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内阁次辅

207 内阁次辅

“王锡爵?”苏昊摇摇头,“没听说过……各位,你们听说过吗?”

他把目光转向马玉、江以达等人,却发现这几个人脸色都变了,一个个身不由己地站了起来,用崇拜和愤怒交织的眼神看着苏昊。

“怎么,你们……”苏昊有些诧异,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改之,你不会是真的不知道王大学士是谁吧?”马玉问道,幸好他是了解苏昊的为人的,知道苏昊不是喜欢卖萌的人。如果换成其他人这样说话,马玉肯定要认为对方是在自己面前显摆了。

“王大学士?”苏昊问道,“你是说这个王锡爵是个什么大学士?”

“改之兄,王大学士你都没听说过?”徐光启道,“他是当今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在朝堂之上,位置也就仅次于首辅申大学士啊。”

苏昊暴汗了,听徐光启这样一说,他隐隐约约想起来了,好像还真是听人说起过这么一个人,只可惜他对朝堂政治的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听过就忘,居然闹出这样一个笑话来。其实要说起来,也不能完全怪苏昊,他哪想得到堂堂内阁次辅会轻车简从地跑到他府上来拜会呢?

“快请!”苏昊对门房喝道,“我等要出门去迎接。”

听说有这么大的官上门,苏府上下都惊动了。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打扫了卫生,让一切有碍瞻观的东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苏昊带着马玉、徐光启、江以达等一干秀才,身着整洁的襕衫,毕恭毕敬地迎出大门。至于郝青、熊汲这些没有功名的人,就没有资格出现了,只能呆在各自的房间里,从窗缝里偷偷地一睹内阁次辅的风采。

“学生苏昊,恭迎王大学士。”苏昊对着王锡爵一躬到地,做足了礼节。

在刚才短短的一点时间里,苏昊已经听马玉介绍过王锡爵的情况了。王锡爵是江苏太仓人,生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到现在是56岁。王锡爵自幼聪颖,饱读诗书。嘉靖37年,他参加乡试,获得第四名。嘉靖41年,他参加会试,得了第一名,随后又在廷试中得了第二名。

王锡爵的名气,并非来自于他的考试成绩,而在于他的为官风格。在朝堂之上,王锡爵一向是以率性直言而著称的。他最初曾任编修之职,累迁至国子监祭酒,再往后,当过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直至现在担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在每个职位上,王锡爵都能够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王锡爵的人品,可以从他对待曾经的权臣张居正的态度上看出来。在张居正任首辅、大权独揽的时候,王锡爵没有对他阿谀奉承,甚至公然为因得罪了万历和张居正而被贬的官员摆酒饯行。张居正因父丧回家期间,许多官员联名上书请求张居正早日回朝,王锡爵则断然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名。

后来,张居正去世了,万历追回张居正的官爵,对其进行抄家,将其家属充军。许多朝臣纷纷落井下石,以表明自己与张居正划清界限。出人意料的是,王锡爵却在此时上书替张居正鸣冤,认为张居正是有功于社稷的,不应全盘否定。

这样一个人,在大明朝堂上,注定是属于特立独行的。他不结党、不站队,只是做那些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而不在意这些事情代表了谁的利益,或者触犯了谁的利益。

这些日子里,苏昊见惯了朝臣们虚伪的嘴脸,乍一听说还有这样一位真性情的次辅,岂能不心生敬意。

“你就是那苏改之吧?老朽对你久仰大名了,此次贸然上门叨扰,还请海涵。”王锡爵淡淡地说道。他的话显得挺客气,但语气里却没有什么歉意。作为内阁次辅,亲自上门拜访一位只有六品武职的小人物,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值得道歉的。

“岂敢岂敢,大学士莅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学生不胜荣幸。”苏昊应道。

一番礼节过后,苏昊把王锡爵引到了客厅,请其在主位就坐,自己则坐了侧面的位置。马玉等人也分别坐下,苏昊把他们一一向王锡爵做了介绍。

王锡爵倒也没什么架子,听过苏昊的介绍,他与马玉、徐光启等人都分别交谈了几句,问了一下他们读的书、做的文章等事。马玉、徐光启都是有才学的人,应答颇为得体,让王锡爵对他们也不禁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苏改之的朋友,个个都非俗人啊。”王锡爵称赞道。

“大学士谬赞了,独文兄、子先兄都是难得的人才,苏昊与他们在一起,是沾他们的光了。”苏昊谦虚地说道。

“苏昊,你也不简单啊,我听人说,你对于治国之道,颇有一些见解,老朽今日上门,就是专门来听苏昊你的高论的。”王锡爵说道。

苏昊抱拳道:“昊岂有什么高论,不过是曾在一位贵人面前大放厥辞,说了一些纸上谈兵的想法罢了,岂敢劳大学士亲自上门来指点。”

王锡爵道:“纸上谈兵,也并非没有高论。老朽今日就是来听你纸上谈兵的,你可愿教老朽否?”

