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

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

“方先生所言,吾不敢苟同。”

就在方孝孺志得意满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转头看去,赫然发现说话的是一七八岁的少年。

少年神情很紧张,却勇敢的看着他。

周围读书人也都诧异不已,什么情况?这谁家孩子,怎么没有一点教养?

当然,也有看笑话的。

至于是看方孝孺的笑话,还是朱雄英的,就不好说了。

唯有陈景恪,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但心里也很好奇,他会怎么驳斥方孝孺。

方孝孺很快反应过来,并没有训斥朱雄英,而是拱手道:

“不知这位小郎君有何高见?”

朱雄英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敢问方先生,孔夫子为何会被世人称之为夫子、先师。”

方孝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是回道:

“因为孔夫子率先开私学向天下人传授学问,且有教无类……”

“世人无不感念其恩德,故以夫子先师称之。”

朱雄英马上说道:“也就是说,在孔夫子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学问为贵族掌控……”

“此亦为周礼,难道我们大明要禁绝天下人读书,只允许权贵掌握学问。”

方孝孺张嘴想要反驳,然而朱雄英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接着说道:

“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庶人是没有资格学习文字,享受音乐的……”

“不读书不学习,古之庶人如何明智如何懂礼?”

“这岂不是与先生方才所言,古强于今相悖吗?”

“嗡。”此言一出,酒楼内陷入了一片嘈杂,众多读书人都议论纷纷。

这个角度确实很新颖,之前他们从未想过。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小童。

陈景恪也惊喜不已,朱雄英说的这些,都是之前他讲过的,只是他讲的很零碎。

朱雄英竟然能将这些信息串联在一起,用来驳斥方孝孺,实在是厉害。

朱雄英也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完全抛去了紧张。

见方孝孺想出言反驳,就挥手阻止,诚恳的道:

“先生学问胜我百倍,若公平辩论,我非先生对手。”

“我也并非是想与先生辩论,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点不同见解。”

“希望先生能让我说完,可好。”

方孝孺嘴巴张了张,哪有这样辩论的?

可他的操守,使他无法将一个八岁孩子视为对手,只能颔首道:

“好,我亦想听一听不同见解,小郎君尽管讲来。”

朱雄英拱拱手表示感谢,心中对他的观感好转了几分。

陈景恪也叹道,方孝孺确实是一位君子。

“先生可知夏商周所辖土地几何?”

方孝孺答道:“禹定九州,三代之土是为九州之地也。”

朱雄英摇摇头:“何来九州之地?夏商且不去说,单说周代。”

“西周之时朔方、大同等地为犬戎、鬼方所有,汉武帝时方才从匈奴手中夺得。”

“今山西以西之地,为西戎所有,秦朝数代君主耗百年之力,方才在秦穆公时期夺得。”

“四川乃蜀国之地,亦为秦时所得。”

“今北平等地,当时为孤竹等蛮夷所有,后经燕国历代君主征伐,方为大周国土。”

“今济南府、青州府等大片土地,当时为莱夷所有。”

“齐国历经数十代人,方才将其剿灭,将其土纳入大周。”

“当时淮水以南尽皆为蛮夷之地,应天府在当时还是淮夷之土。”

“列国落魄贵族南下,经数十代人教化方才建立了楚国……”

“故,夏商周何来九州之地?” “禹定九州,然这九州之地大多掌握在蛮夷之手,夏商周不过只占据了一隅之地而已。”

方孝孺哑口无言,了解过三代史的他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但同时,他也为朱雄英的见识感到惊讶。

这么冷僻的知识都知道,这少年不简单啊。

酒楼内其他读书人,比他还要震惊。

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这方面信息,且还是从一个八岁小孩之口。

也不怪他们孤陋寡闻,古代书籍很珍贵,且科举又不考史书。

大多数人接触的基本都是四书五经,对于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比较知名的君主和历史事件。

朱雄英说的这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陈景恪算是最淡定的,因为这些都是他给朱雄英讲的。

目的自然是通过历史事实告诉他,华夏能拥有这么大的领土,那都是靠先辈辛苦打下来的。

以此激发他开疆拓土的雄心。

只是没想到,他竟然将这些信息用在了这里。

见众人都被镇住,朱雄英心下也不无得意,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所以,三代之时国土不过当今二三省之地,民不过数百万。”

“此与老子所言之小国寡民无异也。”

“从南到北不过三五日路程,君主之令朝发夕至……朝廷治国如臂使指,自然天下大治。”

“当今大明坐拥十三省之地,生民六千余万,从南到北骑马也要数十日时间。”

“朝廷的政令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传遍全国每一寸土地。”

“今时与往日,相差甚巨矣,如何能用同法治理?”

“先辈于黑暗中探索,观察古今之差异,寻找更适合今时之法,方才有今日之华夏。”

“若先贤皆墨守成规尊古不变,岂有今日之天朝上国?”

“吾只闻变法图强,未闻有复周礼而强盛之国矣,先生以为然否?”

方孝孺默然不语。

朱雄英越说越兴奋:“先贤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我华夏探索前路。”

“我辈岂能忘记先贤开拓之精神,放弃先辈之成果?”

“若先贤泉下有知,恐难以安眠矣。”

“我辈继承先辈之精神敢为天下先,让华夏走的更远更加辉煌。”

酒楼里的人再次骚动起来,这话大逆不道啊。

如果是平时,他们肯定会狠狠批判。

可是,和方孝孺的恢复周礼比起来,他们更愿意接受朱雄英的观点。

毕竟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恢复周礼,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朱雄英深吸口气,道:“最后我送给先生一句话。”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接着不等方孝孺说话,他又拱手道:

“谢先生听我妄言……我还有事先走一步,咱们有缘再见。”

说完拔腿就走出酒楼。

这小子绷不住了。

陈景恪心下暗笑,也跟着起身离开。

只留下鸦雀无声的众人。

(本章完)

第277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第292章 河西战略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308章 新书构思第73章 皇恩浩荡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49章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第289章 政变191.第190章 海贸啊第337章 解缙的震惊第23章 再出手第30章 预见能力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第284章 给朱标上课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83章 让他当驸马?90.第90章 做人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301章 去阎王殿开会90.第90章 做人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345章 血染淡马锡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73章 皇恩浩荡第241章 汉四郡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202.第201章 摊丁入亩177.第176章 异常208.第207章 禅让就是笑话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289章 政变第307章 一刹那的英雄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84章 徐达还朝第248章 什么吕宋,叫楚国第321章 不会写,是真的不会写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55章 正义执行第83章 让他当驸马?231.第230章 无题235.第234章 谁最会讲荤段子214.第213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100.第100章 廷议第308章 新书构思153.第152章 你就这么想喊我姑父?227.第226章 日本必须要彻底消失第23章 再出手第299章 继续无题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第332章 因为我们是兄弟啊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133.第133章 天降异象234.第233章 谁能比陛下更疼媳妇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228.第227章 力学224.第223章 太孙长大了115.第115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第290章 布局和收获114.第114章 历史没有立场第274章 团队力量164.第163章 功勋九转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296章 博望侯第268章 无题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313章 见闻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第1章 揭皇榜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第268章 无题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160.第159章 陈大师教我生儿子吧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71章 进退有据第338章 设立新衙门第81章 老朱觉得自己又行了123.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第351章 无题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0章 这就是朱雄英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204.第203章 谋高丽第343章 火烧锦衣卫衙门第24章 奇药第55章 正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