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传染病的预防

新式厂房建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五台水力珍妮纺纱机再次赚了一百两的银子,这次也是没有全部拿来打造水力珍妮纺纱机。

只把朱氏纺纱厂的规模扩大到七台,剩下的银子全部用来购买杉木,建造水力厂房了。

七台水力珍妮纺纱机也不少了,一个月能赚一百四十两银子,但是对于朱舜来说还远远不够。

朱舜的老爹是官窑的窑工,下一步的谋划就是建立一个水泥窑,争取尽快把水泥给研究出来。

粗略估算了一下,建造一个小型水泥窑最少要一百八十两银子,这还只是建造小型水泥窑的价格,为了研究水泥的烧制,每个月还要投入一百两左右的银子。

一百四十两,只剩下四十两了。

另外京师大学堂的教材已经编撰好了,朱舜接下来就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工业的源动机上面,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蒸汽机。

打造蒸汽机,需要大量的钢铁和橡胶,以明朝低的可怜的灌钢法,钢铁的价格奇高,更是受到了明朝的严格把控,吞下的银子更多。

橡胶更是第一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而且这玩意属于有钱都没有地方买的东西。

朱舜想起来橡胶就有些头疼:“瑛国有皇家学会,法国也有一个法国科学院。”

“直到1736年,C·孔达米纳跟着法国科学院的南美考察队,去了一趟南美,才第一次发现了橡胶。”

“关键是南洋那些国家的橡胶树,都是1736年以后从南美移植过来的,现在才是1630年,中间差了一百多年,上哪去找橡胶树。”

现在正处于海上贸易极度繁荣的时期,想要找这种橡胶树,只能依靠朱舜认识的那个佛郎机人鲁维奥了。

一个物品的普及,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还是那句话,没有钱一切都白搭。

朱舜在年前的时候,已经给鲁维奥说过这件事了,橡胶的问题只能再等等了,现在最主要的是把朱氏纺纱厂给彻底的正规化。

朱舜在水力厂房门口等了一炷香时间,等来了工厂主朱寿。

朱家兄弟三个,分别叫做朱福、字忠仁,朱禄、字忠义,朱寿、字忠礼。

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姓名,很少有取字的。

朱舜的爷爷为了脸上有面子,花了半袋子冬粟米,找一位落魄秀才给家里的三个儿子分别取了一个字。

及冠以后取的字,一是对于名的解释,二是对于名的延伸。

那个落魄秀才也是个半桶水,就随便取了三个听起来好听的字,其实和名没有多大的联系。

就算是这样,也是朱舜的爷爷这辈子干过的最光宗耀祖的一件事。

工厂主朱寿跳下平沙船,手里还拿着一袋子石灰,大概十斤左右:“舜儿,你买这个石灰有什么用?”

朱舜接过来这袋子石灰,走进了水力厂房,里面充斥着纺纱机的‘咔嚓’声和水流的‘哗啦’声。

朱舜掏出来一把石灰,从水力厂房的北侧开始,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撒石灰:“三叔你是知道的,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屋,容易滋生虫害。”

“尤其是会出现跳蚤,跳蚤一旦多了以后,很容易出现传染病,嗯,也就是鼠疫。”

“在杀虫剂没有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杀虫方法,就是在厂房内撒上石灰,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撒上一次。”

这一段话,工厂主朱寿很多都没听懂说的是什么,但是有一点他听懂了,那就是鼠疫。

以他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三文钱花的性格,竟是主动说了一句很奢侈的话:“舜儿,每个月一百斤够不够,不行的话,咱买上两百斤。”

“石灰的价格和煤炭差不多,都是一钱一斤,咱们要是买的多的话,三叔还能再把价格压低几文。”

朱氏纺纱厂现在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传染病问题,毕竟纺纱厂的女工已经多达二十三人了。

明朝人没打过疫苗,万一出现了传染病,就只能等死了,死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百上千的死亡。

只有等到二十世纪DDT和666大规模生产以后,才让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城市,摆脱了寄生虫和疫病问题。

所以这个疫病的预防,在朱舜眼里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研究蒸汽机,保住了朱氏纺纱厂,才有资本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朱舜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环套一环,有着严密而又缜密的计划,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了,都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在水力厂房里面撒上石灰,这个方法虽然比较原始,却是最好用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毕竟随着朱氏纺纱厂的扩张,女工的数量不断增加,传染病问题会越来越严峻。

朱舜接下来还有三手准备,撒完整个水力厂房石灰还剩下不少,交给了工厂主朱寿:“三叔,包括仓库在内,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要放过。”

工厂主朱寿那张整天嘻嘻哈哈的脸,换上了满脸的严肃,叔侄两人一起走进了水力厂房旁边的仓库。

为了防止纱线潮湿,仓库同样是按照琼州府船形屋的样子建造的,叔侄两人踩着半米高的镂空木台阶,走进了仓库。

两名专门搬用货物的女工,正在往木架子上堆放纱线,看见朱舜进来了,赶紧给朱舜行礼。

朱舜本来是想用两名壮汉搬运纱线,刚说出口就被工厂主朱寿拦下了,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

思维定式还保持着后世一些习惯的朱舜,忘记了明朝是一个礼教社会,没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明代女性是不能接触其他男人的,工厂主就另说了。

叔侄二人把仓库所有的角落都撒上了石灰,一起走向了一个避风的角落,这里刚好是朱氏纺纱厂外围土墙的边缘。

朱舜指着这个角落说道:“三叔,以后咱们纺纱厂的女工严禁随地大小便,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女厕。”

工厂主朱寿的脸上突然又冒出了笑嘿嘿的表情,想起来自己现在是工厂主了,要保持一定的威严,赶紧把贱笑收了起来:“妙啊,舜儿。”

“一来,预防了疫病,二来,三叔可以联系附近的粪夫,把每个月产生的粪便卖给他们,正好贴补了石灰的花费。”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厂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学院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个小兔崽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机的价格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种基因库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税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个好先生第二章 变革一个时代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纸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计划第三十二章 处理匠头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纽可门汽缸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厂对大明的影响第四百八十八章 舆论危机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变曹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祯六年的总结大会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爷眼里压力水井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二十四章 准备建厂第四十五章 偷走线膛枪第三百六十九章 郑员外:你们不懂第三百一十章 震慑人心的工业之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实验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号角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二十九章 校场验货第六十六章 开放火器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报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岗位第二十五章 工钱问题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战炮的神威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革命的改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装问题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三十九章 西洋礼服六百零九章 工业学院等级第六百一十五章 学位的价值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柜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积薪的赏赐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药工厂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兰舰队来袭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机的彻底完善第三百二十章 攻占南洋计划第七十三章 初中数学教材的威力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学堂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制成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进献火器第三百零七章 胜券在握是东林第五百七十一章 杀了武官贰臣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线膛枪+夜不收的化学效应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辽东也缺煤炭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纸厂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应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辽东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天才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来水厂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坚定土改信念第三百章 标准化+炮表的威力六百零七章 专利法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二百八十四章 杀皇帝的胆气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业侯又来搅局了?第五百零七章 显微镜第四百九十一章 范家的第二个图谋第五百八十九章 军费开支第三百一十章 震慑人心的工业之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积薪的赏赐第五百章 造纸工厂对满清的影响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动派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机的选址第四百零五章 嚣张的逃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开闸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