王锡爵说到这个地步,苏昊不能再推托了。他知道,肯定是万历听了自己的那番话之后,热血澎湃,回去向王锡爵等人进行了推销。至于王锡爵是万历派来的,还是自己决定来的,苏昊就不得而知了。

“王大学士不知想听什么,苏昊但有所知,必不敢隐瞒。”苏昊说道。

王锡爵道:“我听人说,你对于当今朝堂之事颇有微辞,认为朝臣不做实事。我想问问,你心目中的实事,是指什么。”

马玉等人都用眼睛看着苏昊,暗暗替苏昊捏了把汗。王锡爵这话,其中有几分考问,也有几分责难。他们不知道苏昊曾在谁面前妄议朝政,但很明显,苏昊是把一朝大臣都给贬得一无是处了。王锡爵此来,没准就有兴师问罪的意思,若是苏昊回答得不好,等待他的,就将是来自于高层的斥责了。

苏昊却没有马玉他们那样多的顾虑,他自觉自己在万历面前说的话没有什么错,所以也不怕王锡爵的责难,他平静地说道:“昊心中的实事,说起来也简单,不外乎强国富民四个字罢了。”

“强国富民……”王锡爵略略地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大明带甲之士多达百万,领有四海之地,四方臣服,难道不可称为强国否?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家境殷实,各州府街市繁华,难道不可称为富民否?苏昊还希望如何强国富民呢?”

苏昊微微一笑,道:“王大学士,恕昊直言。我大明虽然拥有数百万军士,但那蒙古人、倭奴却时时犯我边境,杀人放火,如入无人之境,这岂可称为强国?州府之中,虽有腰缠万贯之巨商富贾,但也有食不果腹之贫民。去年江西区区一场旱灾,就令百万之众流离失所,卖儿鬻女之惨事比比皆是,这算什么富民?”

王锡爵道:“苏昊所言,倒也是实情。但即便是汉唐盛世,也有突厥人劫掠之事;天灾**,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禁绝。如果因为这样就说我大明不是强国,我大明百姓不是富裕之民,那苏昊心目的国强民富,是否有些苛求了?”

苏昊道:“即便是苛求,又有何妨?如果这苛求之事能够实现,岂不是我大明百姓之福?”

王锡爵道:“苏昊有何良方,可使我大明达到你心目中的国强民富。我听说苏昊你擅长探矿,莫非你希望通过多开几个金矿来使百姓富庶、国家强盛?”

苏昊大摇其头,说道:“金子一不能吃、二不能穿,如何能算是财富?至于说煤矿、铁矿、铜矿,倒的确是国家富裕的基础,不过,也仅仅是基础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要使国家富强,必须要发展工业和农业,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王锡爵被苏昊的这个说法给吸引住了。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新鲜,但其中的有些观念,与王锡爵曾经考虑过的治国之道颇有几分相通,只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总结过而已。他对苏昊问道:“苏昊,这无农不稳,我倒是明白。但这无工不富,是指什么意思呢?”

苏昊道:“要解释这无工不富,首先就要说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工业。生产各种食物的产业,就是农业;生产各种器具的产业,就是工业。农业是百姓生存的基础,没有农业,百姓就会饿死。但是,农业能够解决的只是吃饭问题,而人所需要的,并不止是粮食。粮食这种东西,够吃即可,每个人都能够吃饱饭了,农业的任务就完成了。

要让百姓富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工业上,我们要让百姓有漂亮的衣服穿,有宽敞的屋子住,有各种精美的器具,小孩子有好玩的玩具,士兵有趁手的兵器,这才叫作真正的富裕。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工业的发展。一个富裕的社会里,工业的规模是要远远超过农业的。”

133 左右为难215 南下淮安263 侍读学士089 望远镜224 初见潘季驯229 无处对证343 夜袭254 分配官职297 查抄钱庄171 丹砂120 英雄救美183 良玉264 宿营刘店镇175 七星山守将113 贫穷的富源村068 县衙政治168 自吹自擂094 张都司的交易237 攒鸡毛凑掸子100 军法236 曾奉先串联192 帮闲425 迎战西班牙舰队284 众目睽睽065 魏老虎094 张都司的交易170 深度合作025 知县的胡萝卜174 软禁363 哱拜出逃136 献宝154 宣示武力148 以才学动之296 闭门羹217 人如草芥421 接管县衙264 宿营刘店镇008 人情世故367 要不要出兵196 签约266 笨匪158 保宁客栈223 国难财015 工房师爷136 献宝316 新的任务303 意见领袖073 申办煤矿351 故伎重演372 哈斯乌拉390 心动392 新思维118 有文化的土匪265 劫持人质075 硐头315 此身已许033 吴家便宴061 少年意气204 纵论朝政259 只怕秋后拉清单116 开荒064 斗殴065 魏老虎238 迎战土匪058 收买人心005 省柴灶105 高猛钢092 军中效力269 伪粉丝139 陈观鱼和平奖081 一代宗师214 走马上任338 出战034 行政垄断009 出水321 捉对群殴013 见到县领导428 抱团278 故人300 摊牌354 大破鞑靼353 十面埋伏320 买菜风波236 曾奉先串联198 喜获豪宅274 低调行事282 深入群众067 戴奇调停063 小痞子090 韩倩的解决方案363 哱拜出逃182 忠州秦氏220 新任淮安知府323 塞上江南378 大营丢失007 农村妇女参观团368 原来如此020 又见神棍046 涂老先生157 各有来头