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制造玻璃的前置条件

救活了温度的性命,没想到这小子改名改成了高温,前后两个名字,都让朱舜脸上出现了一丝笑意。

希望这小子人如其名,可以发明出来高温计。

高温计也正是把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水泥,工业升级的关键。

水泥的烧制,最大的难点就是火候的控制,需要老匠人根据一种感觉去把握水泥窑的热度。

感觉这个东西最为玄乎了。

即便是烧了二三十年瓷窑的老匠人,也是经常烧废泥料,造成产量的低下,成本的增加。

依靠老匠人烧制水泥,还有一个极大的缺陷,难能实现量产。

老匠人总共就那么多,培养一名经验丰厚的匠人,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现在北直隶的私窑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长,烧制瓷器也需要大量经验丰厚的老匠人,这也就造成了老匠人的短缺。

有了高温计就不一样了,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培养出大批可以烧制水泥的熟工。

热度问题,盯着高温计就可以了。

有了高温计,这些短时间培养出来的熟工,烧制水泥的成功率比起干了几十年的老匠人,还要高的多。

大雪时节,距离工人大会没有几天了。

高温发明了高温计。

高温计不仅可以用来烧制水泥,对于各种砖厂瓷窑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又是一很受欢迎的新发明。

京师大学堂的专利评估处给的价钱,八千两白银,高温只要了八百两白银。

带着这八百两白银,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成为了第一位前往南方的京师大学堂秀士。

主持北洋水师学堂的创建。

有了高温计,水泥窑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朱舜开始为明年立夏的一项堪称转折点的谋划做准备。

兴安伯和黄掌案这些通州乡绅胥吏的私窑,也就没了掣肘,也开始爆炸式的增长。

就在高温计投入使用的几天后,成立了瓷器协会,雄心勃勃的要打造出来第二个临清。

临清是天下砖窑之首,每日生产的窑砖数以万计,通过马头向大明南北吞吐出海量的窑砖。

瓷器协会因为廉价的黏土胚料。

高温计的使用减少了废窑,减少了对于老匠人的依赖,培养大批量的熟工就可建立瓷窑。

普通细瓷的价钱,已经降到了五分银子二十五只。

瓷器协会会长兴安伯府二老爷,却觉的瓷器从五分银子十只大跌到五分银子二十五只,优势还是不够明显。

只有把普通细瓷的价钱,控制在五分银子三十只,才能以绝对优势横扫东南沿海的各个窑厂,尤其是要横扫占据贩洋瓷器六成以上份额的广窑。

兴安伯府的二老爷和瓷器协会的成员商议过后,决定由副会长黄掌案去找朱舜,尝试建立一座石英砂蒸汽工厂。

黏土是胚料,石英砂是釉料,再加上高温计这个妖术手段。

瓷器协会就有希望把普通细瓷的价钱,控制在五分银子三十只,甚至是四分银子三十只,赚来的银子还要比正常价钱要多五成。

瓷器、丝绸、茶叶可是天底下最为紧俏的货品,每多一成,多赚的银根都能多达几十万两,何况是五成。

黄掌案坐上一顶崭新的蜀锦苏绣轿子,来到了白府,站在会首公舍门口等着朱舜抬头。

朱舜感觉门口好像有人,抬头看了一眼,穿戴绫罗绸缎的黄掌案,正站在门槛前把玩正德紫砂壶。

朱舜说了一句:“元池,让黄老爷进来。”

黄掌案仰着头看了一眼比他高两个头的铁塔汉子,迈步走进了会首公舍,坐在旁边的官帽椅上,拱手道:“会首,在下这次过来是有要事相求。”

朱舜自从娶了娘子,朱宋氏亲自调教了几名美貌丫鬟跟在朱舜身边,供他驱使。

也不用朱舜亲自倒茶了,一名美貌丫鬟主动给黄掌案倒了一杯岕片茶。

等到黄掌案喝了几口,暖了暖身子,朱舜回应道:“黄老爷但说无妨。”

黄掌案放下茶杯,认真道:“经过瓷器协会的商讨,希望会首能够建立一座石英砂蒸汽工厂。”

石英砂蒸汽工厂的建立,本来就在朱舜的计划之内,现在建立,只不过提前了罢了:“我记得兴安伯手里,应该有不少石英砂矿山。”

“你回去禀报兴安伯府的二老爷,去找我二叔特批一批矿石蒸汽工厂所用的新式机械,过两日我亲自去督造石英砂蒸汽工厂。”

一片荒芜的丘陵前。

来来往往着大量的骡马,运送一车有一车的水泥、砂子、石子、熟铁。

靠近河岸的五六里处,大批工人在已经可以独挡一面的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的带领下,开挖地基,浇筑混凝土。

朱舜戴着藤帽,站在旁边,查看几名负责设计的京师大学堂学子设计的总规划图。

永定河岸边的五六十家蒸汽工厂,全部都准备翻新建造水泥工厂,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建造着。

朱舜唯独对于石英砂蒸汽工厂尤其重视,亲自过来督造,原因在于石英砂不仅是给瓷胚上釉的原料,还是制造玻璃的胚料。

大明的琉璃生意垄断在欧罗巴人手里,朱舜以后可是要用透明玻璃,反向垄断,把玻璃倾销到欧罗巴。

作为玻璃制造的重要前置条件,石英砂蒸汽工厂就要提前建立了。

爆破组、破碎机、碾机、仓库、秤房、管理、账房,还有水塔运输系统,这些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关键在于石英砂的除杂,还有石英砂的颗粒大小。

颗粒大小控制不好,不仅浪费燃料加大成本,还影响玻璃的品相。

朱舜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位置说道:“在这里建造一条斜角为10度的混凝土水道,放置磁石用来除铁。”

“这里的混凝土水道要灌输干净河水,因为还要利用水的密度,进行除杂。”

“等到石英砂处理干净,在存入库房以前,要利用筛网进行分目,这样就可以控制石英砂的颗粒大小了。”

有幸得到山长亲自教导的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认真的记下了朱舜说的每一句话,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朱舜在这里待了三四天,眼看就要到冬至日的年终总结大会了,这才离开热火朝天的荒芜丘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三百二十四章 争抢新式火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纸工厂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三十五章 宋氏织布作坊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六百零二章 抢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灾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获第四百零三章 孙传庭绝对不可能赢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七十四章 什么是工业化第五百八十五章 东林党七君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第四百四十章 抓个典型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压蒸汽机第三百八十五章 争夺一期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寿命第四百七十三章 铅室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发源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战略处的争执第一百九十章 工业魔改成功第六百零二章 抢天津府的土地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学位的价值第三十章 弹劾朱舜?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八十一章 机械匠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红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兰舰队来袭第四百八十章 李鲁生敢从大凌河堡走?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第九章 比试开始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一百二十二章 欢腾的京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推演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对女真的作用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机的价格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变曹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业派对山海关的影响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黄澍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厂化时代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凌河堡完工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一百零五章 橡胶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旧社会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动派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辽东第一百零六章 收俩小弟第三百七十三章 孙承总的痛快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厂的落成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钱砸死你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第一百二十五章 黄家的落魄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绪失控的东林党第二十五章 工钱问题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澍的下场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机第三百三十四章 开始做实验第二百五十七章 经济奇才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绑曹文诏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来的孙传庭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转!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贵的矿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业之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顾侍郎的后手第四十章 大明金砖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军第三百二十四章 争抢新式火器第八章 科学研究太费钱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复合肥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国土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阁的反应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国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旧社会第八十八章 欧罗巴的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