者高官恩荫子弟,而是和孔家衍圣公类似的恩荫。

权贵高官恩荫子弟,有数量限制,且只能恩荫一代人。

世封世俸,意思是某个职务,世世代代都由某一个家族担任。

比如孟子家族,他们在宋朝的世封世俸就是,主奉祀事。

明朝给孟子家族的世封是,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现在朱元璋废除的,就是此类恩荫。

以后大明除了军功爵外,不会再有这样的世封存在。

对于老朱的这条旨意,军方那是举双手支持。

世封世俸被废除,变相的抬高了军功爵的含金量。

对军法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事关儒家礼法,正常来说必然会遭到文臣反对。

然而,对于这条旨意,已经麻木的群臣都选择了沉默。

孔家都屠了,衍圣公不过是笑话罢了。

衍圣公都能废,别的世封世俸被废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现在大家只希望太上皇别再折腾了,然后就是……太子啥时候掌权啊。

朱雄英啥时候掌权没人知道,但老朱的手段显然还没有结束。

接着,他就对诏狱里的理学派官吏进行了处置。

刘敩、赵叔才、左川等人,处死,抄家灭族。

这里的灭族不是族诛,是将直系亲属杀了,不会牵连旁支远亲。

其余被处死的官吏,高达七百余人。

不过这些人的家属并没有被杀,而是流放到各藩属国。

老朱现在天天为人口发愁,不再动不动就杀人了,而是选择流放。

各藩属国那是望眼欲穿,恨不得朝廷天天流放犯人。

这次事件,先后流放者达三十余万。

主要是那两万多士子的家属,其次是理学官吏的家眷。

可把诸侯王高兴坏了,恨不得飞过来把人带走。

不过还好,这也是老朱今年最后一次折腾了。

在处置过理学官吏之后,他就没有再搞什么大动作,而是开始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朱雄英的身影频繁出现,并逐渐主导了这个工作。

大批太子一系的官吏开始走上台前,并接管关键岗位。

这个变化太明显了,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的时代要来了。

201.第200章 税第459章 欺老朱年迈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47章 货币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第388章 强化锦衣卫?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444章 祸不单行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138.说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280章 你的心真脏啊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第41章 丞相彻底成为过去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吗?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第10章 险恶的政治斗争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14章 秽乱宫闱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90.第90章 做人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第253章 帝国时代第305章 阶梯性收税第455章 你死我活179.第178章 福报?剥削!第402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第269章 好男儿,当如是。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465章 龙凤呈祥155.第154章 两个亿啊两个亿第420章 官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354章 无题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第421章 无题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第30章 预见能力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328章 神灵就是小偷第330章 什么帝国主义行径啊第258章 得偿所愿第473章 时间是给所有人的第344章 血染淡马锡(上)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这种病第397章 死有余辜第302章 窃取国运第316章 伟大思想106.第106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第476章 兵发西州第16章 李善长的怨愤第377章 无题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第366章 法第406章 父母之爱子232.第231章 扣你一个月俸禄第285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189.第188章 老狐狸们的课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33章 没有龙傲天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第478章 发表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第263章 无名宰相第75章 竹书纪年第62章 制度上的无奈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第253章 帝国时代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15章 太孙伴读96.第96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400章 秦风无衣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27.第127章 如果万一呢。183.第182章 秃驴,竟敢勾引公主。124.第124章 从批阅奏疏开始第297章 建文?嘉文?137.第137章 朱标酿成的恶果(求月票)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第65章 组建海军第275章 百万常备军110.第110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